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 第160章 万邦来朝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第160章 万邦来朝

    入眼。

    王景弘缓步走了进来,身边还跟着十几个太监。

    “王公公。”

    “你怎么来了?”

    “奴婢刚刚准备休息。”

    看到是王景弘,陈洪立刻恭敬一拜。

    “参见王公公。”

    里面的几个太监都向着王景弘行礼。

    “将里面的人全部拿下。”

    “交给锦衣卫。”

    王景弘没有多说什么,一摆手劲。

    身后十几个太监直接冲了进来,直接将陈洪还有他身边的太监都拿下了。

    “王公公,这是怎么了?”

    “奴婢犯了什么罪了?”

    “为何要如此对奴婢?”陈洪一脸慌张不解的道。

    “陈公公。”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给某人做耳目,皇上已经知道了。”

    “到了锦衣卫乖乖交代,可以少一些皮肉之苦。”王景弘冷冷说道。

    陈洪脸色猛地一变,整个人都软了下来。

    翌日!

    皇宫内,空前的热闹。

    两万身着战甲的禁军手持长枪,战刀,矗立在了皇宫的入宫通道,还要奉天殿外的 广场上。

    整个皇宫内斗有着一种庄严肃穆,禁军所展现的威势和杀气,更是让任何人都要心 惊。

    今日。

    与以往不同。

    大明的朝堂百官并没有在奉天殿内,而是都站在了阶梯下的广场上,大明皇帝朱元 璋也落座于阶梯上的龙椅,俯瞰着整个皇宫广场。

    “宣!”

    看着差不多了,朱元璋一摆手。

    “皇上有旨。”。

    “宣番邦使臣觐见。”王景弘大声嘶喊道。

    声音瞬间穿透了整个广场内外。

    随着他的声音一落。

    站在各处的太监也都纷纷高喊了起来。

    满朝文武的目光都向着宫门看去。

    哪怕是朱雄此刻也表现的几分好奇。

    “在要是在后世,就是外国人来朝见,在后世可是没有这等风光了。”

    “难怪后世说大明是炎黄汉家王朝的最后一个鼎盛。”

    “明亡之后,汉家王朝不复。”

    “如此万国朝见之景当真是真正的盛世啊。”

    “大明如今的国力也的确是让这些番邦敬畏。”朱雄想着番邦朝见,心中也不由得生 出了一种自豪来。

    这是每一个炎黄汉家人都值得自豪的事,荣耀。

    应声。

    几个禁军将士郑重的开启宫门。

    东华门开启。

    直接一条红毯延伸到了大殿阶梯之下。

    在宫门外。

    番邦使臣早就已经准备好觐见了。

    首先走进来的。

    是身着大明东北境一小国高丽国的使臣。

    “高丽国使臣觐见。”

    宫门的太监大声喊道。

    几个高丽使臣身着高丽国的官服,带着一种郑重,缓步踩在红毯上,向着前方走 去。

    “倭国使臣觐见。”

    太监又大声喊道。

    入眼。

    六个身材矮小,穿着那种浪人服饰的倭国官员缓步走来。

    “倭国。”

    听到这国名,朱雄眼中本能的就涌现出了一种厌恶之意,还要杀机。

    这一种恨,或许对于后世十之八九的炎黄人都要愤怒。

    曾几何时。

    这区区小国,如何能够比得上炎黄汉家的威势,但是到了后世,却忤逆犯上,给炎 黄汉家造成了无边杀戮。

    “大琉球国使臣觐见。”

    “小琉球国使臣觐见。”

    “安南国使臣觐见。”

    “占城国使臣觐见。”

    “爪哇国使臣觐见。”

    “真腊国使臣觐见……”

    “瓦剌使臣觐见。”

    在宫门前太监一声声的高喊声下, 一个接一个的番邦使臣踏足了大明皇宫。

    他们的穿着,他们的服饰,大多都与炎黄汉家服饰不同。

    充满了来自异国番邦的异域风情。

    也让大明朝臣们十分好奇的看着,都觉得非常的新奇。

    毕竟大多数的朝臣都没有见过这么多异域之人,许多甚至在样貌上都与大明子民不 同,自然是十分好奇。

    “异域风情啊。”

    “没想到在这时代还能看到这么多外国人。“

    “不过,这些番邦并没有那些金发碧眼的西境人。”

    “看样子,西境人如今还在自我战争之中,还没有到我大明这边来。”

    “西境人,你们就等着吧。”

    “在曾经的世界,你们用炮火轰开了我炎黄的国门,等以后我朱雄也会用大炮轰开 你们的国门。”朱雄脸上挂着一抹冷笑。

    对于这些番邦,对于这些异域人,乃至于对着那些未曾来到的西境人。

    朱雄是有着一种本能的厌恶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无论是哪一个时代,朱雄都会烙印在心底。

    这一次来到的番邦有近三十个。

    每一国都派遣了至少六七个使臣,这么多人站在了阶梯之下,也有数百人,各种不 同国家的服饰,各种不同的样貌,也的确是极为的冲击。

    当然。

    这些番邦小国的使臣在入宫后,那种几乎是本能之中发出的敬畏是难以言喻的,特 别是看到了遍布在广场周围的禁军,那种杀气腾腾,那浑身战甲,就好似坚不可摧的钢 铁巨兽,这些都让他们心底忌惮,畏惧不已。

    这些都是他们不能拥有的。

    随着这些使臣来到,端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也向着下方俯瞰,看着这些异域朝见的 番邦使臣,他的心底也是有着无尽的荣耀感。

    “万邦来朝。”

    “大明天朝威势。”

    “能够做到咱这般地步的,古往今来,少之又少吧。”

    “妹子啊。”

    “你在天之灵看到了吗?”

