混在北宋当皇帝 第210章 确定迁都燕京(二)
从开封迁都到燕京,看似荒唐,但这荒唐仅仅只是在保守派文官群体们眼里,动了在开封生活习惯了的勋贵,宗室们的利益,对普通百姓而言,对军队而言,是无所谓的,看似反对的声音大,但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
宗泽自从收复幽云十六州,又班师回到开封之后,就病倒了。虽看上去活不了几个月了,不过枢密院仍在他的管辖之中。
军、政的最高层都是支持赵洹的。
反对声音最大,最激烈的保守派文官群体,勋贵、宗室群体,他们数量看似很多,实权却根本没有多少,所以声音再大,屁用都没有。
赵洹提出从开封迁都到燕京的第一天,李纲和李光之所以没有直接表态支持,而是沉默,是因为还不到他们当朝表态支持的时候。
而赵洹提出之后,也没管下面文武官员反应有多激烈,他的都始终坚决,拂袖离朝。
下朝之后,赵洹才招赵鼎、朱胜非、崔平、陈东、欧阳澈等一些他认为能说通的人留下来。
依旧是当初对李纲、李光二人说的那番话。
“朕欲迁都燕京,其一是为了加速重新汉化幽云十六州,其二是开封太过位于大宋核心腹地,都城在这样的地方,后世君王都太容易生出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的心理,非朕所愿!”
赵洹不直接提之前的大宋君王,那是因为以前的大宋君王们,包括宋徽宗,都是他的祖宗长辈,他做为后辈,没资格明着提出来。不过在听的人耳朵里,也知道赵洹所说的安逸享乐、不思进取,说的就有宋徽宗以及更早的其他大宋君王在内。
“燕京有古北口,有山海关,安全方面无需担忧。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临近塞外,直接感受游牧部落的威胁,直接感受金国的威胁,君王才能时刻警惕,不敢一味贪图享乐。”
“自唐末以来,契丹崛起,如今金国崛起,蒙古诸部发展至今亦不可小觑,我中原王朝往后最大的威胁必定来自漠南、漠北草原,以及东北金国所在,迁都燕京,也是为了更好对这两处用兵,最终解决威胁!”
赵洹的雄心与气魄让赵鼎、朱胜非、崔平、陈东、欧阳澈等人皆震撼。
反对赵洹从开封迁都燕京的声音主要有三种,一种只是觉得燕京位置不佳,远远没有洛阳、江宁两处好,他们内心是不反对迁都的,只是反对迁都燕京。
第二种是纯粹的保守派,他们下意识反对任何改革,任何变化,觉得大宋最好就是保持歌舞升平,内无反贼,外无战事,他们甚至无比希望赵洹成为一个一心沉醉在美酒歌舞美女之中享乐,其他啥也不折腾的帝王。
迁都?别说迁去燕京了,就是迁去洛阳,都是巨大的动静,巨大的改变,他们当然满脑子都是反对。
第三种则是,主要利益在开封,祖宅,田地,产业等等,一旦迁都,他们的产业价值必定缩水,利益受损,其中多为勋贵、宗室。
对于这两类人来说,你当昏君我都不管,但你别来伤害我的利益啊,自然也是满脑子反对。
赵鼎、朱胜非、崔平、陈东、欧阳澈等人就属于第一种。
以汪伯颜、黄潜善为首的那些保守派文官群体们属于第二种。
勋贵、宗室们则就是第三种了。
对于第一种,赵洹连同宰相李纲,少宰李光正在努力说服他们,赵洹刚才说的话,就是为了打消他们心里的反对,说服他们。
赵鼎、朱胜非都是历史上的名臣,他们与李纲、李光二人一样,不能说没有私心,但私心都比较小。
相比较维持一个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的平静大宋,他们内心深处更想辅左赵洹建立一个国势冲天,威仪四方的真正强盛的大宋。
类比姜尚、管仲,治国辅君之巅峰名臣,名垂万世,才是他们这种臣子内心最深处的追求,赵洹是能让他们看到希望的君主。
陈东,欧阳澈等一些人,他们本就有诸多愤青的心理,赵洹的雄心壮志,听在他们耳朵里,反而让他们热血沸腾,一下子从反对转变为坚定的支持。
因此,震撼过后,赵鼎、朱胜非、崔平、陈东、欧阳澈等十几人,或选择支持,或选择沉默,总之不再有激烈反对的情绪了。
当然,总还是有近半依旧更希望迁都洛阳,或者干脆不迁都,不过如果赵洹一定要迁都燕京,他们也还是最终选择沉默。
这种态度对赵洹来说就已经很好了。
解决了第一类反对,那么自然便要解决第二类。
赵洹也要设法说服第二类反对声音吗?
