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 > 第127章 十大意难平人物第五位:郭昕!

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 第127章 十大意难平人物第五位:郭昕!

    秦朝

    嬴政眼眸中闪过一抹精光:

    “为一国大业,从青发到白头,从翩翩少年到佝偻老躯,此人值得后世传颂啊!”

    ……

    三国时期

    司马懿幽幽地望着病逝的诸葛亮,脸上却流露出复杂之色:

    “孔明啊,孔明……”

    ……

    唐朝

    李世民欣赏地点了点头,心中默念道:

    “我大唐的末期若是有这种忠臣,或许还能再续命几年,唉……”

    ……

    嗡——

    光幕中的军营渐渐淡出,接着便是“克复中原”的旗帜缓缓倒下。

    旋即,换了一副场景,那是大漠荒凉的枯草之地。

    一位白发老者身披重甲站在孤城之上,向南方望去。

    【盘点历史十大意难平人物,第五位:铁血郡王,坐守孤城,白发尽忠,大唐荣光——郭昕】

    ……

    春秋战国时期

    一位白袍书生负手而立,看着光幕中的这老者,心有所动:

    “白髯老者,本该颐养天年,却仍旧披甲上阵,或许又是一位可歌可泣的人物!”

    ……

    唐朝

    郭子仪听到这个名字之后,拳头也是一握,目光中泛出悲伤之色:

    “侄儿,守国土,你做得很好,没有丢我们郭家的脸!”

    ……

    南宋

    文天祥对史书也是有所涉猎,根据光幕的话语,他能够猜出一二:

    “守卫安西都护府的那群铁军吗?”

    ……

    【郭昕,华阴郭氏,乃是唐代大将郭子仪的侄子】

    【凭借家族的庇荫,郭昕从小便对战争攻伐有了自己独有的见解】

    【到得成年之时,他怀着一腔热血抱负,想要报效朝廷】

    【于是,他便前往了经常受到吐蕃袭扰的安西都护府任职】

    【由于其出色的表现,在安西都护府也是深得人心,令人敬佩】

    【当时,正值安史之乱时期,朝廷很快便陷入了内耗之中】

    【因为拱卫朝廷的军队太过草包,一路上呈现出被叛军碾压的姿态】

    【沿途的官员弃城而逃者不计其数】

    【为了挽救这个困局,朝廷只好从安西都护府调回戍边的安西铁军】

    【安西铁军常年征战,所积累的战争经验是十分丰富的】

    【因此,在多方精兵的联合绞杀之下,围攻长安的叛军迟迟不能前进半分】

    【到得后来,叛军首领安禄山死于行伍之中】

    【但这并不代表安史之乱彻底平息】

    【河西、陇右一带由于防备的空虚,使得吐蕃心生觊觎】

    【他们趁着朝廷忙于内乱之际,果断出手,攻占了陇右和安西等数十个重要的郡县】

    【这一举动,彻底地断绝了安西都护府和朝廷的联系】

    【而用以镇压叛乱的安西铁军也在血战中所剩无几】

    【到得新皇唐肃宗重整朝政之时,他有心无力,想要解决边患,可手中无兵】

    【于是,在重建朝廷和援救安西都护府的选择上,唐肃宗倾向了后者】

    【皇帝的这个选择乃是舍小保大,但却苦了安西都护府的守军】

    ……

    汉朝

    汉武帝摇着头,说道:

    “这便是不重视练兵的后果,面对外敌,只有被欺负的份,还得靠守边的军队来救?岂不可笑?”

    ……

    【为了解救国难,都护府的精锐尽出】

    【只留下了一群老弱病残,空守孤城】

    【吐蕃的猛烈攻势让得安西北庭的郡县接连丢失】

    【最后,就只剩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两座孤城安在】

    【吐蕃大军如乌云压顶,接连不断地向孤城靠近】

    【而安西都护府的守军已然是捉襟见肘】

    【郭昕却仍然没有放弃,他联合当地的百姓奋起反抗】

    【在吐蕃大军高强度的车轮战下,安西都护府竟是顽强地抵御了下来】

    【不过,作为安西都护府的指挥使,郭昕却是高兴不起来】

    【敌军如河从海出,源源不断,而他们守军却是孤海独舟】

    【长久下去,粮食问题会逐渐突出,士气必定受到影响】

    【因此,笼罩在郭昕和安西都护府上空的阴霾也不断加深】

    【就在这个时候,救星从天而降,解决完安史之乱的余孽之后,郭子仪率军北上相救】

    【他先是在北庭都护府将吐蕃大军杀得溃逃,极大了鼓舞了戍边守军的士气】

    【郭昕听到这个捷报之后,十分高兴,认为安西都护府的困局要得到破解】

    【可是,安西都护府的守军们望眼欲穿,援兵却迟迟未到】

    【最后,就连郭昕心中那一丝希望之花也逐渐调零】

    ……

    蒙元

    成吉思汗冷笑一声:

    “都说汉人最重情义,现在看来,一国之君都能弃救国之恩的大军而不顾,可笑!”

    ……

    【原来,在这个时候,吐蕃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长安城外】

    【他们在见到这大唐的都城,犹如久旱之人见到了甘霖】

    【二话不说,便如狼似虎地攻进了长安城中】

    【唐代宗迫不得已,再度学习老祖宗的保命方法,弃城而逃】

    【大将郭子仪看着国破山河的一幕,心生愤慨,挺身而出】

    【郭子仪从长安开始,沿途之中笼络四散逃亡的将士,和他们约定在商州集结】

    【此消息一出,一呼百应,无数士兵跟随在了郭子仪的身后】

    【于是,郭子仪便思索破敌策略】

    【他以虚张声势和疑兵之计大肆宣扬唐军反攻的策略】

    【这一举动使得吐蕃军人心惶惶】

    【兵家大忌便是孤军深入】

    【所以,很快,吐蕃军将长安洗劫一番后,便向北撤逃】

    【躲在暗处的唐代宗见到局势一定,也与郭子仪一同回到了长安】

    【直到这个时候,唐代宗才想起来亡羊补牢,开始重视边关的问题】

    【可由于河西走廊仍然被退走的吐蕃大军据守】

    【加上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状况不明】

    【唐代宗也不想分出多余的兵力去吃力不讨好】

    【于是,在这种思想下,朝廷只是派出大军前往泾原驻守】

    【以此来阻断吐蕃大军杀入中原的要道】

    【至于两个都护府,则让他们自生自灭】

    ……

    明朝

    朱瞻基顿时一阵嗤笑,他曾经也听过安史之乱的故事,被外族吐蕃乘虚而入,却不敢反抗。

    这在他眼中,是无能的行为,一个皇帝的无能,一个朝代的无能。

    他轻笑一声:

    “自生自灭?若是朕,必率大军杀到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