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 第三千一百三十九章 拨云见日?
热门推荐:
别跑,我的机甲早已饥渴难耐了
贞观小闲王
快穿总有男主想拉着女配谈恋爱
我在末世造小家
洞房后,王妃天天想和离
无敌武魂
武功被废?带妹传承天武反杀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官梯:我登权力之巅,掌生杀大权
当夜,武德殿。
先帝灵柩已经送往昭陵,择日下葬,武德殿这边里里外外收拾一新,更换了不少家具、物件,李承乾也重新搬了回来。
偏殿之内,李承乾居中而坐,平素窝在府邸之中不露面的李勣坐在下首,岑文本、李靖、刘洎、李孝恭、李道宗、李元嘉、房俊、马周、程咬金等人在座。
内侍奉上香茗,而后退出。
众人喝了口茶水,李承乾放下茶盏,问道:“后日吉日,送先帝下葬,而后登基大典,筹备事宜可曾完善?”
李元嘉、房俊齐声道:“殿下放心,一应事宜早已准备就绪,万无一失。”
这两人一个是宗正卿,一个是礼部尚书,掌管着帝国最高级别的礼仪典制,无论先帝下葬还是登基大典,都在其责权范围之内,也为此准备了好些时日,自然一切就绪。
李承乾对这两人极为放心,但兹事体大,还是叮嘱了一句:“千万不可大意,万万不能出错,否则影响甚坏。”
两人又齐声道:“微臣省得。”
说完,两人互视一眼,如此异口同声、进退同步,有些尴尬……
殿内诸人见此,也都低声笑了起来。
李孝恭道:“不愧是姐夫小舅子,这般心有灵犀,殊为难得。”
刘洎则笑道:“郡王这话有待商榷,这两位虽然眼下看似极有默契,但吾听闻昔日越国公可是冲冠一怒马踏韩王府,吓得韩王殿下不得不避入宫中恳请先帝说情,否则连家都不敢会,呵呵。”
此言一出,诸人笑声顿止,都看了看刘洎,神色莫名。
李元嘉阴沉着脸,看了看刘洎,没吭声。这事儿说起来的确不好听,姐夫被小舅子吓得有家不敢回,应当是丑闻,但房俊今时今日何等身份地位?还拿这件事来说嘴,就不是说笑那么简单了。
他是宗正卿,讲究沉稳厚重,不好随便说话,且这件事对他的确不大光彩,但房俊却无顾忌。
冷笑一声,淡淡道:“当时年少无知,着实荒唐了一些。只不过时光荏苒,一晃匆匆数年,记得那时候刘侍中还是御史大夫,号令御史台,每日里搜罗在下的‘罪状’予以弹劾,其后咱们不打不相识,倒也好一番交情,只不过到了今日,刘侍中官位渐长,却又不记得那份交情了,着实令人唏嘘。”
殿内诸人神情微妙,这话有些缺德了,看似在说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化,实则是在嘲讽刘洎立场不坚、朝三暮四,当初倡议废储的势力当中,刘洎上蹿下跳、极为显眼,结果如今却又堂而皇之坐在此处,以太子心腹自居。
逐利而行,毫无廉耻……
刘洎一张脸黑如锅底,偏偏这是事实,反驳不得。
“哈哈哈!”
旁人顾忌他的颜面,却有人不在乎,程咬金放声大笑,浑然不顾刘洎投过来杀人一般的眼神。
李勣瞪了程咬金一眼,在其悻悻闭嘴之后,才开口道:“如今局势不稳、关中不靖,无论先帝下葬亦或殿下登基,都是天大之事,不容有失。当调派军队,严守长安内外,谨防意外发生。”
岑文本颔首赞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要怕麻烦,而是要避免麻烦。”
诸人深以为然。
时至今日,太子登基不可逆转,看似大局已定,但毕竟晋王依旧固守潼关,十六卫大将军当中尚有不少人一直未有明确表态,难免心存异志,万一紧要之时忽然发动,将会使得局势急转直下,不可不防。
李承乾沉声道:“诸位爱卿有何建议?”
