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岁月长河 第17章 背着孩子挑煤
大家异样的目光让江英感到如芒在背,人们的避之不及让江英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特别是大家的指指点点更是让江英感到无地自容。
虽然江英知道这不是自己的错,也不是丈夫的错,但现实就是现实,现实就是这样残酷,由不得你辩解。
为了不让自己和江小凤、江竹惠碰面感到尴尬,不想再听到那些污言秽语,更不想再看到那些能杀人的寒芒,收工后,江英找到队长江保全。
江英说:“二叔,我想去煤窑挑煤。”
江保全说:“大侄女,去煤窑挑煤那是壮劳力干的活,一个来回要走五六个小时,中间还要翻过两座山,风吹日晒的我怕你吃不了这个苦,再说你的孩子还小也离不开你。”
江保全这样说是为江英着想。
虽说江英回来才三天,但她昨天和刘婶在生产队队部发生的冲突早已经一传十,十传百,传的整个村子都已经人尽皆知了。
大家都把江英的情况了解清楚了,就连一向不苟言笑、从不八卦的江保全都知道了江英是带着孩子回来的,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江英说:“二叔,我知道您是为我好,谢谢您,我想好了,就是再苦再累我也要去,孩子我可以背着去。”
江保全说:“好吧,既然你想好了,那明天就先去试试,不行再回来。”
江保全知道江英从小就是个要强的人,做事处处不甘落后于人,昨天刘婶突然爆出的消息对江英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江保全考虑到江英目前的处境,想着换个环境对江英来说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就同意了。
江英回来后把她要去煤窑挑煤的事告诉了江母,江母心疼地说:“英子,你想好了吗?去煤窑挑煤可不是女人干的活,再说孩子还小,她也离不开你呀。”
江英说:“妈,孩子我会背着去的,休息的时候顺便喂喂孩子,也不会耽误事的,您就放心吧。”
江母问:“你要不要再想想?”
江英说:“不用想了,我都跟队长说好了,明天就去。”
江母知道江英是铁了心了,就没有再劝。
她问:“你明天准备几点出门,妈好给你准备干粮。”
江英说:“妈,我想早上七点出门,早晨天气凉快。”
第二天早上七点钟,江英背上女儿,带上母亲团的饭团,挑着箩筐就出门了。
江英小时候跟着父亲去过煤窑,知道来回的路全是爬山下坡的,所以她要趁早晨天气凉爽早点出门,再说她也不想和父亲同路,早他一个小时就出门了。
江英一边走一边回想着昨天发生的事,她恨自己当时为何要那么冲动,替钱惠惠打抱不平,以致招来这无妄之灾,可转念一想,即便是重来一次,自己也许还是会站出来,自己平时最看不惯的就是有人被欺负。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背上的女儿醒了,江英找了个稍稍平坦的地方,放下孩子坐了下来,看看四下没有人,便撩起衣裳喂孩子。
看着怀里撅着小嘴吮吸着母乳的女儿,江英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她喃喃道:“我的女儿,你还不满三个月,就要跟着妈妈受罪了。”
在煤窑称完煤后,江英挑着近一百斤的煤往回走,她来回都没有走同村人常走的路,而是从旁边绕着走,一是不想遇到熟人,二是不想遇到父亲,怕听到他冷嘲热讽的话。
往返煤窑的路虽然大半都是在山里,有树荫的遮挡,可七月份的天气炎热难耐,加上背上还背着个孩子,江英早已经是汗流浃背。
江英一路上走了歇,歇了走,整整走了四个多小时才回到家,因为她背上的孩子也要吃喝拉撒的。
下午回到家,江英的衣服已经湿透了,她把孩子放到床上,江母打了盆热水让她洗洗脸,擦擦身子,换套干净的衣服。
江英洗完脸,擦干身上的汗水,刚要穿衣,江母正好又端了一盆热水进来。
