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从梦华录开始 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见高丽使臣
热门推荐:
四合院:傻柱的老六人生!
林风闯天下
我,域外天魔,投资反派到无敌
大唐:贬你去封地,你直接不装了
我扮演的契诡师都是精神病
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
四合院里的悠哉日子
农门长女养家日常
贴身保镖:美女总裁很怕疼
这大宋入眼看去都是让他们觉得如此的新鲜,虽然高丽与大宋的文化圈子是接壤的,但是若是论文明先进程度的话还是大宋要更上一个高度。
王质的眼光要比这些士子看的更为长远,同时也深深的认识到了两国的真正差距,在高丽的出海港口都不能与大宋的一处停靠的港口相比。
停靠之时,所见大船近百余而小船不计其数,这港口不仅仅代表着商业的发达一个国家的繁荣,更也从另一方面展现了军事实力。
自古以来这停靠的港口不仅仅是商贸的码头还是海防的重地,是所经海道的控扼之所。
在其余士子被眼前的大宋繁华和热闹遮了眼之时,只有金魏英的目光逗留在这个皇子的身上,高丽虽然在政治上都是效彷中原王朝官职都是近乎照搬,可是国内的形势却不相同。
虽然同样乃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可却是有着如门阀一般的存在他们是垄断着高丽上层的只要来源,他们对于底层的吸血要更甚于大宋的那些士绅。
他们有严格的社会的等级制度,划分贵族,两班,良人,贱人四个等级,所以他们的垄断近乎是和高丽的国主共治国家,比起赵宋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更加让底层人民绝望。
而金魏英则是出自高丽的庆州金氏,这金氏来自前朝新罗的贵族可以说是传承长久渊源。
所以说高丽国主的即位严格意义上与这些豪族是并不相关的,但是金魏英算的上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任何的国家里都不乏有识之士,看清在国家体制下的弊端。
皇子虽然与太子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可是他性格暴虐一心想要修武功而不思文治这让他对于高丽的未来而堪忧。
且高丽豪强并立,大宋的百姓脸上都是喜色露于言表,这方才是大国治下的百姓而高丽只有腐朽且沉重的阶级豪族把持。
虽然他同样是身处门阀豪强之列,但是他所想要看到的高丽与大宋这般方才是最好,朝堂之上都是一些有才之士通过层层选拔,而不是贵族间的一些庸碌之人。
但是这不过是金魏英眼里加上了一层滤镜,当他发现了本国的腐朽寻求另一个国家的借鉴之时,大宋就成了十全十美的存在。
也颇为相像后世之时,我华夏神州沉沦腐朽不堪的王朝丢进了历史的回收站,面对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那些列强大国在一些人眼里同样是制度完善文明发达的国家,这并非是他们自卑而是眼光的局限性。
所以他更为看重这个温敦仁厚的皇子接受过儒家教育的他更能够体恤民心,但是旁人也并不知晓这位金大夫心中的所想。
不得不说在有心人的野心家的心里如这样的人就是过于理想主义,而金魏英也相信这些高丽士子见识到了大宋的繁华富庶后,回国后身为贵族子弟的他们也会更加孺幕大宋,他们也会成为高丽革新的中坚力量。
这些出身贵族之家从小接受的都是高丽名师指导的士子,等到他们进入高丽的官场也会陆续成为其中坚力量,所以说金魏英的谋划不可谓深远。
“要我说杨相公可真是铁血手段,自从奉官家之命来西南路,不过是数月有余就将郑家这等鱼肉百姓的劣绅所清查,还了方城县一片清净之地!”
“我听闻那郑老不是我唐州的名士吗?我还当是朝廷有意构陷为了侵占田地方才会如此!”
显然后面的这名士子并不是这本地人,至少不是方城县临近的人士,对于最近闹出的事情并不了解,郑家被清除后百姓走在街上奔走相告!
“杨相公当年可是被称为我大宋文人嵴梁,先帝之时便以死上谏为了那川陕四路百姓寻了活路,后来被贬西北之地为官更是为民请命好官,将来我入朝为官定要效彷文瑜公这般治世实务之臣,不要做那朝堂上庸庸碌碌的衮衮诸公!”