李勣道:“卫公兵法娴熟、韬略无双,可居中调度,重新布防关中防务,使得内外协同,杜绝一切隐患。”
李靖忙道:“吾已老迈,精力难济,只因当下局势危厄这才不得不奋起余勇,宁愿马革裹尸不敢辜负太子殿下之信重。但如此大事,自当由懋功你来居中统领、指挥调度,才能无所遗漏、周祥完备。”
他如今威望不减,功劳也有几分,但毕竟年迈,当年的雄心壮志即便未曾消弭一空也所余无几,如何肯越过当朝第一人李靖,去掌握这份军权?
毕竟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度成为“军中第一人”,又何必去出这个风头,招惹嫉妒?
房俊道:“卫公言之有理,此事英国公当仁不让。”
这位当朝第一人自李二陛下驾崩之后,除去哭灵、守夜之外,几乎皆在府邸之中潜居不出,说其“坐观成败”略有不妥,但的确坐山观虎斗,不偏不倚。
这种心思房俊也能有几分猜测,不过是“既然进无可进,那不如略有自污,后退一步”。
都已经是朝中第一人,若是继续立下大功,无论哪一位皇子登基,之后论功行赏,难道还能让他封王?
当真封王,估计离死不远。
而即便他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功绩、实力,新皇又岂敢对他过于苛责呢?
这是个真正的聪明人。
月盈则亏,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是对于太子一党来说,还是希望将其逼出来,号令十六卫大军依附太子,匡扶正朔,早已剿灭晋王,鼎定乾坤。
既然房俊提议,李承乾马上跟进,目光灼灼的看着李勣,沉声道:“卫公与二郎素来钦佩英国公,孤亦对英国公信重有加,此事当由英国公全权负责,毋要使孤失望。”
李孝恭也道:“懋功责无旁贷!”
事已至此,李勣还能说什么呢?他不可能站到晋王那边去彻底反对太子,所以无法做到真正的不偏不倚,总归还是多向着太子这边一点。
而这也未必不是他认为最理想的局势……
遂颔首道:“既然殿下与诸位同僚信任,吾岂敢推卸?眼下局势纷乱,各军立场不一、无法揣测,所以必须对关中各地之驻军严密监视、防备。如此一来,长安城中的兵力便过于臃肿,而周边防御略有不足,可由东宫六率向北移动,沿骊山、渭水一线布防,防止敌军突入长安,城内的左武卫则全体出城,分别于咸阳、鄠县、盩厔一带驻扎,严防关中各地驻军当中有阴谋叛逆者伺机破坏,城内交由禁军与‘百骑司’负责,宿卫玄武门的重任,依旧交由江夏郡王率领右屯卫……”
显然他早有谋略,此刻见到不能推卸,遂当场将布置道出,不过场面却很是凝重,几乎所有人都目光都若有若无的看向程咬金。
相比于李勣迫于无奈的坐山观虎斗,程咬金率领大军戍守长安却任凭叛军入城猛攻太极宫之行为,不仅比坐观成败还过分,甚至对晋王有明显倾向。
如今将其调出长安,等于彻底断绝程咬金的小心思,这个“混世魔王”岂能同意?
背地里程咬金与晋王那边眉来眼去,却也瞒不过遍布长安的“百骑司”……
孰料,程咬金对于这个废其武功的安排居然全无排斥,当即颔首道:“末将遵令,定会盯紧关中各地驻军,自西渭桥开始,绝不容许有一兵一卒迫近长安。”
殿内肃然,谁都没想到程咬金竟然如此痛快的答允撤出长安城,难道这位一开始所打的算盘都不计较了?
转而又都看向李勣。
都知道李勣在军中威望绝伦,早已超越李靖成为军方第一人,对贞观勋臣更是有着超强的影响力,但却也料不到他这边刚刚向太子透露依附之意,程咬金便紧随其后、接踵而来……
若能得这两人尽心辅佐,晋王叛军何足道哉?
