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 第三千六十四章 风雨将至
热门推荐:
星际时空,我是谁?
世族嫡媳
七零军嫂娇又凶,海军老公拿命宠
咸鱼翻身!觉醒后我在星际享福
崩铁:寰宇剑仙,玩家发癫
王者:对面五个国一?还行,好打
王妃只想苟活,冷面阎王求放过
陆先生别傲娇
纠缠十年,我死后前夫才放手
天色将亮,雨势小了一些,李勣与李孝恭从大殿出来步行至不远处的昭德殿,穿行一片竹林之时,李孝恭忽然开口:“懋公何必如此?有些时候不掺和进去未必就会站在局外,很可能无论结果如何都讨不到好。”
想要置身事外两不得罪,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变得两头不是人。
雨点落在竹叶上沙沙作响,不远处的殿宇灯火通明,将至天亮要进行“小殓”,礼部与宗正寺的官员已经指挥宫里内侍开始布置,人生嘈杂远远传来,听不真切,也看不真切。
李勣默然步行几步,似乎是斟酌着说道:“陛下大行,吾等只需确保新皇乃陛下血脉,即算是完成职责。至于到底是太子亦或晋王……都是陛下骨血,让他们自己去争吧。”
李孝恭摇摇头,步履沉重。
这回李勣没有拿上次“中立以确保天下稳定”的说辞来搪塞自己,可见房俊今日的话语必然刺激到了李勣的痛处。
话虽难听,但道理却半点没错,你身为宰辅之首自当在这个时候承担起属于你的职责,尽快确定新皇人选已确保皇位顺利传承,岂能置身事外待价而沽?纵然此刻表达立场远远达不到其中一方山穷水尽之时出手相助所能获取的利益,但争储之战爆发对于帝国根基之损伤,岂能与你没有半点责任?
果真因此为帝国政局埋下重重隐患,甚至日后导致帝国倾颓,史书之上会如何评价你这为宰辅?
还是说你当真不在乎帝国的兴盛存亡,只在乎一家一姓之利益,甚至不惜一手将帝国推下深渊?
但有些话毋须一再提及,到了他们这个地位必然意志坚韧、心如铁石,等闲不会改变自己的主张与立场。
之所以问一问,不过是尽最后一份心力罢了……
两人并肩而行,递进昭德殿时,李勣忽然问道:“郡王对微臣所作所为颇有微词,微臣也想问问郡王站在谁那边?”
李孝恭站定脚步,抬头望了望依旧黑沉沉雨水飘零的夜空,缓缓道:“陛下存有遗诏这件事,理论是有可能的,陛下英明神武,预先留下一手不足为奇,所以吾并未及时表态支持谁,就是在等这份遗诏出现。或许是某一位宗室,或许是某一个内侍,受到陛下嘱托在某一个时候将遗诏公之于众……但吾不会一直等下去,后日大殓之时新皇就将当众宣读祭文而后即位,若是到那个时候依旧没有遗诏出现,则太子便应当顺位继承,谁敢反对,谁就是乱臣贼子。”
这是他第一次表达自己的态度与立场,他不在乎太子还是晋王上位,他只在乎遵循陛下的遗愿。
陛下留下遗诏嘱托持有之人在某一个时刻公之于众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职业比皇帝更缺乏安全感,尤其是李二陛下对于易储从最初的坚定到后来的动摇直至最终的确认,他极有可能存有某些外人无法理解的顾虑……总之皇帝的心思是很难揣摩的。
但是他不能无限制的等下去,大殓之时,若没有遗诏出现,则太子便是名分大义所在、天命所归,谁也不能阻止太子即位。
李勣微微颔首,淡然道:“但愿如此。”
抬脚,当先走入昭德殿。
……
天色将明,淅淅沥沥的雨水将竭未竭,仍有星星点点滴落,天空一片昏暗,太极宫内白幡林立、愁云惨雾,行走于各处宫殿之间的内侍、宫人、妃嫔们满面悲色。
武德殿前,皇子、公主、妃嫔、宗室亲眷、诰命妇人齐聚,钟乐之声悠悠扬扬,人人披麻戴孝、泪眼垂涟,勉力强抑着悲伤。
一声悠扬的钟鸣,站在殿前台阶上的内侍总管王德高呼:“诸皇子入殿,为大行皇帝更换殓衣!”
