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拐骗大宋将士造反 第10章 给百姓留下点好印象
热门推荐:
我一个好人,你们说我是祸害?
拔剑百年,下山即无敌
随军两年生三宝,说好的不孕呢?
校花苦等十年,我终于分手
惊!我招惹的小白脸竟是外科一把刀
无敌败家子系统
山有蝉鸣
高武兵娘:我的兵娘都是SSS级!
吞噬星空之主宰
去朔州不是刘升突发奇想随意说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朔州位于山西西北部,桑干河上游,北邻内蒙古呼和浩特仅外长城一墙之隔,南扼雁门关隘,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干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处于内外长城之间。
明朝顾祖禹说过,西距洪河,北临广漠,壮雁门之藩卫,为云中之唇齿,屹然北峙,全晋之巨防也。
不仅地理上,有优势。
在战略上更是无话可说,大宋之西北,契丹之西南,西夏之东北。
可以说是个三角地带,无论哪一方屯兵与此,另外两方都不会安稳。
原本如此险要之地怎么也轮不到刘升,奈何宋背盟刺辽,而宋又没有足够的实力拿下燕云,契丹又忙着平内乱,没有足够的实力威慑宋。
双方肯定是要重新起盟约,契丹摸不清宋兵力部署,被宋占去的三州之地,至于怎么谈,那就不是刘升的事了,他只要占据朔州足够了。
而契丹绝不会容忍朔州落入大宋手中,而大宋也不会承认拿到朔州,让他们扯皮去吧!
至于最后契丹知道了结果,会不会起兵攻伐,就看天祚帝脑子里进了多少水了,他若是不管不顾,一定要来攻伐朔方,那刘升真没话说。
至于宋,这个刘升倒是不怕,刘升记得,宋在历史上几次攻辽皆是失败,而后又爆发了大规模的方腊农民起义,更何况又不是在大宋的国土之上,只要不举反宋的旗帜,大宋应该是乐见其成的。
辽不甘,却被女真拖着,无力南下,宋军战斗力拉垮,国内更是一塌糊涂,再想大规模的派兵几乎不可能,而小股部队,只会是给刘升送装备。
但天祚帝的各种迷之操作,不得不让刘升打起十二分小心,万一呢!万一天祚帝脑子真的进水了呢!
定好计划后,一行人开始行军,望着四周大片的农田,刘升又有了新的想法。
既然来了那就不能就这么走了,得给契丹找点事做,刘升召集众人。
一见面,刘升就语重心长的说道:“诸位,敢问当初为何来当兵?“
这次召集的人很多连队长都被刘升拉来,若不是伍长人太多,刘升也没打算放过。
众人疑惑的看着刘升,不知这是什么意思,一个伍长小声问道:“将军当初是为何当兵呢?”
刘升毫不思索道:“当初家乡遭了灾,便和地主家借了几斗粮食,想着朝廷的赈灾粮,奈何赈灾粮没等到,却等来了朝廷催缴赋税的公文,地主家也逼着还粮,无奈只得拿出家中仅剩的几亩薄田,卖与地主,拿着仅剩的钱粮往京城,想找个安生,却不曾想遇到了匪徒,一家老小皆亡,只剩下我和吴泽,后又被官家当作流民拉进了厢军。”
刘升说完,仿佛给大家打开了话匣子,有说被诬陷,发配来的,有活下去当兵的,大多数还是和刘升一般,失去土地的农民被当作流民拉入厢军的。
总而言之都是劳苦人,听了半天没有听见一个想着保家卫国的,多是被强制而来,或者为了吃口饭。
刘升高声道:“弟兄们,听得出大家当兵之前都是苦难人,各有各的苦衷,可归根到底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这糟糕的世道,因为我们穷,我们吃不上饭,可我们为什么穷?是因为我们懒惰吗?
