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局十三副盔甲:我杀出了三百年 > 第12章 皇太极(八)

开局十三副盔甲:我杀出了三百年 第12章 皇太极(八)

    秋季七月癸酉日,朝廷讨论了汉人的丁户增减情况,并提拔了参领李思忠等六名官员,而高鸿中等十一名官员则因表现不佳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八月庚辰日,贝勒多尔衮、岳讬、萨哈廉、豪格等人向朝廷报告说,他们获得了传国玉玺。这枚玉玺原来是元顺帝北狩时带走的,后来丢失了。经过二百多年,被牧羊人发现。后来这枚玉玺归属于察哈尔的林丹汗,他也是元朝的后裔。玉玺被苏泰太妃所收藏。到这时,林丹汗的后人将它献给了朝廷。当时岳讬因病留在归化城,多尔衮等人率兵入侵明朝的山西地区,从平虏卫进入边境,破坏了长城,并掠夺了忻州、代州,最后到达崞县。甲申日,完成了太祖实录图的绘制。乙巳日,皇上率领大贝勒代善及诸贝勒多尔衮等人驻扎在平虏堡。丁未日,渡过辽河,巡视了巨流河城堡。

    九月癸丑日,贝勒多尔衮等人率军返回,献上了玉玺,皇上举行仪式接受了它。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及其母亲来朝见。庚午日,皇上回到宫中。壬申日,皇上召集了诸贝勒大臣,对代善的罪行进行了审讯。大家提议剥夺他的大贝勒号和和硕贝勒的封号,剥夺他的十个佐领,他的儿子萨哈廉也被剥夺了两个佐领,哈达公主被降为庶人,她的丈夫琐诺木济农也被剥夺了爵位。但皇上都免除了这些处罚。

    冬季十月己卯日,因为明朝拒绝议和,准备进兵,皇上派遣使者携带书信去通知明朝的喜峰口、董家口等边境将领。管理户部事务的和硕贝勒德格类去世。癸未日,皇上命令吴巴海、多济里、札福尼、吴什塔分别率领四路军队去征讨瓦尔喀。

    十一月丁未朔日,皇上下令让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和他的母亲居住在孙岛的习尔哈。

    十二月辛巳日,哈达公主莽古济的仆人冷僧机首先告发贝勒莽古尔泰在生前与妹妹莽古济、弟弟德格类谋反,公主的丈夫琐诺木及屯布禄、爱巴礼也参与了此事。后来琐诺木也自首了。经过审讯,确认了这些罪行,莽古济、莽古尔泰的儿子额必伦以及屯布禄、爱巴礼都被处死。莽古尔泰的其他儿子和德格类的儿子都被降为庶人。琐诺木因为自首而免除了罪行。皇上授予冷僧机三等副将的职位。丁酉日,皇上参拜了太祖的陵墓。甲辰日,贝勒萨哈廉与诸贝勒及大贝勒代善盟誓,请求皇上接受尊号。但皇上没有答应。这时蒙古贝勒又来请求。皇上说:“朝鲜是我们的兄弟国家,应该告诉他们。”

    第十年的春季正月壬戌日,皇上的次女嫁给了额尔克孔果尔额哲。

    二月丁丑日,八位和硕贝勒与外藩的四十九位贝勒各自向朝鲜发送了信件,约请朝鲜国王劝说皇上接受尊号。戊子日,朝廷派遣使者到明朝边境的松棚路、潘家口、董家口、喜峰口等地,向明朝皇帝递交了书信,并索要回信。朝廷还规定了诸臣帽顶的装饰。庚寅日,宁完我因罪被免职。

    三月丙午朔日,清明节时,皇上参拜了太祖的陵墓。辛亥日,朝廷将文馆改名为内国史、内秘书、内弘文三院。乙卯日,派遣贝勒阿济格、阿巴泰去修建噶海城。庚申日,吴什塔等人征讨瓦尔喀后,派遣使者前来奏报捷报。皇上谕旨说:“蒙古人深信喇嘛教,但喇嘛其实是妄人。以后若有悬挂转轮结布幡的,应该禁止。”乙丑日,英俄尔岱等人从朝鲜返回,说国王李倧不接见他们,也不接受书信,并将李倧给边境官员的书信交给了朝廷。诸贝勒愤怒,想要发兵攻打朝鲜。皇上说:“先派人去告诉他们利害,扣留他们的人质,如果他们还不从命,再发兵也不迟。”丁卯日,外藩蒙古十六国四十九位贝勒以及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来到盛京,请求皇上接受尊号。

