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 第89章 这是天象,更是未来的大势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第89章 这是天象,更是未来的大势

    在归于北平的一路上,朱棣心中就十分不安,他担心朱标的病真的是姚广孝所为, 如果真的是如此,那他就真的关联其中了。

    想要保全一家,那就只能将姚广孝处置了。

    唯有如此,才能够彻底将此事压下去。

    “这不可能,不可能啊。”

    “太子朱标与他儿子一样,面相本就是早夭之人,而且贫僧的毒也不可能解除啊。”

    “究竟是什么神药,竟然能够将太子救下?”

    姚广孝一脸煞白,显然这件事也让他万分的不解,更是难以接受。

    他布置了多年的局,似乎在这一刻就被破解了。

    “你看到本王回北平,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惊讶。”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本王会回来,哪怕是大哥真的薨逝了,父皇也不会立本王为太 子?”朱棣凝视着姚广孝,再次冷声问道。

    姚广孝脸色难看的道:“以皇上的性格,对太子朱标的恩宠程度,就算太子死了, 他也会立下太子的儿子朱允收为皇太孙。”

    朱棣一听这话,更加愤怒了,原来一切都在姚广孝的估测之下,他从头到尾就是白 高兴,太子的位置根本不会给他。

    “那你害我大哥还有什么意义?”

    “难道就是让本王没有退路?要害我全家?”朱棣愤怒道,死死盯着姚广孝,而眼中 已经产生了杀意。

    “贫僧的确料到了皇上会立朱允收为皇太孙,这也是贫僧看气运之象得来的,但这 朱允收他没有帝王命,他守不住天下。”

    “倘若他日皇上百年之后,朱允收继位,他势必守不住,而燕王你身上有帝王之 气,更有帝王气运,他日必可将朱允收拉下,成为大明的皇帝。”

    “这是天象,更是未来的大势。”

    “贫僧致力于助殿下开创大业,贫僧绝无害殿下之心啊。”姚广孝急忙说道,他自然 也感受到了朱棣眼中的杀意了。

    “已经被你害惨了。”

    “你一直说本王是天命之人,天生帝王,原来你根本目的是让本王在父皇死后,造反夺位?”

    “你想让本王造反夺位,成为那万古不易的贼?”

    朱棣死死盯着姚广孝,杀意越来越汹涌。

    “史书,从古至今都是胜利者来书写的。”

    “倘若燕王未来得到了大位,还会有谁敢诟病于燕王?”

    “难道,燕王要眼睁睁的看着朱允收成为皇帝,永远居于他之下?你甘心吗?”

    “难道对于那个位置,你从未想过?”

    “如若你未曾想过,当初你又怎会将贫僧留在你身边?”姚广孝也站起来,直面朱 棣, 一句句的问题让朱棣心中大惊,却无言以对。

    因为。

    朱棣的确是有野心,很大的野心。

    让他居于朱允收之下,他做不到,不甘心。

    “如若让父皇查出来是你害了大哥,我全家都要死。”

    “你应该明白本王的意思。”朱棣拔出了腰间的剑,指着姚广孝。

    “他们查不出的。”

    “再而。”

    “如若杀了贫僧能够让燕王安心,燕王请动手吧。”

    姚广孝笑了笑,双手合一,闭上了眼睛。

    而朱棣紧紧握着剑,眼神之中尽是挣扎!

    时间流逝!

    眨眼间。。

    一个月过去了。

    太子朱标重病的余波也终于平息了下来,虽然坊间对太子的担心还在,但是朝堂文 武都明白,太子的命保住了,醒来也只是时间问题,在他们看来,只要太子没有死,对 于大明的影响就可以降到最低。之所以让他们如此肯定的关键也是龙椅之上朱元璋的态度。

    过去了一个月,朱元璋还是曾经的朱元璋,并没有因为朱标重病而改变,这也让群 臣放心下来,彻底放心了。也印证了朱标不会有事。

    要不然,首先变得喜怒无常的就会是朱元璋。

    “启奏皇上。”

    “大宁府传回了战报。”

    “在半个月前,朱雄将军率镇寇军攻陷了三叛乱部落的泰宁部落,仅存一人的叛贼 首领泰宁已为朱将军诛杀。”

    “此番平叛,耗时不过五个月,战局大定。”

    “大宁府危机彻解,北疆解决了三叛乱部落,我大明北疆也迎来了安宁。”秦逵恭敬 启奏道。

    “五个月,灭了这三个人口加起来超过百万的叛逆部落,众卿,朱雄表现如何?可 担得起我大明战神,当代冠军侯之名?”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兴奋的大笑道。

    听到自己孙儿如此出色,出彩,朱元璋除了兴奋就是兴奋。

    “大明有朱将军如此能将,此乃我大明之福。”

    “大明千秋万世。”

    满朝文武纷纷高颂道。

    “大宁府的募兵情况如何了?”朱元璋又问道。,

    “回皇上,募兵已经结束。”

    “在大宁府总计募兵六万人,除去编入大宁府守军的四万,还有两万人是给予镇寇 军兵员补充。”

    “此战,大宁府边军损耗数万,镇寇军虽然“零一七”战力强大,但也有万众伤亡。” 秦逵立刻回道。

    “如此就好。”朱元璋点了点头。

    随后。

    又关切的问道:“三部落皆已经平定,此战也算是结束了,大宁可传回战报,朱雄 还需多久返回大宁?”