江母从后面看到江英肩上被扁担磨得通红的印记,心疼地说:“英子,明天别去了,去煤窑挑煤那是像你爸那样的壮劳力干的活,这么热的天,男人光着膀子都热的够呛,何况你背上还背着个孩子,孩子也跟着遭罪。”
江英穿好衣服,拉着江母的手笑嘻嘻地说:“妈,您要相信您女儿的能力,男人能干的活,我也能干,我今天不也把煤挑回来了吗,万事开头难,多去几次,以后就好了。”
江英不想让江母为自己担心,她想宽慰下江母。
江母知道女儿表面看着秀气,因为自小就跟着大人一起劳动,也有点力气,再加上她不服输的性格,只要她认定的事,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所以也没再劝她放弃到煤窑挑煤的事。
江母说:“英子,我打了盆热水,你泡泡脚。”
江英说:“妈,不用了。”江英知道自己的脚更不能让母亲看到。
“坐下,脱了鞋子,把脚放到盆里。”江母命令道。
“妈,我自己来,您去忙您的吧。”江英知道躲不过去了,只好说。
“英子,如果你明天还想去挑煤,就听妈的。”江母的语气不容商量。
江英只好脱下鞋子。
江母抬起江英的脚看了看,只见江英的两只脚,脚趾跟脚板之间都磨起了大小不等的血泡。
“你先泡会儿,泡完后我用针帮你把血泡挑了,不然明天你连路都走不了,你爸说他第一次去挑煤的时候,回来脚底也磨起了好几个泡。”
江英感激地看着母亲,眼泪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从此以后,只要天不下雨,江英就背着女儿上山去挑煤,累了就歇一歇,喂喂孩子,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口水沟里面的山泉水,一路上和背上的女儿自言自语地唠叨着。
一个人独来独往,虽然身体累点,但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不用听不想听的话,江英觉得这种眼不见心不烦的日子也不错。
江英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熬过了整个烤烟阶段。
就在江英去煤窑挑煤的两个月后,一个突发状况让江英稍稍平复的心彻底崩溃了。
虽然江英知道这不是自己的错,也不是丈夫的错,但现实就是现实,现实就是这样残酷,由不得你辩解。
为了不让自己和江小凤、江竹惠碰面感到尴尬,不想再听到那些污言秽语,更不想再看到那些能杀人的寒芒,收工后,江英找到队长江保全。
江英说:“二叔,我想去煤窑挑煤。”
江保全说:“大侄女,去煤窑挑煤那是壮劳力干的活,一个来回要走五六个小时,中间还要翻过两座山,风吹日晒的我怕你吃不了这个苦,再说你的孩子还小也离不开你。”
江保全这样说是为江英着想。
虽说江英回来才三天,但她昨天和刘婶在生产队队部发生的冲突早已经一传十,十传百,传的整个村子都已经人尽皆知了。
大家都把江英的情况了解清楚了,就连一向不苟言笑、从不八卦的江保全都知道了江英是带着孩子回来的,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江英说:“二叔,我知道您是为我好,谢谢您,我想好了,就是再苦再累我也要去,孩子我可以背着去。”
江保全说:“好吧,既然你想好了,那明天就先去试试,不行再回来。”
江保全知道江英从小就是个要强的人,做事处处不甘落后于人,昨天刘婶突然爆出的消息对江英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江保全考虑到江英目前的处境,想着换个环境对江英来说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就同意了。
江英回来后把她要去煤窑挑煤的事告诉了江母,江母心疼地说:“英子,你想好了吗?去煤窑挑煤可不是女人干的活,再说孩子还小,她也离不开你呀。”
江英说:“妈,孩子我会背着去的,休息的时候顺便喂喂孩子,也不会耽误事的,您就放心吧。”
江母问:“你要不要再想想?”