李靖也道:“东宫六率已经有两支部队沿着广通渠逼近潼关,迫使叛军不能从容布置,老夫随后便将全军陈列与渭水、骊山一线,严密监视叛军行动,绝不会使其突入长安,坏了大事。”
李勣颔首,又看向李道宗,道:“左屯卫刚刚组建,与右屯卫一起受郡王您节制,还请按兵不动,无论何等情形之下都要确保玄武门之安全。”
一直沉默不言的李道宗缓缓颔首:“定不负所托。”
李承乾眼瞅着数支部队安排妥当,将长安围得水泄不通,心中欢喜,连日以来的担忧略有排解,振奋道:“诸位精忠报国,实乃国之栋梁,还望与孤一道继往开来,将先帝一手创建的盛世延续下去、再创辉煌!则天下之大,孤与诸君共富贵。”
先帝灵柩已经送往昭陵,择日下葬,武德殿这边里里外外收拾一新,更换了不少家具、物件,李承乾也重新搬了回来。
偏殿之内,李承乾居中而坐,平素窝在府邸之中不露面的李勣坐在下首,岑文本、李靖、刘洎、李孝恭、李道宗、李元嘉、房俊、马周、程咬金等人在座。
内侍奉上香茗,而后退出。
众人喝了口茶水,李承乾放下茶盏,问道:“后日吉日,送先帝下葬,而后登基大典,筹备事宜可曾完善?”
李元嘉、房俊齐声道:“殿下放心,一应事宜早已准备就绪,万无一失。”
这两人一个是宗正卿,一个是礼部尚书,掌管着帝国最高级别的礼仪典制,无论先帝下葬还是登基大典,都在其责权范围之内,也为此准备了好些时日,自然一切就绪。
李承乾对这两人极为放心,但兹事体大,还是叮嘱了一句:“千万不可大意,万万不能出错,否则影响甚坏。”
两人又齐声道:“微臣省得。”
说完,两人互视一眼,如此异口同声、进退同步,有些尴尬……
殿内诸人见此,也都低声笑了起来。
李孝恭道:“不愧是姐夫小舅子,这般心有灵犀,殊为难得。”
刘洎则笑道:“郡王这话有待商榷,这两位虽然眼下看似极有默契,但吾听闻昔日越国公可是冲冠一怒马踏韩王府,吓得韩王殿下不得不避入宫中恳请先帝说情,否则连家都不敢会,呵呵。”
此言一出,诸人笑声顿止,都看了看刘洎,神色莫名。
李元嘉阴沉着脸,看了看刘洎,没吭声。这事儿说起来的确不好听,姐夫被小舅子吓得有家不敢回,应当是丑闻,但房俊今时今日何等身份地位?还拿这件事来说嘴,就不是说笑那么简单了。
他是宗正卿,讲究沉稳厚重,不好随便说话,且这件事对他的确不大光彩,但房俊却无顾忌。
冷笑一声,淡淡道:“当时年少无知,着实荒唐了一些。只不过时光荏苒,一晃匆匆数年,记得那时候刘侍中还是御史大夫,号令御史台,每日里搜罗在下的‘罪状’予以弹劾,其后咱们不打不相识,倒也好一番交情,只不过到了今日,刘侍中官位渐长,却又不记得那份交情了,着实令人唏嘘。”
殿内诸人神情微妙,这话有些缺德了,看似在说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化,实则是在嘲讽刘洎立场不坚、朝三暮四,当初倡议废储的势力当中,刘洎上蹿下跳、极为显眼,结果如今却又堂而皇之坐在此处,以太子心腹自居。
逐利而行,毫无廉耻……
刘洎一张脸黑如锅底,偏偏这是事实,反驳不得。
“哈哈哈!”
旁人顾忌他的颜面,却有人不在乎,程咬金放声大笑,浑然不顾刘洎投过来杀人一般的眼神。
李勣瞪了程咬金一眼,在其悻悻闭嘴之后,才开口道:“如今局势不稳、关中不靖,无论先帝下葬亦或殿下登基,都是天大之事,不容有失。当调派军队,严守长安内外,谨防意外发生。”
岑文本颔首赞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要怕麻烦,而是要避免麻烦。”
诸人深以为然。
时至今日,太子登基不可逆转,看似大局已定,但毕竟晋王依旧固守潼关,十六卫大将军当中尚有不少人一直未有明确表态,难免心存异志,万一紧要之时忽然发动,将会使得局势急转直下,不可不防。
李承乾沉声道:“诸位爱卿有何建议?”
李勣道:“卫公兵法娴熟、韬略无双,可居中调度,重新布防关中防务,使得内外协同,杜绝一切隐患。”
李靖忙道:“吾已老迈,精力难济,只因当下局势危厄这才不得不奋起余勇,宁愿马革裹尸不敢辜负太子殿下之信重。但如此大事,自当由懋功你来居中统领、指挥调度,才能无所遗漏、周祥完备。”
他如今威望不减,功劳也有几分,但毕竟年迈,当年的雄心壮志即便未曾消弭一空也所余无几,如何肯越过当朝第一人李靖,去掌握这份军权?