不,我们比谁都勤快,可一年到头来也只能饿不死,遇到荒年不是卖地就是卖儿卖女。
如今更是连得身家性命都不保,在这荒凉的大西北,拿着刀跟契丹人拼命讨一口饭吃。
如今更是连官家都抛弃了我们,我们忙忙碌碌,刀尖舔血却比不得那些狗屁士大夫的一篇锦绣文章。
所谓的东华门唱名,更是应有尽有,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有学问,比我们斯文有礼。
可是如果没有我们这群厮杀汉,在这该死的地方为他们拼命,他们从哪儿稳坐朝堂去读他那圣贤书,写他那锦绣文章。
这大势即是如此,其他地方我们管不了,但现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是由我们说了算。
这世道不该如此,我不想有人重蹈我们的悲剧,我希望人人都有田种,可以吃一口饭。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累死累活,一年到头只为了让别人吃上饱饭。”
刘升话还没说完,有人打断道:“将军,你想怎么做?我们都听你的。“
所有人看上去颇有些兴奋的样子,刘升也搞不懂这帮货为何会如此?他们听不懂其中的含义么?
这是刘升照着前世看来的一篇文章,改了改照着稿子背的。
埋下心中的疑惑,刘升道:“把这附近所有的人都弄来,一个都不能少了。”
最后刘升强调道:“我们是正义之师,不该拿的东西,别伸手,但凡欺辱百姓者,斩,互相包庇者,不举发者斩全伍。”
只要宰掉大地主,或者当地的士族,把所有土地和财产都分发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就足够契丹人头疼了。
那些被分发出去的财产和土地要不要收回呢?不收回是对士族的挑衅,收回么,怕不是又是一阵流血冲突。
没有吃到嘴边的肉,即使看着也不会有多大感触,可若是吃进去,在想让其吐出来。
刘升都替契丹感到头疼,再穷苦的百姓也是他们统治的根基,总不至于都杀了吧!
很快刘升找到一个看起来颇为富足的村子,一千骑兵打马进村。
原本还有些人的村头,看见骑兵,瞬间消失不见。
家家户户紧闭门窗,只有些大胆才敢掀起一条窗户缝向外瞧瞧。
这时一个老者在两个青年的搀扶下缓缓走了过来。
“老朽本乡乡长,不知各位军爷前来有何为贵干?本乡向来爱好和平,不参与各种战事,军爷若是缺粮,乡里虽不富裕,但也能筠一些给各位军爷,还望各位军爷不要闹出人命。”
刘升:???几个意思,这都把我整不会了。
朔州位于山西西北部,桑干河上游,北邻内蒙古呼和浩特仅外长城一墙之隔,南扼雁门关隘,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干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处于内外长城之间。
明朝顾祖禹说过,西距洪河,北临广漠,壮雁门之藩卫,为云中之唇齿,屹然北峙,全晋之巨防也。
不仅地理上,有优势。
在战略上更是无话可说,大宋之西北,契丹之西南,西夏之东北。
可以说是个三角地带,无论哪一方屯兵与此,另外两方都不会安稳。
原本如此险要之地怎么也轮不到刘升,奈何宋背盟刺辽,而宋又没有足够的实力拿下燕云,契丹又忙着平内乱,没有足够的实力威慑宋。
双方肯定是要重新起盟约,契丹摸不清宋兵力部署,被宋占去的三州之地,至于怎么谈,那就不是刘升的事了,他只要占据朔州足够了。
而契丹绝不会容忍朔州落入大宋手中,而大宋也不会承认拿到朔州,让他们扯皮去吧!
至于最后契丹知道了结果,会不会起兵攻伐,就看天祚帝脑子里进了多少水了,他若是不管不顾,一定要来攻伐朔方,那刘升真没话说。
至于宋,这个刘升倒是不怕,刘升记得,宋在历史上几次攻辽皆是失败,而后又爆发了大规模的方腊农民起义,更何况又不是在大宋的国土之上,只要不举反宋的旗帜,大宋应该是乐见其成的。
辽不甘,却被女真拖着,无力南下,宋军战斗力拉垮,国内更是一塌糊涂,再想大规模的派兵几乎不可能,而小股部队,只会是给刘升送装备。
但天祚帝的各种迷之操作,不得不让刘升打起十二分小心,万一呢!万一天祚帝脑子真的进水了呢!
