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发家记 第439章 不干了
热门推荐:
下山无敌,绝色师娘太宠了
苟到炼气10000层,飞升回地球
剑武狂尊
天降萌娃,裴总带娃追妻
老婆大人我认栽
海贼之白狼海贼团
替嫁植物人王爷后,医妃嘎嘎乱杀
悠闲的大学时代海钓社团生活
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
杨氏不清楚实情,自然不会通过别人的一言两语,就轻看人。她认识黎氏,虽然没见过那黎三姑娘,但想来也不会差到哪去。
其余想法倒是没有。
李氏说起这茬,除了闲话,也有递消息的意思。
想着赵家虽是乡下人,但在城里有店铺,估摸着也是个不差钱的主,要是有好男娃,帮忙拉个线,到时两家搭上亲,她这活计就更稳当了。
杨氏没往这上头讲,主要是家里适龄的孩子都已经成家。
至于赵三郎?那种德行,就是亲爹亲哥哥做梦都不敢想这好事。
赵家以后的门第就算再高,赵三郎还是赵三郎,一个男人,又没有功名,又没有本事,自己立不起来,再好的姑娘嫁进去也得吃苦。
何况有点本事心气的姑娘都看不上这种男人。嫁人,要不就图钱,要不就图一个好字。不然好姑娘凭什么嫁给你?
凭你穷?凭你丑?凭你是个乡下泥腿子,还没本事养家糊口?还是凭你好吃懒做爱赌钱?
赵二郎每每想起脑门就一抽一抽的疼,赵三郎给人当学徒,本事是一个没学,尽挨打了,听铺里的伙计说,不是嫌饭菜不好吃,就是嫌窑炉热,不愿意干活。
赵二郎也不是存心折腾他,想着要不把人接回家算了,反正家里的地多,到时分家的时候多分几亩地,算是全了这场兄弟情,免得现在心里煎熬。
窑里光着膀子的老师傅看着他嗤笑出声,“娃子干点活跟要了命一样,烧窑苦嘞。这外头干啥活不苦?打铁的,搬货的,磨刀的,哪个轻快了?能进窑里来当学徒的,那都是家里废了大劲送进来的,这学出去一辈子都吃不了亏。”
他在凳子上敲了敲烟杆,又深深的吸了一大口,“要不是你们家求到我这里来,我也不愿意收这么大的学徒,我这里的娃,都是六七岁就送过来了。”
赵二郎眉心拧的很紧,心里天人交战。
老师傅用浑浊的目光瞥了他一眼,“这县里的碗筷碟盘基本上都是从我们窑口出的,不说干一年吃一辈子,但比一般的小门小户强多了。”
“不瞒大师傅,这家里头也有点钱……”
老师傅皱着脸,嫌弃的不行,“你们家要是高门大户,就不会把孩子送来了。既是小门小户,兄弟一分,还能有多少钱?要是村里人家,也是下地干活的,比这里能轻松到哪去?”
“你这弟弟,看起来就是个不中用的软蛋,顶门立户都嫌磕碜了,趁早不学个手艺,将来娶妻生子,还是个穷字。”老师傅刚拿起茶壶,就扯着嗓子喊,“三发,你这个懒货精——”
赵二郎正想看看这个三发是谁,结果就瞅见一个黑乎乎,脏兮兮的赵三郎,走路都挺不直背。赵二郎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结结巴巴说,“三……三郎,你掉灶里了?”
赵三郎浑身一僵,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变的怨毒起来,但心里的害怕畏惧,又让他想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求赵二郎把他带回家。
老师傅瞪着他骂,“没脑子的东西,一个事情教了八遍也没个长进,这辈子就这出息了。”
赵三郎忍气吞声的拿着茶壶去打水。
赵二郎原地转悠了会儿,想着这学徒也太苦了,人干的都不像人。
“得了,看来我刚才的话你是半句都没听进去。”老师傅也不劝了,人各有志,他一只手拿着烟杆,一只手在桌子上敲,哼唱出声,“人在世上求快活……”
等赵三郎提着茶壶过来,赵二郎问,“你不想干了?”
