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我悟性逆天,拜师通天! 第447章 正是佛教大兴之机
热门推荐:
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
玄幻:开局混沌剑体,我无敌了!
开局被狗追,超级系统真【超级】
相师归来
核谐地球
三国最强辅助赵云
天啊,美人也是有追求的【快穿】
重开后,我靠系统当人生赢家
雷灵鬼罚
“兄长,你定要撑住,待我找到解救之法。”女娲轻声呢喃,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而在西方灵山之上,准提与接引两位佛祖并肩而立,目光深邃地望向东方。作为大乘佛教的领袖,他们对人间界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如今,大乘佛教位列第一序列,即将获得天地气运的加持,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师兄,我们是否该有所行动了?”接引轻声问道。
“师兄,你我二人困于混元一重天已久,此番天地气运更迭,正是佛教大兴之机。”准提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已预见佛教光辉照耀九天十地的未来。
接引轻轻摇头,声音沉稳而深邃:“师弟言之有理,然天地之间,变数重重。截教势大,人族气运亦不可小觑。我等需步步为营,方能稳操胜券。”
准提闻言,笑容不减,却多了几分慎重:“师兄放心,我自有计较。且看我这菩提树下,六翅金蝉正受佛光洗礼,他日必成我佛教护法,助我教大兴。”言罢,他手指轻弹,一道金光没入六翅金蝉体内,其周身佛光更甚,似有梵音低吟。
而在东海之滨,碧游宫内,通天教主与林星辰对坐,气氛略显沉重。通天教主望着殿外翻滚的云海,眉头紧锁:“人间界气运被诸教瓜分,我截教虽强,却也未能独占鳌头。”
林星辰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师尊勿忧,截教气运早已超脱人间,区区人间界气运,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待时机成熟,自当归我教所有。”
通天教主闻言,心中稍安,但眉宇间的忧虑并未完全散去。他深知,林星辰虽言之有理,但天地间的博弈,远比表面复杂得多。
林星辰见状,心知师尊有更深层次的忧虑,却并未直接询问。他站起身,拱手一礼,语气坚定:“师尊,星辰在此立誓,百年之内,必让人间界气运尽归截教,以证我教无上威严。”
通天教主望着林星辰那自信满满的脸庞,心中既有欣慰也有疑虑。他缓缓点头,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但愿如此,你且去吧,为师静候佳音。”
林星辰转身离去,步伐坚定,心中已有了全盘计划。他知道,截教历经十万年、百万年的积累,气运之磅礴,非其他教派所能比拟。人间界气运,不过是他们迈向更高境界的一块垫脚石。
与此同时,西方灵山之上,接引与准提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他们深知,下一量劫的到来,将是佛教大兴的关键时刻。准提更是亲自下山,游走四方,广结善缘,为佛教的未来铺路。
“吾之一生,求道问天,今功德圆满,当立教以传后世。”李耳轻声自语,声音虽轻,却仿佛蕴含了天地至理,让周围的空间都为之一颤。他站起身,整理衣襟,向府中众人微微颔首,以示告别,随后牵起那头陪伴他多年的青牛,踏上了前往鹿邑的征途。
青牛步伐稳健,与李耳的步伐不谋而合,两者间仿佛有着某种难以言喻的默契。沿途风景如画,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皆在李耳的眼中匆匆掠过,但他心中所念,唯有那即将开启的传道之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李耳边走边吟,那晦涩玄妙的道音,随风飘散,落入林间,引得百鸟齐鸣,仿佛连自然界的生灵都被这份深邃所吸引,静心聆听。
数日之后,函谷关巍峨的身影映入眼帘,那是一座横亘在天地间的雄关,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过往。李耳驻足,凝视着这座古老的关隘,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与明悟。“函谷关,不仅是地理之界,更是心灵之关,吾道将由此而广。”
正当此时,异象突生,李耳背后,一抹淡淡的紫气悄然升起,初时细微,转瞬间便如云雾般弥漫开来,覆盖了周围三千里之地。紫气东来,万象更新,天地间仿佛都为之色变。
青牛亦有所感,体魄之上突然闪耀起明亮灿烂的晶莹之光,那光芒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牛眼更是闪烁着深邃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之本质。这一幕,让过往的行人纷纷驻足,惊叹不已。
李耳微微一笑,心中满是欣慰与期待。他知道,这不仅是青牛的异象,更是自己道行深厚的体现。他继续前行,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而有力,因为他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与孔丘的再次论道,以及那即将开创的道家新纪元。
