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儒雅随和的我怼人成圣? > 第四十一章 儒家希望

儒雅随和的我怼人成圣? 第四十一章 儒家希望

    “总旗?兼试百户?”

    在场臣子都是略微一愣。

    总旗是北镇抚司编内官职,正八品,百户则是正七品。

    兼试百户,意思就是纳入考校,作为未来升任百户的备选人。

    其实,对于这些能在司谳殿旁听三司会审的官员来说,别说是八品总旗,就算是七品的百户也算什么。

    真正关键的,是元圣皇帝的态度!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这个小吏不是颜仲卿随便推出来的一人?”

    “难道说,这里面另有关节?或是陛下在敲山震虎?”

    一个个官员臣子脸上不显,心头思索不停。

    按照大乾法制,战时军中有连升三级的说法,但那需要立下莫大军功才可以。

    而元圣皇帝开口,将李观棋从典吏直接升到总旗,这升迁的跨度可远远大于连升三级了!

    毕竟,普通的典吏,只能说是吃着口皇粮,远远算不上官。

    可正八品的总旗,那可是跨了从九品,正九品,从八品三级。

    更何况,他还兼着试百户!

    “陛下透露的意思是……支持北镇抚司?”

    徐临心头微震,也没有太过惊讶。

    他毕竟是户部尚书,二品大员,况且正统儒家一脉与北镇抚司立场上并没有多少对立,他对此并不太关心。

    现在真正要紧的,是那个写出《秦香莲》的作者!

    徐临不动声色,瞥了刑部尚书一眼。

    虽然同属儒家,但正统与王脉之间差别太多,几乎可以算作两个不同体系了。

    “升我为总旗,兼试百户?”

    听到乾元镜中声音,李观棋也愣了下。

    他倒没有多高兴,还在想对上官麟一脉的处置。

    ‘照这样处置,上官麟一脉其他势力,是要下次再处理?’

    想到这,李观棋有些诧异。

    上官麟通敌叛国,倒卖军械,而且还是从皇家内库中走私。

    可处理结果,却有点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意思。

    被诛杀的上官麟,更像是直接丢卒保车的弃子。

    对于六公主的处置也只是暂停司掌宫廷内库之权,罚了三年俸禄。

    “元圣皇帝陛下……是怎么想的?”

    李观棋双眼微眯,这里面水恐怕很深。

    而在乾元镜中,还有光华闪烁浮现,不断组成文字。

    除开李观棋,北镇抚司整体记一功,全体赏一月俸禄。

    在此之外,对林玉莲母女也有所照拂。

    先前六公主所说的补偿全部落实,除此之外,林玉莲的女儿十二岁后,可以直接入国子监读书。

    将这些赏罚宣判完毕,乾元镜上光华终于逐渐褪去。

    “谢主隆恩!”

    殿中大臣各自松了一口气,不论所受的是赏是罚,齐齐下拜高颂。

    待到乾元镜中光华全部消散,恢复原本黄铜颜色,才逐渐有人起身,打过招呼后各自离去。

    元圣皇帝宣布之后,三司会审已经接近尾声,剩下的只有归档等收尾事宜,各有专人处理。

    这时,忽有一人转到李观棋面前,却是颜指挥使。

    “回去之后,到我房间等我。”

    说着,颜指挥使一翻手,一枚信符塞到李观棋手中。

    而后,他转身离去。

    “我等要将卷宗呈给陛下,先行告辞。”

    几位锦绣官袍的内阁大学士拱了拱手,也告辞离开,所去方向居然与颜仲卿相同。

    “见皇帝?”

    李观棋诧异了下,旋即反应过来。

    看来,这位元圣皇帝只是二十年不上朝,并非是臣子都不见了。

    “呼……这事终于告一段落了。”

    李观棋轻舒一口气,也动身离开,朝着北镇抚司赶去。

    迄今为止,他被关入诏狱已经半月有余,总算在今日平反。

    今天出来,就可以直接回北镇抚司,不用再进诏狱了。

    回到北镇抚司,同僚都已经喜气洋洋。

    “恭喜李总旗攫升!”

    门房两人满面喜色,显然已经得知消息。

    除开李观棋攫升总旗之外,北镇抚司还人人赏了一月俸禄,都心情大好。

    李观棋心思没在这边,挥了挥手招呼了下,直奔指挥使房间。

    ………………

    吏部。

    吏部尚书赵谦回到屋里,挥手召来一位主事。

    “秦香莲那事,查得怎么样了?”

    赵应谦沉声问道。

    他与刑部尚书房应雄师出同门,都属儒家王脉。

    《秦香莲》戏本一事,他早有耳闻,一早就派出人手去查。

    “回禀大人,学宫与国子监那边卷宗都查过了,没有擅长戏文的学子,暗地里也查过一番,没发现守旧派的手脚。”

    这位主事汇报道。

    他们出身儒家王脉,一向将徐临和周老尚书的儒家正统称为守旧派。

    “哦?礼部那边呢?”

    赵谦抬了抬眼,面露喜色。

    “不在学宫,国子监……难道隐藏在礼部之内?“

    这戏文本身倒在其次,关键的是写出戏文的人!

    要知道,就在一旬之前,沉寂数年的文道长河有所异动!

    就在那之后几天,戏本《秦香莲》横空出世,好评无数。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就值得推敲了。

    “礼部那边,咱们的人也说没有感觉到任何异常!若是那人身在礼部,他定会有所察觉。”

    主事恭敬回到。

    “不在学宫国子监,也不在礼部……难道说,写出这戏文的……不是守旧派那边的人?”

    赵谦激动不已,霍然站起,在屋内左右踱步。

    “若是,若是……我儒家王脉,自朱圣之后,恐怕后继有望!”

    另一边,礼部。

    徐临刚回到礼部,就有一位员外郎迎上来。

    “禀报大人,您交待那事有结果了,那人并不在刑、吏、户三部之中。”

    这位员外郎躬身说道。

    “哦?不在这三部之中,难不成是在学宫或国子监?”

    徐临大感意外,旋即自己摇了摇头。

    “不对……这两处虽然有儒家传承,但人多眼杂,更不可能藏在此处……王脉那边,有什么动静?”

    “回禀大人,他们近日以整理档案为名,查了学宫与国子监所有学子的卷宗,并且,安插在我部的人手,活动频繁了不少。”

    员外郎压低了声音道。

    听完,徐临脸上涌起一丝兴奋之色。

    “如果是这样……那个作出戏本之人,可能并非他们所培养!”

    回到屋中,他双拳握紧,骨节都攥得发白。

    “文道长河异动……恰逢这戏本出世!如果不是王脉的人,那我正统儒家……怕是振兴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