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恶鬼重返人间护花 > 第24章 朝中关系

恶鬼重返人间护花 第24章 朝中关系

    崔贤当即不悦道,“你凭着举人功名便是可候补官职,可离踏进宫城面见圣上还差得远,你到底要如何做?敲登闻鼓?”

    提到敲登闻鼓,崔贤脸色剧变,“万不可击鼓,若是审刑院判定此案不在击鼓受理范围,罚你三十廷杖,半条命都要丢。”

    “您放心,我万不会鲁莽行事。”

    “我如何放心?”崔贤叹道,“可惜我在上京十数年,无甚建树,你父亲的事,我如今连个章程也拿不出。”

    他烦躁地起身负手踱出两步,忽而回身道,“大理寺的沈大人!”

    “对!若是能将状纸递到他手中,彻查此案未必不可。”

    “沈大人?”

    崔言之望向崔贤,他还未踏入官场,对各部官吏并不清楚。

    崔贤道,“大理寺卿沈岚,此人出自高门,却并不与权贵合污,固守君子本心,是个正直之人,眼下唯有他能向陛下进言,若他觉得此案可查,便是有机会,否则你也不必再试了。”

    “这样,我明日先递个拜帖,若是行不通再说。”

    崔言之倒觉得那位沈大人未必肯见,一来级别差得太远,既无僚属关系,又无政事交集;二来即便是正直的权贵也未必想多事。

    “多谢二伯父的好意,您不必帮我递拜帖。”

    崔言之缓缓道,“您方才问我怎么如今才到上京,是因为这一路都有人在追杀我,我雇的护卫全都死了。”

    崔贤再次震惊。

    崔言之道,“许是到上京城,郭安近的人不敢轻举妄动,是以我这两日一切顺利,但我不知上京中谁人是他的同党,今日来拜访您已然十分不妥,若是您出面帮我,必然会受牵连。”

    他说着起身,朝崔贤拜道,“您的心意,但恕侄儿难从,您有妻小,不可不顾危险。”

    “言之。”崔贤不禁有些动容道,“你二伯父并非贪生怕死之人,君子当匡扶正义。”

    “我知道。”

    崔贤已至不惑之年,浸淫官场十几年,在某些时刻,仍会生出一股文人意气的冲动劲儿。

    “二伯父,您同我讲讲朝中关系吧。”

    这才是他拜访崔贤的目的。

    崔贤微微沉吟后道,“如今梁党当道,内阁一共五人,吏部左侍郎张极峥是他的学生,另有户部尚书吴居廉,户部左侍郎康进,兵部尚书卢道从三人,这三人如今还看不明朗到底是站哪派,但所言所行倒不算失为官初心。再说梁首辅,他还有国丈身份,圣上压制不住他,许多大事都交由他决策,学生遍布天下,朝中支持他的人,各部都有,地方上更多,是以我说郭安近此人,究竟与梁首辅是不是一个派系的,还难讲。”

    “景王已经开始争权夺利了,不过他除开渭西道节度使,应该还未拉拢到其他拥有兵权的人,我看郭安近应该不是他的人。至于西南处的晋王,有三道属地,也包括三道制兵权,若是想壮大实力,他大可选西北阮恒义,犯不着舍近求远找安东的郭安近,再说晋王治军严谨,军功卓越,应当也容不下郭安近那样的人。”

    崔言之道,“那还有一个皇子,齐王呢?”

    “齐王?”崔贤立刻不以为然,“齐王立志做个闲散逍遥王。”

    “齐王出身不大好,我不知你听没听说过,他生母本是东宫女官,被圣上宠幸后封为贤嫔。”

    “齐王是继贵妃的大皇子夭折后的出生的第一个皇子,皇帝喜不自胜,欲给贤妃升位。但彼时是太子妃的皇后还无所出,如果梁家施压,这个皇子被寄养在皇后膝下也不是不可能,还能落个嫡出的名分。”

    “最终贤妃拒绝升位,只要求皇子养在身边,圣上自然允了,又觉得亏待了贤妃,登基后便升了贤妃父亲的官,原本济州府的县令小官一跃成为正四品知州。”

    崔贤说道此处有些唏嘘道,“不过这二皇子生性跳脱纨绔,平日里最喜骑马射猎,听曲玩乐,不爱参与政事,还是圣上见他太过玩物丧志,才逼着领了个闲职。”

    崔言之却隐隐直觉他才是个危险人物。

    有些看起来温顺无害的猫,牙最尖,爪最利。

    “如此说来,梁首辅极有可能是郭安近背后之人?”

    “目前看来是,梁皇后一直没生出皇子,梁首辅定然也心急,若是后宫中再诞不出皇子,未来皇位就定然在晋王与景王叔侄俩之间,无论谁上位,梁党都必遭清算,梁首辅岂会坐以待毙,必定要找盟友。”

    这么分析看似有理,实则经不起推敲,梁皇后没能生出皇子,也没有抱养别的皇子养在膝下,日后新皇登基,梁家不再处于权力顶峰,如何保证盟友的富贵权势呢。

    武将与文官可不同,武将更多靠的是军功,不必同朝堂文官那般巴结梁党。

    “对了,你父亲曾是阮将军手下的兵,那沈大人就是阮将军的女婿,你不要我帮你,我不帮就是,但你一定要记得想法子去找沈大人。”

    “二伯父放心,侄儿记下了。”

    正此时,阿义来敲门,“老爷,用膳了。”

    崔贤应了一声,对崔言之道,“你二伯母把晚饭准备好了,走,咱们叔侄俩喝一杯,正好,你也认一下你两位兄弟。”

    崔言之却要告辞,“二伯父,我就不留下来用饭了,今日来得仓促,待我处理好一切,再郑重登门拜访。”

    “哎,哪里有你这个说法,来都来了,饭不吃就要走,成什么样子,你来得仓促也好,郑重拜访也罢,我与你二伯母都不在意这些。”

    “二伯父,还是待日后吧。”

    见他实在坚持,崔贤也不好再留,便亲自送他出门。

    宅邸门口,崔贤掏心道,“言之啊,二伯父赠你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万不可为此赔上性命,否则,你爹娘在黄泉下也无法安生。”

    “二伯父放心,侄儿记下了。”

    崔言之郑重行礼,大步而去。

    月光皎皎,灯影憧憧,年仅十六的崔言之走出杏花巷,前路如何,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