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 > 第132章 状元

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 第132章 状元

    【在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中总共才产生了600多名文状元。】

    这个数字是让人震惊的,这个数量对于学子来说确实是有些少了,合着才两年出一个状元。

    连百姓都意识到状元有多难考,那寻常是见不着了,还是听听戏曲里的状元郎故事吧

    【现在现存最早的状元试卷时,凭此,年仅25岁的赵秉忠高中状元。

    全卷2460个字,没有一处错字和涂抹,简直就和印刷的一样。

    仔细看,子旁边有很多红色的小圈,这是阅卷官标出的精彩之处,多位考官在传阅时都可以标注。

    圆圈话最多则得分最高,也就是可圈可点的意思。

    高分之余,想拿到状元还得看皇上的意思。

    明朝的万历皇帝在这份试卷上亲笔写了第一甲第一名,也就是通常说的状元。】

    万历皇帝朱翊钧看着天幕上自己的字迹,也想起了这位自己钦点的状元。

    古人看着这份试卷,只让人佩服,这字写的是真好啊,而且一点错误都没有是最难的的。

    想想自己平时想要好好写字,写着写着自就潦草了,实在是自愧不如。

    (终于知道古代为什么说状元是文曲星下凡了,光看字就能感觉到文气扑面而来。)

    高中状元的人快要压不住自己嘴角的笑意了,后世人太会夸了,受之有愧啊!哈哈哈!

    (翩翩公子,温润如玉,见字如见人。)

    (都说字如其人,这人长得得有多帅,留个画像吧!)

    万年年间不少人看着年轻的赵秉忠,心生了为他作画的心思,若是能留到后世,自己也能被后人所知啊。

    赵秉忠觉得很不好意思,倒也不必这么看着自己。

    对于“见字如见人”的说法,字写的好的则是表示身心通畅,自己长得还算不错啦!

    (不知道这份状元卷子是怎么回事,有说是赵秉忠后来当上了礼部侍郎还是礼部尚书,试卷就在里面放着,他就利用职务之便拿回家了。)

    (还有猜测,是宫变之后流落到宫外,之后被人买回来了。)

    赵秉忠脸色通红,来不及高兴自己以后会是礼部侍郎还是礼部尚书,但是自己利用职务之便私拿东西是绝不可能啊,自己才不会这样子做的。

    如果自己可以,那么谁想要回考卷就能直接拿回去了,这不全乱套了吗?

    礼部官员表示,自己等人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毕竟礼部官员大多都是经历过殿试的,那要是试卷少了,肯定都是自己看管不力了。

    这事不能认,这锅不能背。背了后患无穷啊,科举可是两三年就有的。

    礼部可不能因为 这里就成了最无礼的地方。

    【封建历史上连中有一类的状元是最厉害的,那就是连中六元,也就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这六次考试中均得了第一。

    这样的人物只有两人,分别是明朝的黄观和清朝的钱棨。】

    明清之前,尤其是唐宋时期的学子们简直就是震惊的不能言语,没想到后来还有这么牛的存在。

    经历过科举的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会得第一,毕竟主考官的喜好是一个很不确定的因素。

    更不要说越往上,和自己同时备考的人就越强,没有几人敢自信满满的说自己能压的过旁人。

    (黄观因为反对明成祖朱棣,被朱棣给除名了。就是考完了之后好长时间,然后把人第一名除名了。)

    心痛、可惜是无数人的心声。

    学得文与武,货于帝王家。寒窗苦读多年终于出头,结果却被皇帝除名实在是种遗憾。

    (黄观,安微池州人,原来跟着母姓叫许观,他爹是入赘的,后来朱元璋知道后特旨不用三代还宗,复姓黄。

    建文帝四年,一直鲔建文帝朱允炆请各地勤王保驾。

    后来朱棣攻破应天后得知自己的家人眷属全部死亡后投江自尽。)

    朱允炆时期,黄观看着天幕上对自己的介绍,自己不后悔忠于皇帝,只是觉得对不住家人。

    朱标也觉得这样的人才不该这样子死去,等到此人来参加科举,自己定然要考教一番,再好栽培。

    (科举考试为了防止字体作弊,都会同意请人进行卷号。后面还有糊名都是为了保证科举的公正性。)

    隋朝杨坚点点头,作弊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要是考试在试卷上在做点记号,如何能选出真正有才的人啊。

    官官相护,长此下去,科举也就失去了他本来都意义了。这个糊名制度倒是不错,自己可以使用。

    (唐朝的部分学子们有点心虚,有的成绩确实不是自己的真正的本事,有本事的人也要有眼力劲儿,谁让自己有后台、有背景呢,那些倒霉蛋只能怪自己了。)pS :不要总是欺负老实人,比如有位被欺负的黄巢,就给自己报了这个仇!!!

    (钱棨虽然前五个次科举考试都是排名第一,可是最后殿试的时候排名为第十名,,结果在乾隆皇帝的干预下改成了第一名,实属运气和实力的结合了。)

    (乾隆皇帝感慨“我大清立国一百余年,尚无连中六元者,很遗憾,我这一辈子或许看不到了。”

    底下的大臣自然要为君分忧,当时有两个人选考生钱棨和秦承业都符合条件,然后乾隆就选了钱棨。)

    (可惜了秦承业,本来他才是那个连中六元的状元郎,可惜祖先是秦桧,惹得乾隆厌恶。)

    乾隆觉得确实更应该选择 钱棨,不然选了秦桧的后人,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可怎么好。

    钱棨对于自己的荣耀高兴之余,没想到自己还有这样高光的时候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对于黄观自己也佩服,而且此人比自己厉害多了。

    皇观是真的牛,一次就过,次次第一,不像自己中间还落榜了六次。

    秦承业无奈笑笑,别的原因还好说,姓氏不能变,自己无缘状元也是一个遗憾了吧。

    秦桧倒是很心疼这位被自己连累的后生,六元及第这般的荣耀却因为自己之故与之失之交臂。

    知道的已经让自己悔恨至极,自己不知道的,未被历史记下来的呢,又有多少委屈和误解。

    是自己对不住秦氏后人,自己连累了秦氏族人。

    宋朝的官员也是无语,秦桧的名头这么大的,几百年后都能坑到自己的后代,而且还不止一次的坑。

    一定要爱惜自己的名声,不能为子孙添加荣光,也坚决不给他们添乱了。

    文臣做事都收敛了,低调了,然后手段也更加隐秘了,朝堂的氛围也看着好多了。

    殿试准备中的贡士们则是祈祷自己不要遇到这样的情况,按照实力来排名自己自然心服口服,如果不能,自己也不能做什么,总归还是心里不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