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局十三副盔甲:我杀出了三百年 > 乾隆(九)

开局十三副盔甲:我杀出了三百年 乾隆(九)

    十一月癸巳日,皇帝取消了特殊官员的任命。御史李兆钰被送交吏部讨论处理。乙未日,因为河南学政汪士锽在考试中徇私舞弊,被革职。同时,皇帝免除了江苏山阳等二十四州县卫因水灾而拖欠的赋税,并分别减免了漕粮。乙巳日,皇帝免除了奉天锦县等二县因冲压造成的地赋。己酉日,皇帝赐予已故内阁学士张若霭治丧银两,并劝慰张廷玉节哀自爱。辛亥日,李质粹被派往军前效力。戊午日,庆复奏报大金川土司莎罗奔骚扰小金川,如果他不遵守裁决,就只能用番兵来收服。皇帝表示赞同。

    十二月癸亥日,皇帝召班第来京,任命陶正中为山西巡抚。甲子日,赈济湖北潜江等七州县卫的水灾。乙丑日,因为傅清奏报达赖喇嘛看茶的绥绷喇嘛镇压郡王颇罗鼐,皇帝赐下手谕慰问,并谕令他们与达赖喇嘛同心协力,保护地方。戊辰日,任命瑚宝为驻防哈密的总兵。甲戌日,免除了直隶静海因虫灾而拖欠的赋税,并进行了赈济。丁丑日,因为张廷玉年老,皇帝命令其子庶吉士张若澄在南书房行走,以助其处理政务。戊寅日,赈济甘肃安定等州县的旱灾,并免除了山东金乡等八州县因水灾而拖欠的赋税。庚辰日,免除了广西永福因水冲而失去的地赋。癸未日,准噶尔台吉策旺多尔济那木札勒派遣使者玛木特等人入京朝见,皇帝在太和斋召见了他们。己丑日,赈济了苏尼特、阿巴噶等旗的灾害。陈大受奏报,苏禄国派遣的番官带来的谢恩表有番字和汉字两道,这与规定不符,于是皇帝拒绝了他们的表文,但仍优厚地赏赐了番官,让他们回国。皇帝称赞陈大受处理得体。

    十二年春正月壬辰日,皇帝命令玉保办理准噶尔使者赴藏的事务。甲午日,免除了山西太原等六府八州及归化城部分本色赋税,大同、朔平二府则全部免除。乙未日,皇帝在丰泽园设宴款待玛木特。戊戌日,免除了江苏海州等三州县及板浦等六场民灶的旧欠。 丁未日,赈济了山东寿光等十三州县的饥荒。乙卯日,皇帝赐予准噶尔台吉策旺多尔济那木札勒敕书,允许他派遣的西藏念经人在哈集尔得卜特尔过冬并进行贸易。

    二月辛酉日,皇帝免除了吉林上一年因旱灾而应交的租谷。壬申日,皇帝前往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进行祭祀。纪山奏报大金川土司侵犯并剥夺了布什咱土司的权力,诱取了小金川土司泽旺的印信。皇帝下令加强防御,不要轻易采取行动。甲戌日,皇帝巡幸盘山。庚辰日,赈济了山东兰山的饥荒。壬午日,免除了河南孟县因冲坍而失去的卫地赋税。癸未日,皇帝返回京师。戊子日,原任内务府大臣丁皂保年满百岁,皇帝赐给他御书扁额、朝服和彩币,并免除了湖北枣阳上一年因水灾而拖欠的赋税。

    三月,皇帝免除了山西阳曲等二县上一年因水灾而拖欠的赋税。辛丑日,皇帝召庆复入阁办事,并调任张广泗为川陕总督。同时,恢复了云贵总督的职位,任命张允随为云贵总督。任命图尔炳阿为云南巡抚,孙绍武为贵州巡抚。并赈济了河南的水灾。由于大金川土司掠夺了革布什咱、明正等土司,并侵扰汛地,皇帝命令庆复留在四川,与张 广泗商讨进剿事宜,并命令张广泗安抚并管理郭罗克、曲曲乌、瞻对、巴塘等地的番民。同时,免除了江苏淮安等四府州属上一年因水灾而拖欠的赋税。大学士查郎阿请求退休,皇帝准许了他的请求。乙巳日,西藏郡王颇罗鼐去世,皇帝任命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继承郡王爵位。丙午日,任命高斌为文渊阁大学士,来保为吏部尚书。调任海望为礼部尚书,傅恒为户部尚书。命令索拜驻守西藏,协助傅清处理事务。免除了安徽寿州等二十三州县卫上一年因水灾而拖欠的赋税。丁未日,命令副都统罗山以原衔管理阿尔泰军台,并处理商都达布逊诺尔马厂的事务。 己酉日,命令张广泗进剿大金川土司莎罗奔。西路军营参赞大臣保德任期已满,任命那兰泰接替他的职务。庚戌日,免除了直隶蓟州等十四州县厅上一年因水灾而拖欠的赋税。戊辰日,命令高斌前往江南,会同周学健查勘河工,并清理钱粮的积弊。己巳日,任命那苏图代理直隶河道总督。壬午日,赐给讷亲钦差大臣的印信,命令他前往山西,与爱必达共同审理安邑等二县聚众的案件。甲申日,召雅尔图回京。

