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山河血 > 第438章 学者之忧

山河血 第438章 学者之忧

    ?    在混饨、骚乱的梦境中,被一片耀眼的光芒惊醒睁开眼,满屋子白得透亮。太阳穴处跳动着,头疼欲裂。披衣趿鞋,推开窗户,啊,外面白茫茫一片,下了一夜雪。雪花还在无声无息地往屋檐上、树枝上、石头上堆积,愈来愈厚;原有的生硬的轮廓失去了,一切都显得柔和、静穆。

    推开门,离开家的时候,傅斯年只感觉到一阵冬天的幽冷、清冽,他朝着离开他的家不远胡适的住处走去,今天之所以走过去,是因为清晨时分,在收音机中听到的新闻。不过是刚一进拿,胡适拿出他定的报纸,是一份《国民时报》,没有去看头版的广告,傅斯年直接翻到第二版,果然在其中看到了那个新闻,他读了一遍,问道。

    “南京派兵了?"

    胡适神情凝重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

    “嗯,派兵了,五个攻击军,十六个师云集在黄河、陇海一线,其中一些部队,更是进抵北平当局的辖境。"

    正说话间,闻一多来了。苍白、消瘦,厚厚的近视眼镜片后面的双眼,似乎凹陷得更深了,两个肩膀耸得高高的,一件旧薄呢西装像挂在衣架子上,他人还没坐下来,便大声说道。

    “你们听新闻……咳、咳……"

    这时茶送上来了,友三把杯子端在手里,一阵剧烈的咳嗽使杯中的水都洒泼出来了。"听说……"

    他掏出手帕擦去裤管上的茶水,

    “华北集群,也准备把部队南调了?"

    “虽说,还没有消息,但,嗯……"

    胡适点点头,

    “我想大体上,华北集群肯定会把南调的。"

    “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现在国家才见着那么点希望,这边就要大打出手了,一定要去劝劝管长官,劝劝他…”...,

    又咳嗽了,又是一阵剧烈的打断了闻一多的话。

    “友三,你,身体似乎不大好?去看过医生了吗?我认识一位医生,德国人,很有学问的……"

    看到好友咳嗽的如此剧烈,傅斯年连忙关心地问道。

    闻一多一边咳嗽一边点头,脸都涨红了。

    “看……过了。看过了。医生说,肺病是毫无疑问的…”...,

    “啊,肺病?"

    傅斯年一听便从椅子上直跳起来,

    “那,你不能再这样拚命译书写文章了!这样下去会送命的!肺病,一定要静歇、补养,才能慢慢好起来。友三,这样,"

    傅斯年走到他的面前,关切的说道。

    “过一阵,正好学校让我去海南休假,那里空气好,而且天气不像北平这么凉,对肺病最是有益了……"

    因为北方公司雇佣着大量外国人的关系,因此度假对于北方公司的职员而言早已成为习惯,而北方航运更是购进一艘邮轮,并开辟了天津至三亚的航线,并在三亚修建了热带度假村,不仅北方公司的职员从中受益,华北各高等学校的教授亦也能从中受益,每个月,华北的各所高等学校总会获得一定的名额,而傅斯年恰好这个月便获得了其中的名额,前往海南休假。现在见闻一多的身体如此,立即主动把名额让了出来,毕竟,在海南还有多座疗养院,正适合闻一多的这种情况。

    “不,谢谢你,孟真,"

    闻一多固执的摇摇头,看着好友说道。

    “这个时候,我可不能去。我……你也知道的,若是不能阻止北平和南京,咱们中国可就完了。"

    “友三,你别这么固执,这里不还有我们吗?"

    “友三,孟真的提议,值得接受,"

    胡适也在一旁说道,像是为了提醒好友似的,他又特意说道。

    “有这么多朋友关心此事,你暂时先安心养病,再说了,现在汪先生已经代理行政院长,汪先生肯定会出面协调的。

    ”。

    做为战前低调俱乐部的成员之一,胡适始终如一的支持汪精卫,在他看来在中国没有比汪精卫更称职的政治家了,其它的政客大都是军人政客,而不像汪精卫般,几乎是一个政坛道德完人,既不贪财也不好色亦不恋权更不畏死。

    这次汪精卫在关键时刻代理行政院长,在胡适看来,或许正是中央在困窘莫名的情况下,需要汪先生出面,以协调诸多事宜,从而和平解决北平与南京的分歧。作为汪精卫的支持者,胡适自然对汪精卫充满了信心。

    “不,不,谢谢你们的好意……"

    闻一多摇头说道。

    “我目前还不能离开北平,以后视情况再说吧!现在华北局势紧张,北平一需于口外阻遏苏俄之入侵,又需于长城威慑日本之野心,现在与南京……"

    一声长叹,闻一多的脸上流露的尽是莫名的悲愤之色,在他看来,国家好不容易有了中兴的希望,但这希望却破坏的如此之快,不过只是短短数日,竟然曾充满希望的国家竟然风云骤变,显出了当前的危机。

    “唉!"

