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 第122章 皇族供养之祸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第122章 皇族供养之祸

    不过缓过神来:“我说方兄,我记得你也是修儒学吧,咋了,我骂了孔纳那个儒学 的代表,你咋这么高兴?”

    “得了吧。”

    “他不过是一个名字罢了,还能代表儒学?”

    “说真的。”

    “如果不是他有这个那个名字,他算个屁。”

    “你那一句世修降表就是他孔家典范,我方孝孺,休与他这等不忠不义之辈为伍。” 方孝孺脸色涨红,丝毫没有将孔纳放在眼中。

    他秉承忠义,但孔家可不是。

    世修降表,可笑至极。

    “说的没错。”

    “我一向也对那个孔纳看不上眼,没有什么能力,又喜欢在朝廷上唧唧歪歪,开口 仁义,闭口忠义,动不动就弹劾。”

    “为今日孔纳吐血,干杯。”李景隆也是大笑了一声。

    “哈哈。”

    “两位都是实在人。”

    “不过今天我妹夫那大骂,我也十分高兴。”

    “骂得好,骂得痛快。”

    “干。”徐辉祖也大笑着。

    看得出。

    他们都对孔纳这个家伙没有什么好感。

    “说起来。”

    “孔纳这件事不提。”

    “我真正震撼的还是今天朱兄弃官袍而走的事啊。”李景隆看着朱雄,那叫一个敬 佩,还有羡慕。

    “弃官袍而走?这我怎么不知道?”

    “难道今天散朝后又发生了什么?”方孝孺这时好奇的问道。

    “我妹夫被人行刺了。”

    “而且行刺我妹夫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被皇上圈禁的秦王朱樉。”

    “妹夫直接带着刺客入宫觐见,可皇上表现出了要从轻发落的意思,但是妹夫胆子 大啊,直接弃官袍而走,表明了要重惩朱樉的态度。”

    “不好好在皇上对妹夫还是很看重的,最终给予了朱樉重惩,废了王位,收回了封 地,永世囚禁宗人府。”

    “快哉啊。”徐辉祖笑着道。

    “堂堂秦王,皇室贵胄,竟然行刺朱兄?”

    “当真是可笑,胆大妄为。”

    “朱兄做得对,凡事都有公道,朱樉想要你的命,如若你退步了,那就彻底输了。”

    “可惜今日朝堂之上我不在,否则我必与朱雄共进退。”方孝孺一脸涨红的说道。

    愤青就是愤青。

    “不过事情好在圆满。”

    “皇上不仅将朱樉处置了,而且还将其王妃都交给我处置了。”

    “这也是皇上对我的恩泽吧。”朱雄笑着说道。

    “朱樉王妃都交给朱兄处置了?”

    众人都是一愣,震惊的看着朱雄。

    “对啊。”

    “我已经让她上西天了。”朱雄冷笑了一声。

    想要自己的命,朱雄可不会有任何怜悯。

    “皇上对你的恩重,我真的不知道能说什么了。”

    “今天那大殿上如果是我弃官袍而走,估摸着明天就要被赐一百大板了,结果你非 但没有被处置,还竭力安抚你。”

    “朱兄,你当真是羡慕死人啊。”李景隆十分感慨的道。

    你们还真别说。

    “皇上对妹夫的恩重真的想不到。”

    “特别是我们兄弟。”

    “那叫一个惨。”

    徐增寿这时开口了。

    众人的目光纷纷看了过来。

    “我们当初不是蠢吗,阻止妹夫和小妹在一起吗。”

    “之后我们也知道错了。”

    “但是我们有一次入宫觐见,被皇上给怒斥了好一阵啊,说我们有眼不识泰山,狗 眼看人低。”

    “那叫一顿责骂。”

    “我们兄弟两个都被皇上骂的晕乎乎的。”徐增寿一脸无奈的说道。

    听到这。

    众人相视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的道:“哈哈哈,活该。”

    “对对对,是活该。”

    徐增寿两兄弟连连点头。

    现在整个应天府谁不知道他们是狗眼看人低的傻子。

    “二哥,四哥。”

    “不说了。”

    “过去就过去了。”

    “反正我都已经揍你们一顿了。”

    “我不吃亏。”

    朱雄提起一碗酒,对着徐增寿两人一举, 脸上也是带着笑容,

    “得。”

    “只要妹夫不怪我们就行。”

    “那一顿揍,我们该。”

    徐增寿两人立刻举起了酒碗。

    “妹夫。”

    “其实还有一事。”

    “那蓝玉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竟然有些看不透了。”

    “原本蓝玉他们那般针对于你,可忽然间又是送礼,又是示弱。”

    “他们究竟要干什么?”徐辉祖一脸不解。

    “别说大哥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鬼知道他们脑子里想什么。”

    “不过。”

    “我还是那句话。”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如果他们要出招,我奉陪到底。”

    “只要我奉公守法, 一切在理。”

    “我可不怕他们。”

    朱雄笑了一声,不以为意。

    “朱兄说得对。”