    五月辛卯日,皇帝召准泰来京,并任命策楞兼管广东巡抚。丙申日,赈济了山东安丘等二县的饥荒。甲辰日,在方泽祭地,因为旱灾而取消了卤簿仪仗。乙巳日,命令刑部清理庶狱,减轻徒刑以下的罪行。己酉日,皇帝前往黑龙潭祈雨。辛亥日,爱必达被免职,调准泰为山西巡抚。壬子日,因为福建、山东、江南、广东、山西等地接连出现挟制官长的案件,皇帝下谕:“顽民聚众,触犯刑律,不得不将其视为自己的过失。 各督抚要切实进行教化引导,使愚民知道敬畏官长,服从教令。”

    六月庚申朔日,皇帝下诏,来年春天将奉慈舆东巡,亲自到孔林去祭奠孔子,并命令各衙门预先准备相关事宜。辛未日,皇帝命令贵州巡抚节制全省军务。霍备因未查劾州县亏空被革职,被发往军台效力。壬申日,赈济了山东益都等七州县的饥荒。丙子日,小金川土司泽旺率众投降,并将沃日三寨也归附了朝廷。 朝廷的官兵继续进剿大金川,攻打了毛牛及马桑等寨,并成功攻克。皇帝召庆复回京。

    秋季七月己丑朔日,皇帝下令抚恤山东历城等二十州县卫因水雹等灾害受灾的民众。命令高斌等人疏通江苏六塘等河流。丙申日,命令纳延泰赈济苏尼特等六旗的旱灾。癸卯日,停止刘于义兼管户部,由讷亲接替。丙午日,赈济顺直固安等七十五厅州县的水旱雹灾。戊申日,皇帝奉皇太后幸避暑山庄。癸丑日,张广泗进驻小金川美诺寨,分路攻剿,并接受小金川的投降。乙卯日,皇帝奉皇太后驻避暑山庄。戊午日,赈济长芦永利等三场旱灾的灶户。

    八月辛酉日,皇帝奉皇太后幸木兰行围。丙寅日,赈济长芦、海丰等二县的灶户。戊辰日,皇帝在温都尔华行围,并赐给蒙古王、公、台吉等宴。辛未日,采买热河八沟等处的米,赈济苏尼特六旗的旱灾。癸酉日,赈济江苏苏、松等属地的潮灾。丙子日,命令赈济苏尼特六旗的银两,全部使用国库的资金,免除了扣除王贝勒等人的俸禄。辛巳日,庆复奏报进攻刮耳崖,连战连捷。皇帝下谕:“小小破碉克寨,怎么能慰朕之心。”壬午日,赈济浙江寿昌等三县的水灾。乙酉日,赈济顺直霸州等十五州县厅的水灾,并赈济湖南耒阳等九县、陕西朝邑、广东顺德等三县的水灾。

    九月戊子朔日,免除了经过地方三分之一的赋税。赈济了甘肃伏羌等十县、云南安宁等三州县的旱灾。皇帝奉皇太后回驻避暑山庄。癸巳日,因江苏崇明潮灾,淹死人民一万二千余口,免除了明年的赋税,并继续赈济。乙巳日,赈济了安徽歙县等八州县卫、河南通许等二十七州县、山东齐河等八十七州县的水灾。丁酉日,皇帝奉皇太后回宫。乙巳日,拨奉天粮十万石赈济山东。丁未日,致仕大学士查郎阿去世。戊申日,皇帝下谕,江苏要清查积欠,因陈维新与侍郎陈德华规避责任,两人均被革职。壬子日,赈济河南许州的水灾。 甲寅日,任命顾琮为浙江巡抚,蕴着为漕运总督。乙卯日,赈济两淮吕田等二十场的水灾。丁巳日,任命陈大受为兵部尚书,调任潘思榘为福建巡抚,任命纳敏为安徽巡抚。

