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一个凡人的修炼笔记 > 第六章

一个凡人的修炼笔记 第六章

    不一会,姜氏一行人便来到了郑新城城门口,整个路程大约是在三四个小时左右,也就是一两个时辰

    姜云仔细打量着这个时代的都城。

    大约三四米高的土墙立地而起,正中间的城楼大约七米高,城楼下刻着三个大字,姜云不认识,应该是新郑城的城匾。匾下开了一道五米高的木门,两名士兵装扮的人此刻正把守着,对着进城的人不停询问。

    姜氏一行人来到了城门口,正要进门,却见一守门士兵拦住了步伐

    “你们是什么人,进城办什么事”

    姜氏正要解释,却听另一年长些的士兵对着刚刚开口盘问的士兵说

    “这是姜公卿的家人,让他们进去吧,肯定是来参加族会的”

    “嫂子,这心新来的一个弟兄,第一次见您,还不认识您”那名年长士兵又开口对着姜氏解释道

    “没事,你们也是公事公办”

    “对了,有我们家虎子的书信了吗”

    ....

    姜氏对着那年长士兵拉起了家常,显然两人相互之间肯定是比较熟悉的。

    待姜氏一行人走后,只听那名年长士兵长内心暗叹一口气

    “哎,这虎哥也真是的,咋就不找一下族长呢,让族长出面随便谋个什么差事都比上战场强啊”

    姜氏领着我们并未没有直奔姜府,而是领着众人来到了驿馆。

    这个驿馆,除了是官吏来往的官方酒店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用于书信来往储存的地方,有点类似现代的邮局。

    姜氏走进驿站,对着那官吏说道

    “有没有姜虎的家书”

    官吏回想了半天便说道

    “可是平邨的姜虎”

    “对”

    “对”

    “对”

    姜氏连忙应道。

    姜氏在自己丈夫参军以后,几乎每个10天都回来一次驿馆。

    当然,这也是三年多来,最开心的一天。

    官吏走进驿馆的库房里,一排排木架上都铺满了一卷一卷的竹简。只见其走到一个刻着“平邨”的架子面前,翻找了一会儿。拿起一小卷上面刻着姜虎两个的竹简,走了出去。

    “这是前几日洛城前线送过来的家书”

    “你家丈夫入伍的是田将军的队伍?”

    显然,官吏对前线的一些事情也有所了解。一边递给姜氏一边问道

    “是的,平邨附近男丁皆是是受田将军所征”姜氏话音刚落,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竹简。

    “所幸,为夫与父已无性命之忧,此洛城之战大捷,不日便归”

    竹简内容很简单,显然是别人代笔。

    姜氏收到了丈夫所报的平安,内心一阵欣慰,正待要离开时。却见那官吏说道

    “还有一人也是平邨的,叫林啸,放这里一年多了也未有人来取,不知嫂子是否能帮忙带一下”

    “你去拿来给我吧”这林啸不是别人,正是姜云的亲生父亲。

    姜氏拿到了两卷竹简后便离开了驿馆,来到了姜府。

    这会姜府门口已经停满了各式各样的板车,将驴牵给了姜府的佣人,佣人便将驴牵向后门走去。

    姜氏这会带着姜云一干孩子走进了姜府。

    正要踏入时,迎面走来,一奴仆装扮的人走了过来,热情打着招呼

    “离族会开始还有一个时辰,要不要去西院歇会”

    姜氏”好”了一声,便跟着那奴仆走到了西院,姜府的西院是专门给姜家农户休息的地方。

    当然姜家也不可能仅仅只有姜公卿一名士大夫,相反,姜家不少士大夫,而他们休息的地方则在姜府东院。

    这样区分也有好处,东院的士大夫讨论的是国家大事,而西院的农户讨论的则是庄稼收成。

    这个世界的农户地位非常之高,哪怕是士大夫见了农户,也会行礼,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宰相门前七品官现象。

    相反,在姜府中,除了姜府的主管外,办事的都是一些奴隶,地位是最低的。

    这也是为什么那姜府的奴仆对姜氏这么客气的原因。

    姜氏领着姜云众人来到了西院。

    西院此刻已经坐满了人,都是席地而坐,而且都是以妇人,老者居多,还有些像姜清一般大小的孩童。大约在两三百人左右,极其热闹。

    见姜氏来了之后,众人便热情打起了招呼起来。

    一个时辰后。

    十几名男子走进了西院。

    与西院众人不同的是,这十几人个个身着深衣。显然这十几人应该便是姜氏家族的士大夫。

    只见那领头之人,大约在四十几岁的模样,长相颇为严肃,一缕长须垂至胸前。这人应当便是许国公卿,姜氏族长,姜尘,姜子述。

    姜尘走到一名老者前,一行晚辈之礼

    “九叔公,今日这族会便由您主持了”

    “老朽不才,今日便抢一抢你这公卿的风头”九叔公一脸打趣道

    “哪里哪里,倒是我,要感谢姜家诸位长辈栽培”姜尘微微一笑,大义凝然道

    “你小子就不要谦虚了,整个姜家以后还得指望你了”九叔公拍了拍姜尘的肩膀,显然对姜家出了这样的一个人才表示很欣慰。

    “我新郑姜家,出自齐国皇族。在齐国,我们这一支脉仕途渺茫,只得寻求新的发展,在许国开国君主的邀请下我们便来到这共同建立了这新郑城。如今,我新郑姜家倾族之力下,更是出了一名公卿...............”

    姜云听了个大概,意思就是说姜家出了一个牛逼的贵族,以后一定要帮他,只要他开口。

    这个九叔公的大局观也是很强。

    确实,在这个时代里,只有鼎力培养出了一个能人后,家族才能够能得到庇护。

    这还是一个很封建的时代,更不像姜云前世那样相逢便是缘。在这里,陌生人找你搭话,不向你拔刀就是友好的表现。

    战争,让老百姓没有了安全感,让老百姓处于一个绷紧的状态,甚至整个国家也是。

    九叔公的一番演讲过后,便开始了提问,而提问的对象自然是那十几名士大夫。

    提问的问题无非就是

    农作物。

    战事。

    还有国家政策。

    这些士大夫,虽然没有下过地,但是他们位高权重啊,知道的东西肯定比老百姓多

    比如陈国种出了一种新品种,收成极高。

    燕国的种出来一种新蔬菜,又甜水又多,比野菜好吃。

    许国工匠又发明了一些新农具可以去库府领啊。

    总而言之,姜家的氛围极好。

    没有出现像姜云前世电视里看到的富亲戚看不起穷亲戚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