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战狂徒 第106章 战前准备
? 民众的信心固然可喜,但是仗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如果不做好认真的准备,想要打赢,无异于痴人说梦。
正午,艳阳高照,晴空碧朗,万里无云,难得的好天气。
申天宁此时一身甲胄,头戴冲天冠,正在龙堡上巡视。
守城,要想取得成功,有很多必备要素。实力无疑是最重要的,此外,情报、后援等等要素都相当重要。但是有一点,同样是不容忽视。
死守,是守城最大的忌讳。
虽然兵法上有说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但是问题在于,这个死地肯定不能是让人完全看不到希望的那种。如果人人都绝望了,那仗还怎么打。
古时候那位著名名将宁信,之所以可以成功的玩了这一手,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他们虽然前有追兵,背后又是大河阻隔,但是他们败退的时候并没有遭受过严重的损失,仍然保证着完整的阵型。而且在进攻代国之前,宁信已经奇袭魏国得手,三军将士们心中本就充满了必胜的信念,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被宁信反复压制之后,早就心中冒火了。
而且,说句难听的,都是中原人自相残杀,真要是打不过,投降不就行了,又不是真的没退路了。
至于后来另一位试图效法宁信,却图惹笑柄,留下万古大恨,兵败身死的马跃,他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他自己把水源拱手让出,更要命的还是他是居于守势,守卫的又不过是一个小山包而已。如果说,他是采取攻势的话,没有水源,为了活下去,绝对是三军用命,奋勇争先。那么,他一定可以大获成功,一战成名。但是居于守势,就完全不同了。
战争,说白了,就是一个争夺主动权的游戏。谁能抢先拥有了主动权,谁就已经至少打赢了一半。即便因为天然劣势,一开始就处于被动的防守方,也一定是千方百计的抢占主动。
可是,马跃从一开始,就把所有的主动权全部拱手交给了敌人,还自绝生路。在这种情况下,天知道敌人什么时候才会离开?再加上水源断绝、以寡敌众,那么他们自然明白,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死亡都会很快到来。
这种情况下,任何人的选择都是一样的。所谓的“进也是死,退也是死,那么就干脆拼命”这样的说法,根本就是那些不懂军事的笨蛋拿来糊弄人的。人在绝望之中,不排除有人会大爆发,但是九成九以上的人的选择,只会是因为绝望而放弃。而马跃当时,正是亲手把自己的部下逼上了这样的死路,焉能有不败之理?
申天宁这一批人中,虽然大多都很年轻。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也就是公羊治了,而且他还不是多么擅长军事。
不过,无论是申天宁以及最早跟随他的荀武,严怀义等人,还是褚维、刘灼甚至是此时并不在这里的艾桦,都经过过无数次战斗,对于争取主动权这个最基本的理念,还是很清楚的。
曦宁镇这边,虽然劣势明显。诸如辖地荒芜,城防破旧,而且兵力上也远远不如对手。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首先,申天宁现在手上还有从略阳带来的两万精锐,以及一万刚刚招募,也算是完成了一些基本训练的新兵蛋子。考虑到他们是守备方,这样的兵力已经够用了。
其次就是,艾桦在宁远对木桑的骚扰,虽然并没有获得全功,其实也不可能获得全功。但是毫无疑问,那样不断的袭扰下,就算木桑再怎么沉稳,难免不会出现一些浮躁的情绪。这一点虽然在一开始不会暴露,但是一旦他们能顶住德库亚人初期最凶猛的攻势,那么这个不起眼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大,直至成为胜势!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双方在情报上严重的不均衡。木桑到了哪里,手下士气如何,兵力如何分配,对于这些,申天宁可谓是了如指掌。
但是反过来,木桑却几乎是两眼一抹黑。他只知道晋元帝国对北地行省的编制做了巨大的调整,把之前被他蹂躏的只能予取予求的曦林宁远二府合并组成曦宁镇,成为了晋元帝国的第六个军镇。可是除此之外,他对于其他情况却根本不清楚。统帅是谁?准备如何?兵力如何?这些情况他根本就不知道。
这可不是木桑愚蠢,不知道情报的重要性。而是他根本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在草原上,来自中原的行商,奴隶太多了。可是在中原,几乎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出现一个德库亚人,那必然是引起好事者的强势围观。
没办法,对中原人来说,德库亚人可以给他们带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当然不是没有,对于纯血统的德库亚军马,晋元帝国那些将军们可都是垂涎三尺的,但是问题是,军马被德库亚汗国高层视为最高战略性物资,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卖给中原人的。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羊肉?算了吧,能运过来,早就馊了,谁会有兴趣?至于牧民们编制的衣服,就连晋元帝国的一个乞丐,都不会对它感兴趣。那玩意儿穿在身上,简直就是灾难!