不!
保守派为何叫做保守派,能说服他们赞同你搞改革,搞大动作了,就不叫保守派了。
因此,妄图说服只会浪费口水。
好在这批人数量是多,但官位最高的黄潜善也只不过是御史大夫,次一级的汪伯颜也只是正三品,并且他们的实权都不大,加在一起都不如一个少宰李光,更何况宰相李纲也是赵洹的人。
赵洹直接无视他们的反对。
当然,保守派们也没有放弃,他们意图通过其他渠道影响赵洹,比如后宫。
把手伸进后宫,从后宫影响君王,是历朝历代的保守派们都忍不住做的事情,送绝色美女为妃,贿赂有头有脸的宦官,太正常了。
说起来,赵洹两位宠妃之一的昭容周静书就是保守派在后宫的代表。
要说赵洹为什么明明反感保守派文官,却又为什么依旧让周静书做为宠妃之一。
第一点自然是周静书漂亮可人,手艺好,身段好。
第二点是周静书本身足够聪明,知道什么能碰,什么一定不能碰,就算要说什么意见,也拐弯抹角,且知道适可而止不强求。
第三点则是,也应该留一个明面上能为保守派们说话的嫔妃在后宫,并把这个嫔妃放在你的眼前,让她的一举一动都在你的掌握之中,给足保守派们错觉,否则谁知道保守派们又会去买通谁来给他们在后宫‘代言’。
……
宗泽自从收复幽云十六州,又班师回到开封之后,就病倒了。虽看上去活不了几个月了,不过枢密院仍在他的管辖之中。
军、政的最高层都是支持赵洹的。
反对声音最大,最激烈的保守派文官群体,勋贵、宗室群体,他们数量看似很多,实权却根本没有多少,所以声音再大,屁用都没有。
赵洹提出从开封迁都到燕京的第一天,李纲和李光之所以没有直接表态支持,而是沉默,是因为还不到他们当朝表态支持的时候。
而赵洹提出之后,也没管下面文武官员反应有多激烈,他的都始终坚决,拂袖离朝。
下朝之后,赵洹才招赵鼎、朱胜非、崔平、陈东、欧阳澈等一些他认为能说通的人留下来。
依旧是当初对李纲、李光二人说的那番话。
“朕欲迁都燕京,其一是为了加速重新汉化幽云十六州,其二是开封太过位于大宋核心腹地,都城在这样的地方,后世君王都太容易生出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的心理,非朕所愿!”
赵洹不直接提之前的大宋君王,那是因为以前的大宋君王们,包括宋徽宗,都是他的祖宗长辈,他做为后辈,没资格明着提出来。不过在听的人耳朵里,也知道赵洹所说的安逸享乐、不思进取,说的就有宋徽宗以及更早的其他大宋君王在内。
“燕京有古北口,有山海关,安全方面无需担忧。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临近塞外,直接感受游牧部落的威胁,直接感受金国的威胁,君王才能时刻警惕,不敢一味贪图享乐。”
“自唐末以来,契丹崛起,如今金国崛起,蒙古诸部发展至今亦不可小觑,我中原王朝往后最大的威胁必定来自漠南、漠北草原,以及东北金国所在,迁都燕京,也是为了更好对这两处用兵,最终解决威胁!”
