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 第145章 朱将军……大才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第145章 朱将军……大才

    之后。

    朱雄继续处置着奏折。

    桌子上的奏折也很快的见底,时间也在这一个过程流逝。

    而朱雄也从刚开始的抗拒变成了得心应手。

    朱雄负责读,朱元璋听着,依靠着后世的记忆和经验,朱雄倒是处置的妥当,朱元 璋也适当指导,原本老朱是想指导朱雄处置奏折,但不曾想,朱雄给了他大大的惊喜。

    这处置政务的手段和方法都不错。

    “最后一封了。”

    “哈哈。”

    朱雄拿起最后一封奏折,兴奋的笑了。

    打开一看。

    则是礼部启奏番邦来朝,北元三势力来朝的奏折。

    “老规矩,你觉得这些番邦来朝有何目的?”朱元璋笑着问道,带着考校。

    “无他。”

    “试探我大明。”

    “这两年多,我大明举动了两次兵戈, 一则灭了北元,让北元土崩瓦解,分成了三 个大部落,二则灭了三叛乱部落,这些都展现了我大明的兵锋。”

    “与我大明接壤的这些番邦自然是忐忑,也害怕我大明举兵攻伐。”

    “至于草原鞑靼三个势力,也是来试探。”朱雄笑道。

    “说的没错。”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如何批阅?”

    “他们要试探,那就让他们来呗。”

    “难道大明还怕了他们不成?”朱雄笑了笑,直接提笔在奏折上写下了一句:“准予番 邦觐见,但必须以朝贡之礼方可入我大明疆域,否则,不允!”

    随后盖上玉玺。

    “你这小子。”

    “他们来试探你还要坑他们贡品。”

    朱元璋一看,顿时笑道。

    “想要来试探不送些礼物怎么行?难道我大明皇帝是他们想见就要见的?”朱雄笑 道。

    看着已经没有的奏折。

    朱雄也长舒了一口气:“皇上,这一百多封奏折都批阅处置完了,批阅奏折,这可 比臣在战场上连续杀伐几天都累多了。”

    “现在知道咱辛苦了吧?”朱元璋乐呵呵的道来。

    看着朱雄的目光充满了赞誉。

    今天朱雄着实是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他也没有想到朱雄竟然如此聪慧,对于批阅奏折也有很强的天赋,甚至许多都有着 超过他的见解。

    “得。”

    “你老是皇上,这可是你的职责。”

    “臣就是被你强行拉过来的苦力。”朱雄抱怨道。

    “哈哈哈。”

    看着朱雄这样子,朱元璋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

    脸上也带着几分促狭的道:“今天是第一天,以后你给咱天天过来。”

    “啥?”

    “还要天天来。”

    “能不能不来?”

    朱雄脸色顿时就变了。

    “你说呢?”

    朱元璋笑了一声:“还别说,今天有你帮忙,这一百多封奏折一下午就处置了,咱 很久没有这样轻松过了。”。

    这时。

    “启奏皇爷。”

    “六部尚书觐见。”

    王景弘缓步从殿外走了进来。

    “宣。”

    朱元璋一挥手。

    应声。

    大明的六个一品权臣缓步走入了大殿内。

    当他们走入。

    看到了与朱元璋相对而坐的朱雄,明显的都是一愣。

    而看着桌子上,摆放在朱雄面前的奏折,还有玉玺,笔都在朱雄这边。

    这让这六个人精立刻想到了一个关键。

    “朱雄难道是在帮皇上处置奏折?”

    “这怎么可能?”

    “皇上对朱雄的信任也太大了,竟然让他处置奏折?”六个人心底都是暗暗吃惊的想 到。

    哪怕是作为六部尚书,当朝重吏。

    他们也只有资格提议,与皇上商讨,奏折的批阅处置可轮不到他们。

    如若是以往还有丞相的话,倒是可以参与,但如今丞相都已经不存在了。

    “难不成皇上打算将朱雄留在应天,让他成为未来的丞相不成?”六个人心中都不由 想到。

    “皇上,几位大人议事。”

    “臣就先告退了。”

    “妙锦还等着臣吃晚饭呢。”朱雄笑着道。

    “去吧去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

    原本还打算留着朱雄在宫中用膳的,但是看着这来到的六个重臣,朱元璋自然明白 晚膳又要推迟了。

    索性也不留朱雄了。

    “臣告退。”

    朱雄躬身一拜,直接转身离开。

    当路过六个尚书时,朱雄微微一笑,抱拳拱手。

    六人也是纷纷回礼。

    如此红人,他们又有谁敢得罪。

    在朱雄走后。

    六个尚书也立刻走上前,直接跪倒一拜:“臣等参见皇上。”

    “起来吧。”朱元璋道。

    “谢皇上。”六人恭敬回道。

    “知道咱叫你们来做什么吗?”朱元璋看着六人道。

    “臣等不知。”