中原人不需要德库亚人的东西,但是中原人的东西,却都是很多德库亚人,尤其是那些上层首领们极为追捧的。精美的丝织品,浓香的茶叶,还有其它各种各样新奇的玩意儿(其实放在中原,早就不稀奇了。只有过时的东西才会运到草原去,反正一样有利润,而且是暴利),令他们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这样一来,大量的探子就打着行商的旗号,潜入德库亚的腹地,大肆收集一切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甚至于直接利用草原人的淳朴,直接混进牧民中,放长线,然后想办法潜入军队。虽然这些有中原背景的士兵不可能升到高位,但是却仍然给晋元帝国边塞的那些将军们带来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情报。
虽然图罗深知这方面的危害,但是他却无力阻止。因为他要是公然禁止中原人进入草原的话,首先造反的就是他手下那些将军们。
正是经过反复权衡,不断思考之后,申天宁等人才先后做出了一系列决定。
曦林府北方的那些小城是不可能不守的,至少可以拖延一下时间,总归有用处。但是主力,毫无疑问会全部集中在曦林,全力加强城防。
大量的民房,刚刚被建立起来,就立即被拆毁,不过却没有一个人反对这个决定。这些从民房上拆卸下来的材料,将会是守城时重要的依仗。
所有的成年男子,都紧急进行了最基本的军事训练。在必要的时候,他们将会成为最后一道防线。当然,申天宁他们绝对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
但是,即便是防守,也不能是完全被动的防守。那不叫防守,那叫等死。要是真的把所有兵力全都龟缩在城里面,首先地方就那么大,没有那个必要。其次就是,这样不留后手的做法,是等于一上来就把自己的底牌全部暴露了。到时候,就没有了转圈的余地,而战场瞬息万变,不做任何变化,死抱着一种策略,必败无疑!更何况,他们还是以寡敌众,以弱击强。所以陆战之中,什么最重要?凡是宿将,都一定会说这三个字:预备队。预备队越多,意味着余地越大,就越能根据局面的变化做出最适合形势的调整,来获得最后的胜利。
当初开元保卫战,能打败阿尔斯兰,靠得就是申天宁那支虽然少但是足够精悍的骑兵。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申天宁下令紧急修建了龙凤二堡。它们的位置都经过了精心选择,正好何以和曦林形成守望互助。如果德库亚人对它们置之不理,那么攻打曦林时就会极为难受。而如果他们先全力攻打龙凤二堡,那么曦林的压力就会大大降低。(未完待续)
正午,艳阳高照,晴空碧朗,万里无云,难得的好天气。
申天宁此时一身甲胄,头戴冲天冠,正在龙堡上巡视。
守城,要想取得成功,有很多必备要素。实力无疑是最重要的,此外,情报、后援等等要素都相当重要。但是有一点,同样是不容忽视。
死守,是守城最大的忌讳。
虽然兵法上有说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但是问题在于,这个死地肯定不能是让人完全看不到希望的那种。如果人人都绝望了,那仗还怎么打。
古时候那位著名名将宁信,之所以可以成功的玩了这一手,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他们虽然前有追兵,背后又是大河阻隔,但是他们败退的时候并没有遭受过严重的损失,仍然保证着完整的阵型。而且在进攻代国之前,宁信已经奇袭魏国得手,三军将士们心中本就充满了必胜的信念,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被宁信反复压制之后,早就心中冒火了。
而且,说句难听的,都是中原人自相残杀,真要是打不过,投降不就行了,又不是真的没退路了。
至于后来另一位试图效法宁信,却图惹笑柄,留下万古大恨,兵败身死的马跃,他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他自己把水源拱手让出,更要命的还是他是居于守势,守卫的又不过是一个小山包而已。如果说,他是采取攻势的话,没有水源,为了活下去,绝对是三军用命,奋勇争先。那么,他一定可以大获成功,一战成名。但是居于守势,就完全不同了。
战争,说白了,就是一个争夺主动权的游戏。谁能抢先拥有了主动权,谁就已经至少打赢了一半。即便因为天然劣势,一开始就处于被动的防守方,也一定是千方百计的抢占主动。
可是,马跃从一开始,就把所有的主动权全部拱手交给了敌人,还自绝生路。在这种情况下,天知道敌人什么时候才会离开?再加上水源断绝、以寡敌众,那么他们自然明白,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死亡都会很快到来。
这种情况下,任何人的选择都是一样的。所谓的“进也是死,退也是死,那么就干脆拼命”这样的说法,根本就是那些不懂军事的笨蛋拿来糊弄人的。人在绝望之中,不排除有人会大爆发,但是九成九以上的人的选择,只会是因为绝望而放弃。而马跃当时,正是亲手把自己的部下逼上了这样的死路,焉能有不败之理?