毕竟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度成为“军中第一人”,又何必去出这个风头,招惹嫉妒?
房俊道:“卫公言之有理,此事英国公当仁不让。”
这位当朝第一人自李二陛下驾崩之后,除去哭灵、守夜之外,几乎皆在府邸之中潜居不出,说其“坐观成败”略有不妥,但的确坐山观虎斗,不偏不倚。
这种心思房俊也能有几分猜测,不过是“既然进无可进,那不如略有自污,后退一步”。
都已经是朝中第一人,若是继续立下大功,无论哪一位皇子登基,之后论功行赏,难道还能让他封王?
当真封王,估计离死不远。
而即便他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功绩、实力,新皇又岂敢对他过于苛责呢?
这是个真正的聪明人。
月盈则亏,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是对于太子一党来说,还是希望将其逼出来,号令十六卫大军依附太子,匡扶正朔,早已剿灭晋王,鼎定乾坤。
既然房俊提议,李承乾马上跟进,目光灼灼的看着李勣,沉声道:“卫公与二郎素来钦佩英国公,孤亦对英国公信重有加,此事当由英国公全权负责,毋要使孤失望。”
李孝恭也道:“懋功责无旁贷!”
事已至此,李勣还能说什么呢?他不可能站到晋王那边去彻底反对太子,所以无法做到真正的不偏不倚,总归还是多向着太子这边一点。
而这也未必不是他认为最理想的局势……
遂颔首道:“既然殿下与诸位同僚信任,吾岂敢推卸?眼下局势纷乱,各军立场不一、无法揣测,所以必须对关中各地之驻军严密监视、防备。如此一来,长安城中的兵力便过于臃肿,而周边防御略有不足,可由东宫六率向北移动,沿骊山、渭水一线布防,防止敌军突入长安,城内的左武卫则全体出城,分别于咸阳、鄠县、盩厔一带驻扎,严防关中各地驻军当中有阴谋叛逆者伺机破坏,城内交由禁军与‘百骑司’负责,宿卫玄武门的重任,依旧交由江夏郡王率领右屯卫……”
显然他早有谋略,此刻见到不能推卸,遂当场将布置道出,不过场面却很是凝重,几乎所有人都目光都若有若无的看向程咬金。
相比于李勣迫于无奈的坐山观虎斗,程咬金率领大军戍守长安却任凭叛军入城猛攻太极宫之行为,不仅比坐观成败还过分,甚至对晋王有明显倾向。
如今将其调出长安,等于彻底断绝程咬金的小心思,这个“混世魔王”岂能同意?
背地里程咬金与晋王那边眉来眼去,却也瞒不过遍布长安的“百骑司”……
孰料,程咬金对于这个废其武功的安排居然全无排斥,当即颔首道:“末将遵令,定会盯紧关中各地驻军,自西渭桥开始,绝不容许有一兵一卒迫近长安。”
殿内肃然,谁都没想到程咬金竟然如此痛快的答允撤出长安城,难道这位一开始所打的算盘都不计较了?
转而又都看向李勣。
都知道李勣在军中威望绝伦,早已超越李靖成为军方第一人,对贞观勋臣更是有着超强的影响力,但却也料不到他这边刚刚向太子透露依附之意,程咬金便紧随其后、接踵而来……
若能得这两人尽心辅佐,晋王叛军何足道哉?
李靖也道:“东宫六率已经有两支部队沿着广通渠逼近潼关,迫使叛军不能从容布置,老夫随后便将全军陈列与渭水、骊山一线,严密监视叛军行动,绝不会使其突入长安,坏了大事。”
李勣颔首,又看向李道宗,道:“左屯卫刚刚组建,与右屯卫一起受郡王您节制,还请按兵不动,无论何等情形之下都要确保玄武门之安全。”
一直沉默不言的李道宗缓缓颔首:“定不负所托。”
李承乾眼瞅着数支部队安排妥当,将长安围得水泄不通,心中欢喜,连日以来的担忧略有排解,振奋道:“诸位精忠报国,实乃国之栋梁,还望与孤一道继往开来,将先帝一手创建的盛世延续下去、再创辉煌!则天下之大,孤与诸君共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