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山河血 > 第295章 石原终于掌权了

山河血 第295章 石原终于掌权了

    ?    雪,纷纷扬扬的冬雪。(首发)在近午时分时,便降了下来。

    在顺承郡王府内的书房中,加湿机使得室内并未来因暖气的使用而显得过于干燥,此时,几人坐在书房内,不时的讨论着,偶尔的,那声音会略显得有些激动。

    “应该说,这个石原莞尔主持修订的《国防国策大纲》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这是第一次,杨永泰翻看这份被列为绝密的日本昭和十一年制定的《国防国策大纲》,也正因如此,原本极不了解的石原莞尔在他的心中抬高了几个台阶,这个家伙就像是主任所说的那样——是日本陆军中少见的几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之辈。

    “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但是……”

    李璜将手中的副本放到几上,然后断绝说道。

    “但未免有些太过一厢情愿了!”

    “太过一厢情愿?”

    管明棠的眉头微微一扬,然后看着李璜询问道。

    “把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在管明棠询问时,杨杰同样也抬头注视着李璜,过去在他看来,李璜等人不过都是由主任“圈养”之党人罢了,是某种程度上的政治工具。

    “按照这个《国防国策大纲》提出的假想敌顺序是美,苏。首先对苏已经放弃了进攻战略,而代以“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苏联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的字眼,就是说在武力的后备上与苏联谈判,不与其交恶。起码从现实的工业生产和军事兵器实力来说,立即和苏联交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石原看来,苏联南下的路线有三条,分别是满洲,内蒙和新疆。但是因为地理的因素,苏联人肯定会放弃后两条而选择满洲,所以要北极熊打消南下的念头,首先就要经营好满洲国。”

    听着李璜提及《国防国策大纲》的内容,曾澈则保持着沉默,他已经命令调查局驻东北情报站,全力搜集石原的情报,关注其在东北的举动,既然老板关注这个人,他必须更加关注,甚至因为此时老板所表示的关注,他的心里已经开始寻思着,是否应该派人解决掉这个麻烦。

    “而对美国则是“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因为日本和满洲都有丰富的媒,铁资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和橡胶。而这两者全在美国人和英国人手里,所以千万不能和美国人翻脸。只要不和英美翻脸,石原认为英美会默认“满洲国”的存在,因为有一今日本人控制的满洲,正好为英美消除了苏俄南下的忧虑。”

    端着茶杯,管明棠并没有喝茶,针对某一个人举行一次应对会议,这在公署尚是首次,尽管会议是在自己的“家”中举行的。

    “对华战略则是做好稳固日本与伪满和华北,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反对扩大战争。也就是说:在西北的挑动内战,同时建设满洲国,巩固、稳定华北,堵住俄国人南下,再向南洋渗透,得到马来亚的橡胶和文莱的石油,同时挤走英国人,争取把手伸到“兰印”确保石油供应,这以后再和美国进行“最终战争”。”

    提到这里,李璜的脸上略流露出丝许嘲讽之色。

    “这确实如杨主任所言,具备可行性,但未免也太过一厢情愿了,首先在对苏俄问题上,石原的态度是暂时不与其交恶,但是日本的北进是其国策之一,而同时,苏俄方面因我国与日本的停战,亦发生了改变,去年日本在张鼓峰的试探性举动,迫使一味避免两线作战的苏方作出了让步,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日本仍然有可能因为边界问题,继续进行冒险性尝试,石原是参谋长不假,但是原忘了,当年他还是中佐的时候,就发动了“918事变”而这一示范效应,是否会激励日本中基层军官作对苏冒险尝试呢?”

    李璜的分析让管明棠、杨永泰等人颇以为然的点着头,“下克上”正是石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一次让步、两次让步、三次让步,苏俄为了稳定远东,接连不断的让步,不会让日本满足,反而会进一步刺激日本的胃口,当这个胃口被刺激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主任,到时候,无论苏方是否愿意,他们都不得不应战,而界时东北的局势必然发生变化……再就是对美态度,美国与苏联不同,美国在亚洲更多的是商业利益,如果不直接入侵菲律宾,以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的盛行,美国很难对日本采取措施,但问题却就发生在这里——资源,正如这份大纲中分析的那样,石油与橡胶恰恰是东北所不能提供的,甚至可以说,资源问题才是日本最根本的问题!”