申天宁这一批人中,虽然大多都很年轻。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也就是公羊治了,而且他还不是多么擅长军事。
不过,无论是申天宁以及最早跟随他的荀武,严怀义等人,还是褚维、刘灼甚至是此时并不在这里的艾桦,都经过过无数次战斗,对于争取主动权这个最基本的理念,还是很清楚的。
曦宁镇这边,虽然劣势明显。诸如辖地荒芜,城防破旧,而且兵力上也远远不如对手。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首先,申天宁现在手上还有从略阳带来的两万精锐,以及一万刚刚招募,也算是完成了一些基本训练的新兵蛋子。考虑到他们是守备方,这样的兵力已经够用了。
其次就是,艾桦在宁远对木桑的骚扰,虽然并没有获得全功,其实也不可能获得全功。但是毫无疑问,那样不断的袭扰下,就算木桑再怎么沉稳,难免不会出现一些浮躁的情绪。这一点虽然在一开始不会暴露,但是一旦他们能顶住德库亚人初期最凶猛的攻势,那么这个不起眼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大,直至成为胜势!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双方在情报上严重的不均衡。木桑到了哪里,手下士气如何,兵力如何分配,对于这些,申天宁可谓是了如指掌。
但是反过来,木桑却几乎是两眼一抹黑。他只知道晋元帝国对北地行省的编制做了巨大的调整,把之前被他蹂躏的只能予取予求的曦林宁远二府合并组成曦宁镇,成为了晋元帝国的第六个军镇。可是除此之外,他对于其他情况却根本不清楚。统帅是谁?准备如何?兵力如何?这些情况他根本就不知道。
这可不是木桑愚蠢,不知道情报的重要性。而是他根本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在草原上,来自中原的行商,奴隶太多了。可是在中原,几乎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出现一个德库亚人,那必然是引起好事者的强势围观。
没办法,对中原人来说,德库亚人可以给他们带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当然不是没有,对于纯血统的德库亚军马,晋元帝国那些将军们可都是垂涎三尺的,但是问题是,军马被德库亚汗国高层视为最高战略性物资,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卖给中原人的。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羊肉?算了吧,能运过来,早就馊了,谁会有兴趣?至于牧民们编制的衣服,就连晋元帝国的一个乞丐,都不会对它感兴趣。那玩意儿穿在身上,简直就是灾难!
中原人不需要德库亚人的东西,但是中原人的东西,却都是很多德库亚人,尤其是那些上层首领们极为追捧的。精美的丝织品,浓香的茶叶,还有其它各种各样新奇的玩意儿(其实放在中原,早就不稀奇了。只有过时的东西才会运到草原去,反正一样有利润,而且是暴利),令他们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这样一来,大量的探子就打着行商的旗号,潜入德库亚的腹地,大肆收集一切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甚至于直接利用草原人的淳朴,直接混进牧民中,放长线,然后想办法潜入军队。虽然这些有中原背景的士兵不可能升到高位,但是却仍然给晋元帝国边塞的那些将军们带来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情报。
虽然图罗深知这方面的危害,但是他却无力阻止。因为他要是公然禁止中原人进入草原的话,首先造反的就是他手下那些将军们。
正是经过反复权衡,不断思考之后,申天宁等人才先后做出了一系列决定。
曦林府北方的那些小城是不可能不守的,至少可以拖延一下时间,总归有用处。但是主力,毫无疑问会全部集中在曦林,全力加强城防。
大量的民房,刚刚被建立起来,就立即被拆毁,不过却没有一个人反对这个决定。这些从民房上拆卸下来的材料,将会是守城时重要的依仗。
所有的成年男子,都紧急进行了最基本的军事训练。在必要的时候,他们将会成为最后一道防线。当然,申天宁他们绝对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
但是,即便是防守,也不能是完全被动的防守。那不叫防守,那叫等死。要是真的把所有兵力全都龟缩在城里面,首先地方就那么大,没有那个必要。其次就是,这样不留后手的做法,是等于一上来就把自己的底牌全部暴露了。到时候,就没有了转圈的余地,而战场瞬息万变,不做任何变化,死抱着一种策略,必败无疑!更何况,他们还是以寡敌众,以弱击强。所以陆战之中,什么最重要?凡是宿将,都一定会说这三个字:预备队。预备队越多,意味着余地越大,就越能根据局面的变化做出最适合形势的调整,来获得最后的胜利。
当初开元保卫战,能打败阿尔斯兰,靠得就是申天宁那支虽然少但是足够精悍的骑兵。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申天宁下令紧急修建了龙凤二堡。它们的位置都经过了精心选择,正好何以和曦林形成守望互助。如果德库亚人对它们置之不理,那么攻打曦林时就会极为难受。而如果他们先全力攻打龙凤二堡,那么曦林的压力就会大大降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