    胡孟真朝胡适看了一眼,说不出话来了。

    “你们说,管长官,真的,真的会选择与中央大打出手吗?。"

    闻一多看着两位好友,不无期盼的问道,对于管明棠他和许多教授一样,可谓是对其情感极为复杂,一方面,他们固然因"特别时期临时条款"以及戒严令对新闻舆论的管制而心怀不满,而在另一方面,他们却又不得不承认,管明棠作为抗战的中流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属理华北时展现的治政能力,尤其是这两年华北所取得成就,更是有目共睹的,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管明棠的人格魅力,也极让人佩服,尤其是他那种公而无私的魅力,更是让人不得不信服。

    “这……"

    傅斯年听到好友提起管明棠,马上开口说道。

    “现在在谁也说不好……"

    与闻一多只是佩服并信服管明棠的人格魅力不同,傅斯年在某种程度上却是管明棠的支持者,在他看来,若是中**人政客能有其十分之一忠国之中,中国的局势亦可大为改观。

    不过虽是如此,但傅斯年却是个率直的人,他缺乏世故的复杂头脑。一方面他固然支持管明棠,支持他的华北的施政措施,但在另一方面,他自己定意义"诤友”,以至于在报纸上曾发表多篇批评华北当局的文章,指责其"特别时期临时条款"以及"三清教育"过于严苛,有借"特别时期"之名行以打压舆论的用意,后来因为华北的新闻管制,他又把文章投寄给上海、南京以及武汉的一些报纸,面对来自一些方面的批评,他同样坦诚地表示自己毫无寻衅的用意,反复解释对"华北当局"的批评完全是个人的见解,真诚地希望华北当局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而在此次事物之后,他立即意识到管明棠的处境不佳,瞬间他便坐不住了,以至于当北平各大学教授联名要求北平绥靖公署保持克制,遵重并维持中央权威时,他同样在会议上要求教授联名至电南京,要求南京保持克制,尊重地方的建议,聆听地方的声音。

    “我觉得,现在管长官表现的应该说极为冷静,"

    作为华北当局某种程度上的支持者,胡适便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说道。

    “至少现在,华北还没有动员部队,如果他们动员后备部队的话,恐怕……"

    但凡对华北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华北拥有中国最健全的军事动员体系,源自邯彰的动员体制,为华北三省提供了健全的军事动员系统,而实施两年之久的民团训练,更是为三省提供了充足的兵员,按照官方的说法,在战争需要下,华北当局能够在不影响工农业生产的情况下,动员五百万军队,而胡适却从一些外国友人那里,尤其是大学中的德国教授那里获知,按照他们的猜测,华北可以动员千万军队,只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完成战争准备,仅依靠华北即可在未来三至四年内收复东北地区。

    没有动员军队,意味着代表着华北当局的管明棠,至少还不愿意打这一仗,一但动员军队,才意味着危机的真正开始。

    “是啊!现在向黄河北岸和山东一带调动军队,似乎是……”...,

    原本想说符合常理的傅斯年话未出口便打住了,显然,在一个正常国家,是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的,在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军队都应该服从中央的调动,绝不可能因为与中央的外交政策分歧,地方与中央便互相调动军队,试图在军事上施加压力,迫使对方妥协。

    这一切无不在表明一点,中国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即便是那位一直以来,以其人格魅力而令众人信服的管明棠,亦恐怕很难摆脱军阀之嫌,至多他只是一个爱国的军阀。

    许是想通了这一点,一时间三人无不是沉默着,似乎是在为中国的命运而感觉一丝悲哀,更多的却是对未来的担心,他们担心内战的硝烟再一次于中国上空燃起,到那时,百姓再一次流离失所,而国家刚刚恢复的元气,亦在战火中弥散,到那时,野心勃勃的邻居们又将再一次入侵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哎……"

    渭然一声长叹,傅斯年半闭上眼睛,神情悲痛的说道。

    “中国百姓何罪,竟又要遭此大劫!"

    说罢,他睁开眼睛说道。

    您给予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