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鹿 第三十一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七)
野战的地点是莘迩选的,吕明同意。
因为位处城南,所以敌我两军是南北相对,却不管上午、抑或下午,两军都不必考虑阳光的问题。上午的太阳在东方,下午的太阳在西方,如是东西对垒的话,那么随着太阳位置的不同,敌我双方就必会有一方迎对阳光,这种情况下,就会不利这一方兵卒的战斗。
这是战场战斗时的小细节,莘迩领兵已有两三年,通过阅读兵书、向军中宿将请教,现如今对此已是十分了然,也正因了他这个战场位置选择的甚是公平,故此吕明无有异议。
吕明现正领着季和、吕武等将佐、幕僚站在本阵的中央部位。
在他们的周围,是由亲兵组成的中军阵,一杆丈余高的帅旗竖立其间。约三百人的精锐甲士,作为预备队和突击队,陈列於他们的后头。为了保持体力,这三百甲士都坐於地上。
便在莘迩观望秦阵时,吕明也在观望莘阵。
莘迩、麴球所率的部队,兵员人数略多於吕明、姚桃两部,所列之阵又没有秦阵厚,是以莘阵长於秦阵,约四里左右。尽管比秦阵稍宽,可四里的阵地并不算长,吕明是见过大场面的,别的不说,只与孟朗攻襄武时的秦军仅仅连营就达十里,摆出阵来,把周长十五六里的襄武几乎围个水泄不通的规模相比,便实是相差极远,然莘阵虽短,其阵中旌旗林立,甲械曜日,时见有传令兵穿行於阵列之间,传达莘迩的军令,对已列成的阵型作点微小的调整,除此以外,入目所见的每个定西兵士,都笔直地立在自己的位置上,纹丝不动,给人以肃杀之气。
吕明望之多时,与季和、吕武等将校、僚佐说道:“莘幼著素著高名,向有知兵善战之称,今观其阵,果然名下无虚士!”指向莘阵的西侧,说道,“就是他的西阵略显杂乱。据报说莘迩、麴球所率之兵马中,有两千余人是阴平降羌,那西阵中的兵士俱皆披发,颇有戴羊角者,眺彼等之衣服,多为羊皮褶袴,色呈灰黄,非为定西戎装,想来此阵应即使由降羌组成的了。”
吕武以为然,赞同吕明的判断,说道:“降羌原本都是阴平各羌部的百姓,少操练,战力不如陇兵。阿兄,等陇兵攻我一阵,当我军反击之时,可择其西阵为主攻方向。候将其西阵攻破,然后驱赶这些阴平羌人向东,乱莘幼著之主阵,我军趁机掩杀,胜之易也!”
吕明问季和,说道:“方平,卿意如何?”
季和不赞成吕武的意见,说道:“莘阵的东西两阵之间,与我阵一样,有里许长的间隔。将军请看,并且在那间隔处,莘阵与我阵也相同,莘幼著亦在那里摆放了栅栏、铁甲车等物,这明显就是为了预防西阵一旦溃败,或会冲乱他的本阵。
“便是我军先把彼之西阵攻破,也不一定就能扰乱他的主阵。既然如此,以我愚见,我军应该先攻莘幼著的东阵。东阵,乃莘阵之主阵也。只要能将之攻破,其之西阵不足虑耳!”
