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家父王子腾 > 第124章 闲谈

红楼:家父王子腾 第124章 闲谈

    “恭贺表兄这个大英雄回家了。”

    刚刚踏进小院,王烈还没来得和一脸笑意看着他的小院主人薛宝钗打招呼,旁边一道娇小身影冲出来飞快地在王烈脸上抹了一下。

    一转头,始作俑者果不其然是王婉。不用想,王烈都知道刚才王婉肯定在他脸上抹了什么尘土之类的脏东西。

    眼见得手,已经退出好几米远的王婉冲着王烈做了一个鬼脸,咯咯地笑了几声,直接选择了跑路。

    “这丫头。”摇摇头,王烈并没有在乎这点恶作剧。毕竟他脸上的墨汁洗一洗也就掉了,王婉那翻了倍的功课写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

    走到此前在小院里就经常坐着的那个躺椅上坐下,王烈看着不远处的薛宝钗调笑道:“哪是什么大英雄,宝钗莫不是也以为表兄独自一人闯进几万叛军大营?”

    “坊间传闻,宝钗自然不会当真。但这不是表兄本人就在宝钗面前嘛。想来表兄总不至于不会告诉宝钗实情的不是?”

    看着薛宝钗可爱的模样,王烈心中直呼遭不住,连忙略微偏移了目光,开始讲述起四川的战事来。

    正如薛宝钗所说,王烈并没有选择夸大事实来虚构战绩,就是正常的与薛宝钗讲述着这次在四川的种种。

    待到讲完习水河后,王烈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等到薛宝钗没再听到声音后,悄悄把视线从捧着的书卷上挪开落到王烈身上,这才发现王烈已经躺在躺椅上摇摇晃晃睡了过去。

    不自觉的,薛宝钗的手放在了肩头披着的那件外衣上,刚一攥紧,却突然醒悟一般,羞红了脸轻啐一声,连忙快步走回房间,不多时拿出了一小被披在王烈身上。

    “去打盆温水来。”后退几步,薛宝钗向身边丫鬟吩咐道。一直竖着耳朵的丫鬟勉强听到了薛宝钗的话,手脚麻利得将一盆温水端来。

    “小姐?”轻轻一声呼唤,将盯着王烈的薛宝钗惊醒,犹豫再三,最终薛宝钗还是收起了已经掏出来的帕子,坐回椅子上拿起书本。

    “表兄醒来之前,水不可凉了,你多看着些。”

    “呼,舒服。”等到天色渐晚,王烈从睡梦中醒来,一缕幽香钻入鼻间,这才发现身上被披了一床小被。

    “表兄,你醒了?水已经给你备好,拿帕子擦擦脸吧。”

    随着薛宝钗的话,一名丫鬟端着一盆温水和帕子放到王烈身边,顺便将王烈身上的小被取下送进房间。

    “适才不慎睡着,倒是劳烦宝钗替我操心了。”

    “表兄为国征战多日操劳,能在宝钗这里休憩,是宝钗的荣幸才是。这点小事,不算什么的。”

    操劳用得倒是有些过了。战事结束以后的几个月再加往回赶路的时间,王烈一直过得都挺滋润的,压根扯不到什么操劳。

    刚才睡着,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毕竟在外边过得再好,到了家以后感觉总是不一样的。就和先前王烈和王婉之间打打闹闹的感觉就是和纪三等人吹牛扯淡更让人放松是一个道理。

    擦完脸,王烈抬头看见眼神一直在他脸上的薛宝钗,老脸一红,连忙扯开话题道:“宝钗,近来福缘阁的生意怎么样了?”

    一提到福缘阁,薛宝钗的注意力果然从王烈身上移开,两眼放光。

    “福缘阁最近生意可是火得很呢。得益于表兄您所提出来的品牌概念,福缘阁现在的一系列商品已经不再局限于京都了。”

    “就在年前,福缘阁已经在应天、苏州、杭州等地开了分店,经由表哥您教的那些营销手段,生意倒也算火爆。”

    好家伙。

    王烈一听薛宝钗直接把福缘阁开到了应天,不由砸了咂嘴。

    在这之前,金陵都是薛家的商号负责销售蔷薇露之类的玩意,现在福缘阁强势闯入,这不明摆着自家人和自家人抢生意嘛。

    严格意义上来说,福缘阁的股东是皇帝、王烈和薛宝钗,跟整个薛家的关系是不大的。

    “也就是宝钗现在住在京都,否则回了应天,那还不得被你家中叔伯埋怨?”

    谁知薛宝钗摇摇头,反而说道:“表兄有所不知,将福缘阁开到应天的事情,就是我父亲亲自提出来的。据他所言,家中老人也都同意。”

    点点头,王烈明白了薛家人的意思。

    时至今日,以薛家的家产,钱财早就已经堆积成山,所以只是在应天附近卖那点零散的蔷薇露什么的并不能给薛家带来特别大的创收。

    反而是支持福缘阁,能够给薛家在皇帝那里赚足印象分,这可是比那点破钱更加重要的东西。

    薛家家主以及薛家的诸位老人正是因为算明白了这一点,才支持了福缘阁在应天的开设。

    “那那群西方蛮子呢?和他们的交易大概赚了多少银子?包括镜子的生产线,扩建得如何了?”

    眼瞅着福缘阁的话题告一段落,王烈立刻又接着问道。

    明显,对于这个问题薛宝钗心里是一直牢记着的。王烈一问,她立刻给出了答案。

    光是从东印度公司手中赚到的银子,就有足足一千三百二十七万两。

    这其中当然包含了东印度公司缴纳的三百万两保证金,其余一千多万两里边,又有足足五百万是薛宝钗狮子大开口向卡尔要的生产线扩充费用。

    其余区区三百多万,才是真正的东印度公司拿来向福缘阁购买镜子以及蔷薇露等一些物件的价钱。

    听完这个数字,王烈都有些难以置信。本来他的意思是让薛宝钗向东印度公司要上一百来万的建造费用也就算了。结果谁能想到薛宝钗直接坐地起价把价钱提到了五百万上?

    至于生产线的具体花费......土地是京城外的皇庄,皇帝出的,没花一毛钱。制造镜子的人手,看管整个工厂的保安,全都是东厂的人,还是皇帝出的人,没花一毛钱。

    用来制作玻璃的原料什么的,也全都是皇帝提供,同样是没花钱。

    没办法,一千三百多万,整整八百万落入了皇帝的口袋。要知道即便大梁没有像大明那样的一堆皇亲国戚需要白养活,但一年的税收算上粮食也不过维持在三千万左右的数字。

    现在皇帝小金库里直接捞上了相当于小半年的税收,出点土地和人力物力算得了什么?

    算来算去,真正的成本实际上也就只有建造厂房的钱、进行银镜反应时需要用到的一应化学物罢了。这些加起来,才能有多少?

    单说那些化学物,都不用一百万,五十万两银子弄来的都足够足额供给东印度公司好几年甚至十几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