    冬季十月辛酉日,由于苏禄再次派遣番人到福建申诉吕宋番目劫夺贡使的事件,皇帝下谕:“岛夷之间的争斗,可以让他们自己处理,不必有所偏袒。”乙丑日,因为皇太后的疾病,皇帝亲自到慈宁宫问安并查看药物。当天,皇帝就住在慈宁宫。每天三次亲自查看药物,直到辛未日都是如此。庚午日,赈济了江苏阜宁等二十州县卫的水灾。丁丑日,免除了吉林被水灾影响的地方的赋税。戊寅日,赈济了浙江海宁等十一县的水灾。己卯日,因为准噶尔赴藏熬茶,宰桑巴雅斯瑚朗等人到得卜特尔进行交易,皇帝召庆复回京。壬午日,赈济了江苏常熟等十九州县卫的潮灾和上元等十五州县卫的旱灾,并命令江苏再次截留明年的漕粮四十万石以备赈灾。癸未日,皇帝下谕给张广泗,不要接受莎罗奔的投降。

    十一月丁亥朔日,皇帝到皇太后处查看药物,每天三次,直到己丑日都是如此。皇帝召阿里衮来京,任命赫赫为山东巡抚。癸巳日,赈济了浙江寿昌等三县的饥荒,并补豁了被灾的赋税。己酉日,额驸策凌陛见,皇帝任命塔尔玛善暂时署理定边副将军。庚戌日,按等级赈济了江苏崇明等县的灾民。癸丑日,赈济了山东东平等州县卫的灾民。辛酉日,赈济了安徽歙县等州县卫的水灾。己巳日,皇帝召徐杞来京,调任陈宏谋为陕西巡抚,任命彭树葵署理湖北巡抚。 同时赈济了山东齐河等八十五州县的水灾。辛未日,告老退休的大学士徐本去世。乙亥日,因为张广泗进剿大金川,皇帝命令黄廷桂署理陕甘总督。并赈济了直隶天津等六州县的水灾。张广泗奏报莎罗奔请求投降,但皇帝表示此次用兵,不灭不休。皇帝以“用人得当”勉励张广泗。己卯日,因为大学士庆复进剿瞻对时奏报班滚自焚不实的罪名,皇帝命令他褫职待罪。因为班第、努三都奏报班滚自焚,皇帝罢免了他们的御前行走职务。庚辰日,任命来保为武英殿大学士。

    十三年春季正月壬辰日,赈济了江苏阜宁等县、安徽宿州等五州县的水灾。庚子日,皇帝命令傅恒兼管兵部尚书事务。辛丑日,皇帝命令讷亲赴浙江与高斌一同会审巡抚常安。乙巳日,皇帝任命阿克敦为协办大学士,傅恒协办巡幸内阁事务。戊申日,皇帝到达曹八屯。甲寅日,大学士张廷玉请求退休,皇帝以温和的语气安慰并挽留他,同时停止了他兼理吏部的事务,以来保代之。

    二月戊午日,皇帝东巡,奉皇太后率皇后启銮。癸亥日,皇帝驻跸赵北口,奉皇太后观看水围。朝鲜、琉球来进贡。甲子日,赈济了直隶天津等十五州县的水灾。丙寅日,常安因贪污受贿被革职。壬申日,福建瓯宁会匪作乱,总兵刘启宗进行捕剿。癸酉日,增加了经过山东被灾州县一个月的赈济。罢免了奇通阿的领侍卫内大臣职务,任命阿里衮代之。乙亥日,免除了直隶、山东经过州县三分之一的赋税。戊寅日,皇帝驻跸曲阜县,免除了驻跸的山东曲阜、泰安、历城三县己巳年的赋税。己卯日,皇帝完成了释奠礼,并拜谒了孔林。他还到少昊陵、周公庙进行了祭祀。皇帝命令留下曲柄黄伞供于大成殿,并赐给衍圣公孔昭焕及博士等人宴会。壬午日,皇帝驻跸泰安府。癸未日,皇帝祭祀了岱岳庙,并奉皇太后登上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