倒是与唐艾“擒贼擒王”的建议一般无二。
吕明沉吟稍顷,同意了季和的意见。
几人正在临机制宜,商议具体的战法,闻得北边的莘阵中,传出了雄浑的鼓声。
吕明、吕武、季和等侧耳倾听,辨出了是进战的鼓音。
想那莘迩,近数年以来,名声鹊起,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战无不胜,俨然已经成为了定西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今与他对阵,吕明也好,吕武、季和等人也罢,心情都是较为复杂的,既有对莘迩的忌惮,但同时因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又有打败莘迩的热切期待。
听到了莘阵的进战之鼓,吕明等皆是精神一振。
吕明拿出镇定的姿态,以开玩笑的口吻,说道:“吾等正欲陇兵先攻,莘幼著倒识人意,无须我遣将去激,他便主动进战了。”语气仿佛轻松,然而紧紧握住剑柄的手,出卖了他临战此刻的内心紧张。他眼睛紧紧盯着陇阵的动静,一边传下军令,命本阵的战士做好战斗准备。
立刻,中军的令旗挥动,鼓声亦起,传令兵们奔散向东西两阵。
军令一级级地传达下去。
包括姚桃阵兵士在内的整个秦军方阵,前排的士兵举起了盾牌。
其后的长槊兵把长槊的尾端支於脚下,将槊尖置於盾上。
瞬时间,三里多长的秦阵前沿,黑色的盾牌组列成墙,突出其外的银白槊锋密密麻麻,如同刺猬。
再后的弓弩手取出箭矢,搭到弓弩上,出於节省体力之缘由,弓弦未张,但精神俱高度集中。
最后的刀斧等近战兵士,各掣兵刃,看向前方,——尽管前边盾牌手、步槊手、弓弩手的身形、兵器基本遮掩住了他们的视线,他们中的大多数其实根本瞧不见阵前的形势。
摆在东边侧翼的为数不多的秦军骑兵,甲骑穿甲,轻骑抚马,也都纷纷开始做战前之预备。
莘迩部的定西战士没有让吕明、姚桃部的秦兵多等。
在莘阵战鼓响起后不久,至多半个时辰,莘阵展开了对吕阵的第一次进攻。
这头一次进攻是试探性质的,莘迩没有动用步兵,遣出了三百余的骑兵。三百余骑呼啸出阵,初时马蹄声之外,无有别的声响,然等驰过数里的中间地带,将至秦阵的时候,骑士们中有携带骑鼓的,一起把骑鼓击打响,余下的兵士则把手指放入口中,吹出尖利的唿哨。
……
莘阵中军。
莘迩的目光随着那三百余骑的身影,仔细地观察他们所经过的秦阵。
此三百余骑本是列於莘阵东翼的,故他们最先冲向的地方是秦军的东阵,亦即吕明所部之阵。
只见那三百余骑,奔驰如电,卷起烟尘漫天,马蹄声、骑鼓声、唿哨声,声势不小,却吕明东阵之兵,不管那三百余骑冲到东阵前线的哪个位置,都是稳稳当当地站立原地,没有丝毫的纷乱,甚至连后头的弓弩手也无人射箭。
莘迩不由顾与唐艾、郭道庆、赵染干、赵兴等人,说道:“难怪吕明有胆与我野战,当我数百骑士踏阵之势,而其部兵士无令不动,阵脚扎实,可称精锐。”
……
秦阵中军。
季和的目光,此时此刻,也在那三百余陇骑的身上。
他与吕明说道:“莘幼著此是欲试我阵之虚实。他这三百来骑,必不会径攻我阵,将军可令兵士不需理会。”
吕明点了点头,便如此下令,在军令中,加上了一句:“前列擅动者,后列斩之;后列擅动者,左右斩之;擅动而其后列、左右不斩者,部曲将并皆斩之。”
军令下到,秦军东阵的兵士越是无人敢动。
……
那三百余陇骑,是由兰宝掌所率。
莘迩给他们的军令,的确是只有“试敌阵虚实”此条。
却是何为“试虚实”?想那敌人的阵型列成以后,只从外表去看的话,阵线的各个方位大致都无差别,那么怎么才能判断出敌阵的薄弱点在何处?观敌阵不同方位兵士的甲械之精良与否、队列之严整与否是其一,遣兵佯攻,观敌阵的哪个位置会忍不住先动,则是其二。
兰宝掌的任务,就是看能不能把其二这一点给试出来。
因是,在佯攻秦军东阵,而秦军东阵不动的情况下,在马上就要进入到敌军弓弩的射程之内时,兰宝掌及时地带领部曲转向,改往西去,越过秦军东、西两阵的间隔,驰至到了姚桃阵的前边,先转往北边行了一段,旋即掉头,又是打响骑鼓、吹起唿哨,迎其前阵驰奔而向。