这大宋并没有封禁言论,如这般私下
议论只要没有大肆传播宣扬都不会有人管顾的,且当今的皇帝赵祯也是最为心胸宽广之人。
听到宋人的士子言论,可真是让这些出使的高丽士子惊讶的瞠目结舌的地步了,他们说不上谨言慎行可是也决计不敢对于国政在光天化日下这般直言。
金魏英听到文瑜公也是立刻惊喜之色露于言表,在这大宋有如此事迹的文瑜公决计找不出第二人来。
见到金师如此的激动,立刻便有学子流露不解如高丽也是时常会见到中枢官员巡视地方,他们这些贵族子弟甚至还有机会得到参加私宴的机会。
毕竟来自王都的中枢官员在地方,那些当地的官员和豪族自然是会设宴款待,若是没有方才是一件十分失礼的事情。
而这次高丽为了表现自己的诚意,特意安排了当年的使者金魏英如今高丽的中枢的官员前来递交高丽王国书。
在这些士子的眼里这个士子口中的人也不过是与面前的金师一样,身为贵族的他们并不会多么惊讶。
反而有士子问道:“金师,这大宋竟然如此傲慢无礼吗?既然有朝廷的中枢官员在此,竟然只安排了一位地方官接见我等!”
“是呀!看来他们也并无多少诚意,我们高丽没有这宋国的相助,依旧能够抵抗那辽国!”
他自然不会如那后世的朝鲜子孙如此狂妄自大,说出击败辽国这样的大话,毕竟高丽如今与辽国的战役中就没有胜利的战役。
金魏英反而十分的从容,抚须笑着说道:“文瑜先生不仅仅是大宋的中枢官员,而且还是一方大儒,我们对待名士需得保持敬重之心!”
“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当初从大宋回到高丽之时我在书中提及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理论体系,便是来自大宋的这位大儒文瑜先生。
“既然我们如此之巧能够恰好在此处与文瑜先生毗邻,那便此行便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其他学子也纷纷露出了敬畏的神清,这在大宋被称之为“文瑜学说”在高丽此类学派被称为魏英学派,当初金魏英回到国内便以此着书立说。
而高丽本国此时也是处于一个文化交融的时机,为了抵抗辽国对附近遗民进行吸附,所以难以避免的也就带来的他国文化。
由于对于中原的仰慕,对于人才方面也是提出了很高的条件招纳。
所以有人借海洋交通和贸易往来之机,江浙闽越各地人才,尤其是福建的文士和商人,争相赴海,涌至高丽,成为数量庞大的“归化人”或“投化人”,深深融进高丽社会。
金魏英从宋带来的学说也是很快就在上层传播开来,为什么是上层那是因为只有上层人士方才掌握着知识垄断,就像当初中原的那些门阀世家。
不过这魏英学派在高丽也并没有风靡开来,当然这也与金魏英自身对于此学说只是将这些核心理念带有关,并没有完全具体的体系带到高丽。
而且高丽的儒学文化已嬗变,比之大宋更加的固守体统,也是胜在没有将大宋的如今流传最高的版本传过去,那不出意外将被视作禁书。
而一旁的王质也是涌现了兴致,不过如今的他们自然不能盲目的去问询,这朝廷重臣的所在处问一宋国百姓定然是问不出来的。
所以一众人放弃了游览大宋风光的打算,金魏英回到驿站向县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身为泌阳县的县令章昙在听到此要求的时候,也是一脸为难之色道:“金大使,杨相公是否答应面见你,不是我这一地的小小县令可以决定的,我差人送去消息若是答应了我便命人带你前往!”
杨秉在这西南路的名声可是凶名赫赫,前些时日里那方城县上至县令,县丞还有至下面的一些小吏都被问罪,这世道为官谁敢说自己的身上就是干干净净,所以在得知这位来到了泌阳县,可以说提起了十二分心去配合。
唯恐步入了那方城县知县的后尘,但是若是能够少见还是少见为妙。
金魏英也是应答道:“理应如此!”
......
金田乡,一处凉棚之中显然这是临时搭建的,此时一个身着短褐穿着草鞋的打扮的农人,在此刻饮茶。
站在他对面的乃是一个身着公服的小吏,这凉棚低矮外界根本没有法子从外看到里面,所以也不会看见这个胥吏竟然在农人的身边表现的十分恭敬。
“相公,这泌阳县县令说了高丽使臣得知您在这附近,想要见您一面,可要单独召见!”
