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 第151章 总而言之,你们可以放心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第151章 总而言之,你们可以放心

    砰!

    朱元璋一拍桌子, 一脸铁青:“他这是在找死。”

    “皇爷息怒。”

    “皇长孙殿下没有吃亏,吃亏的是这孔纳,他被皇长孙抽了一巴掌,脸都肿了,只 怕没有几天时间都不能见人。”王景弘急忙说道。

    一听这。

    朱元璋脸色才稍微舒展了几分:“的确,咱这大孙子可是一个不吃亏的人,咱就说 呢,不过这一巴掌太轻了,等以后咱大孙子要杀这孔纳,抄没其家产,咱都允许他。”

    可见。

    这一次朱元璋是真的动怒了。

    开口就是允许朱雄抄没其家产了。

    “皇上。”

    “今天朝会结束。”

    “孔纳,赵瑁他们都很得意。”

    “如今只怕都找地方庆功去了。”王景弘带着几分冷意的说道。

    “庆功?”

    朱元璋冷笑了 一声:“让他们庆功吧,他们都是咱留给雄英的垫脚石,以后他们的 命都是雄英去处置。”

    “让他们先高兴吧。”

    “咱,就让他们继续高兴。”

    东宫!

    入宫大门。

    “滚开。”

    吕本冷冷对着眼前守门的几个东宫亲卫喝道。。

    “没有允 公子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入。”

    “如果敢强闯斩。”

    一个亲卫直接亮出了兵器,对着吕本喝道。

    军中出身的亲卫可不同于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他们经历了战场,早就无畏了生死, 而蓝玉借给朱允炀的这些亲卫每一个都是战场的精锐好手。

    “你放肆。”

    吕本怒道。

    “想要入宫,先行禀告允 公子,否则,立刻离开。”亲卫又说道。

    “朱允炀。”

    吕本恶狠狠的骂了一句:“本官乃是太子侧妃的父亲,难道入宫也要通传?”

    “你可以选择求见,也可以选择离开。”亲卫平静的道。

    “总有一天,老夫会让你们付出代价。”

    “让你们知道谁才是东宫真正的主人。”

    吕本恶狠狠的威胁道。

    不过此刻人在屋檐下,却也不得不低头。

    “劳烦给朱允炀通传,说我吕本要见自己的女儿。”

    “如若他不准,老夫就去觐见皇上,说朱允炀跋扈嚣张,连老夫女儿都不允去见。” 吕本气得一摆衣袖的喝道。

    “哟,这不是吕大人吗?”

    这时。

    朱允炀缓步从宫内走了出来,看着吕本不由得浮起调笑。

    “老夫要见女儿。”吕本冷冷道。

    “去,就去见。”

    “难道本公子还会拦着你见女儿不成?”

    “不过,你可要看着时辰,殿门也不要关,早两天你女儿和两个外臣待在寝宫,还 关门闭户,要不是我来得及时,只怕他们都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那样就真的贻笑大方 了。”朱允 嘲讽的道。

    “朱允炀。”

    “你现在不要太过得意。”

    “一切事都还不一定呢。”

    吕本冷哼了一声,直接向着宫内走去。

    “公子。”

    “刚刚大将军派人来了,让公子去一趟。”

    “马车已经准备好了。”亲卫恭敬道。

    “好。”朱允炀点了点头。

    就直接向着马车走去。

    东宫内。

    “女儿,你受委屈了。”

    看着吕氏都变得轻瘦了不少,吕本脸上也有着一种心疼。

    “外祖父。”

    “朱允炀越来越过分了,如今侍奉娘亲,乃至于侍奉我们兄弟的,每人只有一个侍 女,而且我们的月俸也都被他少发了九成。”朱允收也是有些叫苦的道。

    这种日子。

    对于朱允收而言自然是十分痛苦。

    他原本的日子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的用的,锦衣玉食。

    “爹,现在受一点委屈算不得什么,只要以后允收能够获得那个位置就行。”

    “今天朝堂上的情况怎么样?”吕氏急切的问道。

    “大喜。”

    吕本脸上浮起了一抹狂喜的笑容。

    “怎样?”

    “允收被皇上立为皇太孙了?”吕氏一脸期待的问道。

    “现在还未册封。”吕本摇了摇头。

    “那为何是大喜?”吕氏面带失望,眉头一皱。

    “皇上今日在满朝文武面前说了。”

    “立皇太孙,必立长,嫡还在长之后。”

    “这一句话,满朝文武都亲耳听到了,难道你不知道其中的意义?”吕本笑着道。

    “皇上真的这样说了?”吕氏脸上也涌现了狂喜。

    “自然。”

    “我听到了,满朝文武更是见证者。”吕本笑道。

    “太好了。”

    “以后我家允收会是皇太孙,未来的大明皇帝。”

    吕氏狂喜的道,然后转过身,双手抓着朱允收的肩膀:“允收,你听到了没有,你 皇爷爷说了要立长,你是太子的长子,以后的皇太孙,以后的大明皇帝。”

    “恩。”

    朱允收此刻脸上也涌现了激动。

    未来的皇帝,天下之主。

    这无论是谁都忍不住的。

    “既然皇上都要立长,为何当日要废了我掌东宫之权?”