    作为三省参政会的参政员,自中日停战后,他一直在研究着日本这个未来几年中,华北当局最大的,甚至可以说唯一的假想敌,与其它人大都通过军事去研究这个敌人不同,在邯彰的经历,使得他更侧重于在经济上去分析这个假想敌

    “欧战后的二十年间,随着日本经济增长,各类物资的进口量有增无减。到民国十五年,日本所需的各种基本原料物资中,只有煤炭的自给自足程度达到y90%。其余各项中,铁矿石的自给率为16。7%、原油20。2%、铝40。6%、锡28。8%、盐31。3%。除此之外,诸如橡胶、镍、铝矾土之类的物资完全依赖进口。巨大的资源输入当然换来了国家的发展。到民国十六年,日本的发也量位居世界第五,钢产量占世界第六,棉纱产量世界第二,人造丝则是世界第一。但在所有工业化国家中,日本最为依赖海外原料运输。日本作为工业化国家的地位,被其作为原料消费大国的地位抵消了。以货物装卸量计算,民国十六年日本进口量3700万吨物资,但只出口了1300万吨物资。除了英美两国,日本进口商品的重量超过任何国家。显然,日本越依赖进口,把自己作为政治抵押品的风险就越大,因为它的原料供应国显然处于能提出要求的有力的地位。如果不希望受制于人,唯一的办法就是设法控制供应来源,这就是日本必然走向扩张的根本之一。”

    当李璜分析日本走向扩张的根本原因时,管明棠只是偶尔的将视线投向他,日本必然扩张的观点并不新鲜,实际上国内高层对日本亦有同样的分析,甚至这也是当初制“苦撑待变”的根本原因。

    “而相对应的还有国内外的市场,因国内50%的农民生活极为贫困,因此日本也无法通过扩大内需的办法走出困境,国内市场日益狭窄的同时,外部市场亦受到冲击,民国十八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结束了自由贸易的黄金岁月,先是危机导致美国的经济全面下滑,使日本生丝出口遭受严重打击,在民国二十年,英国放弃了其长期坚持的自由贸易,转而与它的自治领和殖民地签订了关税同盟。这使得日本失去了另一个对他十分重要的市场,此前,日本一直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向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大量出售工业产品,因为这些贫穷的殖民地不愿意买质量较好但价格昂贵的英国同类产品。世界贸易形势的恶化使得日本更加看重中国,甚至可以说,经济危机是其对中国的入侵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但这正是石原莞尔的短视之处。”

    石原莞尔的短视之处,李璜的点评让管明棠的眉头微微一跳,石原莞尔可是近代日本唯一具备战略眼光的人,相比于东条,石原的政策更隐蔽、更加恶毒,而且可能性更高。

    “主任,就资源需求而言,日本只从满洲进口五种商品:煤、铁矿石、盐、小麦和大豆。其中,只有前两种商品对日本较为重要。但是中国本身落后的现实,并不能满足日本的资源需求,它为此付出的努力很可能得不偿失,只是由于张学良的东北军放弃抵抗,这个矛盾才未能充分暴露。毕竟,轻易到手的战利品并没有消耗太多的成本。”脸上带着些嘲讽之色,李璜又接着说道。“原本,东北就一直是日货的倾销地,如果他们不打下东北,完全可以照样利用在东北的投资获得东北的煤铁,从而将其转化为日本的工业力量,且即不会引起各国的警戒,同样亦不会引发我国的抗日浪潮,而而影响到日货在华销售,原本能用市场解决的问题,石原偏偏冒险用占领作为解决,最终全面激化了中日矛盾,如果当年日本不这么做,而是全力修实因济南事变而恶化的中日关系,中日两国又岂会如此?可以说,石原那个人,表面上看似一个战略家,其实不过只是一个披着战略皮毛的日本军人罢了!”

    手指朝着桌面上那列为绝密的《国防国策大纲》轻轻一点,李璜的脸上带着十足的轻蔑之色,那种轻蔑甚至是发白骨子里的。

    “如果没看到这份大纲,我会觉得石原还是一个隐患,但现在,看到这份大纲,”

    抬起头,直视着主任,李璜的神情却是突然一变,用不无激动的口吻说道。

    “我只能说……天佑中华,现在终于让石原那个家伙掌权了!”(未完待续[本文字由a2213508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阅读,给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给予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