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第171章 象兵
热门推荐:
穿书七零:冷面军少夜夜洗床单温宁陆进扬
娇软美人在七零温宁陆进扬
意外闪婚!霸总打破十代单传
斩天刀
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
天道追着喂饭,你说他是宗门弃徒
春日离情
末日:我能无限抽卡加成
傻眼!王府替嫁的真千金是狙击手
莫朝世子莫敬完心中不忿,为此事曾前往南征军大营求见征夷大将军罗延康,而后者诚恳的表示委派官吏属于吏部的惯例,自己并没有权力阻止。
接着他义愤填膺的说会将这事报告给大将军。
莫敬完自然不清楚保乡军的人员构成,更不知道所谓的吏部尚书就是那个青眼军师,他听完罗延康的保证后心中稍定,只好捏着鼻子接受了目前这种一地二官的制度。
以谅山长定县为例,莫朝收复失地后自然大喜过望,迅速委派了知县.县丞各一名,以及七八个杂七杂八的小官,还驻了数百规模的青壮兵勇。
而保乡军思明府那边亦不约而同的派来县令.各部胥吏和卫戍军,并迅速将长定县的各要地占领。
如此一来,莫朝的官员定然不乐意,随后结伴去找对方理论,谁料这群儒生却蛮横的表示他们吏部的事情跟南征军没有关系。
想让我们走是吧?只要思明府那边发令就行。
这点小事自然没有影响南征军朝越北腹地深入的步伐,而莫朝军队亦从高平出发,数日后双方便会师在泰原府。
这日傍晚,正是埋锅造反之时,白日里要行军双方将士都是啃自带的干粮,而夜晚无法行军,在安营扎寨的同时也能让士兵吃上一顿热乎饭。
不一会,泰原府郊外便升起了袅袅炊烟,莫军的军粮很是寒酸,伙夫先是将那些大锅中烧上水,随后将一些怪异的稻米倒进滚水中,顺便将臭烘烘的醋布.海带干胡乱的加几根,一锅浑浊的泡饭便出锅。
这些稻米都是事前经过煮熟再晒干的处理,食用时用热水一烫即可食用,味道不能算好,只能说是难以下咽。
不过莫军也都习惯了,捧着芭蕉叶上的醋布泡饭吃的津津有味。
但很快,这些莫朝兵勇却突纷纷停下狼吞虎咽,而是眼神疑惑的朝北边看去,鼻头还一抽一抽的,许多人难以自持的咽了咽口水。
那里正是保乡军南征军的营地,双方离得不远,而这会南征军的士兵正三五成群的升起火堆,随后将布袋中稻米倒进铁盔,随后加水吊在火上,不消片刻便咕嘟咕嘟的冒起了白色的蒸汽。
接着,士兵领来一个沉甸甸的陶罐,将其直接放在火中炙烤,随着陶罐升温一股浓郁的肉香顿时冒了出来,无数道马六猪肉罐头的香味被小风一吹,径直飘到了南边。
不少莫军在馋和好奇的驱使下,循着香味成群结伴的来到保乡军营外,而后者早就发现他们了,见其没有什么恶意便任其窥视。
“差不多了,开干吧!”
李征将脑袋凑到铁盔跟前瞅了一眼,见饭已煮熟,便连忙吩咐周围的几个袍泽开始干饭。
此人之前是裴山县卫所中的百户,后在攻打秃子岭时被俘虏,后经改造亦加入了保乡军,成了一名火枪兵。
靠着积累下来的战功,这李征如今也是一名队统,手下管着十几个兄弟。
陶制罐头的泥封已被打开,里面是热气腾腾的肉块和土豆.胡萝卜之类的块茎蔬菜,经过肉汤的长时间浸泡后,就连这些素菜也变得美味无比。
李征折下两根树杈当作筷子,随后将陶罐中油汪汪的肉和蔬菜给几个袍泽分了一下,轮到自己时已所剩无几,不过他却不以为然,几人就着罐头片刻便将铁盔中稻米饭吃的一干二净。
他打了个满足的饱嗝,随意一瞥后却看见数十步外七八名黝黑瘦小的莫军正死死的盯着那仅剩不多汤汁的陶罐不断吞咽口水。
“唉,都是苦命人呐。”
李征微微一叹后,拎着起陶罐便走到了那群莫军的身前:
“还剩一点汤,要不要?”
