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盗墓:下九流 > 第66章 兴趣盎然

盗墓:下九流 第66章 兴趣盎然

    “换句话说,这个人将来会是王侯将相,富甲一方,还是会沦落成赌棍,甚至是连遮体之衣都没有,这些全都能从他的面相上看出来!”

    “这门学问在我们夏国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早已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专门体系。”

    “尽管历史上的各门各派繁多复杂,但是基本的原则始终未变。”

    “那就是——人的命运,全都体现在他们的面貌之中!”

    此刻,新月饭店内的宾客已无法保持冷静。

    对于他们而言,奇门八算就已经足够让人费解,更何况这相面之术简直就像是超凡入圣!

    看一个人的脸就能预测他日后富贵还是贫困?

    若真的有这样的学问,岂不是每个人照照镜子就知道自己的未来了?

    那时候,还有谁会去努力奋斗呢?

    天生就有王者相貌的人无需努力就能成为王者,生来就是乞丐命的人,无论多么努力最终也只能讨饭吃。

    如果真是这般情形,这个世界岂不是彻底乱套了?

    面对大家的疑虑,张临却慢悠悠地开口道:“各位的想法,我大致能够揣摩一些。”

    “但我得告诉你们,你们想偏了!”

    “就像齐铁嘴的奇门八算,人人都知道他算得精准。”

    “但他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给人算上一卦的。”

    “这相面之术也是如此,听起来简单,无非就是看脸。”

    “但要看得准确,看得透彻,那可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

    “任何事情都需要天赋,即便是世代相传的相面世家,也很难每一代都能出个天才。”

    “碰见那些资质平平的后代,家族秘学还是要传授下去,只不过技术肯定会逊色于上一代。”

    “因此,到了现代,虽然相面之学尚未完全失传,但真正能看准的人,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而恰恰这位韦先生便是这些人中的魁首,论起相面之术,他称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张临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感到热血沸腾。

    不仅让他们了解到相面之术远比他们想象中更为深奥,

    还得知了韦先生是一位相面大师!

    所以,张临说只有佛爷才能把宝物带出去,这个结论一定是通过看相得出的!

    想到世界上竟有如此神奇的相术,许多人心痒难耐。

    底下的听众们,几乎都想追问张临现在还有谁能看相?

    如果能找到像韦先生那样的高人,岂不是就可以预见自己的未来?

    谁不想知道自己将来究竟是飞黄腾达还是落魄潦倒呢?

    人们总是渴望提前知道尚未发生的事情!

    对此,张临直截了当地回应:“各位,别问我谁会看相,反正我是不会!”

    “再说,即便韦先生现在还活着,我也不会去找他看相。”

    “没什么其他原因,对我来说,无论是宗教还是预知学,都是为了服务于我自己。”

    “求神拜佛不管用,那就换个地方试试!”

    “相面师如果说我命不好,那就是他说错了!”

    “总之,我这类人,只愿意听好话,对坏消息概不搭理。”

    “各位,这才是人生的真正生存智慧!”

    听完这番话,许多人陷入了沉思。

    但他们很快又想通了,确实有道理!

    就算此时韦先生走出来,说某个人将来会贫穷至极,

    那个人估计也会冲着他怒吼几声,坚决不相信!

    人人都想预知未来,是因为想要知道美好的未来。

    如果结果不好,那就当成不准,当作是胡说八道!

    张临关于相面之学的观点引发了众人的共鸣。

    谁不喜欢听好话呢?

    可对于佛爷而言,情况略有不同,因为他遇到了韦先生。

    张临提到,韦先生的相面之术在当时堪称顶尖!

    此人看人脸相,想必自有独到之处。

    否则,张临也不会如此推崇他。

    张临接着讲述了韦先生与张大佛爷之间的事。

    “韦先生告诉张启山,他会看人面相。”

    “张启山听了,并没有认为韦先生是在胡扯,反而兴趣盎然。”

    “各位应该记得,我先前提过东北张家擅长风水之术,自然也知晓世间还有其他术法的存在。”

    “这相面之术,佛爷从他祖父——也就是张家族长那里听说过。”

    “堪称玄学之首,因为看面相比观察山川河流走势的风水术更为困难。”

    “毕竟山川河流一般是长时间才会有所变化,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上千年。”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变动并不会影响风水术的运用。”

    “至于齐铁嘴的奇门八算,算的是近期之事,变量相对较小,可根据事态变化随时调整。”

    “唯独相面之术最为艰难,因为人的一生中,面貌时刻都在发生变化。”

    “有些人甚至在某个时期会发生极大的样貌转变。”

    “容貌一变,那命运也随之改变,所以相面师看相,需要看完这个人一生的变化。”

    “张启山的祖父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