竟是与吕明部所列之阵一样,姚桃部的阵,也是沉稳不动。
……
莘阵中军。
莘迩看到了这一幕以后,对唐艾说道:“千里,你说姚桃部皆善战之老卒,今观其阵,诚如卿言。”莘迩此前没有与姚桃部交过手,至此,在他心中,把姚桃部的战力提升了一个档次。
唐艾说道:“明公,秦虏的东、西两阵都不动,再留兰校尉部试探,也无用也了,可把之召回,换强弩上阵。”
莘迩颔首,便就下令,中军敲起金鼓,召回了兰宝掌部。
那三百余骑归阵,仍回去东侧排列。
四百个强弩手,在二百甲士、盾牌手的护卫下,分成东西两部,出阵朝前,以方阵的队形,行进到吕阵、姚阵的前头。带队的军官一声令下,四百张弓弩齐齐张开,往此二阵中攒射。
莘迩目不转睛地观看秦阵动静。
见那秦军东阵仍旧不乱,面对如雨的箭矢;其西阵的姚桃部兵士,却比起刚才迎对陇骑的作势冲阵,稍微显出了一点混乱之态,不过这点混乱并不严重,没多久即被姚桃弹压下去了。
很快,秦阵中射出了反击的箭矢。
好在此四百强弩手,都是定西王都谷阴驻军中的善射力士,乃定西军中的头等精锐,所用俱是强弩,比对面秦兵多数的弓弩射程都要远,因是秦阵的箭矢能够射到他们那里的不多。射到的那些,也都被盾牌挡住了。
莘迩凝神细瞧,两边对射了多时,陇兵占着弩强的优势,几无伤亡,而秦军的东西两阵都有兵士中箭,且不是一两个,只莘迩看到的,少说就有数十人;可是,秦军的两阵依旧坚稳。
如果说兰宝掌部的任务,仅仅是“试虚实”,那此四百强弩手的任务,则有两个。
一个,也是“试虚实”。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是“乱其阵脚”,或“诱其来攻”。
“乱其阵脚”者,阵脚,不是说阵有脚,此是个比喻,便如人之双脚,脚是人的根基,双脚不稳,人就站不稳,同样的道理,所谓“阵脚”,说的就是阵型的根基。根基如果乱了,那么阵自然也就好破了。放到当下来讲,便是倘若秦军的两阵,因为陇兵的弩射而出现乱局,比如士兵们为了躲避箭矢,离开自己被指定的作战位置,那么秦阵肯定就会变得乱哄哄一团,即等於是“阵脚”乱了。毋庸多言,这种局面只要一出现,当然就是陇兵大举进攻的时候。
“诱其来攻”者,四百弩手,唯有两百甲士、盾牌护卫,如敌将急功短视,也许会以为有机可趁,很有可能便会遣兵来击。如是出现这种情况,莘迩早就备下了出战的部队,不仅可以接回那四百弩手,而且还有把握将出阵来击之敌消灭。可以想见,在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惨败两阵之中后,敌军的士气定然顿时衰落,而反过来,我军的士气必然登时高涨,这样,便即可趁机全军压上,攻破敌阵无非是时间问题而已了。
在兵器没有代差、双方兵士的人数与战力相差不大的背景下,两军列阵相战,不是说彼此的主将一道军令下达,敌我兵士便蜂拥而上,互相乱斗的,如果这样打,一来,和民间斗殴就无甚区别了,二来,任是孙武再世,吴起重生,也断然不敢保证能在此等的乱打一气中获取胜利。
说到底,战场交锋,比的是双方士兵的斗志、比的是单兵素质,更比的是敌我将领对各自部曲的组织能力。试虚实、乱阵脚、诱其攻,就是莘迩在组织层面上,对吕明、姚桃部发起的试探和进攻。
两次尝试,都宣告失败。
四百弓弩手的劲射,没有能乱掉秦阵的阵脚,也没有能诱出秦兵的进攻。
无可奈何,莘迩只得再次传令,亦命他们还阵。
“看来,只有硬攻了。”
说话的是郭道庆。
莘迩打心底来说,是不愿意硬攻的。
硬攻,通常用在敌阵坚固的情况下,而敌阵坚固这种情况,就代表着敌军军纪严明,军纪严明的部队,战斗力也就强大,硬攻的话,即使打赢,也只会是惨胜。
莘迩问唐艾等人:“卿等可有别的战策?”
唐艾等皆无它法。
说起来,当夸一个人用兵如神时,往往会用“足智多谋”这个词来形容,但事实上,在敌我对阵这种的状况下,再多的谋略也无用处,大多时候,唯有凭真刀真枪,拼出胜负罢了。
却有一人,昂然说道:“虏阵小坚,非死战不能动之!末将敢请明公给兵百人,为明公陷其阵脚!”
