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 第一千七百四一章 帝王野心
热门推荐:
星际时空,我是谁?
世族嫡媳
七零军嫂娇又凶,海军老公拿命宠
咸鱼翻身!觉醒后我在星际享福
崩铁:寰宇剑仙,玩家发癫
王者:对面五个国一?还行,好打
王妃只想苟活,冷面阎王求放过
陆先生别傲娇
纠缠十年,我死后前夫才放手
总而言之,现在对于大唐来说最好的态势就是吐蕃不胜而胜、噶尔部落不败而败。 李勣还有一些担忧:“论钦陵其人我也多有了解,毫不夸张的说可以赞一句‘惊才绝艳’,尤其善于谋略、绸缪,其麾下有勃论赞刃这样的猛将,有噶尔部落的
精锐战士,现在又得到大唐在军械装备粮秣辎重等等各方面的资助扶持,若有再有一点运气,那么攻陷逻些城并不是不可能。”
谁都知道吐蕃看似强大实则内部倾轧极其严重。一旦论钦陵兵临城下极有可能导致不可测之变故,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房俊对此早有预见:“英公放心关键时刻我会叫停。”
李勣看他一眼,淡然道:“熬出来的鹰也会噬主,走狗也会狂吠,不要妄自尊大,更不要小觑任何人。”
房俊沉吟少顷,颔首道:“受教了。” 李勣微微一愣,虽然房俊比他晚了一辈,他有资格教诲几句,可房俊今时今日之地位早已超越了辈分的限制,是足以与他并肩且分庭抗礼的人物,此刻说出
一句“受教”,足见其心胸之宽广、城府之深沉。
分明是一个前几年还溜鹰斗狗、率诞无学的纨绔,一转眼便成长得如此成熟,这种进步速度绝非教诲可以为之,只能感叹一句或许这就是天生的人才……
故而他微微一笑:“不过是老年人唠叨几句罢了,愿意听就听一听,当不得教诲二字。” 郑仁泰、裴怀节、刘仁轨等人见这二位毫无隔阂、惺惺相惜的模样,不禁纷纷摇头,上次开会的时候还唇枪舌剑不依不饶,既没见李勣“爱幼”更不见房俊“
敬老”,彼此都恨不能向对方饱以老拳、一拳砸倒…… 军制改革所涉及的领域太多、太深,兵源的征集、调整,后勤的完善、改进等等,早已不是军队一家之事,财政的协调、法律的支持,乃至于军械、战马、
装备、战术、甚至伙食,是一个极其浩大而缜密的系统工程,草拟之后还要交付全军讨论、改进,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所以每一次开会都会由各位“委员”提出一个议题,而后所有人据此进行论证、填补意见,一点一点予以完善。 如此导致的情况便是在这间设立于兵部衙门之内的“会议室”争执不断,一旦涉及各自的利益便寸步不退、争吵不休,动辄唇枪舌剑、面红耳赤,所幸每次开
会都大门紧闭,否则被外人见到实在是有失体统……
…… 兵部如今大权在握、经费充足,晌午饭堂的伙食很好,这几位“委员”虽然都是朝堂、军中的大佬,但还是贪恋兵部的饭菜,所以每一次开会之后都会留在兵
部吃一顿,而后才会陆陆续续告辞离去。
房俊与李勣一起吃了饭正欲分别打道回府,宫里的内侍便前来传旨,说是陛下召见……
两人忙出了兵部衙门,也不坐车,策马在两人亲兵部曲的簇拥之下出了皇城直抵承天门下,无需通禀便由内侍引领着入宫来到武德殿御书房。君臣叙礼之后两人落座。 李承乾大抵也刚刚用过午膳,正捧着茶杯喝水,让内侍给两人上茶,然而问道:“吐蕃那边战况激烈,论钦陵虽然攻陷那录驿取得战略主动,但毕竟噶尔部落
势单力薄,未必能够经受得住吐蕃的反扑之势,咱们是否要加大一些支持?”
他这么一说,李、房二人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房俊试探着问道:“陛下所谓的支持,是何种程度的支持?”
李承乾略一沉吟,想着在这两天面前也无需隐晦,遂直言不讳:“不如直接让裴行俭率军抵达那录驿,帮助论钦陵守卫鄂拉山口,二位意下如何?” 论钦陵奇兵突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前往逻些城的第一座战略重地那录驿,给他一种“吐蕃不堪一击”的感觉,以噶尔部落那些乌合之众都能势如破竹
,如果换成装备更为精良、战力更为强悍的唐军呢?