    夏季四月己卯日,大贝勒代善,和硕贝勒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讬、豪格、阿巴泰、阿济格、杜度率领满、汉、蒙古大臣及蒙古十六国四十九位贝勒,以三体表文的形式来到皇宫,请求皇上接受尊号,并说:“我们恭敬地颂扬皇上承天眷佑,应运而生。在天下混乱之时,皇上修德体天,对叛逆者施加威力,对顺从者加以安抚,仁慈宽厚的声誉,广施于万民。征服了朝鲜,统一了蒙古。现在获得了玉玺,这是天命所归的明证,昭然可见。我们向上揣摩天意,向下顺应民情。我们谨此上奏尊号,所需礼仪和物品都已备齐,恳请皇上允许。”皇上说:“你们贝勒大臣劝我接受尊号,已经两年了。现在你们再三坚持请求,我难以违背你们的意愿,无法推辞。我既然已经接受了天命,恐怕在治理国家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你们应该恭敬地协助我。”群臣叩首谢恩。庚辰日,礼部呈上了仪式的详细规程。壬午日,进行斋戒,在德盛门外设立祭坛。

    崇德元年夏天四月乙酉这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皇帝身着华丽龙袍,率领群臣来到天坛,举行盛大而庄重的祭告天地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皇帝虔诚地向天地神明敬献祭品,表达对上苍庇佑的感激之情,并正式宣布接受尊号,将天下国号定为“大清”,同时更改年号为“崇德”。

    大典结束后,大臣们纷纷向皇帝进献尊号,尊称其为“宽温仁圣皇帝”。紧接着,一场规模宏大的朝贺仪式拉开帷幕,群臣高呼万岁,向新皇表示衷心的拥戴与敬意。

    此外,朝廷还明确规定,日后祭祀天地时所用太牢必须以熟食供奉,以显示对神只的敬重。不仅如此,皇帝更是下令派遣得力官员前往修建太庙,以追念先祖功绩;同时,对历代祖先进行追尊,并于陵寝之前举行隆重祭典。

    丙戌之日,皇帝继续追尊始祖、高祖、曾祖及祖父等先辈,赐予他们显赫封号。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功勋卓着的族祖以及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们,亦分别赐予封号,并准予配享宗庙祭祀。

    丁亥日,满朝文武百官再次上表恭贺,颂扬皇帝英明神武、德被苍生。然而,面对群臣阿谀奉承之辞,皇帝却保持着清醒头脑,他语重心长告诫众人:“朕忧心德行不足以胜任如此高位,唯恐有负臣民期望。愿诸位爱卿今后直言进谏、匡正得失,共同努力开创太平盛世!”众臣闻听此言,皆感佩不已,表示定当谨遵圣谕,辅佐圣上成就伟业。行不够,可能会辜负大家的期望,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各自做好本职工作,正直公正,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皇帝又提到,在受尊号的过程中,朝鲜的使臣罗德宪和李廓没有行拜礼。皇帝认为他们国王可能是想制造矛盾,所以决定释放他们,但写了一封信责备朝鲜国王,并要求他送子弟来做人质。

    之后,皇帝根据功劳大小,封赏了多位贝勒和蒙古贝勒,以及几位明朝投降的将领。

    辛丑日,朝鲜的使臣没有将皇帝的信带回朝鲜,而是留在了通远堡。札福尼也带兵回来。

    五月丙午日,皇帝任命了几位大学士,以及几位部门的承政。壬子日,贝勒萨哈廉去世,皇帝停止上朝三日以示哀悼。癸丑日,开始以太庙供奉樱桃。丁巳日,设立了都察院,并规定了它的职责。壬戌日,追封萨哈廉为和硕颖亲王。己巳日,任命了几位承政官员。

    六月和七月,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任命和军事行动,包括授予蒙古投降者官职,命令豫亲王多铎和肃亲王豪格分别管理礼部和户部的事务,以及调动外藩蒙古兵征讨明朝等。

    八月,皇帝派遣官员去祭祀孔子。辛巳日,成亲王岳讬和肃亲王豪格因罪被降为多罗贝勒。癸未日,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以及贝勒岳讬、豪格率军征讨明朝。

    九月,明朝军队入侵A2场,皇帝命令吴善、季思哈率兵抵御。阿济格等人奏报他们在保定至安州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生擒了总兵巢丕昌等人,并俘获了大量的人和牲畜。

    十月和十一月,多尔衮等人率军回朝,皇帝龙颜大悦,决定再次派出朝中重臣前往各地视察民情。此次,他选定了大学士希福等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命令他们前往察哈尔、喀尔喀、科尔沁等部落地区,深入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

    希福等人领命后,马不停蹄地踏上征途。一路上风尘仆仆,但他们心中充满使命感。抵达目的地后,他们立即展开工作:首先便是稽查户口,详细记录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姓名及职业;接着,根据人口情况编制佐领,确保行政管理有序;然后,认真审理各类案件,秉持公正公平原则断案裁决;最后,向民众颁布明确的法律法规,以维护社会秩序。

    与此同时,皇帝收到了来自朝鲜国王李倧的一封信。然而,皇帝看完信件后并未给予回应,而是将其置之一旁。随后,他召集满朝文武,当着众人之面再次强调了勿忘祖法和勤练骑射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意义。他告诫群臣不可贪图安逸而忽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并责令各部门加强对骑射训练的重视程度。

    在皇帝坚定决心引领下,整个国家掀起一股尚武之风。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皆积极投身于骑射训练之中且热情高涨。一时间国内武艺精进者辈出勇冠三军者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