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 第129章 有此想法的,必然是皇子,必然是藩王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第129章 有此想法的,必然是皇子,必然是藩王

    虽然他们没有表现出来,但心底都是在抱着面对大明未来继位之君的态度。

    “如此就多谢了。”

    汤和与沐英都笑了。

    “重八,看到没有,朱雄可比你大方多了。”汤和还是忍不住对着朱元璋调侃道。

    “臭小子,别的不说,以后你要持续给咱供应,咱没了你就送来。”朱元璋更是不客 气的道。

    “皇上。”

    “这些酒可是价值连城,你要不要也给臣一些好处啊?”朱雄笑眯眯的问道。

    “臭小子,还问咱要好处了。”

    “说吧,你想要什么好处。”朱元璋笑骂了一句。

    “现在还没想到,等想到了再找你,怎么样?”朱雄想了想,说道。

    “你这臭小子,摆明是想让咱欠你一个人情。”

    “好好好,姑且就算咱欠下了,以后你想要什么了就直接来找咱。”

    对于别人,朱元璋还会有防备,但是对于自己孙子,他不会有任何防备,以后整个 大明都是他的。

    “皇上。”

    “金口玉言,你可不能反悔。”朱雄立刻咬死了。

    “咱肯定不反悔。”

    “不过,你也要答应咱一个条件。”朱元璋笑眯眯的说着,目光却低着头看着怀中安 静坐着鼓捣国玺的小文贤。

    “啥?”朱雄抬起头。

    “咱很喜欢文贤,咱一个人在这大殿内太无聊了,以后想让他来陪咱。”

    “所以咱会不定期的让王景弘去带文贤来陪咱。”

    “怎么样?答应吗?”朱元璋笑呵呵的问道。

    低着头看着怀中的小文贤,喜爱之色毫无掩饰。

    “臣是没意见。”

    “反正妙锦快生了,臣还怕这个小捣蛋打到他娘肚子了。”朱雄立刻笑着回道。

    “妙锦,你愿意吗?”朱元璋又将期盼的目光看向了徐妙锦。

    “臣妇都听夫君的。”

    “皇上既然喜欢文贤,这是文贤的荣幸。”徐妙锦也笑着回道。

    夫妻两人虽然年龄还不大。

    一个十八岁。

    一个十七岁。

    但是在这时代,这都已经是大人了,哪里不懂这是天大的好事,有文贤在宫中,这 就是给朱府一张护身符啊。

    而且也只是时常接过来陪着,又不是要走。

    “文贤,你愿意陪祖爷爷吗?”

    朱元璋又期盼的看着小文贤。

    “爹和娘老是在一起,根本不理我,不陪我玩,我愿意陪祖爷爷,但是……但是你可 要陪我一起玩哦。”小文贤歪着头,十分认真的说道。

    “好好好。”

    “祖爷爷一定陪你玩。”

    “不和你这两个没良心的爹娘一样,不陪你玩。”朱元璋乐呵呵的道。

    “你这没良心的臭小子。”朱雄忍不住对着小文贤说了一句。

    “哈哈哈。”

    朱元璋笑了。

    身边的汤和和沐英也笑了。

    很快。

    桌子椅子都摆好了,上面也摆满了各种菜肴。

    “来来来,都坐吧。”

    “今天是家宴,不要有那么多拘礼。”

    “文贤啊,想吃什么就和祖爷爷说。”

    朱元璋笑呵呵的落座了,不过仍然抱着小文贤,疼爱无比。

    “喝酒吃饭才是享受”久。”

    朱雄笑呵呵的道,直接拿起酒坛,亲自给朱元璋还有汤和,沐英倒酒,酒香扑鼻。

    “爹,我也要。”

    小文贤闻着酒香味,也想来。

    “臭小子才多大?就想喝酒?”

    “老实坐着。”

    朱雄一瞪眼。

    “骂什么呢。”

    朱元璋一瞪眼,然后笑呵呵的道:“文贤,这个酒很烈,你一口只怕就会醉倒,到 时候就不能和祖爷爷玩了,等你长大了再喝,祖爷爷亲自陪你喝。”

    “恩。”小文贤乖巧的点了点头。

    “你这臭小子。”

    “你爹给你说那么多不听, 皇上一句话你就听了。”朱雄更气了。

    “妙锦。”

    “肚子里的孩子想好名字了没有?”朱元璋懒得理会朱雄,看向了徐妙锦,目光温 和。

    “还没有。”

    “还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徐妙锦笑着回道。

    “那别急,等出生了,咱来给你们想。”朱元璋笑着道。

    “谢皇上。”徐妙锦立刻道谢。

    朱雄也是微笑着,并没有拒绝。

    老朱开局一个碗,到现在的大明皇帝,可见他的厉害,而他最厉害还不是如此,而 是给每一个儿子,还有每一个儿子都准备了字辈,那叫一个厉害。

    这些都是他亲自取得。

    别看着老朱是乞丐出身,人家可博学了。

    用完膳!

    然后几人又闲聊了几句。

    朱雄就准备带着徐妙锦和小文贤离开了。

    但这时。

    蒋琳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启奏皇上。”

    “臣求见。”蒋琳恭敬道。

    闻声。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也收起来了:“进!”