会否一路由大非川平推至逻些城?
吐蕃军队会否一触即溃、不堪一击?
无怪乎李承乾会产生这样一个念头,君王已然是天下之主,富有四海,但凡有那么一点追求都只会在两件事上较劲,一则“文治”,一则“武功”。 大唐立国至今已历三代,高祖皇帝于隋末乱世之中振臂奋起、召集天下英雄定鼎大唐万世不拔之基业,太宗皇帝更是覆灭东西突厥、覆灭薛延陀、覆灭高句
丽、覆灭吐谷浑,灭国无数,贞观盛世矞矞皇皇,堪称文武兼备,距离“千古一帝”仅只一步之遥。 李承乾自诩不如那两位,打定主意老老实实经营内政,纵然不能如父祖一般名垂青史、威慑当代,也当如文景二帝那样攒下一份厚重的家底,还要儿孙当中
有惊才绝艳之辈便可凭此立下不世之功业,到时候史书之上对他这位守成之主也定是溢美之词。
可现在忽然让他看到一个契机可以获取不逊于父祖之功勋,那就是覆灭吐蕃。 当塞北的薛延陀、漠北的突厥、辽东的高句丽、祁连山之南的吐谷浑这些周边强国一一覆灭、烟消云散,偌大的大唐版图连绵纵横、广袤无垠,若是能将高
原之上的吐蕃也一并覆灭、纳入版图,则大唐可以完成一桩秦皇汉武也不曾达到的壮举——地缘区域之内真正的大一统。
试想一下,当漠北、辽东、西域、吐蕃等等全部归于大唐版图,将是何等恢弘广袤、不可一世?
没有帝王能得当这种诱惑。 房俊与李勣对视一眼,当即打断了李承乾的美梦:“陛下,万万不可!此番针对吐蕃之战略,要紧处便是大唐置身事外不下场,如此才能站在局外从容布置,即便吐蕃明知大唐资助扶持噶尔部落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不敢与大唐开战。可一旦大唐亲自下场派遣军队参与,则逼着吐蕃不得不向大唐宣战。吐蕃占据高原
之利,是当下大唐军队难以逾越的天堑,不要被论钦陵眼下所取得的战果所迷惑,换了裴行俭亲自指挥大唐军队,未必能打出这样的战绩。”对于出身于平原的兵卒来说,高原反应不是意志力可以抵消的,随便去高原上走一走都喘不过气,更何况是长途跋涉奋战沙场?
显然长于深宫之内的李承乾并未认知高原反应真正的危害与艰难。 李勣也道:“大唐现在无论内政亦或军事都处于一个改革时期,需要全国上下朝野内外不遗余力的配合、参与,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契机,一旦迈过这一步,帝国的国力将成倍暴增,届时区区吐蕃何足道哉?老臣愿亲自提兵攻上高原生擒松赞干布献于陛下御前!可现在一旦被吐蕃拖进一场战争泥沼,将耗费极大之国
力,导致各项革新不得不暂时终止,即便最终覆灭吐蕃亦是得不偿失。” 吐蕃的确强大,给予帝国西部边陲带来极大之威胁,不得不陈兵十余万布置在乌鞘岭、河西四镇,耗费无数钱粮辎重,但是与帝国政治、经济、军事的革新
相比,却不值一提。
用房俊的话来说,这叫“迭代”。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外无强敌,军事环境相对稳定,可以专注内政。内部虽然文武相争,但包括刘洎在内都是有识之士,都愿意肃清吏治、发展内政
、提振经济、鼓励商业。
帝国上下都卯着劲儿的想要建立功勋。
最重要是君王贤明且并不强势,这是最好的变革土壤。 一般来说弱势的君主大多昏聩、无主见,不能坚持既定的道路不动摇,稍有风吹草动便容易改弦更张,而贤明的君主大多强势,不能容忍臣下“染指”君权,
主见极强,一切以巩固君权为首要。
一旦“迭代”完成,帝国将会一跃登上一个更高层次的水准,对天下各国都是“降维打击”。
与此相比,且忍耐吐蕃十几二十年又有何妨? 李承乾是个听劝的,闻言也明白自己是奢望了,但在这两人面前也不掩饰自己的失望,甚至有些推心置腹:“非是朕好大喜功,实在是对于朕来说覆灭吐蕃之功勋实在太过诱人。朕还是储君的时候便遭受天下质疑,虽然平素表现得云淡风轻,可心中还是很在意的。不敢自比高祖、太宗,可总得有一些拿的出手的功勋
让那些人闭嘴吧?朕是皇帝,也是一个普通人,朕也想得到天下臣民之认可啊。”
