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岁月长河 第97章 病友
一个多月后,赵家福的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刘建民和全家人商量后,决定近期带赵家福去弥淋做化疗。
一天晚上,刘建民对赵家福说:“爸,过几天我送您到弥淋市的铁路医院去做个全身检查,看一下手术后的恢复情况,您当时由于是急诊手术,所以就在我们医院做了,但报销手续比较麻烦,现在您要检查,就得去省城的铁路医院。”
赵家福说:“建民,我感觉身体恢复的很好,不用去做什么检查了,到了弥淋市,吃住都不方便,麻烦不说还要花不少钱,我看就算了。”
铁路系统的职工住院看病必须到铁路医院去这个规定赵家福是知道的。
江英听了赵家福的话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既是心疼又是怜惜,她轻声说道:“赵家福,你说的什么话,是钱重要还是人重要?”
赵家福看着江英,声音低沉而真挚地说道:“江英,我生病的这几个月,你请假在家照顾我,孩子们每天都围着我转,建民在医院也挺忙的,我不想因为我耽误了他们的工作,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事业要忙,他们要趁着年轻,努力踏实地工作,不能总请假陪着我这个老头子。”
赵芳说:“爸,您说哪里话,刘建民请的是补休,不会耽误工作的,您就听他的,去铁路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他是医生,懂得比我们多,您毕竟是做了个手术,再说省城的医疗条件比我们这里好得多,您去检查了没有什么,我们也才能安心地工作。”
赵平也在旁边说道:“爸,大姐说的对,只要您身体好,我们工作起来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江英柔声劝道:“你就听孩子们的吧,别辜负了他们的一番好意。”
赵家福说:“好吧,我听你们的。”
几天后,在家人的劝说下,赵家福和女婿刘建民坐上了去往弥淋市的汽车。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东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每天往返于弥淋市和金东市的载客汽车也增多了,相比汽车的时间灵活性,乘火车的人也越来越少。
铁路局就把金东直通弥淋的火车客车改成到子塘车站后再换乘其它火车,大家都嫌麻烦,客车就更没有人坐了,最后不得不停开了,这条铁路线上只保留了货车的运行。
所以赵家福他们要到弥淋市就只能选择坐汽车了。
当赵家福他们来到弥淋铁路医院时已经是下午了。
到了医院后,刘建民找到事先联系好的在铁路医院工作的大学同学肖强,在肖强的安排下,赵家福顺利地住进了医院。
安顿好后,刘建民对赵家福说:“爸,您先休息下,我把您以前的病历资料拿去给医生看一下。”
“你去吧。”赵家福说。
刘建民拿着资料出去了。
赵家福的病床是十二号,旁边十三号病床上躺着一位浓眉大眼,脸上长着络腮胡子的四十五六岁样子的中年汉子。
中年汉子看着忙出忙进的刘建民,羡慕地对赵家福说:“老哥,你这个儿子可真孝顺。”
赵家福坐在床边,笑了笑说道:“不是儿子,是女婿。”
“我看他爸长爸短的叫着,还以为是儿子呢。”中年汉子尴尬地笑了笑,接着便自我介绍道:“我叫李义顺,上星期做的肺叶切除手术。”
然后中年汉子又关切地向赵家福询问道:“老哥,你叫什么?身体哪里不好?”
看着开朗健谈的李义顺和其他两位正关切地看向自己的病友,赵家福简要地说了下自己的情况。
“我叫赵家福,两个月前在我们当地医院做了个肠梗阻手术,我大女婿也是个医生,他说弥淋市的医疗水平比我们那里先进,让我再到铁路医院来检查一下手术后的恢复情况。”
“噢,只是做个检查,那倒轻松些,不像我还要受些罪。”李义顺自嘲道。
说罢,李义顺用左手指了指旁边十四号病床上坐着的一位和他年龄相仿,剃着平头,脸盘瘦削的病人向赵家福介绍道:“这位是铁路设计院的工程师,我们都叫他张工……。”
没等李义顺说完,张工便打断了他的话,笑着大方地对赵家福说:“我是来做化疗的。”
赵家福虽不明白化疗是什么,但他不是个爱打听别人隐私的人,所以只是笑着点了下头,算是打招呼了。
接着十五号病床边站着的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作了自我介绍,赵家福也是笑着点了下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病房里一共住着来自全省铁路系统不同单位的四个病人,彼此之间虽不熟悉,但现在是同处一室的病友,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初次见面相互之间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也算是加深认识。
医生办公室内,刘建民正跟一位风度儒雅,戴着金边眼镜的五十多岁的中年医生在交谈着。
“陈主任,您看,这是我爸爸的病历资料。”刘建民把赵家福的病历资料递给了陈主任。
陈主任看完资料后说:“你父亲的情况我听肖医生说过了,明天先做个检查,检查完后就可以做化疗了,你也是医生,我想问问你,病人知不知道他的病情?”
