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三帝国 第20章 四位帝师
大宋正式在巴郎盖岛复国。
复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问题:重复封官。
由于之前被蒙古人追杀,大宋连续失去了三位皇帝,而三位皇帝在即位之初都面临着上一任皇帝的文武百官被蒙古人俘虏的事情,因此新皇帝无人可用,只能再次封官。
现在的赵昺王朝,丞相是陆秀夫,太尉是张世杰,但是赵昺的哥哥赵昰(shi)的丞相是文天祥,太尉是赵瑞海。这还是一些大官,至于那些小官,重复的更多。
如果当时王华阳他们不去广州迎回杨太后,不去救出被蒙古俘虏的三千宗室和官员,现在的大宋就不会面临如此尴尬的局面。
再加上当时为了能够让军民效命,张世杰和陆秀夫也是不吝官职,只要参加大宋抗元,大小都给你封一个一官半职的。
也因此,崖山被困的二十万军民,除去随军家属八万,十二万将士中有十万都是官身。
毕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候,最不值钱的就是官职了,谁也不知道第二天大宋朝廷还在不在了,能够跟着朝廷对抗蒙古军队,唯一能给将士的就是这官职了。
可能大家都没有想过张世杰能够带领大家崖山突围,更没有想过能够在巴郎盖岛复国。
而现在大宋真的复国成功了,当时许下的官职自然也要兑现的。
张世杰、陆秀夫看着长长的官员名单发了愁,该如何安置这些人,毕竟这些人都是跟着他们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还有很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
而在麻逸国复国后,王华阳自然是住进了王宫,张世杰、陆秀夫则分到了府邸,进出王宫不像当时进出龙船一样那样自由。
王华阳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自从杨太后归来后,朝廷的所有礼制慢慢的得到了恢复,君臣有别,内外有别也慢慢的凸显出来。
为了能够时常见到张世杰和陆秀夫,王华阳请杨太后恩准,让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做自己的老师,即帝师。
三人做了帝师,王华阳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绝对的借口常与三人见面。
为皇帝聘请帝师是一件大事,杨太后没有第一时间给与王华阳答复,而是要经过朝会议论后再做决定。
大宋复国后,杨太后发现满朝文武,手握重权的基本都是张世杰、陆秀夫以及二人的旧部,文天祥所部被蒙古军队打散,只有自己的徒弟庄一凡逃了出来,并在此次复国行动中展露头角,文天祥在朝中基本也没有势力,唯一能与张世杰、陆秀夫抗衡的则是国舅爷杨勇,但是杨勇是在兵败之后才加入的大宋,福州水军的一万多人也被张世杰尽数打散编入宋军。
而张世杰、陆秀夫政见又相同,朝堂之上,基本是张世杰、陆秀夫说了算。
现在皇上才八岁,如果皇上再拜二人为帝师,那么以后连皇帝也会听二人的话,如此,大宋天下就会变成张、陆的天下。
发现这些的自然不是杨太后本人,而是杨勇。
古代王朝最害怕的就是皇权旁落,权臣当道。
张世杰、陆秀夫没有当权臣的野心,但是却有当权臣的势力,这就是二人的错。
而现在庄一凡、文天祥实力弱小,但是他们是拥护皇帝的,而杨勇是杨太后的弟弟,杨太后在朝中无人抗元依靠,杨勇就成为他最信任的人。
例行朝会上,王华阳和陆秀夫商议后,在陆秀夫的授意下,一位文官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太后,如今我大宋已经复国,国家所有事务自当遵循祖制,皇帝年幼,自登基以来,颠沛流离,不能接受完整的教育,今天下安定,应该给皇上延请名师,教授儒家经典、帝王之道,如此,免于皇上沉迷酒色、误入歧途,皇上亲政后,可确保带领臣民光复中原。”
杨太后说道:“爱卿所言极是,皇帝年幼,自当教习文化,熟知兵法,不知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文官说道:“陆秀夫大人、文天祥大人,张世杰大人均乃当世经天纬地之才,又有崖山突围、巴郎盖复国奇功,臣推荐三位大人做帝师。”