因为位处城南,所以敌我两军是南北相对,却不管上午、抑或下午,两军都不必考虑阳光的问题。上午的太阳在东方,下午的太阳在西方,如是东西对垒的话,那么随着太阳位置的不同,敌我双方就必会有一方迎对阳光,这种情况下,就会不利这一方兵卒的战斗。
这是战场战斗时的小细节,莘迩领兵已有两三年,通过阅读兵书、向军中宿将请教,现如今对此已是十分了然,也正因了他这个战场位置选择的甚是公平,故此吕明无有异议。
吕明现正领着季和、吕武等将佐、幕僚站在本阵的中央部位。
在他们的周围,是由亲兵组成的中军阵,一杆丈余高的帅旗竖立其间。约三百人的精锐甲士,作为预备队和突击队,陈列於他们的后头。为了保持体力,这三百甲士都坐於地上。
便在莘迩观望秦阵时,吕明也在观望莘阵。
莘迩、麴球所率的部队,兵员人数略多於吕明、姚桃两部,所列之阵又没有秦阵厚,是以莘阵长於秦阵,约四里左右。尽管比秦阵稍宽,可四里的阵地并不算长,吕明是见过大场面的,别的不说,只与孟朗攻襄武时的秦军仅仅连营就达十里,摆出阵来,把周长十五六里的襄武几乎围个水泄不通的规模相比,便实是相差极远,然莘阵虽短,其阵中旌旗林立,甲械曜日,时见有传令兵穿行於阵列之间,传达莘迩的军令,对已列成的阵型作点微小的调整,除此以外,入目所见的每个定西兵士,都笔直地立在自己的位置上,纹丝不动,给人以肃杀之气。
吕明望之多时,与季和、吕武等将校、僚佐说道:“莘幼著素著高名,向有知兵善战之称,今观其阵,果然名下无虚士!”指向莘阵的西侧,说道,“就是他的西阵略显杂乱。据报说莘迩、麴球所率之兵马中,有两千余人是阴平降羌,那西阵中的兵士俱皆披发,颇有戴羊角者,眺彼等之衣服,多为羊皮褶袴,色呈灰黄,非为定西戎装,想来此阵应即使由降羌组成的了。”
吕武以为然,赞同吕明的判断,说道:“降羌原本都是阴平各羌部的百姓,少操练,战力不如陇兵。阿兄,等陇兵攻我一阵,当我军反击之时,可择其西阵为主攻方向。候将其西阵攻破,然后驱赶这些阴平羌人向东,乱莘幼著之主阵,我军趁机掩杀,胜之易也!”
吕明问季和,说道:“方平,卿意如何?”
季和不赞成吕武的意见,说道:“莘阵的东西两阵之间,与我阵一样,有里许长的间隔。将军请看,并且在那间隔处,莘阵与我阵也相同,莘幼著亦在那里摆放了栅栏、铁甲车等物,这明显就是为了预防西阵一旦溃败,或会冲乱他的本阵。
“便是我军先把彼之西阵攻破,也不一定就能扰乱他的主阵。既然如此,以我愚见,我军应该先攻莘幼著的东阵。东阵,乃莘阵之主阵也。只要能将之攻破,其之西阵不足虑耳!”
