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赵氏发家记 > 第546章 送行

赵氏发家记 第546章 送行

    春来的快,风一过,寒气去,枝头的芽叶就发了出来。

    赵六郎二月初五就收拾包袱去府城了。杨柳依依,凉风习习,杨氏帮他拢了拢披风,轻声道:“早上和夜里的寒气重,记得多添件衣裳,别着凉了。”

    她挥手道:“去吧,在外好好的。”

    蓉宝嘉宝也对着他挥手,“六哥,好好念书,多吃饭,长高一点。”

    本该是温情和美的离别,赵六郎一张嘴就煞风景,“你这么矮,也要多吃点饭,别挑食。”

    蓉宝的脸就绿了,嘉宝拉住她,试图挽回岌岌可危的兄妹情,“六哥,你在外常写信回来。”

    赵六郎连连点头,说等下次旬假就写信,还委婉的对蓉宝道:“小楷讲究笔画精细、结构严谨、字形规整、气势俊逸,你下笔别太随心了。”

    赵六郎在书院自然也是有假期的,跟花溪县一样,放的是旬假,不过只有一天时间。书院的学生大多都是下山买些笔墨纸砚或是去馆子里打打牙祭,还有的会给家里寄家书。

    赵六郎跑的最勤快,一年十二个月,他能往镖局跑二十多趟,每回都是一封厚厚的书信,所以镖局的伙计都记住他了。

    有时候还会闲聊几句,问赵六郎上次怎么没来,或者跟他念叨府城里一些有趣的八卦。

    比如说,哪个老爷又新娶了一房小妾,或者说谁家嫁女抬了半个城的嫁妆。最热闹的要数四月和八月,因为有府试、院试和秋闱,届时大批学子涌向南阳府,一直到放榜,能热闹好几个月。

    镖师业务繁忙,不是帮忙寄家书,就是帮忙送口信,有时还要帮忙送学子返乡。

    赵六郎也结交了不少学子,见到有花溪县的同乡还会照料一二,所以他在城里的名声很好。

    不过这消息也只在考过县试的读书人之间流通,大家伙知道赫章书院有个同乡学子,为人热心慷慨,不仅帮忙找住所,还会分享一些名师书稿注解。

    书院除了旬假,还有节假,端午、中秋、孔夫子诞辰等,一般都是三日假,以及半个月的田假和半个月的授衣假。

    不过很多家里远的学子不会回去,赵六郎虽然想回家,但他算了算,来回就要一大半的时间,而且路费也不便宜,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钱。

    杨氏和赵老四也让他别回来,七月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人躲在家里的都觉得酷热难耐,更别说赶路了。

    十月又太冷了,一路风餐露宿的,吃不好睡不好,来回奔波折腾死人。

    这还只是在原籍的府城念书呢,要是去外府,过年都不一定能回家。

    像赵五郎远在京城,已经好几年没回来了。

    .

    今天是个送行的好日子,阳光明媚,春风和煦,要是再晚几天,一路草长莺飞就更美了。

    蓉宝气鼓鼓的瞪了六哥一眼,“你比我多读这么多年书呢,学问也不过尔尔,我将来到你这个年纪,一定比你厉害。”

    于是赵六郎也不开心了。

    杨氏叹了口气,以前嘴巴就爱说,怎么现在还嘴贱了呢。兄妹俩的这一番对话,冲淡了不少离别愁绪,杨氏恋恋不舍的看着赵六郎,再次道:“去吧。”

    赵六郎一边挥手一边退走几步,随即转身跨步上驴车。

    轮子碾过石子路,一会儿便消失在村口。

    趁着好天气在河边洗衣裳被褥的妇人直起腰张望几眼,随即又弯腰继续捶打衣裳。

    院里几个闲来无事的老太太围坐在一块晒太阳,手里搓着麻绳,或捻线说,“他们家五郎去哪里念书了,好几年没见了,去年吴氏动身的时候都没看到人。”

    “那走的远,去京城里了,来回要大半年呢。”

    老太太感慨,“这儿孙有前程了也不一定好,辛苦一辈子,临了连根香火都受不到。”

    另一个老太太在头上擦了擦针,说,“家里这么多孝子贤孙呢,不缺那一个,要真能读出点名堂,吴氏这辈子才值当呢。”

    吴氏年前不好的时候,赵老三就想给赵五郎去信,让他赶紧告假回家,但被吴氏拦住了,说孩子在外好端端的念着书,你们把人喊回来干嘛?又不是三五日的功夫,来回一趟小半年,还能读个什么东西?我如今还好好的,就是真不好了,他这会儿又能飞回来了?

    就算快马一个月把信送过去了,赵五郎日夜兼程赶回来也至少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不说身子骨受不受的住,还不一定能赶在灵前磕头。

    后面花莲儿进门,吴氏的身子渐渐好转,大家伙都以为没事了,没想到春风一吹,人就倒下了。

    赵六郎离的近,收到信就往家里赶,及时送了吴氏最后一程。

    如今一眨眼竟快一年了,赵老头带着肘子回家,影子被渐渐拉长,愈远愈小。

    赵六郎一走,蓉宝嘉宝也要准备去学堂了。

    过年玩的太尽兴,两人还有些课业没做完,于是这几天就打灯夜战。

    赵老四陪在旁边,不过他不想看书,也不想做别的事,就坐在一旁咔嚓咔嚓的吃东西,时不时给两人倒杯水,喂点吃的,再帮忙研墨,前前后后像伺候爹一样,于是心里就不是很得劲了。

    他纳闷道:“你们前几天不是天天捧着书看吗?怎么课业还没做完?”

    蓉宝抬起头,脸上还沾了墨,“先生布置的课业又不是读书。”

    “那你们为啥不先做完课业再读书?”

    先生布置的课业很多,除了背诵文章,还有练习书法,甚至还要抄写文章、温习算学,除了能让学生温故知新,也有磨炼耐心毅力的意思。

    背诵文章还好,两人的记性好,先各自读几遍,再互相背诵,之后每天再温读一遍就好了。但习字和抄文章就比较无聊,尤其是反复写一个字的时候,写着写着就忍不住走神,再然后就写不下去了。

    就连嘉宝都坐不住,抄了几页后忍不住去看别的书。

    所以尽管两人读书的时间多,但课业却一直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