    “回皇上。”

    “朱将军现在并未归于大宁,而是继续带军北进,追击三部落逃走的余孽去了。”秦逵面带苦笑着说道。

    “什么?”

    “他还在追?”

    一听这话,朱元璋眉头一皱。

    但不是愤怒,而是担心。

    虽然每每传回来的战果都是无比丰厚,也展现了朱雄的强大统兵之力,每次看到战 报后,朱元璋就安心下来,但多日没有战报,朱元璋又十分担心。

    “大局已定下了。”

    “一些残存余孽罢了,根本无需太过费神。”

    “传朕旨意。”

    “让朱雄无需去追了,久战近半载,让他归于大宁休整,然后再回应天述职。”朱元 璋当即下旨道。

    “臣领旨。”

    “不过皇上,这旨意想要传到朱将军手中只怕有些困难。”秦逵又面带难色的道。

    “为何?”朱元璋眉头一皱。

    “据宁王殿下所奏,之前皇上封赏朱雄将军的两道圣旨如今还在他的手中,他根本 没有机会见到朱将军,更没有机会传达圣旨。”

    “朱将军一直就在北疆征伐,如今继续北进,在草原大漠之中更是难以找到传旨。”

    “所以……这旨意只怕还是要朱将军从北疆归大宁后才能领到。”秦逵无奈的说道。

    一听这话,朱元璋也立刻明白了。

    心底暗道:“这小子还真是……这肯定是他故意的,他就那么喜欢战场吗?”

    “启奏皇上。”

    “朱雄将军虽已荡平三叛乱部落,但还有诸多事还处置,大宁府多个城池被叛军攻 占,黎民遭难,官吏遭屠。”

    “除此外,朱雄将军将三叛族青壮妇孺全部贬为了奴隶,押送至大宁府内,如今大 宁上报的这些奴隶人数就超过了四十万,这些人也都需要处置,但具体如何,还需皇上 定夺。”郁新站出来,恭敬启奏道。

    但他话音一落。

    孔纳就站了出来, 一脸义愤填膺:“启奏皇上,朱将军虽为大明击溃叛军,立下战 功,但对于叛军部落处置欠妥,叛军之乱皆乃三贼首所至,与那些部落黎民无关,臣听 闻,朱将军将那些部落黎民老弱皆弃,尽夺粮草,青壮妇孺全部贬为奴隶迁移。”

    “ 此举有违天和重塌我大明仁德 ”

    “朱雄此举欠妥,还请皇上裁定。”

    此举,显然就是在弹劾朱雄没有仁德之心,太过残忍。

    一听此话。

    徐辉祖又站不住了,当即站出来,就如同当日孔纳弹劾朱雄一样,直接道:“启奏 皇上,臣以为朱将军此举最为妥当,三贼首叛乱,屠我百姓,杀我将士,乃造反不可赦 大罪,在我大明,如若有人造反谋逆,那自然是牵连九族。”

    “而这些叛族人人皆为叛贼,他们的家人皆入叛军,如若对他们都赦免了,那就是 对大明律法的亵渎。”

    “至于朱雄摈弃老弱,将粮草尽夺。”

    “孔大人,你可不要忘记,他们的粮草都是从我大宁府无辜百姓手中抢夺的,朱将军将粮草夺回,那也是物归原主。”

    孔纳脸色铁青:“强词夺理!”

    “或许你说的有几分真的,但我大明以仁义对外邦,此等残酷之举若出,天下番邦如何看我大明?”

    徐辉祖冷笑着:“孔大人,在这些叛军造反时,你怎么不去战场上用你口中所谓仁 义去感化这些叛军?如若你的仁义有用,为何那些叛军要造反?为何还需我大明将士在 沙场浴血奋战?”

    “皇上,既然这孔大人如此推崇仁义。”

    “那下次再有叛乱,再有造逆之贼,无需派军队上战场镇压了,直接派孔大人前 去,让孔大人试试用他口中的仁义去感化那些叛军,看看是孔大人的仁义感化厉害,还 是那些叛军的刀锋利。”

    “在此。”

    “我再奉劝孔大人一句。”

    “你说的这些所谓仁义,都是践踏在了那些遭叛军异族所屠无辜百姓的尸体之上, 倘若那些叛军闯到你家里杀人放火,杀你全家,你还会开口闭口的仁义吗?”

    “你会原谅杀你全家的恶贼吗?”

    “皇上,此乃臣所有的肺腑之言。”

    “更支持朱将军对那些叛军部落黎民的处置。”

    “他们只配为奴,以此为戒,可震慑天下番邦,让他们不敢再犯我大明天威。”

    徐辉祖一脸正色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