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赵氏发家记 > 第295章 赵二郎娶亲(2)

赵氏发家记 第295章 赵二郎娶亲(2)

    相比于赵大郎被灌的不省人事,赵二郎可就灵活很多,逮着个兄弟就拉他过来挡酒,他自己没啥事,其他人喝的脸红扑扑的。

    赵老四作为叔叔要给许家舅舅作陪,他推了推身边的赵老三,笑骂道:“我就说这小子奸,去年大郎会被灌醉一看就是他捣的鬼。”

    许家舅舅看了两人一眼,觉得这酒吃的也太烧心了。

    许家大嫂带着孩子却吃的欢实,不仅吃自己桌上的,还推了推自家小子,让他去他爹那边吃点好东西,酒桌上的菜剩的多。

    村里人都知道赵家的席面好,因此借东西帮忙也爽快,都惦记着这边还东西了,给送一碗菜呢。

    小孩子也来的多,一张桌子坐十几个人,大人坐席,小孩子站着,桌上连口汤都没剩下。

    不是菜的分量小,而是剩下的都被大家伙拿回家了,就算没有肉,里面的油水也能补一补啊。

    主人家开心,吃席的也开心,院里一片和气,都是捧赵家的好话。

    蓉宝嘉宝端着几个肉丸子蹲在院子外面吃,和狗蛋他们数天上的星星。

    等碗里的东西吃完了,席上的人也散的差不多了,蓉宝打了个嗝,觉得自己已经吃不下剩下的菜了,但还是跑到赵老四身边尝了一点点肉。

    赵老四摸着她圆滚滚的肚子,把人赶走,“饱了,快去看新娘子。”

    赵二郎处事圆滑,在堂兄表兄间吃的开,因此新房外面的人特别多。

    “二郎,牵了新娘子的小手没?”

    “准备啥时候吹灯啊?”

    “多使点劲,明年来喝你家小子的周岁酒。”

    赵二郎把这群醉鬼赶走,“去去去,以后别被我逮到机会了。”

    好几个十多岁的小子瞬间闭上了嘴巴,这事换在别人身上快乐,要是轮到自己可就不美了。

    “蓉宝嘉宝,快把你堂哥和表哥请回去。”

    蓉宝歪了歪脑袋,觉得二哥糊涂了,她可是站在堂哥这一边的。

    赵二郎薄红着一张脸笑骂两声,随即从怀里掏出几个红封,偷偷的塞给两人,挤眉弄眼道:“快去快去。”

    蓉宝嘉宝的面色顿时严肃起来,“二堂哥,你喝醉了,要去吹吹风。”

    “大表哥,你都这么大的人了,还带其他表哥来起哄,良辰吉日,咱们别碍事了。”

    有人笑骂道:“好呀,做叛徒了是不是。”

    赵大郎自然也是帮自家人,便护着蓉宝嘉宝,一行人推推嚷嚷的出门,互相埋怨。

    “拖我干嘛,多闹闹,二郎明年抱俩呢。”

    “不是你推我的吗?”

    这个时候谁也不承认。

    家里的东西请村里婶子收拾,杨氏切了几个甜瓜,还洗了不少鲜果过来,让众人边吃边玩。

    赵大和的长子赵鹰诧异道:“杨堂婶,如今地里还有甜瓜?”

    杨氏笑道:“这是晚瓜,还能吃个十来天。”

    县里有甜瓜卖,但不一定能买的到,毕竟大家伙这个时候的菜地都要腾出来种豆子了。

    赵家种了一亩多地,瓜还挺多的,赵老头道:“爱吃明天就摘一些回去。”

    林淮刚要拒绝。

    吴氏笑道:“给你奶奶尝一尝,她如今不在村里,想吃个瓜都要花钱买。”

    给了一个人,其他人也少不了,这么多侄孙儿侄孙女都在这,赵老大第二天早早的就去地里摘了二十几个瓜,一人分一些带回去。

    回学堂念书的蓉宝嘉宝也带了几个进学。

    赵老头趁着中午吃饭,搬了个小马扎坐到赵老大身边,“如今家里的地不少,老大老二的地都在你们手上,明年就多种些瓜,省得去外面花钱买,八文钱一个,都能买两斤粮食了。”

    主要原因不在这里,赵老头又道:“咱们家如今就孤零零的两支,再不拧成一股绳,到时遇到点什么事,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

    “大和手松,每年做人情送礼,都是帮我们家撑面子,喜事就是人多才热闹。”

    赵老大郑重点头。

    赵老头有心想说什么,但又怕他听不懂,这个时候他格外想念赵老四,“你曾爷爷动身时说过,咱们祖上是郑西赵家逃灾过来的,只是地方太远了,也不知道本家还在不在,要是能回去最好,要是回不去,也得修个家谱,免得后人不知道祖宗。”

    赵老大直愣愣的点头,只觉得赵老头的每个字他都听的懂,但一块说就有一点迷糊了,什么叫“修家谱”。

    不是一般都是族里修族谱吗?

    赵二郎端着碗过来,“爷,这家谱是只修我们一家,还是堂叔他们一起。”

    “肯定要把你堂叔他们写上去。”赵老头不自信道:“等你四叔回来我再问问他。”

    世道乱起来,多的是找不到祖宗的人,赵老头觉得自己还是命好,至少活着,还养了这么多孩子,如今谁家有他们赵家人多。

    时间太久了,赵老头不知道回家的路,连记忆都变的模糊,只知道村子叫郑西村,对外报身份都是郑西赵家,镇叫关泉镇,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有机会去给祖宗上柱香。

    赵二郎觉得这事不用犯愁,等自己多挣点钱,说不定过几年就能找过去了。

    赵老头在儿子跟孙子当中选择跟孙子讨论这件事,家谱不像族谱有那么多规矩,都是家里有谁就写谁,从赵二郎曾爷爷那一辈写起,最后记到赵大郎这一辈,以后生了孩子,再添上就行了。

    赵老四还不知道回来又有事等着他呢。

    他赶路去府城,必须在秋节前回家,幸好在府城有不少认识的人,赵老四一进城就找到最大的牙行。

    里面十几个牙人,都是跟衙门签了契书的,听到赵老四要买下人,立即把他带到一个大院子里面,“老爷买下人有什么要求吗?”

    “年纪小一些的,要有手艺,种桑养蚕,种花,织布的都行,会种果子的也行。”

    牙人脸上露出一抹苦笑,“老爷高看我们了,咱们南阳可没有会种桑种花的,外地货也到不了我手上,就算有那么一两个,也早早被人买走了,您看其他的可以吗?绣娘,厨娘,车夫,我这边都有,还有几个识字会打算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