    “你的重八如今是无数外邦都敬而畏之的天朝皇帝。”

    “咱开创了真正的大明盛世。”朱元璋心中无比激动的想到。

    对此万邦来朝盛世。

    凌驾在番邦之上的满足感,或许没有任何皇帝能够拒绝。

    这不仅仅是荣耀,而是亲自将帝国带到了鼎盛之景。

    “番邦朝见,给我大明皇帝见礼。”王景弘大声道。

    “参见天朝大明皇帝陛下。”

    应声。

    一片片的番邦使臣跪了下来,无比卑微的行礼。

    不过也有单膝跪地行礼的。

    诸国礼仪似乎都不同。

    朱元璋看在眼里,并没有去说什么。

    “平身。”

    朱元璋一抬手,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来。

    “谢天朝皇帝陛下。”

    所有使臣齐声高呼着。

    “今日。”

    “尔等来吾大明朝见,献贡品,咱心甚慰。”

    “今日除了看诸位递送国书以外,咱会在这广场之上设宴,犒赏所有番邦使臣,与 番邦同乐。”朱元璋大笑着说道。

    “多谢天朝皇帝陛下。”

    所有使臣大声高呼道。

    随后。

    就是到了递国书的环节。

    王景弘走下去,身后还跟着许多太监。

    走到了第一个使臣面前。

    高丽国使臣将国书捧起打开。

    王景弘接过来,大声道:“高丽国,献贡品一万金,献三十株百年雪参。”

    “接贡品。”

    “纳礼部册录。”

    礼部尚书赵瑁大声道。

    “倭国,献贡品五千金,献龙诞香十盒。”

    “大琉球国,献贡品三千金,献龙涎香二十盒。”

    国书递交,除了上面诸番邦的国王写的觐见之言外,然后就是贡品献礼。

    “看不出啊,这些番邦异族还都挺富。”

    “这几十个番邦献礼,竟然得到了这么多钱财盒珍惜之物。”

    “果然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各有特色。”

    听着这诸国朝贡的献礼,朱雄都不由得惊讶。

    这些国是真的富啊!

    不过。

    等到了鞑靼,瓦剌,兀良哈三个北元分出来的部落国献礼。

    这就有些大跌眼镜了。

    “兀良哈献贡品五百银,献汉人美女三百名。”

    “鞑靼献贡品一千银,献汉人美女五百名。”

    “瓦剌献贡品四百银,献汉人美女五百名。”

    听到这贡品献礼。

    不少大明的朝臣脸色都变了。

    居于龙椅上的朱元璋也是眉头一皱,涌现了不悦之色。

    “放肆。”

    “你等三部落来朝,竟敢羞辱我大明天威?”

    徐辉祖站出来,大声对着这三部落使臣喝道。

    如若仅仅是贡品少也就罢了,他们竟然还带着原本炎黄汉家的女子来献礼,这根本 就不是献礼,而是羞辱了。

    “这是天朝要求纳贡方可入天朝,我们三个部落都是刚刚才立国,可没有太多钱财 纳贡,如今这些纳贡之礼都是我们部落的全力了。”鞑靼使臣笑着回道,对于徐辉祖的 怒斥根本没有感到半点惧怕。

    “不错。”

    “大明不是讲究一个礼轻情意重吗?”

    “我们特来朝贡,并且也献礼了,难道大明不接受?”瓦刺使臣也是立刻嘲讽道。

    看得出。

    他们这一次来此觐见根本就并非真心,而是故意前来挑衅的。

    毕竟。

    原本都是北元的,经过大明征伐,北元覆灭,他们从北元分割而出,因为大明 的缘故,每一个部落的力量都是大损,对于大明,他们有着本能的恨,甚至无时无刻不想着南下,重新光复他们的大元荣光。

    “既来纳贡,咱自然是欢迎。”

    朱元璋一抬手,直接制止了徐辉祖。

    “天朝皇帝陛下。”

    “久闻天朝武德充沛,特别是朱雄之名震动天下。”

    “今日我奉大汗旨意来大明,就是为了见识一下你们这大明天朝的朱雄究竟是何风 采。”

    “不知可否一见?”鞑靼使臣忽然看着朱元璋说道。

    “不错。”

    “我瓦剌部也是如此。”

    “我兀良哈也是特来看看明将朱雄风采。”

    另外两个部落的使臣也是纷纷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