陆秀夫、张世杰所部官员纷纷附议。
杨太后说道:“既然众位爱卿都支持三位大人为帝师,哀家自然也是支持的,但是现在刚刚复国,三位大人国事繁重,并且三位大人都是科举出身,我大宋的皇帝将来要担负光复中原的大任,只知文而不知武恐怕不行,哀家提议由三位大人给皇上教授儒家经典,由杨勇大人给皇上教授兵法韬略,这样我们的皇帝将来就是文韬武略的全才,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提议杨勇也做帝师自然是杨勇的主意,如此,杨勇也能时常接近皇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皇上,并且也能平衡张世杰等人的权力。
杨勇本来还打算举荐庄一凡为帝师,因为在麻逸国内战中,庄一凡凭一己之力就让麻逸国两大势力火拼起来,这些都不是他的师傅文天祥教给他的,虽然庄一凡是文天祥的老师,但是庄一凡现在的能力已经远在他的师傅文天祥之上,如果说文天祥是治世能臣,那么庄一凡就是乱世枭雄。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庄一凡将来和文天祥一定会分道扬镳,如果此时能将庄一凡拉到自己阵营,那么自己在朝中又会多了一个朋友。
但是让庄一凡做帝师的建议直接让杨太后否定了,杨太后说庄一凡太可怕了,自己不想让自己的皇儿也学的像庄一凡那样阴狠毒辣。
杨勇无奈,只好作罢。
让杨勇也做帝师不在张世杰、陆秀夫的预料之内,张世杰不知道王华阳的意思,自然不敢贸然同意,于是便将问题踢给了王华阳,让王华阳自己定夺。
在众人眼里,王华阳还是个八岁的孩子,如果没有张世杰等人奋死苦战,王华阳这个小皇帝早就被鱼吃了。
王华阳自然也不能表现得超出八岁孩子的能力,既然杨勇想做帝师,那就让他做帝师吧,自己的文化课还行,军事能力也就是上大学时候军训过,看过一些纪录片,真的需要真才实学的军事能力。
王华阳说道:“一切听从母后安排!”
就这样,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杨勇都成了帝师。
复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问题:重复封官。
由于之前被蒙古人追杀,大宋连续失去了三位皇帝,而三位皇帝在即位之初都面临着上一任皇帝的文武百官被蒙古人俘虏的事情,因此新皇帝无人可用,只能再次封官。
现在的赵昺王朝,丞相是陆秀夫,太尉是张世杰,但是赵昺的哥哥赵昰(shi)的丞相是文天祥,太尉是赵瑞海。这还是一些大官,至于那些小官,重复的更多。
如果当时王华阳他们不去广州迎回杨太后,不去救出被蒙古俘虏的三千宗室和官员,现在的大宋就不会面临如此尴尬的局面。
再加上当时为了能够让军民效命,张世杰和陆秀夫也是不吝官职,只要参加大宋抗元,大小都给你封一个一官半职的。
也因此,崖山被困的二十万军民,除去随军家属八万,十二万将士中有十万都是官身。
毕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候,最不值钱的就是官职了,谁也不知道第二天大宋朝廷还在不在了,能够跟着朝廷对抗蒙古军队,唯一能给将士的就是这官职了。
可能大家都没有想过张世杰能够带领大家崖山突围,更没有想过能够在巴郎盖岛复国。
而现在大宋真的复国成功了,当时许下的官职自然也要兑现的。
张世杰、陆秀夫看着长长的官员名单发了愁,该如何安置这些人,毕竟这些人都是跟着他们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还有很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
而在麻逸国复国后,王华阳自然是住进了王宫,张世杰、陆秀夫则分到了府邸,进出王宫不像当时进出龙船一样那样自由。
王华阳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自从杨太后归来后,朝廷的所有礼制慢慢的得到了恢复,君臣有别,内外有别也慢慢的凸显出来。
为了能够时常见到张世杰和陆秀夫,王华阳请杨太后恩准,让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做自己的老师,即帝师。