这农人打扮的正是这些日子里西南路官员四处找的杨秉,他们只知道这位安抚使来到了泌阳县却是不知具体行踪,谁也猜不到会在这泌阳县的一处乡田之中。
他本就不是五谷不分的士大夫也不是那种养尊处优的人,躬身于农田之中不仅仅是了解这些底层小民的诉求,还有教导他们耕种的方法。
这并非读书人在耕种就不如整日忙活在田地里的农人,如先汉时期的《泛胜之书》,《四民月令》还有如今流传甚广的《齐民要术》,都是教导农人耕种的知识。
但是这些书籍农人可以接触到吗?毫无疑问是没有办法看懂也接触不到的,贾思勰当初身为太守之时便与自己治下的县里百姓一起忙着农时,传授他们相关的农时的知识。
不过考虑到百姓没有与他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所以方才以一个普通农人身份融入其中。
这胥吏衣着打扮的正是孙集,这些时日里一旦有公务都是由他在其中传达,所以当泌阳县县令传达来高丽使者的消息之时就是通过孙集。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孙集就已经到了如此重要的位置,在这金田乡处却是驻扎着重兵,且在外也有自己的安排之人在外,所以说即使孙集有野心也无法做到隔绝内外。
虽然说杨秉看重他的才干可还未至如今地步,自然也是有些信任方才有如此差遣。
杨秉微微颔首:“那便在此处见面吧!我并非是这西南路的官员,不过是官员临时任命得了这差遣罢了!”
他自然知道高丽此次派来使臣的目的,大宋是想要联丽抗辽,而高丽则是想要借着大宋拜托辽国的压迫。
孙集面露犹豫之色,说道:“相公,此处是不是有些不妥!”
他这辈子都未曾接见过使臣,如汴京虽然有各国使臣拜见但也不是他这个京中小吏能够得见的,可安排在这乡里是不是未免太过草率了吧!
不过这样的疑问他自然不敢直接提出来,而杨秉也不是有意的刁难那高丽使臣,而是在他看来大宋与高丽寻求合作一事上是处于一个较为平等的地位。
大宋不会低头躬身的去求着高丽建交,双方两国都是为了彼此的利益,所以此番使臣上贡也不过是流于表面的形式而已,眼下彻底的完成局部的土地丈量才是最好。
只要有了西南路作为表率,那么大宋那辽阔的疆域也能一步步的实现彻底丈量土地,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国力富强后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如今的大宋各处都缺钱,若是现在这个时候宋辽发生大战那后方动员也是一个极大的粮草运输,而若是完成了那么三司也就不会哭穷了!
孙集还想说些什么,可是看见这位杨相公一边端着茶盏,一边思虑问题他也没有打扰的意思退了下去。
而孙集传达了消息,也很快差人将回复带到了泌阳县县令章昙那里。
“你确定你没有假传消息,杨相公当真要在那金田乡召见高丽使臣?”
那小吏也是躬身答道:“小的听的真切,此事上我是万万不敢有任何的差错的!”
说完还试探的问道:“此事县令可要征询那高丽使臣的意见,再做决定?”
章昙立刻答道:“既然那些高丽使臣执意要见,我们便随着一起过去吧!”
王质的眼光要比这些士子看的更为长远,同时也深深的认识到了两国的真正差距,在高丽的出海港口都不能与大宋的一处停靠的港口相比。
停靠之时,所见大船近百余而小船不计其数,这港口不仅仅代表着商业的发达一个国家的繁荣,更也从另一方面展现了军事实力。
自古以来这停靠的港口不仅仅是商贸的码头还是海防的重地,是所经海道的控扼之所。
在其余士子被眼前的大宋繁华和热闹遮了眼之时,只有金魏英的目光逗留在这个皇子的身上,高丽虽然在政治上都是效彷中原王朝官职都是近乎照搬,可是国内的形势却不相同。
虽然同样乃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可却是有着如门阀一般的存在他们是垄断着高丽上层的只要来源,他们对于底层的吸血要更甚于大宋的那些士绅。
他们有严格的社会的等级制度,划分贵族,两班,良人,贱人四个等级,所以他们的垄断近乎是和高丽的国主共治国家,比起赵宋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更加让底层人民绝望。
而金魏英则是出自高丽的庆州金氏,这金氏来自前朝新罗的贵族可以说是传承长久渊源。
所以说高丽国主的即位严格意义上与这些豪族是并不相关的,但是金魏英算的上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任何的国家里都不乏有识之士,看清在国家体制下的弊端。
皇子虽然与太子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可是他性格暴虐一心想要修武功而不思文治这让他对于高丽的未来而堪忧。
且高丽豪强并立,大宋的百姓脸上都是喜色露于言表,这方才是大国治下的百姓而高丽只有腐朽且沉重的阶级豪族把持。
虽然他同样是身处门阀豪强之列,但是他所想要看到的高丽与大宋这般方才是最好,朝堂之上都是一些有才之士通过层层选拔,而不是贵族间的一些庸碌之人。
但是这不过是金魏英眼里加上了一层滤镜,当他发现了本国的腐朽寻求另一个国家的借鉴之时,大宋就成了十全十美的存在。
也颇为相像后世之时,我华夏神州沉沦腐朽不堪的王朝丢进了历史的回收站,面对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那些列强大国在一些人眼里同样是制度完善文明发达的国家,这并非是他们自卑而是眼光的局限性。
所以他更为看重这个温敦仁厚的皇子接受过儒家教育的他更能够体恤民心,但是旁人也并不知晓这位金大夫心中的所想。
不得不说在有心人的野心家的心里如这样的人就是过于理想主义,而金魏英也相信这些高丽士子见识到了大宋的繁华富庶后,回国后身为贵族子弟的他们也会更加孺幕大宋,他们也会成为高丽革新的中坚力量。
这些出身贵族之家从小接受的都是高丽名师指导的士子,等到他们进入高丽的官场也会陆续成为其中坚力量,所以说金魏英的谋划不可谓深远。
“要我说杨相公可真是铁血手段,自从奉官家之命来西南路,不过是数月有余就将郑家这等鱼肉百姓的劣绅所清查,还了方城县一片清净之地!”
