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恶鬼重返人间护花 > 第32章 弹劾郑翀

恶鬼重返人间护花 第32章 弹劾郑翀

    谭升被这番对话吓得浑身冒出一股冷汗,他立刻跪地呼冤,“陛下!臣任工部尚书以来,谨言慎行,一心只想办好陛下交代的差事,何敢犯贪墨之罪啊。”

    “吴尚书所言虽是事实,可绝不是臣中饱私囊,而是做预算时所拟的人力物力仍沿用的是旧时之价,这才导致与实际花费有所出入,且有时无法采购到物美价廉的材料,因此超出预算,绝非臣之本意,望陛下明察。”

    大殿此刻气氛沉重,安静得能听见绣花针落地的声音,众臣皆垂首静听帝王之训,谭升跪伏在前方,他头上仿佛悬着一把铡刀,下一秒就要落下。

    片刻后,天佑帝道,“谭卿所言有理,你也是为办好差事,起来吧。”

    “臣,谢陛下恩。”

    谭升忙不迭跪拜完起身退回队列中,生怕再被有心之人揪住不放大做文章。

    天佑帝那句话几乎盖棺定论,梁示崇,吴居廉,卢道从三人都不再说话了。

    他们不开口,其他人自然也不愿在这个节骨眼开口,只能等天佑帝发话。

    大殿安静须臾,正当天佑帝想示意李福忠退朝时,大理寺卿沈岚出列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

    斜前方的宋钊几乎是同一时刻把视线投过去。

    天佑帝道,“沈卿所奏何事啊?”

    “臣奏吏部右侍郎徐庸之女失踪一案。”

    “哦?有结果了?”

    堂堂三品京官的掌上明珠在皇城根下失踪,事发几日都没找到人,岂不让天下人笑话泱泱中周的治安,若是凶手再有本事些,他这个住在皇宫的皇帝岂不成瓮中之鳖了?

    再者徐庸此人有些重要,案子一日不破,他做君王的,也有些愧对臣子。

    是以天佑帝对此案颇有些关心。

    沈岚道,“启禀陛下,犯人已捉拿归案,此案有主犯从犯两人,主犯为郑国公第三女郑语馨,从犯为江湖人士伍鹏,伍鹏已于昨夜在大理寺狱中被人灭口。”

    众人大惊,郑国公本事不大,胆子挺大啊。

    郑翀只是散官,并不参加朝会,宋钊立在一旁,没有出列说话。

    天佑帝对郑国公府的女眷并无多深印象,只是听闻过其府上的一些八卦事,不过千金之女扯进命案还是略微离谱,他道,“沈卿可查到是何人所为啊?切莫抓错人。”

    一句“切莫抓错人”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圣上这是什么意思?

    沈岚定定神道,“事发突然,臣还未查到,但郑国公嫌疑最大,臣认为此事应交由刑部去查。”

    “也好,此事就交给刑部去查吧。”

    天佑帝如是说道,本来这样的案子就是归刑部管,只是因为沈岚和徐庸是连襟,天佑帝才着手让他联合兵马司查,如今也算事归‘原主’。

    “汤行知。”

    刑部尚书汤行知出列,“臣在。”

    天佑帝道,“此事交给你,务必好好查清楚。”

    “臣遵旨。”

    沈岚与汤行知一同刚退回队列中,徐庸就出列道,“陛下,臣要弹劾郑国公。”

    天佑帝看着他,升起两分兴致,“你弹劾他什么?”

    众官员心道,这不明知故问么?

    徐庸从袖中掏出奏章,李福忠立刻小跑下丹陛,接过奏章呈给天佑帝。

    天佑帝打开奏章,徐庸也接着道,“臣要弹劾郑国公德行有亏,家法不肃,亦是教子无方,屡屡纵容次子在书院欺辱寒门同窗,其管事横行霸道,鱼肉乡里,低价兼地,强占铺面,致使苦主有冤难诉。”

    其实这些行为,每个世家大族或多或少都有,称不上是大罪,里头桩桩件件,最严重的估计也就是个低价兼地,全看天佑帝想不想动郑翀罢了。

    景王立在原处,往斜后方扫一眼,立刻就有个官员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徐侍郎的弹劾多是些无稽之言,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法如何,不足外人评。再者,郑国公的二公子欺辱寒门同窗,会不会是言过其实了,据臣所知,郑二公子如今年岁不大,与同窗玩闹实属正常。”

    “至于管事横行霸道,鱼肉乡里,低价兼地,强占铺面等,不过是为虎作伥罢了,臣以为郑国公之过在于受人蒙蔽,治人不严。”

    这位是御史台的王御史,开口就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徐庸道,“王御史此言差矣,圣人云,治家不严,则子弟不为良;治国不严,则天下无纲目,他堂堂国公,应作尔等表率!”

    “你刚刚说郑二公子年岁还小,我若没记错,他也是十二的年纪,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王御史,陛下十二的时候,已作诸皇子表率,可在崇文馆领编典籍了!”

    适时的恭维让天佑帝很受用,他满意地笑道,“王卿啊,徐卿所言有理,教子婴孩以至成,哪里有年纪大小之别。”

    天子都表态了,王御史哪里还能硬刚,只得道,“陛下所言极是。”

    徐庸接着道,“至于王御史所说,管事的恶行都是其为虎作伥,一人所为,郑国公是治人不严?须知仆隶之臣可使执兵相主之器,若是没有郑国公默许,一个小小管事,何敢如此目无法纪?!所以我才说郑国公治家治人不严,德行有亏。”

    王御史抹去额上的汗意,激昂道,“徐侍郎所言看似正义凛然,难道不是挟私报复吗?”

    废话,他当然是挟私报复了,在座诸位包括圣上,谁不知道他是在挟私报复?

    徐庸道,“王御史不是我,体会不到痛失爱女的心情。”

    “……”

    王御史还能怎么说,只得讪讪闭嘴。

    徐庸却哭诉起来,“陛下,臣与拙荆就一双儿女,如今小女身殒,拙荆病倒,臣悲伤难抑,臣惶恐不能为陛下尽心分忧,还不如辞官回乡——”

    “徐爱卿何出此言啊。”天佑帝立马出言打断徐庸的话,道,“你是先帝提拔起来的,为中周社稷尽心尽力,朕即位以来,时常感念先帝的一番良苦用心。”

    他说着走下丹壁,走到徐庸跟前握住他的手,上演起君臣情深的一幕,“令嫒之事,朕也惋惜,朕答应你,一定让刑部好好查,汤行知,你可听清了?”

    “臣汤行知,遵旨!”

    “你瞧。”天佑帝道出肺腑之言,“别再提什么辞官回乡,中周不能没有你这样的至纯之人啊。”

    言外之意,你一走,谁来制衡吏部。

    徐庸颔首,天佑帝又对众官员道,“徐卿心情不佳,你们勿要再伤口撒盐,传朕旨意,郑国公罚俸半年,让他处理好府中管事,思己之过,至于其女,等刑部查清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