刘建民说:“不知道,我们都瞒着他,只告诉他是做了个肠梗阻手术,希望您也不要告诉他真实的病情,只说是腹腔内有点炎症,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对于癌症患者,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征求家属的意见,是否需要把病情告诉患者,而绝大多数的患者家属都不希望患者知道他们的真实病情,因为患者一旦知道自己得了绝症,首先他们从精神上就崩溃了,人的意志一旦垮了,间接地会带来身体免疫力的下降,对治疗是十分不利的。
陈主任对刘建民的要求,自然是同意的。
九十年代初,人们要获取专业的信息,只能通过专业的报刊杂志,不像现在只要有智能手机,什么信息上网都可以查到,所以要隐瞒病情并不是很困难。
经过一天的各项检查后,医生开始给赵家福做化疗。
第一天,赵家福对化疗没有什么反应,下午输完液后,赵家福就在医院的走廊里来回地溜达,看到从盥洗室里拎着两个暖水瓶出来的张工,赵家福招呼道:“张工,打开水呢。”
张工笑着回应道:“嗯。”
接着张工问道:“赵师傅,你今天的液体全部输完了?”
“完了,躺了一天了,身体有点不舒服,出来活动活动。”赵家福说。
两人边走边聊。
“你是帮李义顺打的水吧?”赵家福问。
张工说:“是的,李义顺的爱人家里有事回去了,大家都是在外求医的病人,能搭把手就搭把手呗,有句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嘛。”
赵家福问:“张工,听医生说你就快出院了。”
“嗯,后天就可以出院了,总算又快闯过一关了,真是关关难过关关过啊!” 张工感慨道。
说话间,两人已走到病房门口。
一天晚上,刘建民对赵家福说:“爸,过几天我送您到弥淋市的铁路医院去做个全身检查,看一下手术后的恢复情况,您当时由于是急诊手术,所以就在我们医院做了,但报销手续比较麻烦,现在您要检查,就得去省城的铁路医院。”
赵家福说:“建民,我感觉身体恢复的很好,不用去做什么检查了,到了弥淋市,吃住都不方便,麻烦不说还要花不少钱,我看就算了。”
铁路系统的职工住院看病必须到铁路医院去这个规定赵家福是知道的。
江英听了赵家福的话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既是心疼又是怜惜,她轻声说道:“赵家福,你说的什么话,是钱重要还是人重要?”
赵家福看着江英,声音低沉而真挚地说道:“江英,我生病的这几个月,你请假在家照顾我,孩子们每天都围着我转,建民在医院也挺忙的,我不想因为我耽误了他们的工作,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事业要忙,他们要趁着年轻,努力踏实地工作,不能总请假陪着我这个老头子。”
赵芳说:“爸,您说哪里话,刘建民请的是补休,不会耽误工作的,您就听他的,去铁路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他是医生,懂得比我们多,您毕竟是做了个手术,再说省城的医疗条件比我们这里好得多,您去检查了没有什么,我们也才能安心地工作。”
赵平也在旁边说道:“爸,大姐说的对,只要您身体好,我们工作起来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江英柔声劝道:“你就听孩子们的吧,别辜负了他们的一番好意。”
赵家福说:“好吧,我听你们的。”
几天后,在家人的劝说下,赵家福和女婿刘建民坐上了去往弥淋市的汽车。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东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每天往返于弥淋市和金东市的载客汽车也增多了,相比汽车的时间灵活性,乘火车的人也越来越少。
铁路局就把金东直通弥淋的火车客车改成到子塘车站后再换乘其它火车,大家都嫌麻烦,客车就更没有人坐了,最后不得不停开了,这条铁路线上只保留了货车的运行。
所以赵家福他们要到弥淋市就只能选择坐汽车了。
当赵家福他们来到弥淋铁路医院时已经是下午了。
到了医院后,刘建民找到事先联系好的在铁路医院工作的大学同学肖强,在肖强的安排下,赵家福顺利地住进了医院。
安顿好后,刘建民对赵家福说:“爸,您先休息下,我把您以前的病历资料拿去给医生看一下。”
“你去吧。”赵家福说。
刘建民拿着资料出去了。
赵家福的病床是十二号,旁边十三号病床上躺着一位浓眉大眼,脸上长着络腮胡子的四十五六岁样子的中年汉子。
中年汉子看着忙出忙进的刘建民,羡慕地对赵家福说:“老哥,你这个儿子可真孝顺。”
赵家福坐在床边,笑了笑说道:“不是儿子,是女婿。”
“我看他爸长爸短的叫着,还以为是儿子呢。”中年汉子尴尬地笑了笑,接着便自我介绍道:“我叫李义顺,上星期做的肺叶切除手术。”
然后中年汉子又关切地向赵家福询问道:“老哥,你叫什么?身体哪里不好?”