    蒋琳立刻快步进来,在他身后还跟着两个锦衣卫,此刻正拖着一个浑身染血的人入 了大殿。

    “血……好多的血。”

    “怕。”

    小文贤一看到,有些被吓到了缩了缩头。

    一听这。

    朱元璋怒了。

    连忙捂住了小文贤的眼睛。

    “干什么?”

    “带这囚徒来做什么?吓到咱孙了。”朱元璋愤怒呵斥道,那一脸铁青显然是动了真 怒。

    “皇上息怒!”

    蒋琳脸色一变,身后两个锦衣卫也连忙跪了下来。

    “在刑狱拷问就行了,带进殿做什么?”朱元璋冷声问道。

    “皇上。”

    “此人说必须要见到皇上才会说。”蒋琳惶恐回道。

    此刻他心底也慌了。

    没有想到小文贤也在,如果知道,他就绝对不会带上这浑身染血的囚徒来了。

    这一天时间,他都在拷问昨日拿下的东宫属官和仆从。

    到了此时才拷问出来了。

    “是他下的毒?”朱元璋眼中尽是寒霜。

    “他承认了。”

    “就是他。”蒋琳恭敬回道。

    太子出巡,哪怕是在外的戒备都是十分严格的,如若不是随行属官和侍从,根本没 有机会靠近朱标,所以就算是有人想要下毒,也必须通过朱标身边的人才行。

    “谁让你毒害太子的??”

    “ 说 ! ! ”

    朱元璋凝视着这个囚徒,冷冷道。

    “皇上。”

    “我……我犯下了大罪,知道没有机会活了。”

    “但如果你想知道是谁安排我做的,就请赦免我全族,要不然我就算死也不会说。”

    囚徒挣扎的抬起头,颤声道。

    “你,在威胁咱?”朱元璋冷冷道。

    “这……这是交易。”

    “我愿意偿命,但不要牵连我全族。”

    “我……我原本就是被那人逼着做的,他用我全家性命来逼的。”囚徒眼中充满了仇 恨,但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好,你说。”

    “咱会酌情处置。”朱元璋立刻说道。

    听到这语气,囚徒以为朱元璋要宽赦他全族,顿时就急忙道:“是……是一个身着黑 色僧衣的和尚,他给了我一包毒药,让我在太子茶水之中下毒。”

    “并且告诉我此毒无色无味,就算是御医也查不出,我绝对不会被牵连。”

    朱元璋眉头一皱:“黑色僧衣的和尚?”

    “可曾记得他的样貌?”

    “他……他并没有用真面目示人,而是戴着面具。”囚徒惶恐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

    没有再多说什么。

    一挥手。

    两个锦衣卫直接将这囚徒拖了下去。

    “灭族!”

    “与此事无关的,放了。”朱元璋对着蒋琳道。

    “臣领旨。”蒋琳立刻退了下去。

    也只能说这个囚徒太过天真了。

    他犯下的罪责可比当街行凶杀人严重多了,他毒害的是当朝太子,国之储君,别说 灭族,就算是灭其九族都不过分。

    “黑衣僧人,难道是……”

    朱雄面带思虑,猛地想到了一个人。

    历史上所记载的一个人,也是助朱棣成事的最大功臣,哪怕是在死后还被朱棣推进 了明祖庙供奉,可想而知他对朱棣的功绩有多大。

    而此人,名为姚广孝。

    在历史上被称之为黑衣妖僧。

    在北平军中一年时间,朱雄并没有见过这个姚广孝的存在,本来还以为此人并没有 入朱棣的麾下,如今看来,根本就不是如此。

    姚广孝只怕早就跟随在了朱棣左右,为他出谋划策,甚至于还毒害自己的大哥。

    “看来。”

    “我还真的是想错了。”

    “后世人都说朱标若在,朱棣绝对不会造反,可如今看来,此话虽然的确是可信, 但却没有将朱棣的野心给抚平,他对这皇位的野心很大,或许是因为姚广孝的影响,让 他对皇位野心很大。”

    “甚至不惜毒害自己大哥。”

    “如此看来,不管历史上朱允收削藩不削藩,他都会反。”

    “或者说。”

    “到了那时候, 一切对于朱棣而言都身不由己,他已经被姚广孝操纵了,不得不按 照他定下的剧本去做。”

    “姚广孝,好一个黑衣妖僧啊,厉害,竟然胆大包天去谋划朱标。”

    “他也明白朱标不死,朱棣绝对没有机会,所以他毒害了,以此来创造机会。”

    “好狠的一个角色。”

    “如若不是我以内力探查,这毒还真的没有任何办法探出。”朱雄心中暗暗想道。

    有着对历史的掌控和了解,朱雄自然是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刚刚这个囚徒说的,你都记下了?”

    “黑衣和尚。”

    朱元璋语气带着森严,冷厉。

    “臣明白。”

    “臣会派锦衣卫搜寻。”

    “另,着重在众多藩王府中探查, 一旦发现,立刻上奏皇上。”蒋瓒立刻说道。

    如若只是民间之人,绝不可能无缘无故去害太子,唯有利益,唯有那至高无上的权 位。

    有此想法的,必然是皇子,必然是藩王。

    这自然是能够轻易推敲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