江英说:“不用想了,我都跟队长说好了,明天就去。”
江母知道江英是铁了心了,就没有再劝。
她问:“你明天准备几点出门,妈好给你准备干粮。”
江英说:“妈,我想早上七点出门,早晨天气凉快。”
第二天早上七点钟,江英背上女儿,带上母亲团的饭团,挑着箩筐就出门了。
江英小时候跟着父亲去过煤窑,知道来回的路全是爬山下坡的,所以她要趁早晨天气凉爽早点出门,再说她也不想和父亲同路,早他一个小时就出门了。
江英一边走一边回想着昨天发生的事,她恨自己当时为何要那么冲动,替钱惠惠打抱不平,以致招来这无妄之灾,可转念一想,即便是重来一次,自己也许还是会站出来,自己平时最看不惯的就是有人被欺负。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背上的女儿醒了,江英找了个稍稍平坦的地方,放下孩子坐了下来,看看四下没有人,便撩起衣裳喂孩子。
看着怀里撅着小嘴吮吸着母乳的女儿,江英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她喃喃道:“我的女儿,你还不满三个月,就要跟着妈妈受罪了。”
在煤窑称完煤后,江英挑着近一百斤的煤往回走,她来回都没有走同村人常走的路,而是从旁边绕着走,一是不想遇到熟人,二是不想遇到父亲,怕听到他冷嘲热讽的话。
往返煤窑的路虽然大半都是在山里,有树荫的遮挡,可七月份的天气炎热难耐,加上背上还背着个孩子,江英早已经是汗流浃背。
江英一路上走了歇,歇了走,整整走了四个多小时才回到家,因为她背上的孩子也要吃喝拉撒的。
下午回到家,江英的衣服已经湿透了,她把孩子放到床上,江母打了盆热水让她洗洗脸,擦擦身子,换套干净的衣服。
江英洗完脸,擦干身上的汗水,刚要穿衣,江母正好又端了一盆热水进来。
江母从后面看到江英肩上被扁担磨得通红的印记,心疼地说:“英子,明天别去了,去煤窑挑煤那是像你爸那样的壮劳力干的活,这么热的天,男人光着膀子都热的够呛,何况你背上还背着个孩子,孩子也跟着遭罪。”
江英穿好衣服,拉着江母的手笑嘻嘻地说:“妈,您要相信您女儿的能力,男人能干的活,我也能干,我今天不也把煤挑回来了吗,万事开头难,多去几次,以后就好了。”
江英不想让江母为自己担心,她想宽慰下江母。
江母知道女儿表面看着秀气,因为自小就跟着大人一起劳动,也有点力气,再加上她不服输的性格,只要她认定的事,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所以也没再劝她放弃到煤窑挑煤的事。
江母说:“英子,我打了盆热水,你泡泡脚。”
江英说:“妈,不用了。”江英知道自己的脚更不能让母亲看到。
“坐下,脱了鞋子,把脚放到盆里。”江母命令道。
“妈,我自己来,您去忙您的吧。”江英知道躲不过去了,只好说。
“英子,如果你明天还想去挑煤,就听妈的。”江母的语气不容商量。
江英只好脱下鞋子。
江母抬起江英的脚看了看,只见江英的两只脚,脚趾跟脚板之间都磨起了大小不等的血泡。
“你先泡会儿,泡完后我用针帮你把血泡挑了,不然明天你连路都走不了,你爸说他第一次去挑煤的时候,回来脚底也磨起了好几个泡。”
江英感激地看着母亲,眼泪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从此以后,只要天不下雨,江英就背着女儿上山去挑煤,累了就歇一歇,喂喂孩子,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口水沟里面的山泉水,一路上和背上的女儿自言自语地唠叨着。
一个人独来独往,虽然身体累点,但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不用听不想听的话,江英觉得这种眼不见心不烦的日子也不错。
江英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熬过了整个烤烟阶段。
就在江英去煤窑挑煤的两个月后,一个突发状况让江英稍稍平复的心彻底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