按周礼,小殓之日又内侍为大行皇帝更换十九套殓衣,这些殓衣乃是大行皇帝在另一个世界的冕服,十分重要,所有皇子需在一侧跪地,以安魂灵。
以太子为首,魏王、晋王、齐王、蜀王等等皇子鱼贯而入,来到放置于大殿正中的御床两侧跪地,十九名内侍双手捧着殓衣子后殿走出,王瘦石与另外几位服侍李二陛下多年的老内侍上前,一一更换殓衣。
这已经是能够亲见大行皇帝的最后一面,过了今日,大行皇帝便要装入棺椁,自此再也不能同他的子女亲眷、天下臣民相见。人寿有时而终,自此阴阳两隔,会有新皇登基统治江山……
故此,皇子们入殿不久,外面等候入内的公主、妃嫔、宗室们便听到他们嚎啕哭声,于是殿外也哭声一片,排在最前的公主、妃嫔们更是哭天抢地、肝肠寸断,细雨湿透身上的孝服沾染地上的泥水,往昔金枝玉叶、一尘不染的贵女们形容狼狈,悲伤不可抑制。
旋即,哭声感染了周围的内侍、宫女、官员,整个太极宫内哭声阵阵,天地同悲。
对于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子嗣女眷来说,李二陛下如同恶魔,凶狠残暴辣手无情,但对于李二陛下的妃嫔、子女乃至那些宗室诸王、朝廷大臣们来说,却是一位英明敦厚的长者。
既能虚心纳谏、勤于政务,更能宽宏仁爱,臣子、亲眷们纵然犯错亦能给予宽恕原谅,即便是魏徵那样犯颜直谏不给皇帝留下丝毫颜面的诤臣,一样予以包容,赏赐不断。
正所谓明君气象,不过如此。
如今李二陛下英年崩逝,怎能不悲怆难抑、如天倾覆?
更何况出去缅怀李二陛下之外,更因接踵而来的皇位争夺势必如火如荼,还不知有多少人将被席卷而入,遭受灭顶之灾。毕竟身为皇室,除非自己有机会坐上皇位,不然谁也不想陷入争储之乱局……
……
大唐虽然立国未久,只传承两代帝王,皇子人数不多。固然高祖皇帝广播种子、人女数十,依然称不上皇家气象。但陇西李氏蔓延几百年,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所以近支血脉不计其数,导致皇族宗亲数量庞大。
大家一波一波的哭过去,直至酉时方才将小殓的程序完成。
不独是李承乾,李泰、李治、李贞、李愔等人也都精疲力竭,浑身骨头都快要散了架……
晚膳之后,理应休息一下恢复精神体力,但随着夜色渐深,气氛却愈发浓重压抑,就连空气都似乎沾满了水汽变得沉重,压得人喘不上气。整个太极宫人人行色匆匆,闭口缄言,即便相熟之人迎面碰上也至多有一个眼神交流,便擦肩而过。
谁都知道天明之后的大殓仪式之上将会由新皇当众宣读祭文,虽非正式登基,但名分已定,再无更改。
若皇位传承尚有变故,那么必在今夜……
*****
谁都知道若晋王欲逆而篡取、偷天改命则必在今夜有所动作,“百骑司”早已在李承乾叮嘱之下将整个太极宫每一处都置于监视之内,“小殓”之后所有皇子、公主、嫔妃皆回归各自寝宫,若无必要不得外出,宫殿、花园、亭廊皆五步一哨、十步一岗,整座太极宫水泄不通。
此外,更是敕令程咬金严守四门,不得有半点懈怠,若城中生乱,严惩不贷!
即便如此,李承乾依旧觉得不大稳妥……
“稚奴对于皇位之执着,绝不可能轻易放弃,更何况山东、江南那些门阀早已将赌注压在他身上,岂能容许孤顺利登基?他们必然生事,绝不肯老老实实俯首称臣。”
李承乾忧心忡忡,难免患得患失。
晚膳之后,难得清闲片刻,李承乾好不容易从一整天的折磨当中恢复一些精力,马上将房俊、马周、李君羡叫到跟前,商议对策。
李君羡道:“微臣已经命司中精锐严密看守晋王住处,便是一只苍蝇也不放进去,绝无可能出现差错。”
这已经是最为稳妥的方式,毕竟晋王乃是皇子,监视可以,但总不能派人软禁吧?正值风雨飘摇之际,一旦那么做了,则势必给予晋王一系以口实,“禁锢兄弟”“打压手足”这种事可以做,但绝不能示于人前。
否则被晋王一系掀起舆论,对李承乾极为不利。
现在不仅仅是要顺利登基,更要安稳天下舆论,不然晋王遭受迫害的流言传出将会获得无数同情者,毕竟陛下生前最是钟爱这个皇子,曾属意将储位授予李治……
人心,最是难测。
李承乾微微颔首,也只能如此。
房俊紧蹙沉思,旋即起身,道:“微臣去晋王那边聊聊,若晋王殿下不嫌弃,当促膝长谈。”
这皇宫自从关陇兵变之后便好似一个大筛子一般,半点秘密都守不住,稍有风吹草动片刻之后便满城皆知,谁知道潜藏了多少各个门阀世家的眼线耳目?尤其是王瘦石一直负责给李二陛下培养死士,此前虽然被“百骑司”绞杀一空、损失殆尽,可谁知还有没有在宫里埋有伏手?