自登基以来,宫里未曾添进一个美人,是他不好女色吗?当然不是,寻常官员、商贾都向往三妻四妾坐享齐人之福,更何况是他这个皇帝呢?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述求是什么,与美人相比,他更想要一个廉洁、贤明的评价。 他太需要得到认可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活着还是死了。
精锐战士,现在又得到大唐在军械装备粮秣辎重等等各方面的资助扶持,若有再有一点运气,那么攻陷逻些城并不是不可能。”
谁都知道吐蕃看似强大实则内部倾轧极其严重。一旦论钦陵兵临城下极有可能导致不可测之变故,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房俊对此早有预见:“英公放心关键时刻我会叫停。”
李勣看他一眼,淡然道:“熬出来的鹰也会噬主,走狗也会狂吠,不要妄自尊大,更不要小觑任何人。”
房俊沉吟少顷,颔首道:“受教了。” 李勣微微一愣,虽然房俊比他晚了一辈,他有资格教诲几句,可房俊今时今日之地位早已超越了辈分的限制,是足以与他并肩且分庭抗礼的人物,此刻说出
一句“受教”,足见其心胸之宽广、城府之深沉。
分明是一个前几年还溜鹰斗狗、率诞无学的纨绔,一转眼便成长得如此成熟,这种进步速度绝非教诲可以为之,只能感叹一句或许这就是天生的人才……
故而他微微一笑:“不过是老年人唠叨几句罢了,愿意听就听一听,当不得教诲二字。” 郑仁泰、裴怀节、刘仁轨等人见这二位毫无隔阂、惺惺相惜的模样,不禁纷纷摇头,上次开会的时候还唇枪舌剑不依不饶,既没见李勣“爱幼”更不见房俊“
敬老”,彼此都恨不能向对方饱以老拳、一拳砸倒…… 军制改革所涉及的领域太多、太深,兵源的征集、调整,后勤的完善、改进等等,早已不是军队一家之事,财政的协调、法律的支持,乃至于军械、战马、
装备、战术、甚至伙食,是一个极其浩大而缜密的系统工程,草拟之后还要交付全军讨论、改进,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所以每一次开会都会由各位“委员”提出一个议题,而后所有人据此进行论证、填补意见,一点一点予以完善。 如此导致的情况便是在这间设立于兵部衙门之内的“会议室”争执不断,一旦涉及各自的利益便寸步不退、争吵不休,动辄唇枪舌剑、面红耳赤,所幸每次开
会都大门紧闭,否则被外人见到实在是有失体统……
…… 兵部如今大权在握、经费充足,晌午饭堂的伙食很好,这几位“委员”虽然都是朝堂、军中的大佬,但还是贪恋兵部的饭菜,所以每一次开会之后都会留在兵
部吃一顿,而后才会陆陆续续告辞离去。
房俊与李勣一起吃了饭正欲分别打道回府,宫里的内侍便前来传旨,说是陛下召见……
两人忙出了兵部衙门,也不坐车,策马在两人亲兵部曲的簇拥之下出了皇城直抵承天门下,无需通禀便由内侍引领着入宫来到武德殿御书房。君臣叙礼之后两人落座。 李承乾大抵也刚刚用过午膳,正捧着茶杯喝水,让内侍给两人上茶,然而问道:“吐蕃那边战况激烈,论钦陵虽然攻陷那录驿取得战略主动,但毕竟噶尔部落
势单力薄,未必能够经受得住吐蕃的反扑之势,咱们是否要加大一些支持?”
他这么一说,李、房二人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房俊试探着问道:“陛下所谓的支持,是何种程度的支持?”
李承乾略一沉吟,想着在这两天面前也无需隐晦,遂直言不讳:“不如直接让裴行俭率军抵达那录驿,帮助论钦陵守卫鄂拉山口,二位意下如何?” 论钦陵奇兵突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前往逻些城的第一座战略重地那录驿,给他一种“吐蕃不堪一击”的感觉,以噶尔部落那些乌合之众都能势如破竹
,如果换成装备更为精良、战力更为强悍的唐军呢?
会否一路由大非川平推至逻些城?
吐蕃军队会否一触即溃、不堪一击?