“看,那不就是传说中的李耳先生吗?”尹喜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指向远方,那里,一位身着朴素道袍的老者,骑着一头神异非凡的青牛,缓缓而来。青牛步伐稳健,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显然已非凡物。
“李耳先生,道家之祖,得老子真传,其思想深邃如海,我等虽未得见孔子圣颜,但能亲眼目睹李耳先生风采,亦是三生有幸啊!”尹喜的话语中满是敬仰,他转身对身旁的兵士们说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随即,尹喜亲自下关,率领一队精锐兵士,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李耳的到来。他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声音诚恳而热烈:“李耳先生,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愿先生能在函谷关稍作停留,与我共论大道,尹喜不胜感激。”
李耳微微一笑,那笑容仿佛能包容万物,他轻轻点头,声音温和而深邃:“尹喜大人客气了,吾亦久闻函谷关之名,今日得缘至此,自当与大人共叙道法。”
于是,李耳与尹喜并肩步入函谷关,关内顿时弥漫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祥和之气。在接下来的半年时光里,两人几乎每日都沉浸在道法的探讨之中。尹喜本就学识渊博,经李耳一点拨,更是豁然开朗,学问突飞猛进。他常常听得如痴如醉,对李耳的敬仰之情也日益加深。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日,李耳向尹喜透露了自己即将离开的消息。尹喜闻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与不舍,他紧紧握住李耳的手,眼眶微红:“老师,您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请允许我称您为老师,以表我对您学问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李耳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轻轻拍了拍尹喜的肩膀,温声道:“好,你我虽非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你心性纯良,对道法有着独到的见解,未来定能有所成就。”
临别之际,尹喜为李耳和青牛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和盘缠,以表心意。他郑重地向李耳行了拜师礼,眼中满是不舍与祝福。当李耳骑上青牛,准备离开时,函谷关上空突然涌现出氤氲紫气,那紫色神光璀璨夺目,仿佛要冲破天际。青牛背上的李耳,目光威严而深邃,口中流转出阵阵道音,那是对天地万物的感悟与理解。
言毕,四周风云变幻,五色祥云缭绕,天地间仿佛有某种古老而神秘的力量被唤醒。老子继续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随着这番话落,天地间响起阵阵雷鸣,仿佛是天道对老子智慧的回应。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一字一顿,字字铿锵,话音未落,只见天地间一股磅礴的气运如九天银河之水,汹涌澎湃地向他涌来。老子身形一震,周身环绕的混元之气愈发浓厚,修为竟在瞬间突破至准圣之境,引得天地异象频现,惊雷炸响,响彻云霄。
这一幕,不仅震撼了人间界,更惊动了三界众生。玉清子、冥河老祖、伏羲大圣、燃灯古佛、弥勒佛祖、鬼谷子等诸多大能,纷纷睁开慧眼,望向那气运汇聚之地,心中涌起无尽的渴望与算计。
老子深知此中利害,闭关紫霄宫,周身混元之气缭绕,如同混沌未分,他沉浸于大道之中,力求突破混元一重天的瓶颈。岁月悠悠,老子修为日益精进,为未来的修行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鲁国鹿邑之地,孔子孔丘正襟危坐于杏坛之上,向七十二名弟子传授大道至理。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弟子们听得如痴如醉,天地间不时有异象升起,仿佛是对孔子讲道的认可与赞赏。
一日,孔子讲道完毕,望着眼前这些求知若渴的弟子,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目睹百姓战乱之苦,深知君王与官员的责任重大。于是,孔子决定立下儒道,以仁爱之心教化世人,希望君王能爱惜臣民,官员能爱惜百姓。
孔丘立于杏坛之上,衣袂飘飘,双眸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之本质。突然间,一股无形的气息自他体内蓬勃而出,那是浩然之气,纯净而磅礴,它不急不缓,却带着一股让鬼神退避、仙魔低头的力量,缓缓向四周蔓延开来。
“老师,这是……”身旁的颜回,这位最得孔丘真传的弟子,眼中满是震惊与敬畏,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颤抖。