想要置身事外两不得罪,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变得两头不是人。
雨点落在竹叶上沙沙作响,不远处的殿宇灯火通明,将至天亮要进行“小殓”,礼部与宗正寺的官员已经指挥宫里内侍开始布置,人生嘈杂远远传来,听不真切,也看不真切。
李勣默然步行几步,似乎是斟酌着说道:“陛下大行,吾等只需确保新皇乃陛下血脉,即算是完成职责。至于到底是太子亦或晋王……都是陛下骨血,让他们自己去争吧。”
李孝恭摇摇头,步履沉重。
这回李勣没有拿上次“中立以确保天下稳定”的说辞来搪塞自己,可见房俊今日的话语必然刺激到了李勣的痛处。
话虽难听,但道理却半点没错,你身为宰辅之首自当在这个时候承担起属于你的职责,尽快确定新皇人选已确保皇位顺利传承,岂能置身事外待价而沽?纵然此刻表达立场远远达不到其中一方山穷水尽之时出手相助所能获取的利益,但争储之战爆发对于帝国根基之损伤,岂能与你没有半点责任?
果真因此为帝国政局埋下重重隐患,甚至日后导致帝国倾颓,史书之上会如何评价你这为宰辅?
还是说你当真不在乎帝国的兴盛存亡,只在乎一家一姓之利益,甚至不惜一手将帝国推下深渊?
但有些话毋须一再提及,到了他们这个地位必然意志坚韧、心如铁石,等闲不会改变自己的主张与立场。
之所以问一问,不过是尽最后一份心力罢了……
两人并肩而行,递进昭德殿时,李勣忽然问道:“郡王对微臣所作所为颇有微词,微臣也想问问郡王站在谁那边?”
李孝恭站定脚步,抬头望了望依旧黑沉沉雨水飘零的夜空,缓缓道:“陛下存有遗诏这件事,理论是有可能的,陛下英明神武,预先留下一手不足为奇,所以吾并未及时表态支持谁,就是在等这份遗诏出现。或许是某一位宗室,或许是某一个内侍,受到陛下嘱托在某一个时候将遗诏公之于众……但吾不会一直等下去,后日大殓之时新皇就将当众宣读祭文而后即位,若是到那个时候依旧没有遗诏出现,则太子便应当顺位继承,谁敢反对,谁就是乱臣贼子。”
这是他第一次表达自己的态度与立场,他不在乎太子还是晋王上位,他只在乎遵循陛下的遗愿。
陛下留下遗诏嘱托持有之人在某一个时刻公之于众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职业比皇帝更缺乏安全感,尤其是李二陛下对于易储从最初的坚定到后来的动摇直至最终的确认,他极有可能存有某些外人无法理解的顾虑……总之皇帝的心思是很难揣摩的。
但是他不能无限制的等下去,大殓之时,若没有遗诏出现,则太子便是名分大义所在、天命所归,谁也不能阻止太子即位。
李勣微微颔首,淡然道:“但愿如此。”
抬脚,当先走入昭德殿。
……
天色将明,淅淅沥沥的雨水将竭未竭,仍有星星点点滴落,天空一片昏暗,太极宫内白幡林立、愁云惨雾,行走于各处宫殿之间的内侍、宫人、妃嫔们满面悲色。
武德殿前,皇子、公主、妃嫔、宗室亲眷、诰命妇人齐聚,钟乐之声悠悠扬扬,人人披麻戴孝、泪眼垂涟,勉力强抑着悲伤。
一声悠扬的钟鸣,站在殿前台阶上的内侍总管王德高呼:“诸皇子入殿,为大行皇帝更换殓衣!”