无怪乎李承乾会产生这样一个念头,君王已然是天下之主,富有四海,但凡有那么一点追求都只会在两件事上较劲,一则“文治”,一则“武功”。 大唐立国至今已历三代,高祖皇帝于隋末乱世之中振臂奋起、召集天下英雄定鼎大唐万世不拔之基业,太宗皇帝更是覆灭东西突厥、覆灭薛延陀、覆灭高句
丽、覆灭吐谷浑,灭国无数,贞观盛世矞矞皇皇,堪称文武兼备,距离“千古一帝”仅只一步之遥。 李承乾自诩不如那两位,打定主意老老实实经营内政,纵然不能如父祖一般名垂青史、威慑当代,也当如文景二帝那样攒下一份厚重的家底,还要儿孙当中
有惊才绝艳之辈便可凭此立下不世之功业,到时候史书之上对他这位守成之主也定是溢美之词。
可现在忽然让他看到一个契机可以获取不逊于父祖之功勋,那就是覆灭吐蕃。 当塞北的薛延陀、漠北的突厥、辽东的高句丽、祁连山之南的吐谷浑这些周边强国一一覆灭、烟消云散,偌大的大唐版图连绵纵横、广袤无垠,若是能将高
原之上的吐蕃也一并覆灭、纳入版图,则大唐可以完成一桩秦皇汉武也不曾达到的壮举——地缘区域之内真正的大一统。
试想一下,当漠北、辽东、西域、吐蕃等等全部归于大唐版图,将是何等恢弘广袤、不可一世?
没有帝王能得当这种诱惑。 房俊与李勣对视一眼,当即打断了李承乾的美梦:“陛下,万万不可!此番针对吐蕃之战略,要紧处便是大唐置身事外不下场,如此才能站在局外从容布置,即便吐蕃明知大唐资助扶持噶尔部落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不敢与大唐开战。可一旦大唐亲自下场派遣军队参与,则逼着吐蕃不得不向大唐宣战。吐蕃占据高原
之利,是当下大唐军队难以逾越的天堑,不要被论钦陵眼下所取得的战果所迷惑,换了裴行俭亲自指挥大唐军队,未必能打出这样的战绩。”对于出身于平原的兵卒来说,高原反应不是意志力可以抵消的,随便去高原上走一走都喘不过气,更何况是长途跋涉奋战沙场?
显然长于深宫之内的李承乾并未认知高原反应真正的危害与艰难。 李勣也道:“大唐现在无论内政亦或军事都处于一个改革时期,需要全国上下朝野内外不遗余力的配合、参与,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契机,一旦迈过这一步,帝国的国力将成倍暴增,届时区区吐蕃何足道哉?老臣愿亲自提兵攻上高原生擒松赞干布献于陛下御前!可现在一旦被吐蕃拖进一场战争泥沼,将耗费极大之国
力,导致各项革新不得不暂时终止,即便最终覆灭吐蕃亦是得不偿失。” 吐蕃的确强大,给予帝国西部边陲带来极大之威胁,不得不陈兵十余万布置在乌鞘岭、河西四镇,耗费无数钱粮辎重,但是与帝国政治、经济、军事的革新
相比,却不值一提。
用房俊的话来说,这叫“迭代”。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外无强敌,军事环境相对稳定,可以专注内政。内部虽然文武相争,但包括刘洎在内都是有识之士,都愿意肃清吏治、发展内政
、提振经济、鼓励商业。
帝国上下都卯着劲儿的想要建立功勋。
最重要是君王贤明且并不强势,这是最好的变革土壤。 一般来说弱势的君主大多昏聩、无主见,不能坚持既定的道路不动摇,稍有风吹草动便容易改弦更张,而贤明的君主大多强势,不能容忍臣下“染指”君权,
主见极强,一切以巩固君权为首要。
一旦“迭代”完成,帝国将会一跃登上一个更高层次的水准,对天下各国都是“降维打击”。
与此相比,且忍耐吐蕃十几二十年又有何妨? 李承乾是个听劝的,闻言也明白自己是奢望了,但在这两人面前也不掩饰自己的失望,甚至有些推心置腹:“非是朕好大喜功,实在是对于朕来说覆灭吐蕃之功勋实在太过诱人。朕还是储君的时候便遭受天下质疑,虽然平素表现得云淡风轻,可心中还是很在意的。不敢自比高祖、太宗,可总得有一些拿的出手的功勋
让那些人闭嘴吧?朕是皇帝,也是一个普通人,朕也想得到天下臣民之认可啊。”
自登基以来,宫里未曾添进一个美人,是他不好女色吗?当然不是,寻常官员、商贾都向往三妻四妾坐享齐人之福,更何况是他这个皇帝呢?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述求是什么,与美人相比,他更想要一个廉洁、贤明的评价。 他太需要得到认可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活着还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