    “这其中难道也有皇上的什么深意不成?”吕氏十分诧异的道。

    “摆明了,皇上就是想让朝臣去选,去支持,给予朱允炀和允收同样的支持”。”

    “清理朝堂。”

    吕本冷笑着道。

    “皇上,看样子是我想错他了,他没有放弃允收。”吕氏脸上也浮起了心安的样子。

    “允收。”

    “你要记得现在朱允炀对我们做的事,记着这些仇恨,等以后你成为了皇太孙,成 为了皇帝, 一定不能放过他,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吕氏充满仇恨的道。

    “娘,你放心吧。”

    “我一定不会放过他的。”朱允收重重点了点头,眼中也同样有着对朱允炀的恨意。

    “除了朱允炀以外。”

    “还有朱雄。”

    “此人,必须要对付,以后更要打压。”吕本说道。

    “为何?”

    “起初父亲你不是说尽可能不要与这朱雄为敌吗?”吕氏不解的问道。

    “现在情况不同了。”

    “朱雄已经和孔国公成为了死敌,而孔国公则是我们允收的强力支持者,今日朝堂 之上也正是因为孔国公开口启奏,才得到了皇上亲口所言的承诺,立长为先。”

    “为了孔国公,我们必须要做出选择。”

    “朱雄,必须打压。”

    吕本严肃的道。

    “一切都看爹的意思,只要对允收,对我们有利。”

    “朱雄,既然拉拢不了,那以后就毁了他。”

    “只要允收成功被册封皇太孙,打压一个朱雄轻而易举。”吕氏冷冷道。

    “除了朱雄以外。”

    “蓝玉等淮西一脉也必须打压,甚至,斩尽杀绝。”

    “他们这些骄兵悍将是绝对不会服允收的。”吕本冷冷道。

    “放心吧,爹。”

    “如果允收真的到了册封皇太孙那一日,无需我们出手, 皇上也会替我们出手的 对于一个皇帝而言,这种骄兵悍将本就是威胁,皇上还能够压得住,但他又怎会将这些 祸患留给自己的孙子。”吕氏对此十分的自信。

    蓝玉府!

    淮西将领出身的众人都纷纷聚于府中大殿内,脸色都很不好看。

    “大哥。”

    “刚刚到底怎么回事?你为什么不让我们去驳斥孔纳那个狗东西?反而让我们站 着,没有去辩驳?”

    “这下可好。”

    “我们输了, 一败涂地。”

    “皇上亲口承诺了,皇太孙必立长,嫡都在后。”

    “如果没有意外,以后皇太孙的位置肯定是朱允收那个庶出的。”何荣一脸不解还有 不甘心的道。

    “是啊。”

    “如果我们力争,只怕都不会是如今的情况,允炀可是堂堂嫡子,竟然居于一个庶 子之后,这太不符常理了。”

    “这就是因为我们去争,这才让皇上定下了立长的意思。”

    “这可如何是好,只要朱允收被册封皇太孙,我们就完了, 皇上知道我们对朱允收 看不来,或许无需等到朱允收对我们动手,皇上就会找借口灭了我们。”

    “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难道就这样等着刀斧加身吗?”

    所有淮西一脉都急了。

    脸色都十分难看。

    但是坐在主位上的蓝玉却是十分的平静。

    “大家不要急,稍安勿躁。”蓝玉抬了抬手,脸上还浮起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大哥,怎么到了现在你都还不急?”

    “要出人命了。”何荣无奈的道。

    “急有什么用?”

    “难道就能改变什么?”

    蓝玉笑了笑,给了众人一道安心的眼神:“总而言之,你们根本无需担心什么,一 切都有我,还有允炀。”

    “舅姥爷说的没有错,各位叔伯根本无需担心什么。”朱允炀缓步走了进来,也带着 一种轻松的笑容。

    对于今日朝堂散去的紧迫感,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

    毕竟。

    他和蓝玉可是一种开卷考试,而且皇爷爷都明确告诉了他们圣旨上写下了自己大哥 的名字。

    立长?

    他朱允收算是长吗?

    他大哥朱雄英不仅是长,还是嫡长子,大明真正的第一皇嫡长孙。

    他朱允收给自己大哥提鞋都不配。

    “允炀,你怎么和你舅姥爷一样, 一点都不担心?”

    “难不成你们知道了一些什么不成?”曹震惊讶的问道。

    其他人也都纷纷看向了朱允 和蓝玉。

    “我们的确掌握了一些事,但现在还不能多说,总而言之,你们可以放心。”

    “皇上的那一柄刀是落不到我们头上的。”蓝玉十分自信的说道。

    “看样子,皇上真的对你们说了什么。”

    “要不然以大哥的性格,只怕比我们更加暴躁。”何荣稍微心安的一笑。

    一听这话。

    其他人也都纷纷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