看着开朗健谈的李义顺和其他两位正关切地看向自己的病友,赵家福简要地说了下自己的情况。
“我叫赵家福,两个月前在我们当地医院做了个肠梗阻手术,我大女婿也是个医生,他说弥淋市的医疗水平比我们那里先进,让我再到铁路医院来检查一下手术后的恢复情况。”
“噢,只是做个检查,那倒轻松些,不像我还要受些罪。”李义顺自嘲道。
说罢,李义顺用左手指了指旁边十四号病床上坐着的一位和他年龄相仿,剃着平头,脸盘瘦削的病人向赵家福介绍道:“这位是铁路设计院的工程师,我们都叫他张工……。”
没等李义顺说完,张工便打断了他的话,笑着大方地对赵家福说:“我是来做化疗的。”
赵家福虽不明白化疗是什么,但他不是个爱打听别人隐私的人,所以只是笑着点了下头,算是打招呼了。
接着十五号病床边站着的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作了自我介绍,赵家福也是笑着点了下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病房里一共住着来自全省铁路系统不同单位的四个病人,彼此之间虽不熟悉,但现在是同处一室的病友,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初次见面相互之间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也算是加深认识。
医生办公室内,刘建民正跟一位风度儒雅,戴着金边眼镜的五十多岁的中年医生在交谈着。
“陈主任,您看,这是我爸爸的病历资料。”刘建民把赵家福的病历资料递给了陈主任。
陈主任看完资料后说:“你父亲的情况我听肖医生说过了,明天先做个检查,检查完后就可以做化疗了,你也是医生,我想问问你,病人知不知道他的病情?”
刘建民说:“不知道,我们都瞒着他,只告诉他是做了个肠梗阻手术,希望您也不要告诉他真实的病情,只说是腹腔内有点炎症,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对于癌症患者,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征求家属的意见,是否需要把病情告诉患者,而绝大多数的患者家属都不希望患者知道他们的真实病情,因为患者一旦知道自己得了绝症,首先他们从精神上就崩溃了,人的意志一旦垮了,间接地会带来身体免疫力的下降,对治疗是十分不利的。
陈主任对刘建民的要求,自然是同意的。
九十年代初,人们要获取专业的信息,只能通过专业的报刊杂志,不像现在只要有智能手机,什么信息上网都可以查到,所以要隐瞒病情并不是很困难。
经过一天的各项检查后,医生开始给赵家福做化疗。
第一天,赵家福对化疗没有什么反应,下午输完液后,赵家福就在医院的走廊里来回地溜达,看到从盥洗室里拎着两个暖水瓶出来的张工,赵家福招呼道:“张工,打开水呢。”
张工笑着回应道:“嗯。”
接着张工问道:“赵师傅,你今天的液体全部输完了?”
“完了,躺了一天了,身体有点不舒服,出来活动活动。”赵家福说。
两人边走边聊。
“你是帮李义顺打的水吧?”赵家福问。
张工说:“是的,李义顺的爱人家里有事回去了,大家都是在外求医的病人,能搭把手就搭把手呗,有句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嘛。”
赵家福问:“张工,听医生说你就快出院了。”
“嗯,后天就可以出院了,总算又快闯过一关了,真是关关难过关关过啊!” 张工感慨道。
说话间,两人已走到病房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