孔丘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弟子反应的理解,也有对即将展开新篇章的淡然。“此乃文道之精髓,浩然之气,非独修于身,亦能化育万物。”
随着孔丘的话语落下,这股浩然之气如同潮水般汹涌,瞬间覆盖了整个曲阜,继而跨越山川河流,蔓延至无数诸侯国。大儒们手中的笔停止了挥动,学子们的诵读声戛然而止,他们不约而同地抬头望向曲阜的方向,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文圣再现,吾辈当兴!”不知是谁先喊出了这句话,随即,整个大陆上的文人墨客,无论身处何方,皆是对着曲阜的方向深深一拜,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
在这一刻,无数文人身上的文气仿佛找到了归宿,它们汇聚成一道道细流,穿越空间,疯狂地涌入孔丘的体内。孔丘的气息随之节节攀升,他的身影在光芒中逐渐变得高大,仿佛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
“准圣之境,孔丘终至矣!”远处,几位隐世不出的洪荒大能,望着这一幕,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之中,有人曾亲眼见证过文圣仓颉的辉煌,此刻却也不得不承认,孔丘的成就,已足以与仓颉比肩。
“若生于洪荒破碎之前,此子或可成就混元,真乃天纵之才也。”一位大能感慨道,言语中既有惋惜,也有对孔丘未来的无限期待。
然而,对于这一切,孔丘本人却显得异常平静。他并未因证道准圣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专注于眼前的传道授业。他深知,文道之路,任重而道远,个人的修为再高,也需有后来者继承发扬。
“殿下,夜深了,该歇息了。”侍从轻声提醒,打断了伏羲的沉思。他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无妨,我心中尚有未尽之事。”
伏羲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繁星点点,心中有了决断。“既然不能直接修道,我便以治世之道,间接影响天地,让我的道统流传千古。”他心中暗誓,随即提笔,在竹简上缓缓书写,一字一句,皆是他对治世的深刻理解与期望。
数月后,《治世》一书问世,举国轰动。伏羲亲自践行书中理念,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强盛。他的治世之道,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逐渐深入人心。
而在遥远的晋国,国师府内,鬼谷子正对着满室弟子,慷慨激昂地讲述着纵横之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言行一致,方能取信于人;形影相随,则计谋无不成。”他的声音穿透时空,激励着每一个渴望智慧与力量的心灵。
而在西方灵山之上,准提与接引两位佛祖并肩而立,目光深邃地望向东方。作为大乘佛教的领袖,他们对人间界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如今,大乘佛教位列第一序列,即将获得天地气运的加持,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师兄,我们是否该有所行动了?”接引轻声问道。
“师兄,你我二人困于混元一重天已久,此番天地气运更迭,正是佛教大兴之机。”准提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已预见佛教光辉照耀九天十地的未来。
接引轻轻摇头,声音沉稳而深邃:“师弟言之有理,然天地之间,变数重重。截教势大,人族气运亦不可小觑。我等需步步为营,方能稳操胜券。”
准提闻言,笑容不减,却多了几分慎重:“师兄放心,我自有计较。且看我这菩提树下,六翅金蝉正受佛光洗礼,他日必成我佛教护法,助我教大兴。”言罢,他手指轻弹,一道金光没入六翅金蝉体内,其周身佛光更甚,似有梵音低吟。
而在东海之滨,碧游宫内,通天教主与林星辰对坐,气氛略显沉重。通天教主望着殿外翻滚的云海,眉头紧锁:“人间界气运被诸教瓜分,我截教虽强,却也未能独占鳌头。”
林星辰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师尊勿忧,截教气运早已超脱人间,区区人间界气运,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待时机成熟,自当归我教所有。”
通天教主闻言,心中稍安,但眉宇间的忧虑并未完全散去。他深知,林星辰虽言之有理,但天地间的博弈,远比表面复杂得多。
林星辰见状,心知师尊有更深层次的忧虑,却并未直接询问。他站起身,拱手一礼,语气坚定:“师尊,星辰在此立誓,百年之内,必让人间界气运尽归截教,以证我教无上威严。”
通天教主望着林星辰那自信满满的脸庞,心中既有欣慰也有疑虑。他缓缓点头,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但愿如此,你且去吧,为师静候佳音。”
林星辰转身离去,步伐坚定,心中已有了全盘计划。他知道,截教历经十万年、百万年的积累,气运之磅礴,非其他教派所能比拟。人间界气运,不过是他们迈向更高境界的一块垫脚石。
