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 > 第58章 唐太宗之子:李恪

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 第58章 唐太宗之子:李恪

    江楠想起来之前爸爸和自己说的,多看看产品的保质期,过期或者临期的产品要单独标注好。

    尤其是过期的食品,一经售卖可能会被罚款的。

    江楠拿起手机装进自己衣兜里,从门口旁开始,挨个检查架子上的东西,看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截止日期,

    倒是没有过期的,只有几个夹心面包还有一个月就到保质期了,江楠把这几个面包放到架子最前面,“还一个月至少检查一次吧。”

    江楠把临期商品记录在本子上,把本子放在抽屉里。

    一个多小时蹲上蹲下的,腰腿都有些累了,江楠坐在椅子上歇歇,用湿巾擦擦手,然后喝了几口温开水。

    保温杯盖好,往门口看了看,没人,索性拿出衣兜里的手机开始玩着。

    江楠:“系统,天幕开启。”

    458系统:“好的,宿主,已连接。”

    【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中有一位不但德才兼备,而且身世背景都是顶级的皇亲贵胄,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恪。

    李恪的祖父是唐高祖李渊,父亲是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外曾祖父是隋文帝杨坚,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曾祖母和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乃是融隋杨、李唐和独孤氏三个豪门的血脉,身兼两个大一统皇朝的帝族,在封建王朝几千来都可谓是难得一见。

    李恪在两岁的时候就以皇孙的身份被封长沙郡王,九岁时就直接被封为汉王,十岁之时被改封为蜀王,授益州大都督的要职,有着都督三十六州。

    不过因为年幼无法赴任。

    李恪深受李世民的宠爱,更是开启了大唐亲王遥领大都督的先例。

    李世民想效仿文王世袭封国。李恪改封为吴王。

    成年后的李恪,进入了朝堂做事,辗转多处掌政。

    后来因为游猎国都损害庄稼被御史弹劾,李世民免去了理科的职位,不过第二年李世民就让李恪官复原职了。

    在李恪前去赴任之前。李世民亲笔写了一封《诫子书》,信中告诫他应当用礼仪约束行动啊,按照法度处理政事,这样才能外有忠君的美名,内有孝顺的美德。

    李世民可谓是对儿子关怀之至了,正是这封《诫子书》的作用,李恪学会了自我克制,自此之后,史书上未再见李恪因其他过错被罢官免职的记载。

    所记载下来的都是对其优秀的方方面面赞誉有加的话语。

    太子李承乾因为谋反被废黜,李世民亲自审问李承乾,李承乾又拖李泰下水。

    在长孙无忌的极力坚持下,李治被封为太子。

    此时的李治性子有着明显的仁慈软弱,李世民心中有些动摇,李治会不会不太适合做接班人。

    李世民试探长孙无忌,李恪是否适合做太子。

    长孙无忌自然是认为不可以。

    李世民看长孙无忌坚持,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李世民虽然觉得李恪更像自己,可是立太子也不是光看自己心意就可以的事情。

    为了保护李恪,对他说“太子已立,你应当摆正臣子的位置,不要有图谋皇位的想法。”

    可惜李世民的做法让长孙无忌因此更加忌惮和记恨李恪,李恪最后蒙冤而死也因此埋下伏笔。

    李恪的悲剧在于尊贵的血脉让他得不到大多数勋贵和高官的支持。

    一个朝代的灭亡意味着旧的掌权者退出或者淡出舞台。唐朝的建立是踩在隋朝的尸体上,尤其是李世民麾下的功臣列表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反隋站起来的,因为反隋获得的利益自然不希望前朝势力死灰复燃后,他们遭到清算。

    所以是绝对不允许隋炀帝的外孙继承李世民的皇位的。

    朝堂上支持李恪的大多是前隋故老,数量不多、政治失意更加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把李恪送上太子之位。

    后来,高阳公主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从而引发了初唐时期最大的一桩政治冤案。

    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一案事发,房遗爱为了活命,接下来长孙无忌递来的救命之策,亲自诬告李恪谋反。

    长孙无忌的心思缜密,使得李恪无法搏得生机,李恪被李治下诏自缢,死时34岁,李恪的四个儿子全部流放。

    女皇武则天继位后在神龙元年为李恪彻底平反昭雪,还其清白,恢复吴王爵位。甚至在血洗李唐贵族的时候保留了李恪一脉。】

    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伽罗看着天幕,“这位李恪是朕的曾外孙。”

    杨广看着李恪的介绍也是想着是自己的哪个女儿所生。

    李渊倒是不大在意,儿子多,孙子也多,自己比较亲近的还是嫡孙,至于其他孙子相处不多,感情也不深。

    李世民看着面前的朝臣,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长孙无忌、丞相房玄龄四人已经跪下了。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谋反”、“李泰被拉下水”、“高阳公主谋反”心中深感悲痛,听着他们的请罪也是无力的摆摆手让他们起来。

    对于太子和魏王,天幕再一次提及,自己就算是想装看不见都不行了,对于和皇后的几个孩子,自己是真心疼爱。

    承乾是太子,朕对他严厉些,何错之有?

    李泰嘴甜懂事,偏爱一些又有何妨?

    高阳也是一直乖巧懂事,自己原本将公主下嫁,是有着安抚朝臣的意思,可是房家是真的是一个好去处。

    看着房玄龄,心中在思索着这桩亲事还要不要继续呢?