定好计划后,一行人开始行军,望着四周大片的农田,刘升又有了新的想法。
既然来了那就不能就这么走了,得给契丹找点事做,刘升召集众人。
一见面,刘升就语重心长的说道:“诸位,敢问当初为何来当兵?“
这次召集的人很多连队长都被刘升拉来,若不是伍长人太多,刘升也没打算放过。
众人疑惑的看着刘升,不知这是什么意思,一个伍长小声问道:“将军当初是为何当兵呢?”
刘升毫不思索道:“当初家乡遭了灾,便和地主家借了几斗粮食,想着朝廷的赈灾粮,奈何赈灾粮没等到,却等来了朝廷催缴赋税的公文,地主家也逼着还粮,无奈只得拿出家中仅剩的几亩薄田,卖与地主,拿着仅剩的钱粮往京城,想找个安生,却不曾想遇到了匪徒,一家老小皆亡,只剩下我和吴泽,后又被官家当作流民拉进了厢军。”
刘升说完,仿佛给大家打开了话匣子,有说被诬陷,发配来的,有活下去当兵的,大多数还是和刘升一般,失去土地的农民被当作流民拉入厢军的。
总而言之都是劳苦人,听了半天没有听见一个想着保家卫国的,多是被强制而来,或者为了吃口饭。
刘升高声道:“弟兄们,听得出大家当兵之前都是苦难人,各有各的苦衷,可归根到底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这糟糕的世道,因为我们穷,我们吃不上饭,可我们为什么穷?是因为我们懒惰吗?
不,我们比谁都勤快,可一年到头来也只能饿不死,遇到荒年不是卖地就是卖儿卖女。
如今更是连得身家性命都不保,在这荒凉的大西北,拿着刀跟契丹人拼命讨一口饭吃。
如今更是连官家都抛弃了我们,我们忙忙碌碌,刀尖舔血却比不得那些狗屁士大夫的一篇锦绣文章。
所谓的东华门唱名,更是应有尽有,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有学问,比我们斯文有礼。
可是如果没有我们这群厮杀汉,在这该死的地方为他们拼命,他们从哪儿稳坐朝堂去读他那圣贤书,写他那锦绣文章。
这大势即是如此,其他地方我们管不了,但现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是由我们说了算。
这世道不该如此,我不想有人重蹈我们的悲剧,我希望人人都有田种,可以吃一口饭。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累死累活,一年到头只为了让别人吃上饱饭。”
刘升话还没说完,有人打断道:“将军,你想怎么做?我们都听你的。“
所有人看上去颇有些兴奋的样子,刘升也搞不懂这帮货为何会如此?他们听不懂其中的含义么?
这是刘升照着前世看来的一篇文章,改了改照着稿子背的。
埋下心中的疑惑,刘升道:“把这附近所有的人都弄来,一个都不能少了。”
最后刘升强调道:“我们是正义之师,不该拿的东西,别伸手,但凡欺辱百姓者,斩,互相包庇者,不举发者斩全伍。”
只要宰掉大地主,或者当地的士族,把所有土地和财产都分发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就足够契丹人头疼了。
那些被分发出去的财产和土地要不要收回呢?不收回是对士族的挑衅,收回么,怕不是又是一阵流血冲突。
没有吃到嘴边的肉,即使看着也不会有多大感触,可若是吃进去,在想让其吐出来。
刘升都替契丹感到头疼,再穷苦的百姓也是他们统治的根基,总不至于都杀了吧!
很快刘升找到一个看起来颇为富足的村子,一千骑兵打马进村。
原本还有些人的村头,看见骑兵,瞬间消失不见。
家家户户紧闭门窗,只有些大胆才敢掀起一条窗户缝向外瞧瞧。
这时一个老者在两个青年的搀扶下缓缓走了过来。
“老朽本乡乡长,不知各位军爷前来有何为贵干?本乡向来爱好和平,不参与各种战事,军爷若是缺粮,乡里虽不富裕,但也能筠一些给各位军爷,还望各位军爷不要闹出人命。”
刘升:???几个意思,这都把我整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