    “如若那蓝玉他们还敢故意找朱雄麻烦,我一定参他们一本。”方孝孺大声道。

    “不错。”

    “他们被削了爵位,就是没了牙齿的老虎,怕他们个屁。”

    “朱兄放心,我李景隆别的不说,就是重义气,如果他们敢出招,我帮你。”李景隆 也笑着说道, 一副十分讲义气的样子。

    看着李景隆的样子。

    历史上。

    他可是被誉为靖难大功臣。

    只要是他统兵,必败。

    想到这。

    朱雄十分好奇的问道:“久、李兄,其实我有一个好奇。”

    “什么好奇不好奇。”

    “想问什么就问吧。”李景隆笑道。

    “你和燕王关系怎么样?”朱雄直接问道。

    “关系还可以,以前燕王没有就藩时,时常和我混在一起。”

    “除了他以外,还有湘王, 一天就是到处耍。”

    “当然,还有一个你没有见过的,曾经的皇长孙朱雄英,别看着他年龄比我们小那 么多,但是我们出去耍都是他带着我们的,反正调皮捣蛋的事都有他的份。”

    “也正是因为有他,皇上都不敢责罚我们,因为只要雄英一哭,皇后就会出来教训 皇上。”

    李景隆脸上有着几分酒醉,思绪似乎也回到了当年

    “说实话。”

    “对于皇长孙朱雄英,我也未曾见过,但是却听过他的名字,他自幼聪慧,处事得 体 。 ”

    “说真的.如果皇长孙还在的话.当日太子病危也就无需那般担心了,而朝堂上的 那些朝臣也根本无需去支持谁.形成党争之局。”方孝孺也是十分感叹的说道。

    “的确。”

    “皇长孙若是还活着。”

    “东宫又岂会是现在这样。”朱雄也笑了笑

    “其实。”

    “不知诸位看清楚一件事没有。”

    方孝孺语气忽然变得严肃起来。

    “什么?”

    众人都看向了方孝孺。

    “皇上立藩王镇守天下,如今皇上还在,藩王一切都老实规整,可未来一旦皇上龙 驭宾天了,藩王就将变成新皇的祸端。”

    “他们都手握重兵, 一旦不臣,可想而知会造成怎样的乱象来。”方孝孺严肃的说 道。

    听到此话。

    徐辉祖,李景隆他们都变得严肃。

    这个问题。

    很早就有人说过了,但是一旦启奏,必会被皇上斥责。

    “呵呵。”

    “真正的乱象还不仅仅是藩王。”

    朱雄这时开口道。

    “不仅仅是藩王,那还是什么?”众人又看向了朱雄。

    “皇族后裔,朝廷供给,这才是真正的灾难。”朱雄说道。

    “此话怎讲?”方孝孺放下酒碗,立刻来了兴趣。

    “皇上颁布的皇族供养旨意,想必你们都十分清楚吧。”

    “不算藩王。”

    “就比如普通的皇族, 一人一月至少需要300两银供给, 一年一人就是3600两。”

    “如今皇族有多少人?”

    “随便算一算,都超过了两百多人的吧?”

    “现在都是两百多人。”

    “五年过去?十年过去?五十年过去?一百年过去?”

    “皇族的人口会增长至多少?一万?五万?十万?”

    “这么多皇族宗室, 一人一年3600两,朝廷的财政真的能够支撑得了吗?”

    “未来,大明国运真的能够昌隆吗?”

    朱雄喝了一口酒,似笑非笑的道。

    听到这数字。

    酒桌旁边的人都沉默了。

    从朱雄口中的话,他们就能够听出未来大明会付出多少钱财去供养皇族,而供养的 最终后果又会是什么。

    “好了好了。”

    “没事讨论什么国事啊。”

    “喝酒,喝酒。”

    “这种事情可不是我们能够操心的,唯有皇上自己和后世之君去定夺。”

    看着神情猛变的众人,朱雄笑了笑,不再多说。

    总之。

    如今大明朝廷的弊端太多了,多不胜数。

    藩王是一,皇族是二,官员贪墨是三,田地被豪门兼并是四,随便一想朱雄都可以 细数很多点。

    不过这也不关朱雄的事底。

    他可不是皇帝,也管不了那么多,过好自己,保护家人就行了。

    但是朱雄不知道。

    他们之间的谈话却并不是不透风的墙。

    应天城内.锦衣卫就是无孔不入。哪怕是国公府也是一样

    这些谈话也直接呈奏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深夜!

    看着眼前呈奏的锦衣卫密奏。

    当朱元璋打开后,却是让他看了良久,老脸上的神情也不由得变得动容。

    “藩王之祸。

    未来藩王将会成为后继之君的乱象, 一旦发生兵祸,天下将乱。。

    “皇族供养之祸。”

    “一个皇族一年要花费3600两白银,十个两,十年后,五十年后,百年后,大明皇族将高达数万,数十万,将会如同蛀虫一样,狠狠啃食着大明,直至大明亡国,又是一个王朝覆灭,如昔日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