与此同时,西方灵山之上,接引与准提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他们深知,下一量劫的到来,将是佛教大兴的关键时刻。准提更是亲自下山,游走四方,广结善缘,为佛教的未来铺路。
“吾之一生,求道问天,今功德圆满,当立教以传后世。”李耳轻声自语,声音虽轻,却仿佛蕴含了天地至理,让周围的空间都为之一颤。他站起身,整理衣襟,向府中众人微微颔首,以示告别,随后牵起那头陪伴他多年的青牛,踏上了前往鹿邑的征途。
青牛步伐稳健,与李耳的步伐不谋而合,两者间仿佛有着某种难以言喻的默契。沿途风景如画,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皆在李耳的眼中匆匆掠过,但他心中所念,唯有那即将开启的传道之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李耳边走边吟,那晦涩玄妙的道音,随风飘散,落入林间,引得百鸟齐鸣,仿佛连自然界的生灵都被这份深邃所吸引,静心聆听。
数日之后,函谷关巍峨的身影映入眼帘,那是一座横亘在天地间的雄关,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过往。李耳驻足,凝视着这座古老的关隘,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与明悟。“函谷关,不仅是地理之界,更是心灵之关,吾道将由此而广。”
正当此时,异象突生,李耳背后,一抹淡淡的紫气悄然升起,初时细微,转瞬间便如云雾般弥漫开来,覆盖了周围三千里之地。紫气东来,万象更新,天地间仿佛都为之色变。
青牛亦有所感,体魄之上突然闪耀起明亮灿烂的晶莹之光,那光芒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牛眼更是闪烁着深邃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之本质。这一幕,让过往的行人纷纷驻足,惊叹不已。
李耳微微一笑,心中满是欣慰与期待。他知道,这不仅是青牛的异象,更是自己道行深厚的体现。他继续前行,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而有力,因为他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与孔丘的再次论道,以及那即将开创的道家新纪元。
“看,那不就是传说中的李耳先生吗?”尹喜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指向远方,那里,一位身着朴素道袍的老者,骑着一头神异非凡的青牛,缓缓而来。青牛步伐稳健,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显然已非凡物。
“李耳先生,道家之祖,得老子真传,其思想深邃如海,我等虽未得见孔子圣颜,但能亲眼目睹李耳先生风采,亦是三生有幸啊!”尹喜的话语中满是敬仰,他转身对身旁的兵士们说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随即,尹喜亲自下关,率领一队精锐兵士,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李耳的到来。他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声音诚恳而热烈:“李耳先生,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愿先生能在函谷关稍作停留,与我共论大道,尹喜不胜感激。”
李耳微微一笑,那笑容仿佛能包容万物,他轻轻点头,声音温和而深邃:“尹喜大人客气了,吾亦久闻函谷关之名,今日得缘至此,自当与大人共叙道法。”
于是,李耳与尹喜并肩步入函谷关,关内顿时弥漫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祥和之气。在接下来的半年时光里,两人几乎每日都沉浸在道法的探讨之中。尹喜本就学识渊博,经李耳一点拨,更是豁然开朗,学问突飞猛进。他常常听得如痴如醉,对李耳的敬仰之情也日益加深。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日,李耳向尹喜透露了自己即将离开的消息。尹喜闻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与不舍,他紧紧握住李耳的手,眼眶微红:“老师,您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请允许我称您为老师,以表我对您学问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李耳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轻轻拍了拍尹喜的肩膀,温声道:“好,你我虽非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你心性纯良,对道法有着独到的见解,未来定能有所成就。”
临别之际,尹喜为李耳和青牛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和盘缠,以表心意。他郑重地向李耳行了拜师礼,眼中满是不舍与祝福。当李耳骑上青牛,准备离开时,函谷关上空突然涌现出氤氲紫气,那紫色神光璀璨夺目,仿佛要冲破天际。青牛背上的李耳,目光威严而深邃,口中流转出阵阵道音,那是对天地万物的感悟与理解。