倒是与唐艾“擒贼擒王”的建议一般无二。
吕明沉吟稍顷,同意了季和的意见。
几人正在临机制宜,商议具体的战法,闻得北边的莘阵中,传出了雄浑的鼓声。
吕明、吕武、季和等侧耳倾听,辨出了是进战的鼓音。
想那莘迩,近数年以来,名声鹊起,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战无不胜,俨然已经成为了定西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今与他对阵,吕明也好,吕武、季和等人也罢,心情都是较为复杂的,既有对莘迩的忌惮,但同时因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又有打败莘迩的热切期待。
听到了莘阵的进战之鼓,吕明等皆是精神一振。
吕明拿出镇定的姿态,以开玩笑的口吻,说道:“吾等正欲陇兵先攻,莘幼著倒识人意,无须我遣将去激,他便主动进战了。”语气仿佛轻松,然而紧紧握住剑柄的手,出卖了他临战此刻的内心紧张。他眼睛紧紧盯着陇阵的动静,一边传下军令,命本阵的战士做好战斗准备。
立刻,中军的令旗挥动,鼓声亦起,传令兵们奔散向东西两阵。
军令一级级地传达下去。
包括姚桃阵兵士在内的整个秦军方阵,前排的士兵举起了盾牌。
其后的长槊兵把长槊的尾端支於脚下,将槊尖置於盾上。
瞬时间,三里多长的秦阵前沿,黑色的盾牌组列成墙,突出其外的银白槊锋密密麻麻,如同刺猬。
再后的弓弩手取出箭矢,搭到弓弩上,出於节省体力之缘由,弓弦未张,但精神俱高度集中。
最后的刀斧等近战兵士,各掣兵刃,看向前方,——尽管前边盾牌手、步槊手、弓弩手的身形、兵器基本遮掩住了他们的视线,他们中的大多数其实根本瞧不见阵前的形势。
摆在东边侧翼的为数不多的秦军骑兵,甲骑穿甲,轻骑抚马,也都纷纷开始做战前之预备。
莘迩部的定西战士没有让吕明、姚桃部的秦兵多等。
在莘阵战鼓响起后不久,至多半个时辰,莘阵展开了对吕阵的第一次进攻。
这头一次进攻是试探性质的,莘迩没有动用步兵,遣出了三百余的骑兵。三百余骑呼啸出阵,初时马蹄声之外,无有别的声响,然等驰过数里的中间地带,将至秦阵的时候,骑士们中有携带骑鼓的,一起把骑鼓击打响,余下的兵士则把手指放入口中,吹出尖利的唿哨。
……
莘阵中军。
莘迩的目光随着那三百余骑的身影,仔细地观察他们所经过的秦阵。
此三百余骑本是列於莘阵东翼的,故他们最先冲向的地方是秦军的东阵,亦即吕明所部之阵。
只见那三百余骑,奔驰如电,卷起烟尘漫天,马蹄声、骑鼓声、唿哨声,声势不小,却吕明东阵之兵,不管那三百余骑冲到东阵前线的哪个位置,都是稳稳当当地站立原地,没有丝毫的纷乱,甚至连后头的弓弩手也无人射箭。
莘迩不由顾与唐艾、郭道庆、赵染干、赵兴等人,说道:“难怪吕明有胆与我野战,当我数百骑士踏阵之势,而其部兵士无令不动,阵脚扎实,可称精锐。”
……
秦阵中军。
季和的目光,此时此刻,也在那三百余陇骑的身上。
他与吕明说道:“莘幼著此是欲试我阵之虚实。他这三百来骑,必不会径攻我阵,将军可令兵士不需理会。”
吕明点了点头,便如此下令,在军令中,加上了一句:“前列擅动者,后列斩之;后列擅动者,左右斩之;擅动而其后列、左右不斩者,部曲将并皆斩之。”
军令下到,秦军东阵的兵士越是无人敢动。
……
那三百余陇骑,是由兰宝掌所率。
莘迩给他们的军令,的确是只有“试敌阵虚实”此条。
却是何为“试虚实”?想那敌人的阵型列成以后,只从外表去看的话,阵线的各个方位大致都无差别,那么怎么才能判断出敌阵的薄弱点在何处?观敌阵不同方位兵士的甲械之精良与否、队列之严整与否是其一,遣兵佯攻,观敌阵的哪个位置会忍不住先动,则是其二。
兰宝掌的任务,就是看能不能把其二这一点给试出来。
因是,在佯攻秦军东阵,而秦军东阵不动的情况下,在马上就要进入到敌军弓弩的射程之内时,兰宝掌及时地带领部曲转向,改往西去,越过秦军东、西两阵的间隔,驰至到了姚桃阵的前边,先转往北边行了一段,旋即掉头,又是打响骑鼓、吹起唿哨,迎其前阵驰奔而向。