赵洹的雄心与气魄让赵鼎、朱胜非、崔平、陈东、欧阳澈等人皆震撼。
反对赵洹从开封迁都燕京的声音主要有三种,一种只是觉得燕京位置不佳,远远没有洛阳、江宁两处好,他们内心是不反对迁都的,只是反对迁都燕京。
第二种是纯粹的保守派,他们下意识反对任何改革,任何变化,觉得大宋最好就是保持歌舞升平,内无反贼,外无战事,他们甚至无比希望赵洹成为一个一心沉醉在美酒歌舞美女之中享乐,其他啥也不折腾的帝王。
迁都?别说迁去燕京了,就是迁去洛阳,都是巨大的动静,巨大的改变,他们当然满脑子都是反对。
第三种则是,主要利益在开封,祖宅,田地,产业等等,一旦迁都,他们的产业价值必定缩水,利益受损,其中多为勋贵、宗室。
对于这两类人来说,你当昏君我都不管,但你别来伤害我的利益啊,自然也是满脑子反对。
赵鼎、朱胜非、崔平、陈东、欧阳澈等人就属于第一种。
以汪伯颜、黄潜善为首的那些保守派文官群体们属于第二种。
勋贵、宗室们则就是第三种了。
对于第一种,赵洹连同宰相李纲,少宰李光正在努力说服他们,赵洹刚才说的话,就是为了打消他们心里的反对,说服他们。
赵鼎、朱胜非都是历史上的名臣,他们与李纲、李光二人一样,不能说没有私心,但私心都比较小。
相比较维持一个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的平静大宋,他们内心深处更想辅左赵洹建立一个国势冲天,威仪四方的真正强盛的大宋。
类比姜尚、管仲,治国辅君之巅峰名臣,名垂万世,才是他们这种臣子内心最深处的追求,赵洹是能让他们看到希望的君主。
陈东,欧阳澈等一些人,他们本就有诸多愤青的心理,赵洹的雄心壮志,听在他们耳朵里,反而让他们热血沸腾,一下子从反对转变为坚定的支持。
因此,震撼过后,赵鼎、朱胜非、崔平、陈东、欧阳澈等十几人,或选择支持,或选择沉默,总之不再有激烈反对的情绪了。
当然,总还是有近半依旧更希望迁都洛阳,或者干脆不迁都,不过如果赵洹一定要迁都燕京,他们也还是最终选择沉默。
这种态度对赵洹来说就已经很好了。
解决了第一类反对,那么自然便要解决第二类。
赵洹也要设法说服第二类反对声音吗?
不!
保守派为何叫做保守派,能说服他们赞同你搞改革,搞大动作了,就不叫保守派了。
因此,妄图说服只会浪费口水。
好在这批人数量是多,但官位最高的黄潜善也只不过是御史大夫,次一级的汪伯颜也只是正三品,并且他们的实权都不大,加在一起都不如一个少宰李光,更何况宰相李纲也是赵洹的人。
赵洹直接无视他们的反对。
当然,保守派们也没有放弃,他们意图通过其他渠道影响赵洹,比如后宫。
把手伸进后宫,从后宫影响君王,是历朝历代的保守派们都忍不住做的事情,送绝色美女为妃,贿赂有头有脸的宦官,太正常了。
说起来,赵洹两位宠妃之一的昭容周静书就是保守派在后宫的代表。
要说赵洹为什么明明反感保守派文官,却又为什么依旧让周静书做为宠妃之一。
第一点自然是周静书漂亮可人,手艺好,身段好。
第二点是周静书本身足够聪明,知道什么能碰,什么一定不能碰,就算要说什么意见,也拐弯抹角,且知道适可而止不强求。
第三点则是,也应该留一个明面上能为保守派们说话的嫔妃在后宫,并把这个嫔妃放在你的眼前,让她的一举一动都在你的掌握之中,给足保守派们错觉,否则谁知道保守派们又会去买通谁来给他们在后宫‘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