言毕,四周风云变幻,五色祥云缭绕,天地间仿佛有某种古老而神秘的力量被唤醒。老子继续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随着这番话落,天地间响起阵阵雷鸣,仿佛是天道对老子智慧的回应。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一字一顿,字字铿锵,话音未落,只见天地间一股磅礴的气运如九天银河之水,汹涌澎湃地向他涌来。老子身形一震,周身环绕的混元之气愈发浓厚,修为竟在瞬间突破至准圣之境,引得天地异象频现,惊雷炸响,响彻云霄。
这一幕,不仅震撼了人间界,更惊动了三界众生。玉清子、冥河老祖、伏羲大圣、燃灯古佛、弥勒佛祖、鬼谷子等诸多大能,纷纷睁开慧眼,望向那气运汇聚之地,心中涌起无尽的渴望与算计。
老子深知此中利害,闭关紫霄宫,周身混元之气缭绕,如同混沌未分,他沉浸于大道之中,力求突破混元一重天的瓶颈。岁月悠悠,老子修为日益精进,为未来的修行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鲁国鹿邑之地,孔子孔丘正襟危坐于杏坛之上,向七十二名弟子传授大道至理。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弟子们听得如痴如醉,天地间不时有异象升起,仿佛是对孔子讲道的认可与赞赏。
一日,孔子讲道完毕,望着眼前这些求知若渴的弟子,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目睹百姓战乱之苦,深知君王与官员的责任重大。于是,孔子决定立下儒道,以仁爱之心教化世人,希望君王能爱惜臣民,官员能爱惜百姓。
孔丘立于杏坛之上,衣袂飘飘,双眸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之本质。突然间,一股无形的气息自他体内蓬勃而出,那是浩然之气,纯净而磅礴,它不急不缓,却带着一股让鬼神退避、仙魔低头的力量,缓缓向四周蔓延开来。
“老师,这是……”身旁的颜回,这位最得孔丘真传的弟子,眼中满是震惊与敬畏,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颤抖。
孔丘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弟子反应的理解,也有对即将展开新篇章的淡然。“此乃文道之精髓,浩然之气,非独修于身,亦能化育万物。”
随着孔丘的话语落下,这股浩然之气如同潮水般汹涌,瞬间覆盖了整个曲阜,继而跨越山川河流,蔓延至无数诸侯国。大儒们手中的笔停止了挥动,学子们的诵读声戛然而止,他们不约而同地抬头望向曲阜的方向,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文圣再现,吾辈当兴!”不知是谁先喊出了这句话,随即,整个大陆上的文人墨客,无论身处何方,皆是对着曲阜的方向深深一拜,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
在这一刻,无数文人身上的文气仿佛找到了归宿,它们汇聚成一道道细流,穿越空间,疯狂地涌入孔丘的体内。孔丘的气息随之节节攀升,他的身影在光芒中逐渐变得高大,仿佛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
“准圣之境,孔丘终至矣!”远处,几位隐世不出的洪荒大能,望着这一幕,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之中,有人曾亲眼见证过文圣仓颉的辉煌,此刻却也不得不承认,孔丘的成就,已足以与仓颉比肩。
“若生于洪荒破碎之前,此子或可成就混元,真乃天纵之才也。”一位大能感慨道,言语中既有惋惜,也有对孔丘未来的无限期待。
然而,对于这一切,孔丘本人却显得异常平静。他并未因证道准圣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专注于眼前的传道授业。他深知,文道之路,任重而道远,个人的修为再高,也需有后来者继承发扬。
“殿下,夜深了,该歇息了。”侍从轻声提醒,打断了伏羲的沉思。他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无妨,我心中尚有未尽之事。”
伏羲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繁星点点,心中有了决断。“既然不能直接修道,我便以治世之道,间接影响天地,让我的道统流传千古。”他心中暗誓,随即提笔,在竹简上缓缓书写,一字一句,皆是他对治世的深刻理解与期望。
数月后,《治世》一书问世,举国轰动。伏羲亲自践行书中理念,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强盛。他的治世之道,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逐渐深入人心。
而在遥远的晋国,国师府内,鬼谷子正对着满室弟子,慷慨激昂地讲述着纵横之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言行一致,方能取信于人;形影相随,则计谋无不成。”他的声音穿透时空,激励着每一个渴望智慧与力量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