那七八个莫军见这个体格健壮的汉兵走来,心中有些害怕,不过在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后顿时疯狂点头。
见众人欲争抢那个陶罐,莫军什长叽哩哇啦的将他们训斥了一番,随后大摇大摆的抱起陶罐美滋滋的尝了一口肉汤,滚烫的油腻汤汁立刻将其烫的呲牙咧嘴。
从来没有尝过此等美味的他眼前一亮,更是对着本就所剩不多的肉汁狂饮不止,引得其余莫军狂咽唾沫,敢怒不敢言。
片刻后,这莫军什长才抹了抹嘴,意犹未尽的将陶罐交给袍泽们,众人凑上去一看仅剩下几口后皆哭丧着一张脸,只好纷纷用手指蘸着那丁点肉汤吸吮起来。
数日后,随着郑军到来,一场规模颇大的战斗终于在安南泰原府爆发。
此战郑军挥师四万,由世子郑柞为主帅.彭於为副将,意图将这该死的保乡军赶出安南。
此次大战,清都王郑梉算是下了狠势力,不仅这四万大军皆是精锐,还出动了压箱底的“象兵”。
安南.暹罗之类的东南小邦自古便有驯象为军的传统,战象也是其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甚至出现了“象政”这种东西。
所谓象政,便是以抓捕.驯服.操练.作战一系列的军事政策,皇室会给产象的地区每年定下捕象的数量,因为有丰厚的赏银,当地百姓也对捕捉野象一事十分热衷。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这些象兵变成了一股强大的作战力量,某种程度上类似后世坦克的存在。
大象虽然体型巨大.力量惊人但繁殖力极差且训练不易,而且野象的数量也有限,因此这北朝郑军手里也只有一百五十头左右的战象而已。
南边的阮军就更少了,百八十人只都够呛、
很快,在泰原府的东北方,一片巨大的荒地中,保乡军南征军与郑军正式开始交锋,而莫军根本无法承担正面作战,只能在侧翼伺机而动。
一阵轰隆隆的动静骤然响起,大地也微微颤抖起来,从保乡军的视线望去,只见郑军声势极大,乌泱泱的一片。
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郑军前方那百十道巍峨的战象,虽然一副懒洋洋的模样步伐也极其缓慢但给人的压迫性十足。
接着他义愤填膺的说会将这事报告给大将军。
莫敬完自然不清楚保乡军的人员构成,更不知道所谓的吏部尚书就是那个青眼军师,他听完罗延康的保证后心中稍定,只好捏着鼻子接受了目前这种一地二官的制度。
以谅山长定县为例,莫朝收复失地后自然大喜过望,迅速委派了知县.县丞各一名,以及七八个杂七杂八的小官,还驻了数百规模的青壮兵勇。
而保乡军思明府那边亦不约而同的派来县令.各部胥吏和卫戍军,并迅速将长定县的各要地占领。
如此一来,莫朝的官员定然不乐意,随后结伴去找对方理论,谁料这群儒生却蛮横的表示他们吏部的事情跟南征军没有关系。
想让我们走是吧?只要思明府那边发令就行。
这点小事自然没有影响南征军朝越北腹地深入的步伐,而莫朝军队亦从高平出发,数日后双方便会师在泰原府。
这日傍晚,正是埋锅造反之时,白日里要行军双方将士都是啃自带的干粮,而夜晚无法行军,在安营扎寨的同时也能让士兵吃上一顿热乎饭。
不一会,泰原府郊外便升起了袅袅炊烟,莫军的军粮很是寒酸,伙夫先是将那些大锅中烧上水,随后将一些怪异的稻米倒进滚水中,顺便将臭烘烘的醋布.海带干胡乱的加几根,一锅浑浊的泡饭便出锅。
这些稻米都是事前经过煮熟再晒干的处理,食用时用热水一烫即可食用,味道不能算好,只能说是难以下咽。
不过莫军也都习惯了,捧着芭蕉叶上的醋布泡饭吃的津津有味。
但很快,这些莫朝兵勇却突纷纷停下狼吞虎咽,而是眼神疑惑的朝北边看去,鼻头还一抽一抽的,许多人难以自持的咽了咽口水。
那里正是保乡军南征军的营地,双方离得不远,而这会南征军的士兵正三五成群的升起火堆,随后将布袋中稻米倒进铁盔,随后加水吊在火上,不消片刻便咕嘟咕嘟的冒起了白色的蒸汽。
接着,士兵领来一个沉甸甸的陶罐,将其直接放在火中炙烤,随着陶罐升温一股浓郁的肉香顿时冒了出来,无数道马六猪肉罐头的香味被小风一吹,径直飘到了南边。
不少莫军在馋和好奇的驱使下,循着香味成群结伴的来到保乡军营外,而后者早就发现他们了,见其没有什么恶意便任其窥视。
“差不多了,开干吧!”