“不干,这种好事你们怎么不来啊?”赵三郎说话的语气很冲,就差把心里话,家里那个老不死的怎么也不来吐出口,好在还有点理智,只说再干下去人就要累死了。
赵三郎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把心里仅剩的那点兄弟情收了回去,只说,回家跟爷爷和爹说一声。
赵三郎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心里燃起希望,他眼巴巴的站在原地往门口瞅,老师傅哼了两声,“孬货……”
赵二郎心绪复杂,这地方是吴氏在世的时候托几个儿子打听的,又费了不少钱和时间才把人送进来。要不是吴氏的遗言,赵老二也不会费劲吧啦的把人抬上车,当老子的把人养大,还了那么多债,再帮忙娶个媳妇,够本了。
他坐在凳子上扒饭,含糊说,“他不乐意算了。”
反正家里还有地,只要愿意干活,照样饿不死。
赵老头急了,气的脸色通红,站起直说,“这个东西!”
“这么个货!要不是你奶奶在中间和泥,这种混账东西,打个半死看他下回还敢不敢!”赵老头坐在门槛上骂了好半天,最后说,“你奶奶特意寻的地方,要不是念着他,能这么操心?有一门手艺,将来传子传孙,只要后继有人,就穷不了。”
赵二郎也是纠结在这上面,毕竟是老人家的遗愿。
赵老头瞪着孙子,“你一个老爷们,学这娘们样!要是你家小子去学本事吃苦受罪,你给接回来?”
赵二郎悻悻的说,“那肯定不行,但这又不一样……”
一个是儿子,父教子,天经地义,一个是弟弟,虽是骨肉血亲,但到底有近远。
“那你还说啥?”
赵二郎铩羽而归,忙不迭的跑了。
赵老头在门外坐了许久,久到手脚都冷,他喊过一旁啃菜叶子的肘子骂,“你也是个没出息的,好东西不吃,就吃这种便宜货。”
肘子吐了吐舌头,无辜的看着他。
赵老头扶住门框起身,“吃吃吃,一辈子就吃几片烂菜叶子!”
肘子又用前爪扒拉了菜,继续低头啃的津津有味。
赵老头往院子里看了看,见儿子孙子不在,才红着眼眶哭的伤心,他嘴里嘀咕,慈母败儿,没教个好。
赵三郎暂且是回不来了,赵二郎也懒的想他,如今正是秋收的时候,山上的东西多着呢,他忙着去山沟沟里收货,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
要不是因为要施粥,他还得不了这个闲。
其余想法倒是没有。
李氏说起这茬,除了闲话,也有递消息的意思。
想着赵家虽是乡下人,但在城里有店铺,估摸着也是个不差钱的主,要是有好男娃,帮忙拉个线,到时两家搭上亲,她这活计就更稳当了。
杨氏没往这上头讲,主要是家里适龄的孩子都已经成家。
至于赵三郎?那种德行,就是亲爹亲哥哥做梦都不敢想这好事。
赵家以后的门第就算再高,赵三郎还是赵三郎,一个男人,又没有功名,又没有本事,自己立不起来,再好的姑娘嫁进去也得吃苦。
何况有点本事心气的姑娘都看不上这种男人。嫁人,要不就图钱,要不就图一个好字。不然好姑娘凭什么嫁给你?
凭你穷?凭你丑?凭你是个乡下泥腿子,还没本事养家糊口?还是凭你好吃懒做爱赌钱?
赵二郎每每想起脑门就一抽一抽的疼,赵三郎给人当学徒,本事是一个没学,尽挨打了,听铺里的伙计说,不是嫌饭菜不好吃,就是嫌窑炉热,不愿意干活。
赵二郎也不是存心折腾他,想着要不把人接回家算了,反正家里的地多,到时分家的时候多分几亩地,算是全了这场兄弟情,免得现在心里煎熬。
窑里光着膀子的老师傅看着他嗤笑出声,“娃子干点活跟要了命一样,烧窑苦嘞。这外头干啥活不苦?打铁的,搬货的,磨刀的,哪个轻快了?能进窑里来当学徒的,那都是家里废了大劲送进来的,这学出去一辈子都吃不了亏。”
他在凳子上敲了敲烟杆,又深深的吸了一大口,“要不是你们家求到我这里来,我也不愿意收这么大的学徒,我这里的娃,都是六七岁就送过来了。”
赵二郎眉心拧的很紧,心里天人交战。
老师傅用浑浊的目光瞥了他一眼,“这县里的碗筷碟盘基本上都是从我们窑口出的,不说干一年吃一辈子,但比一般的小门小户强多了。”
“不瞒大师傅,这家里头也有点钱……”
老师傅皱着脸,嫌弃的不行,“你们家要是高门大户,就不会把孩子送来了。既是小门小户,兄弟一分,还能有多少钱?要是村里人家,也是下地干活的,比这里能轻松到哪去?”