按周礼,小殓之日又内侍为大行皇帝更换十九套殓衣,这些殓衣乃是大行皇帝在另一个世界的冕服,十分重要,所有皇子需在一侧跪地,以安魂灵。
以太子为首,魏王、晋王、齐王、蜀王等等皇子鱼贯而入,来到放置于大殿正中的御床两侧跪地,十九名内侍双手捧着殓衣子后殿走出,王瘦石与另外几位服侍李二陛下多年的老内侍上前,一一更换殓衣。
这已经是能够亲见大行皇帝的最后一面,过了今日,大行皇帝便要装入棺椁,自此再也不能同他的子女亲眷、天下臣民相见。人寿有时而终,自此阴阳两隔,会有新皇登基统治江山……
故此,皇子们入殿不久,外面等候入内的公主、妃嫔、宗室们便听到他们嚎啕哭声,于是殿外也哭声一片,排在最前的公主、妃嫔们更是哭天抢地、肝肠寸断,细雨湿透身上的孝服沾染地上的泥水,往昔金枝玉叶、一尘不染的贵女们形容狼狈,悲伤不可抑制。
旋即,哭声感染了周围的内侍、宫女、官员,整个太极宫内哭声阵阵,天地同悲。
对于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子嗣女眷来说,李二陛下如同恶魔,凶狠残暴辣手无情,但对于李二陛下的妃嫔、子女乃至那些宗室诸王、朝廷大臣们来说,却是一位英明敦厚的长者。
既能虚心纳谏、勤于政务,更能宽宏仁爱,臣子、亲眷们纵然犯错亦能给予宽恕原谅,即便是魏徵那样犯颜直谏不给皇帝留下丝毫颜面的诤臣,一样予以包容,赏赐不断。
正所谓明君气象,不过如此。
如今李二陛下英年崩逝,怎能不悲怆难抑、如天倾覆?
更何况出去缅怀李二陛下之外,更因接踵而来的皇位争夺势必如火如荼,还不知有多少人将被席卷而入,遭受灭顶之灾。毕竟身为皇室,除非自己有机会坐上皇位,不然谁也不想陷入争储之乱局……
……
大唐虽然立国未久,只传承两代帝王,皇子人数不多。固然高祖皇帝广播种子、人女数十,依然称不上皇家气象。但陇西李氏蔓延几百年,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所以近支血脉不计其数,导致皇族宗亲数量庞大。
大家一波一波的哭过去,直至酉时方才将小殓的程序完成。
不独是李承乾,李泰、李治、李贞、李愔等人也都精疲力竭,浑身骨头都快要散了架……
晚膳之后,理应休息一下恢复精神体力,但随着夜色渐深,气氛却愈发浓重压抑,就连空气都似乎沾满了水汽变得沉重,压得人喘不上气。整个太极宫人人行色匆匆,闭口缄言,即便相熟之人迎面碰上也至多有一个眼神交流,便擦肩而过。
谁都知道天明之后的大殓仪式之上将会由新皇当众宣读祭文,虽非正式登基,但名分已定,再无更改。
若皇位传承尚有变故,那么必在今夜……
*****
谁都知道若晋王欲逆而篡取、偷天改命则必在今夜有所动作,“百骑司”早已在李承乾叮嘱之下将整个太极宫每一处都置于监视之内,“小殓”之后所有皇子、公主、嫔妃皆回归各自寝宫,若无必要不得外出,宫殿、花园、亭廊皆五步一哨、十步一岗,整座太极宫水泄不通。
此外,更是敕令程咬金严守四门,不得有半点懈怠,若城中生乱,严惩不贷!
即便如此,李承乾依旧觉得不大稳妥……
“稚奴对于皇位之执着,绝不可能轻易放弃,更何况山东、江南那些门阀早已将赌注压在他身上,岂能容许孤顺利登基?他们必然生事,绝不肯老老实实俯首称臣。”
李承乾忧心忡忡,难免患得患失。
晚膳之后,难得清闲片刻,李承乾好不容易从一整天的折磨当中恢复一些精力,马上将房俊、马周、李君羡叫到跟前,商议对策。
李君羡道:“微臣已经命司中精锐严密看守晋王住处,便是一只苍蝇也不放进去,绝无可能出现差错。”
这已经是最为稳妥的方式,毕竟晋王乃是皇子,监视可以,但总不能派人软禁吧?正值风雨飘摇之际,一旦那么做了,则势必给予晋王一系以口实,“禁锢兄弟”“打压手足”这种事可以做,但绝不能示于人前。
否则被晋王一系掀起舆论,对李承乾极为不利。
现在不仅仅是要顺利登基,更要安稳天下舆论,不然晋王遭受迫害的流言传出将会获得无数同情者,毕竟陛下生前最是钟爱这个皇子,曾属意将储位授予李治……
人心,最是难测。
李承乾微微颔首,也只能如此。
房俊紧蹙沉思,旋即起身,道:“微臣去晋王那边聊聊,若晋王殿下不嫌弃,当促膝长谈。”
这皇宫自从关陇兵变之后便好似一个大筛子一般,半点秘密都守不住,稍有风吹草动片刻之后便满城皆知,谁知道潜藏了多少各个门阀世家的眼线耳目?尤其是王瘦石一直负责给李二陛下培养死士,此前虽然被“百骑司”绞杀一空、损失殆尽,可谁知还有没有在宫里埋有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