李征将脑袋凑到铁盔跟前瞅了一眼,见饭已煮熟,便连忙吩咐周围的几个袍泽开始干饭。
此人之前是裴山县卫所中的百户,后在攻打秃子岭时被俘虏,后经改造亦加入了保乡军,成了一名火枪兵。
靠着积累下来的战功,这李征如今也是一名队统,手下管着十几个兄弟。
陶制罐头的泥封已被打开,里面是热气腾腾的肉块和土豆.胡萝卜之类的块茎蔬菜,经过肉汤的长时间浸泡后,就连这些素菜也变得美味无比。
李征折下两根树杈当作筷子,随后将陶罐中油汪汪的肉和蔬菜给几个袍泽分了一下,轮到自己时已所剩无几,不过他却不以为然,几人就着罐头片刻便将铁盔中稻米饭吃的一干二净。
他打了个满足的饱嗝,随意一瞥后却看见数十步外七八名黝黑瘦小的莫军正死死的盯着那仅剩不多汤汁的陶罐不断吞咽口水。
“唉,都是苦命人呐。”
李征微微一叹后,拎着起陶罐便走到了那群莫军的身前:
“还剩一点汤,要不要?”
那七八个莫军见这个体格健壮的汉兵走来,心中有些害怕,不过在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后顿时疯狂点头。
见众人欲争抢那个陶罐,莫军什长叽哩哇啦的将他们训斥了一番,随后大摇大摆的抱起陶罐美滋滋的尝了一口肉汤,滚烫的油腻汤汁立刻将其烫的呲牙咧嘴。
从来没有尝过此等美味的他眼前一亮,更是对着本就所剩不多的肉汁狂饮不止,引得其余莫军狂咽唾沫,敢怒不敢言。
片刻后,这莫军什长才抹了抹嘴,意犹未尽的将陶罐交给袍泽们,众人凑上去一看仅剩下几口后皆哭丧着一张脸,只好纷纷用手指蘸着那丁点肉汤吸吮起来。
数日后,随着郑军到来,一场规模颇大的战斗终于在安南泰原府爆发。
此战郑军挥师四万,由世子郑柞为主帅.彭於为副将,意图将这该死的保乡军赶出安南。
此次大战,清都王郑梉算是下了狠势力,不仅这四万大军皆是精锐,还出动了压箱底的“象兵”。
安南.暹罗之类的东南小邦自古便有驯象为军的传统,战象也是其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甚至出现了“象政”这种东西。
所谓象政,便是以抓捕.驯服.操练.作战一系列的军事政策,皇室会给产象的地区每年定下捕象的数量,因为有丰厚的赏银,当地百姓也对捕捉野象一事十分热衷。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这些象兵变成了一股强大的作战力量,某种程度上类似后世坦克的存在。
大象虽然体型巨大.力量惊人但繁殖力极差且训练不易,而且野象的数量也有限,因此这北朝郑军手里也只有一百五十头左右的战象而已。
南边的阮军就更少了,百八十人只都够呛、
很快,在泰原府的东北方,一片巨大的荒地中,保乡军南征军与郑军正式开始交锋,而莫军根本无法承担正面作战,只能在侧翼伺机而动。
一阵轰隆隆的动静骤然响起,大地也微微颤抖起来,从保乡军的视线望去,只见郑军声势极大,乌泱泱的一片。
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郑军前方那百十道巍峨的战象,虽然一副懒洋洋的模样步伐也极其缓慢但给人的压迫性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