    六人恭敬道。

    “将这几封奏折给他们看看。”

    朱元璋拿起了专门放在一旁的几封重要奏折,对着王景弘道。

    “是。”

    王景弘走上前。

    将这几封奏折拿了起来。

    然后——给了六人一封。

    “看看。”

    “然后再看看批阅处置。”朱元璋道。

    六人不敢怠慢,立刻打开奏折一看。

    这一看不要紧,看了之后,都有些吃惊。

    “皇上 。”

    “自我大明开国以来,设立天下行政,黄河流域就是由布政司来拨放银两加固,直接拨放给知府,仅仅是少了一道,这似乎并没有多大区别,而且会增加户部的处置。” 看完后,郁新恭敬回道。

    “皇上。”

    “番邦来觐见,还需以朝贡之礼,这如若传出去,只怕有人会说我大明天朝威势有 损啊。”赵瑁眉头一皱。

    “山西布政司行株连之策, 一旦发生矿难,不论人数多少,直接将直属县令押赴应 天受审,这……这似乎牵连太广了。”钱唐也是心思紧绷。

    这三封奏折的处置,无疑是改变了大明以往的处事风格了。

    实乃大变。

    “咱再给你们看一样东西。”

    朱元璋从桌子上拿起了一张纸。

    看着上面的话,每读一遍,朱元璋就有着更深的震撼。

    这些话似乎也直击的人性。

    天下间能够免于此话的,少之又少。

    王景弘走上前。

    将这一张纸捧起,对着六部尚书呈现。

    六人目光汇聚。

    “如果什么东西有一成的利润,商人就会保证到处被用到,有两成的利润,所有人 甚至都会被调动起来,如果有五成的利润,人就会铤而走险,冒着性命危险。”

    “如果有十成的利润,无论什么人,商人,官员,百姓,他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 律,舍命去做。”

    “有十成三倍以上,甚至更多的利润,他们就敢犯任何罪行,哪怕这个风险是被灭 族。”

    看着这几句话。

    六个人的心底一震,脸色也是随之大变。

    “臣等一心为国,绝不会为利益苟且。”

    六人直接跪下来,表现惶恐不已。

    “知道这些话是谁说的吗?”朱元璋嘴角一翘,眼中带着几分欣慰。

    “难道……难道是朱将军?”钱唐立刻惊讶道。

    “就是他。”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小子说出这话的时候还说是民间传颂,咱可不是那种居于宫 中,不理民间疾苦的昏君,民间有什么话传颂,难道咱还不知道?”

    锦衣卫耳目遍布天下。

    不管是官员的风吹草动,哪怕是民间的事情,定期都会向朱元璋禀告。

    这些话如果出现在民间,必然会造成轰动,朱元璋又怎会不知道呢。

    可是他以往从未听过。

    “朱将军……大才。”

    “臣不如。”

    钱唐带着一种敬服的语气道。

    “朱将军大才。”

    “这几句话,概括了人性二字。”

    “利益动人心。”

    “足够的利益就会让人作奸犯科,无视法律。”

    其他几人也纷纷开口道。

    显然这几句话几乎是将人性对利益的贪婪概括了出来。

    “是啊!”

    “利益动人心。”

    “足够的利益会让人不顾一切。”

    “昔日胡惟庸,还有他那些勾结的党羽就可曾不是如此?”

    “对于山西布政司的矿场,对于黄河域巩固河堤,皆是如此。”

    “有乱象,有贪腐,终究是利益。”朱元璋叹了一口气,但眼神之中却充满了凌厉。

    权,财。

    这两种也可以归根在利益之中。

    水至清则无鱼,这一点,朱元璋很清楚。

    所以对于一些小贪墨,只要不大了,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些权臣与商贾联合做生意的,他就是如此对待,但如若牵扯到了人命,牵扯到了以权谋私,杀人害命,他绝不会放过。

    “这几封与你各部有关的奏折,你们自己带下去吧。”

    “就按照奏折上面的去办。”朱元璋沉声道。

    “臣领旨。”

    六人恭敬回道。

    “退下吧。”

    “尽快施行。”

    “咱要看看成效如何。”朱元璋道。

    “臣等告退。”

    六人握着手中的奏折,特别是经由朱雄亲自批阅的全新处置之法,让他们尤为忐 忑。

    特别是黄河域巩固河堤之事,刑部对山西布政司矿场行株连之策,也不知道施行下去会如何。

    对于这些批阅的奏折,他们有心想要反驳,可是看着朱元璋的样子,他们明白朱元 璋已经下定决心了,而朱雄所留的那些话就是给予他们的一种警醒。

    “咱孙儿说的这些话,还真的是千古绝唱。”

    “几句话概括了人性,概括了利益动人心,让人不顾一切。”

    “而这几句话,也足可让人警醒。”

    看着手中的纸,朱元璋仍然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