“我听闻那郑老不是我唐州的名士吗?我还当是朝廷有意构陷为了侵占田地方才会如此!”
显然后面的这名士子并不是这本地人,至少不是方城县临近的人士,对于最近闹出的事情并不了解,郑家被清除后百姓走在街上奔走相告!
“杨相公当年可是被称为我大宋文人嵴梁,先帝之时便以死上谏为了那川陕四路百姓寻了活路,后来被贬西北之地为官更是为民请命好官,将来我入朝为官定要效彷文瑜公这般治世实务之臣,不要做那朝堂上庸庸碌碌的衮衮诸公!”
这大宋并没有封禁言论,如这般私下
议论只要没有大肆传播宣扬都不会有人管顾的,且当今的皇帝赵祯也是最为心胸宽广之人。
听到宋人的士子言论,可真是让这些出使的高丽士子惊讶的瞠目结舌的地步了,他们说不上谨言慎行可是也决计不敢对于国政在光天化日下这般直言。
金魏英听到文瑜公也是立刻惊喜之色露于言表,在这大宋有如此事迹的文瑜公决计找不出第二人来。
见到金师如此的激动,立刻便有学子流露不解如高丽也是时常会见到中枢官员巡视地方,他们这些贵族子弟甚至还有机会得到参加私宴的机会。
毕竟来自王都的中枢官员在地方,那些当地的官员和豪族自然是会设宴款待,若是没有方才是一件十分失礼的事情。
而这次高丽为了表现自己的诚意,特意安排了当年的使者金魏英如今高丽的中枢的官员前来递交高丽王国书。
在这些士子的眼里这个士子口中的人也不过是与面前的金师一样,身为贵族的他们并不会多么惊讶。
反而有士子问道:“金师,这大宋竟然如此傲慢无礼吗?既然有朝廷的中枢官员在此,竟然只安排了一位地方官接见我等!”
“是呀!看来他们也并无多少诚意,我们高丽没有这宋国的相助,依旧能够抵抗那辽国!”
他自然不会如那后世的朝鲜子孙如此狂妄自大,说出击败辽国这样的大话,毕竟高丽如今与辽国的战役中就没有胜利的战役。
金魏英反而十分的从容,抚须笑着说道:“文瑜先生不仅仅是大宋的中枢官员,而且还是一方大儒,我们对待名士需得保持敬重之心!”
“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当初从大宋回到高丽之时我在书中提及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理论体系,便是来自大宋的这位大儒文瑜先生。
“既然我们如此之巧能够恰好在此处与文瑜先生毗邻,那便此行便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其他学子也纷纷露出了敬畏的神清,这在大宋被称之为“文瑜学说”在高丽此类学派被称为魏英学派,当初金魏英回到国内便以此着书立说。
而高丽本国此时也是处于一个文化交融的时机,为了抵抗辽国对附近遗民进行吸附,所以难以避免的也就带来的他国文化。
由于对于中原的仰慕,对于人才方面也是提出了很高的条件招纳。
所以有人借海洋交通和贸易往来之机,江浙闽越各地人才,尤其是福建的文士和商人,争相赴海,涌至高丽,成为数量庞大的“归化人”或“投化人”,深深融进高丽社会。
金魏英从宋带来的学说也是很快就在上层传播开来,为什么是上层那是因为只有上层人士方才掌握着知识垄断,就像当初中原的那些门阀世家。
不过这魏英学派在高丽也并没有风靡开来,当然这也与金魏英自身对于此学说只是将这些核心理念带有关,并没有完全具体的体系带到高丽。
而且高丽的儒学文化已嬗变,比之大宋更加的固守体统,也是胜在没有将大宋的如今流传最高的版本传过去,那不出意外将被视作禁书。
而一旁的王质也是涌现了兴致,不过如今的他们自然不能盲目的去问询,这朝廷重臣的所在处问一宋国百姓定然是问不出来的。
所以一众人放弃了游览大宋风光的打算,金魏英回到驿站向县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身为泌阳县的县令章昙在听到此要求的时候,也是一脸为难之色道:“金大使,杨相公是否答应面见你,不是我这一地的小小县令可以决定的,我差人送去消息若是答应了我便命人带你前往!”
