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抗战:虎狼百万出太行 > 第371章 日军增兵,四师备战

抗战:虎狼百万出太行 第371章 日军增兵,四师备战

    将张长胜打发走,楚天这才拿起桌上,暗部获取的最新情报。

    根据情报显示,自从上一次日军失败之后,日军便清醒地认识到,山西一带的四师和八路军,假以时日,便会成为他们的心腹大患。

    不,应该说,当下这两支部队,就都是心腹大患一般的存在了。

    所以日军大本营的参谋们,在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对山西地区,进行重点进攻。

    和之前不同,这一次日军的进攻,包含了多个维度,并不只是在战场上。

    第一,就是要对山西地区增兵。

    晋西北,还有晋中一带,都在他们的增兵范围内。主要从关东军,华北派遣军,还有华南派遣军,甚至是本土抽调。

    抽调的兵力包括关东军的5个精锐师团,华北派遣军的两个师团加一个高射炮旅团,华南派遣军的两个整编师团,本土驻防的两个日军甲种师团。

    加起来一共11个师团,外加一个旅团。

    与此同时,这些日军部队的装备,也开始进行大面积的更新。

    着重加强山地战能力,以及反坦克作战,还有防空等能力。

    包括给各个师团,配属专门的高炮联队,同时给步兵部队,增设更多的反坦克炮,反坦克地雷,以及反坦克手雷等等武器。

    因为额外的编制,许多日军师团,事实上都是加强师团,最多的一个师团编制人员,甚至达到了三万人左右。

    除此之外,其中重建之后的第五师团,更是一支真正实现机械化的师团。

    而且考虑到四师的坦克吨位,还有超强的机动性等等,第五师团装备的坦克,也多数都是日军的中型坦克,甚至是重型坦克。

    至少这些坦克在火力上,可以对四师的那些坦克装甲构成威胁。

    若是还是用之前的豆丁坦克,那就是连四师坦克的装甲板,都无法洞穿,更不要说是和敌人的坦克作战了。

    只有中大口径的坦克炮,才能对四师的坦克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除了大批伪军精锐部队,大量伪军部队,也被统一整训,提高其在战场上的战斗力。

    毕竟之前繁峙县一战之中,伪军部队的表现过于拉胯,几乎就是一触即溃,没有丝毫的作战意志可言。

    甚至还有张长胜带领上万伪军,直接投降的场面。

    这些伪军部队,日军一共从各地抽调了十万人,都是作战力相对比较强的部队。

    至少要比之前那些一触即溃,甚至直接举手投降的日伪军强出来不少。

    除了进攻方面的准备,日军也对已经占领的地区,展开大规模的防线构筑。

    尤其是在陈家堡西侧的区域,日军更是构筑起来了大面积的防御工事,许多都是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相当坚固。

    不止如此,日军也开始将一些侥幸获取的,四师的部分武器装备,送到了后方军工部门进行研究。

    其中反坦克火箭筒,还有轻重机枪,以及坦克,装甲车等等,都成为了重点研究的对象。

    尤其是反坦克火箭筒,还有坦克和装甲车,更是让日军的军工人员大开眼界,觉得这些武器装备,甚至只有欧美等国家,才能拥有。

    他们无法想象,敌人为何会拥有如此先进的武器。

    第二方面,则是日军作战序列,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他们将和四师作战的部队,分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大同为核心,从北面攻击四师所在区域,第二部分则是以河北为中心,从东侧对四师展开攻击,最后一部分是以太原为核心。

    如此一来,三个方向的日军,便呈现出来三个夹角的态势。

    加上原本就驻扎在山西一带,河北地区的日军部队,还有增派过来的大批日军部队,这些日军部队,已经形成了对四师的绝对兵力优势。

    除了战场方面的东西,日军也在经济方面,尽可能地封锁四师和八路军占领的区域,严禁日占区的商人和他们进行经济往来。

    最后,则是尽可能地离间四师和国党高层的关系,让国党高层至少不对四师,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并且将四师说成是八路军的预备役。

    如此一来,不说让国党高层调遣部队,对四师反戈一击,至少也能让四师无法获得来自国党方面的援助。

    日军的这些准备,也在楚天的大概掌握之中。

    毫无疑问,日军会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发动一次规模空前的战斗。

    这一次的作战,甚至要超过之前的淞沪一战。

    楚天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也开始扩军备战。

    首先是部队规模的扩充,之前四师的总兵力,大概有五万人左右,连续作战损耗了一万多人,后续招募兵员,还有大批投诚的部队,以及大批入列的新兵,四师部队的人员,已经从原来的五万人左右,快速扩充到了九万人左右。

    等到下个月,还有一万多名新兵,会结束军事训练,补充到一线作战部队之中。

    到十月份,至少也可以集结起来十万人左右的军队。

    除此之外,四师在战斗一结束,便派遣去各个地区,开辟根据地,进行游击作战的二十支特遣队,也开始逐步站稳脚跟,开始扩充兵力,同时和当地群众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假以时日,这些部队也会逐渐壮大规模,像是一颗被播撒的种子,开始在阳光和雨水的沐浴之下,逐渐成长,直到变成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除了作战部队的快速扩充,和大范围的整训,还有就是新的防线的建立。

    在平型关,王庄堡,灵丘,涞源,还有阜平县等地,楚天都构筑起了大量的防线。

    这些防线,基本都是根据山形地貌构筑,在险要地带,可以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尤其是在灵丘和涞源一线,构筑起来的防线,更是坚固无比。

    再有就是武器和弹药的生产与储备。

    四师的军工厂,现在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基本上可以供给绝大多数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