竟是与吕明部所列之阵一样,姚桃部的阵,也是沉稳不动。
……
莘阵中军。
莘迩看到了这一幕以后,对唐艾说道:“千里,你说姚桃部皆善战之老卒,今观其阵,诚如卿言。”莘迩此前没有与姚桃部交过手,至此,在他心中,把姚桃部的战力提升了一个档次。
唐艾说道:“明公,秦虏的东、西两阵都不动,再留兰校尉部试探,也无用也了,可把之召回,换强弩上阵。”
莘迩颔首,便就下令,中军敲起金鼓,召回了兰宝掌部。
那三百余骑归阵,仍回去东侧排列。
四百个强弩手,在二百甲士、盾牌手的护卫下,分成东西两部,出阵朝前,以方阵的队形,行进到吕阵、姚阵的前头。带队的军官一声令下,四百张弓弩齐齐张开,往此二阵中攒射。
莘迩目不转睛地观看秦阵动静。
见那秦军东阵仍旧不乱,面对如雨的箭矢;其西阵的姚桃部兵士,却比起刚才迎对陇骑的作势冲阵,稍微显出了一点混乱之态,不过这点混乱并不严重,没多久即被姚桃弹压下去了。
很快,秦阵中射出了反击的箭矢。
好在此四百强弩手,都是定西王都谷阴驻军中的善射力士,乃定西军中的头等精锐,所用俱是强弩,比对面秦兵多数的弓弩射程都要远,因是秦阵的箭矢能够射到他们那里的不多。射到的那些,也都被盾牌挡住了。
莘迩凝神细瞧,两边对射了多时,陇兵占着弩强的优势,几无伤亡,而秦军的东西两阵都有兵士中箭,且不是一两个,只莘迩看到的,少说就有数十人;可是,秦军的两阵依旧坚稳。
如果说兰宝掌部的任务,仅仅是“试虚实”,那此四百强弩手的任务,则有两个。
一个,也是“试虚实”。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是“乱其阵脚”,或“诱其来攻”。
“乱其阵脚”者,阵脚,不是说阵有脚,此是个比喻,便如人之双脚,脚是人的根基,双脚不稳,人就站不稳,同样的道理,所谓“阵脚”,说的就是阵型的根基。根基如果乱了,那么阵自然也就好破了。放到当下来讲,便是倘若秦军的两阵,因为陇兵的弩射而出现乱局,比如士兵们为了躲避箭矢,离开自己被指定的作战位置,那么秦阵肯定就会变得乱哄哄一团,即等於是“阵脚”乱了。毋庸多言,这种局面只要一出现,当然就是陇兵大举进攻的时候。
“诱其来攻”者,四百弩手,唯有两百甲士、盾牌护卫,如敌将急功短视,也许会以为有机可趁,很有可能便会遣兵来击。如是出现这种情况,莘迩早就备下了出战的部队,不仅可以接回那四百弩手,而且还有把握将出阵来击之敌消灭。可以想见,在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惨败两阵之中后,敌军的士气定然顿时衰落,而反过来,我军的士气必然登时高涨,这样,便即可趁机全军压上,攻破敌阵无非是时间问题而已了。
在兵器没有代差、双方兵士的人数与战力相差不大的背景下,两军列阵相战,不是说彼此的主将一道军令下达,敌我兵士便蜂拥而上,互相乱斗的,如果这样打,一来,和民间斗殴就无甚区别了,二来,任是孙武再世,吴起重生,也断然不敢保证能在此等的乱打一气中获取胜利。
说到底,战场交锋,比的是双方士兵的斗志、比的是单兵素质,更比的是敌我将领对各自部曲的组织能力。试虚实、乱阵脚、诱其攻,就是莘迩在组织层面上,对吕明、姚桃部发起的试探和进攻。
两次尝试,都宣告失败。
四百弓弩手的劲射,没有能乱掉秦阵的阵脚,也没有能诱出秦兵的进攻。
无可奈何,莘迩只得再次传令,亦命他们还阵。
“看来,只有硬攻了。”
说话的是郭道庆。
莘迩打心底来说,是不愿意硬攻的。
硬攻,通常用在敌阵坚固的情况下,而敌阵坚固这种情况,就代表着敌军军纪严明,军纪严明的部队,战斗力也就强大,硬攻的话,即使打赢,也只会是惨胜。
莘迩问唐艾等人:“卿等可有别的战策?”
唐艾等皆无它法。
说起来,当夸一个人用兵如神时,往往会用“足智多谋”这个词来形容,但事实上,在敌我对阵这种的状况下,再多的谋略也无用处,大多时候,唯有凭真刀真枪,拼出胜负罢了。
却有一人,昂然说道:“虏阵小坚,非死战不能动之!末将敢请明公给兵百人,为明公陷其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