杨秉在这西南路的名声可是凶名赫赫,前些时日里那方城县上至县令,县丞还有至下面的一些小吏都被问罪,这世道为官谁敢说自己的身上就是干干净净,所以在得知这位来到了泌阳县,可以说提起了十二分心去配合。
唯恐步入了那方城县知县的后尘,但是若是能够少见还是少见为妙。
金魏英也是应答道:“理应如此!”
......
金田乡,一处凉棚之中显然这是临时搭建的,此时一个身着短褐穿着草鞋的打扮的农人,在此刻饮茶。
站在他对面的乃是一个身着公服的小吏,这凉棚低矮外界根本没有法子从外看到里面,所以也不会看见这个胥吏竟然在农人的身边表现的十分恭敬。
“相公,这泌阳县县令说了高丽使臣得知您在这附近,想要见您一面,可要单独召见!”
这农人打扮的正是这些日子里西南路官员四处找的杨秉,他们只知道这位安抚使来到了泌阳县却是不知具体行踪,谁也猜不到会在这泌阳县的一处乡田之中。
他本就不是五谷不分的士大夫也不是那种养尊处优的人,躬身于农田之中不仅仅是了解这些底层小民的诉求,还有教导他们耕种的方法。
这并非读书人在耕种就不如整日忙活在田地里的农人,如先汉时期的《泛胜之书》,《四民月令》还有如今流传甚广的《齐民要术》,都是教导农人耕种的知识。
但是这些书籍农人可以接触到吗?毫无疑问是没有办法看懂也接触不到的,贾思勰当初身为太守之时便与自己治下的县里百姓一起忙着农时,传授他们相关的农时的知识。
不过考虑到百姓没有与他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所以方才以一个普通农人身份融入其中。
这胥吏衣着打扮的正是孙集,这些时日里一旦有公务都是由他在其中传达,所以当泌阳县县令传达来高丽使者的消息之时就是通过孙集。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孙集就已经到了如此重要的位置,在这金田乡处却是驻扎着重兵,且在外也有自己的安排之人在外,所以说即使孙集有野心也无法做到隔绝内外。
虽然说杨秉看重他的才干可还未至如今地步,自然也是有些信任方才有如此差遣。
杨秉微微颔首:“那便在此处见面吧!我并非是这西南路的官员,不过是官员临时任命得了这差遣罢了!”
他自然知道高丽此次派来使臣的目的,大宋是想要联丽抗辽,而高丽则是想要借着大宋拜托辽国的压迫。
孙集面露犹豫之色,说道:“相公,此处是不是有些不妥!”
他这辈子都未曾接见过使臣,如汴京虽然有各国使臣拜见但也不是他这个京中小吏能够得见的,可安排在这乡里是不是未免太过草率了吧!
不过这样的疑问他自然不敢直接提出来,而杨秉也不是有意的刁难那高丽使臣,而是在他看来大宋与高丽寻求合作一事上是处于一个较为平等的地位。
大宋不会低头躬身的去求着高丽建交,双方两国都是为了彼此的利益,所以此番使臣上贡也不过是流于表面的形式而已,眼下彻底的完成局部的土地丈量才是最好。
只要有了西南路作为表率,那么大宋那辽阔的疆域也能一步步的实现彻底丈量土地,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国力富强后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如今的大宋各处都缺钱,若是现在这个时候宋辽发生大战那后方动员也是一个极大的粮草运输,而若是完成了那么三司也就不会哭穷了!
孙集还想说些什么,可是看见这位杨相公一边端着茶盏,一边思虑问题他也没有打扰的意思退了下去。
而孙集传达了消息,也很快差人将回复带到了泌阳县县令章昙那里。
“你确定你没有假传消息,杨相公当真要在那金田乡召见高丽使臣?”
那小吏也是躬身答道:“小的听的真切,此事上我是万万不敢有任何的差错的!”
说完还试探的问道:“此事县令可要征询那高丽使臣的意见,再做决定?”
章昙立刻答道:“既然那些高丽使臣执意要见,我们便随着一起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