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赵氏发家记 > 第209章 是非

赵氏发家记 第209章 是非

    山野寂静处,一辆牛车正撒着腿丫子狂奔,赵老三黑着脸道:“大花,追上他,日后招财的口粮都是你的。”

    大花“哞哞”叫了两声,牛蹄子都快跑出残影了。

    车厢里的赵二郎从里面爬出来,两眼迷茫,“四叔跑这么快干嘛?”

    不过就是一眯眼的功夫,人影都看不到了。

    他这回跟两个叔叔出门长了不少见识,不说卖东西的手段,就是地方都去了很多个,越靠近南阳府村子就密集,深山反而要少很多,那边的干货价钱都比较高。

    赵老三赵老四分开跑,两人各去几个镇子卖掉一些干菌山货,最后在岷文县卖药草皮子,总共花了三天时间,在岷文县住了一晚后,就马不停蹄的回家。

    赵二郎这个坐车的人都快累的不行,更别说赵老三赵老四在这大冷天的赶车,人都快吹傻了。

    杨氏听了自然心疼,忙去把县里带回来的酱肉和全部热一遍,想着赵老三两人还没回来,就各分了一点出来先给赵老四吃。

    蓉宝坐到他对面,赵老四下意识要给她喂肉。

    “爹,我不吃。”蓉宝扭开头,“你是不是又去府城了?有没有见到六哥,我可想他了。”

    “没去府城,去哪见你六哥,就算去了也不一定能看到人。”

    嘉宝也坐过来,“爹,那六哥什么时候回家过年啊?”

    总感觉自己忘了什么的赵老四突然被嘴里的菜呛了一下,他咳了两声,跟杨氏两个面面相觑。

    杨氏半晌才心虚的开口,“六郎没来信吗?”

    “我……”赵老四一时语塞,“我没去镖局看过啊!”

    杨氏深吸一口气,“你有告诉六郎怎么回家吗?”

    赵老四迟疑道:“他去过好几次了,应该知道找哪个镖局。”

    嘉宝的一句话把两人问的半天都没能回神,还是赵老三的到来才打破这种寂静。

    他对着赵老四唾弃不已,“赵四啊!还是你跑的快啊!这人就跟会飞一样,上一刻还在想,下一刻人就已经飞回家了。”

    赵老四厚着脸皮道:“招财想家了,拉都拉不住。”

    赵老三用鼻子喷气表示自己的不屑和嘲讽。

    赵二郎在赵老四家里吃过饭后就想回家跟吴氏报个平安,赵老四躺在软榻上喊住他,手在胸口处一摸,抓了一把碎银子,约摸二两左右。

    赵二郎又放回他身上,“四叔,我不能要。”

    “叫你过去可不是白做苦力的,我是你叔,还要脸呢。”

    旁边的赵老三嗤笑一声,里面包含的意味可多了,赵老四本人知道,赵二郎也能猜到一二。

    平日四叔的说话行事,跟“要脸”两个字完全沾不上边,赵二郎心里是这样想,脸上不免就露出了点意味。

    年轻人啊!还是没有修炼到家,这心里想什么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赵老四把钱再次往他怀里一塞,开始赶人,“我车上有几份点心吃食,你拿一份过去给你奶奶,我跟你三叔晚点再过去。”

    村里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大家伙都挤在一个屋子里聊天做活,只剩几个抗冻的小孩子还在村里跑来跑去,一见到赵二郎就叽叽喳喳问个不停,“蓉宝二哥,你也去府城玩了吗?”

    “府城好不好玩,是不是有很多吃的?”

    赵二郎认出其中一个是跟蓉宝时常在一起玩的小男孩,他把手从咯吱窝里拔出来,在袖口摸了一下,一块青色帕子包着好几颗糖,都是在赵老四家里顺的。

    也不知道他四叔从哪里寻的这么多好吃的糖,酸酸甜甜的,很是勾人流口水,最重要的是在外面买不到,反正自己找了好几回都没能找到一样的。

    一共四个小孩,刚好一人一颗。

    狗蛋舔了舔嘴唇,大声道:“谢谢蓉宝二哥。”

    “不客气,”赵二郎好奇的问了一句,“谁告诉你我去府城了?”

    狗蛋朝小伙伴看了几眼,诚恳道:“二狗子说的,他说赵四叔带你去府城挣大钱了。”

    赵二郎心里嫌恶不已,怎么又是何家。

    吴氏比他看的开,还开解几句,“人都有好奇心,嘴长在别人身上,要说什么是他们的事,我们过好自个的日子就行了。”

    她看着赵二郎,笑着轻声问,“你时常跟你三叔四叔在一块,他们可有把这些事放在心上?”

    赵二郎听着奶奶的话,低头沉思半晌,突然抬头道:“奶奶,孙儿知道了。村里婶子总会说我们的闲话,是因为三叔四叔能挣钱,有本事的人总会惹人眼红。”

    吴氏含笑点了点头,“你说的对也不对,有一些人是眼红你三叔四叔能挣钱,还有些人就是闲着没事聊两句,心里并没有什么恶意。这话虽然无根无据的,但被说两句也不会掉块肉,可以不用理会,但有些闲话,就得非要计较。”

    “就像上回何家人嘴里不干不净的扯上晴姐,你林二婶就立即帮忙出头,奶奶也去何家走了一趟。这事咱要不出声,传来传去就成真的了,到时后悔都来不及。”

    “人有钱的时候,这场子就不用自己来撑,要是没钱,这面子就得靠自己挣。像你们男人,就得蛮横一点,女人就得泼辣一点,这样在村子里才不会受欺负。”

    赵二郎心里大受震撼。

    村里人嘴里说的最多的就是赵家的闲话,赵家被说的最多的又是赵老三和赵老四。

    风言风语,有中听的自然也有不中听的,杨氏听到了从来不反驳,她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赵家的家底厚实一分,围绕在身边流言蜚语就少一点。

    就像杨家从来都不是大家伙的饭后闲谈,就算聊起来也是羡慕酸两句,有因为老杨头是村长的缘故,更多的是忌惮杨家的读书人。

    大家伙只是没见过什么世面,可不代表人傻,那当官的可都是读书人,万一这杨家出几个大官,以后找自己算账了咋办。

    如今赵四郎几个还在读书,将来只要有一个能考上秀才,这些闲言碎语都飘不出门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