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我有超级采购系统 > 第283章 何雨水上报纸 何雨水成典型

四合院:我有超级采购系统 第283章 何雨水上报纸 何雨水成典型

    “当然愿意买。”

    “物超所值。”

    “真的太棒了!很实用。”

    李慧茹的夸奖让何雨水的紧张情绪放松了下来。

    “我就说了不错吧,不用紧张。”

    “对了,你出书的事,我已经上报给李主任了,还有妇联那边了。”

    余知乐轻揉了一下何雨水的脑袋。

    “啊,这……”

    “这个还需要上报吗?”

    何雨水听了之后,有些慌。

    “当然,这可是好事,也是成绩,这样你也可以在宣传科更进一步。”

    “对于咱们厂来说,也是与有荣焉的事。”

    余知乐笑眯眯的说,这可是政绩,毕竟女工人能出书,可是头一分啊。

    事实上也和余知乐估算的差不多,虽然李主任看不上这书。

    毕竟他可从来不带孩子的,也看不上带孩子的事,不过对于自己厂里居然有人能出书那还是非常高兴的。

    尤其是这还只是宣传科的普通员工,这可是需要大力褒奖的。

    当做典型来宣传,尤其是这书还和政治没有关系就更好了,不会翻车。

    这边李主任自然是马上就召集副主任讲了这件事,这妇女主任是没办法给何雨水了。

    但是宣传科的科长还是可以让何雨水上任的。

    还有各种夸奖、赞誉。开会表扬,大力宣传,这自然是少不了的。

    而这边妇联也是十分的惊喜,刚过完年,就有这么大一个惊喜。

    女人能出书的本来就不多,而这书还是关于如何教育和养育孩子的,刚好又快三八妇女节了。

    这简直就是瞌睡碰上枕头。

    很快何雨水就被立为了典型,甚至各种报纸上都开始报道。

    何雨水这本书更是立刻走红了起来,毕竟谁家没有因为政治需求而买上两本书呢?

    说起来,也是有意思,这书本身跟政治毫无关联。

    但是因为各方面都是大肆宣传,特别是妇联边,更是不少人都购买了一本,反正也贵。

    而厂里更是不少人闻风而动,这可是李主任亲自推出的典型,这可是余主任的媳妇儿,买它,准没错。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出版社那边很快又加印了十万册。

    毕竟这如火如荼的架势,看起来就十分不错。

    不过让人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书的口碑发酵的居然不错。

    很多因为政治原因买的书,大家都是翻翻可能就束之高阁了,但是这一本不一样,还真的挺实用的。

    尤其是妇联大部分都是妇女,文化最差的也是扫盲班毕业的,至少高小毕业的,就是高中毕业也不少。

    大多数的人,买了这书,还是关于怎么养孩子的,虽然有些不屑。

    毕竟大部分都会觉得,养孩子谁不会呢,不少人甚至孩子都已经不小了,孙子都快要有了。

    这书,不是闹着玩嘛,可是买都买了,总要看一看。

    然后这一看,可就不得了了,不止有各种养孩子办法,还有孩子出现什么状况要怎么处理。

    毕竟如今这也不可能稍微有点动静就送医院,有时候也不方便送医院。

    这个时候,余知乐提供的各种小技巧,就很实用了。

    还有怎么制作各种辅食,用的食材都是最常见的,还有怎么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

    许多人看过之后,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总之,这是一本十分实用的书,可以算的上是养婴儿的小百科了。

    于是又有人出来推荐了这本书,这次却是从内容上推荐的,也上了报纸。

    何雨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书居然能上两次报纸,不过就是一本教人养孩子的书。

    她小心的把两份报纸都收藏好了,跟她的书摆在了一起。

    这可是传家宝,等果果长大了,就要让果果看看。

    而她再也听不到关于自己配不上余知乐的说法了,心情也是好了不少。

    虽然也有人阴阳怪气的说,书上面有两个署名,说不定那就是余知乐帮忙写的。

    可是她一点不难过,因为她知道大部分内容都是自己写的。

    而且也有人主动帮她说话,养孩子的书,怎么可能大部分是余主任这个大男人写的,他懂什么养孩子吗?

    这种说法,让很多人都信服了。

    不过反而是何雨水有些心虚,因为余知乐还真的懂带孩子,而且懂的十分的多。

    但是书,是何雨水自己写的就是了,她这可一点都不心虚。

    李慧茹也是按照这书里养的满满,满满是她儿子的小名,意思是心满意足,大名也就真的叫了何念李。

    李慧茹虽然嘴上说着何雨柱是拾人牙慧,但是心里却是喜上眉梢。

    不止如此,李慧茹等到满满三个月后,也回去上班了,而且也带来了全新的方法带着孩子。

    更让余知乐欣喜的是,这程安安的实验室也终于做出了一番成果了,他们研究的方向是自行车。

    这个技术其实是余知乐指引的方向,因为他之前听李主任说想给轧钢厂开个分厂。

    这是很常见的事,实际上不少厂都在干这个,一方面是增加政绩,另外一方面是多出了很多岗位。

    于是他就跟李主任主动请缨说开个自行车厂,毕竟自行车当这轧钢厂的附属工厂再合理不过了。

    材料,技术工,都是现成的,甚至余知乐还主动说他可以帮忙跑下来手续。

    李主任大概也猜到了,余知乐为什么这么着急,就是想自己做一把手。

    李主任也想过继续往上升,可是竞争对手实在太多了,他不动,那余知乐自然就不好动了。

    余知乐这人也总算表现出了一点野心的样子,于是他干脆利落就把事情交给余知乐办了。

    正好也可以看看,这余知乐的手段。

    当然也应承了,这自行车厂的厂长和主控权必定给他,不过规模却不能太大。

    毕竟不能好大喜功,他屁股底下的位置也很多人看着呢。

    余知乐却是无所谓,只要李主任答应就行了,至于工人,他自然也不会要太多,

    真是他还有些自己的想法,这厂不会亏损,但是也不会盈利太多。

    他要用全部的盈利都拿来开发技术,等到七六年的时候,直接申请转私营,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