三人做了帝师,王华阳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绝对的借口常与三人见面。
为皇帝聘请帝师是一件大事,杨太后没有第一时间给与王华阳答复,而是要经过朝会议论后再做决定。
大宋复国后,杨太后发现满朝文武,手握重权的基本都是张世杰、陆秀夫以及二人的旧部,文天祥所部被蒙古军队打散,只有自己的徒弟庄一凡逃了出来,并在此次复国行动中展露头角,文天祥在朝中基本也没有势力,唯一能与张世杰、陆秀夫抗衡的则是国舅爷杨勇,但是杨勇是在兵败之后才加入的大宋,福州水军的一万多人也被张世杰尽数打散编入宋军。
而张世杰、陆秀夫政见又相同,朝堂之上,基本是张世杰、陆秀夫说了算。
现在皇上才八岁,如果皇上再拜二人为帝师,那么以后连皇帝也会听二人的话,如此,大宋天下就会变成张、陆的天下。
发现这些的自然不是杨太后本人,而是杨勇。
古代王朝最害怕的就是皇权旁落,权臣当道。
张世杰、陆秀夫没有当权臣的野心,但是却有当权臣的势力,这就是二人的错。
而现在庄一凡、文天祥实力弱小,但是他们是拥护皇帝的,而杨勇是杨太后的弟弟,杨太后在朝中无人抗元依靠,杨勇就成为他最信任的人。
例行朝会上,王华阳和陆秀夫商议后,在陆秀夫的授意下,一位文官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太后,如今我大宋已经复国,国家所有事务自当遵循祖制,皇帝年幼,自登基以来,颠沛流离,不能接受完整的教育,今天下安定,应该给皇上延请名师,教授儒家经典、帝王之道,如此,免于皇上沉迷酒色、误入歧途,皇上亲政后,可确保带领臣民光复中原。”
杨太后说道:“爱卿所言极是,皇帝年幼,自当教习文化,熟知兵法,不知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文官说道:“陆秀夫大人、文天祥大人,张世杰大人均乃当世经天纬地之才,又有崖山突围、巴郎盖复国奇功,臣推荐三位大人做帝师。”
陆秀夫、张世杰所部官员纷纷附议。
杨太后说道:“既然众位爱卿都支持三位大人为帝师,哀家自然也是支持的,但是现在刚刚复国,三位大人国事繁重,并且三位大人都是科举出身,我大宋的皇帝将来要担负光复中原的大任,只知文而不知武恐怕不行,哀家提议由三位大人给皇上教授儒家经典,由杨勇大人给皇上教授兵法韬略,这样我们的皇帝将来就是文韬武略的全才,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提议杨勇也做帝师自然是杨勇的主意,如此,杨勇也能时常接近皇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皇上,并且也能平衡张世杰等人的权力。
杨勇本来还打算举荐庄一凡为帝师,因为在麻逸国内战中,庄一凡凭一己之力就让麻逸国两大势力火拼起来,这些都不是他的师傅文天祥教给他的,虽然庄一凡是文天祥的老师,但是庄一凡现在的能力已经远在他的师傅文天祥之上,如果说文天祥是治世能臣,那么庄一凡就是乱世枭雄。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庄一凡将来和文天祥一定会分道扬镳,如果此时能将庄一凡拉到自己阵营,那么自己在朝中又会多了一个朋友。
但是让庄一凡做帝师的建议直接让杨太后否定了,杨太后说庄一凡太可怕了,自己不想让自己的皇儿也学的像庄一凡那样阴狠毒辣。
杨勇无奈,只好作罢。
让杨勇也做帝师不在张世杰、陆秀夫的预料之内,张世杰不知道王华阳的意思,自然不敢贸然同意,于是便将问题踢给了王华阳,让王华阳自己定夺。
在众人眼里,王华阳还是个八岁的孩子,如果没有张世杰等人奋死苦战,王华阳这个小皇帝早就被鱼吃了。
王华阳自然也不能表现得超出八岁孩子的能力,既然杨勇想做帝师,那就让他做帝师吧,自己的文化课还行,军事能力也就是上大学时候军训过,看过一些纪录片,真的需要真才实学的军事能力。
王华阳说道:“一切听从母后安排!”
就这样,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杨勇都成了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