    房玄龄心中也是忐忑,自己劳心劳力,对陛下忠心耿耿,结果转头让儿子中伤了。

    高阳公主自己管不着,可是自己那个傻儿子,谋反都敢参与,真的想房家九族一起团聚吗?与其以后做下蠢事还不如自己先打死好呢。至于长子对公主无礼这事,自己才不相信,想也知道是高阳公主故意找茬。

    长孙无忌此刻倒是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对于自己害死李恪的事情,自己没有什么惊讶的。

    不说李恪是不是隋炀帝的外孙,只说自己妹妹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太子之位轮也轮不到旁人。

    李恪若是不争不抢还好,自己或许不会动手。

    既然威胁到了自己,那下手除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治想起了自己的三哥李恪,对于舅舅当年坚持要除掉三哥的事情,自己是真的不支持的。

    可是不管自己怎么认为三哥成不了自己的威胁,舅舅一意孤行,自己是皇帝,君臣有别,舅舅只需听从就好,为何总是挑战自己的耐性呢?

    武则天想起了吴王李恪,对自己为其平反的事情,倒也没什么别的情绪,只是为长孙无忌感到可惜了。

    (透过历史的迷雾,会发现,李恪无论多优秀,这皇位都是与他无缘的,因为这大唐上下,其实都是他外公隋炀帝的反臣,他的出身注定是一个悲剧。)

    李承乾看着也对李恪没这么多忌惮了,李恪继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哪怕父皇愿意又如何,满朝文武答应吗?尤其是舅舅同意吗?李恪要是上位,舅舅可落不着什么好的,自己最大的威胁还是李泰。

    (只有长孙皇后的儿子才有资格登上帝位,其他都是庶子,古代嫡庶有别可不是说说的。

    而且李治是李世民一手带大的,永徽之治,唐朝最大的疆域可是在李治时期达到巅峰。)

    李世民是惊喜的,看着天幕上自己在位时期的版图,再看看儿子在位时期的版图,不禁为儿子感到骄傲。

    不过片刻也反应过来,如今的太子是李承乾,既然自己不打算废太子了。

    还是多多教育太子吧,都是自己教导出来的,承乾天资聪颖,想必不会输给治儿的。

    李承乾心里对李治也有了一丝的忌惮,哎,自己的这两个同母兄弟真是没一个省心的,就不能做个乖巧的弟弟吗。

    李泰此时也有些丧气,上有地位稳固的哥哥,下有优秀的弟弟,自己还有希望做太子吗?父皇还会选自己吗?只觉得希望渺茫。

    长孙皇后脸色严肃的看着,自己虽然贤惠,虽然善待后宫嫔妃,可是更加明白,倘若不是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几个儿子的下场不会好 ,甚至自己哥哥的下场也是不敢去想。

    看着襁褓中的儿子,对于永徽之治,下一任圣明的帝王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一二十年毕竟太久远了,自己的身体恐怕也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只是承乾和泰儿的下场自己着实是不愿意,是自己关心不够,才会让两兄弟闹成这样吗?还是陛下。。

    (即使知道他对他外公没有一点感情,但是也没有人去赌一下。)

    后宫杨妃早已泪流满面,不管是对于自己的父皇还是对于自己的儿子,心中都是充满愧疚的,自己从没期待过儿子可以继承皇位,只盼着他能平安就好。

    (嫡子:承乾、泰、治

    庶子:恪、愔、恽

    看起名就知道不可能传给庶子的)

    不管是李恪还是其他皇子,和后宫嫔妃,看着这个也只能苦笑,这还什么心思,明显争不过的事情,又何必白费功夫呢?平白惹了陛下的厌恶还得罪了下一任帝王。

    (李世民喜欢的只有他的嫡子,长孙无忌权利大也是李世民自己非要给的。

    李世民自始至终只是想让李承乾继承皇位,,即使李承乾跛了脚,甚至胡作非为,都没有想过废太子。

    只是李承乾谋反朝臣人尽皆知,不得不废。

    立下一任太子也考虑着哪个嫡子能让三个嫡子都活着才选的李治。

    就冲这一点,李恪就没有什么竞争力。)

    李承乾对天幕反复提起自己将来谋反的事情很是无语,自己以后不会重蹈覆辙的。

    看着旁边李泰幸灾乐祸的眼神也是无奈。

    就算自己废了,你不也是没坐上太子吗?倒是让李治捡了个便宜,有什么好高兴的。

    李泰笑了一会儿也是想到了这个问题,只觉得自己然后就笑不出来了,既然不是自己笑到最后,又有什么意思呢?

    (当皇帝的继承人没有人支持,手里没有兵权,没有民心,李恪拿什么去争那个位置?李恪还是得培养自己的势力和力量。)

    (武德时期的旧臣几乎都已经没有了,封德彝等一伙老臣虽然看重李恪,但是年纪太大,都没有活到李承乾谋反。)

    此时的封德彝还活着,不过李恪心中也没有感到开心,根本原因没有解决自己始终是没有机会的。

    再像父皇又能怎样呢?父皇,先是皇再是父。

    “李恪,恪,恪守本分,父皇这是您对儿臣的期待吗?”

    如此也好,自己不争就是了,可是不管是哪个兄弟登上皇位,自己都要有自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