“你这弟弟,看起来就是个不中用的软蛋,顶门立户都嫌磕碜了,趁早不学个手艺,将来娶妻生子,还是个穷字。”老师傅刚拿起茶壶,就扯着嗓子喊,“三发,你这个懒货精——”
赵二郎正想看看这个三发是谁,结果就瞅见一个黑乎乎,脏兮兮的赵三郎,走路都挺不直背。赵二郎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结结巴巴说,“三……三郎,你掉灶里了?”
赵三郎浑身一僵,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变的怨毒起来,但心里的害怕畏惧,又让他想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求赵二郎把他带回家。
老师傅瞪着他骂,“没脑子的东西,一个事情教了八遍也没个长进,这辈子就这出息了。”
赵三郎忍气吞声的拿着茶壶去打水。
赵二郎原地转悠了会儿,想着这学徒也太苦了,人干的都不像人。
“得了,看来我刚才的话你是半句都没听进去。”老师傅也不劝了,人各有志,他一只手拿着烟杆,一只手在桌子上敲,哼唱出声,“人在世上求快活……”
等赵三郎提着茶壶过来,赵二郎问,“你不想干了?”
“不干,这种好事你们怎么不来啊?”赵三郎说话的语气很冲,就差把心里话,家里那个老不死的怎么也不来吐出口,好在还有点理智,只说再干下去人就要累死了。
赵三郎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把心里仅剩的那点兄弟情收了回去,只说,回家跟爷爷和爹说一声。
赵三郎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心里燃起希望,他眼巴巴的站在原地往门口瞅,老师傅哼了两声,“孬货……”
赵二郎心绪复杂,这地方是吴氏在世的时候托几个儿子打听的,又费了不少钱和时间才把人送进来。要不是吴氏的遗言,赵老二也不会费劲吧啦的把人抬上车,当老子的把人养大,还了那么多债,再帮忙娶个媳妇,够本了。
他坐在凳子上扒饭,含糊说,“他不乐意算了。”
反正家里还有地,只要愿意干活,照样饿不死。
赵老头急了,气的脸色通红,站起直说,“这个东西!”
“这么个货!要不是你奶奶在中间和泥,这种混账东西,打个半死看他下回还敢不敢!”赵老头坐在门槛上骂了好半天,最后说,“你奶奶特意寻的地方,要不是念着他,能这么操心?有一门手艺,将来传子传孙,只要后继有人,就穷不了。”
赵二郎也是纠结在这上面,毕竟是老人家的遗愿。
赵老头瞪着孙子,“你一个老爷们,学这娘们样!要是你家小子去学本事吃苦受罪,你给接回来?”
赵二郎悻悻的说,“那肯定不行,但这又不一样……”
一个是儿子,父教子,天经地义,一个是弟弟,虽是骨肉血亲,但到底有近远。
“那你还说啥?”
赵二郎铩羽而归,忙不迭的跑了。
赵老头在门外坐了许久,久到手脚都冷,他喊过一旁啃菜叶子的肘子骂,“你也是个没出息的,好东西不吃,就吃这种便宜货。”
肘子吐了吐舌头,无辜的看着他。
赵老头扶住门框起身,“吃吃吃,一辈子就吃几片烂菜叶子!”
肘子又用前爪扒拉了菜,继续低头啃的津津有味。
赵老头往院子里看了看,见儿子孙子不在,才红着眼眶哭的伤心,他嘴里嘀咕,慈母败儿,没教个好。
赵三郎暂且是回不来了,赵二郎也懒的想他,如今正是秋收的时候,山上的东西多着呢,他忙着去山沟沟里收货,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
要不是因为要施粥,他还得不了这个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