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逆骨三两 > 第031章 兵房押运

逆骨三两 第031章 兵房押运

    夕阳暮色,马车缓缓驰回江流县衙,一个瘦小的身影一如既往的守候在门口,自然是忠心耿耿的唐小芊。

    “公子!”她欢喜唤道。

    “嗯!”

    陈三两点头回应,唐小芊也顺势牵过缰绳引着马车驶入后宅,马圈里自有马夫帮着卸下车舆,连夜奔波的马儿也终于得到了解脱。

    “小芊,可曾安排妥当?”陈三两问。

    “公子放心。”唐小芊回道。

    “不曾入我卧房吧?”

    “不曾。”

    短短两句话,无头无尾,交流的毫无歧义,可见两人默契日深。

    母亲的灵位一直在陈三两的卧房里,陈三两暂时还不想告诉舅舅这一噩耗,唐小芊冰雪聪明考虑得当,于是便特别收拾出了一个小跨院让父女二人单独居住。

    厢房里,林路山半倚在床头,林婉儿贴心地侍候在一旁,父女二人小声地絮聊,眉目间荡漾着欢愉的笑意。

    陈三两领着吴真人进门时,林婉儿正在激动地讲述着百姓解救的过程,纤纤玉手捏成一对剑指,仿若化成了一个嫉恶如仇的女侠。

    待她回头,陈三两满眼宠溺,吴真人嘴含笑意,林婉儿“哎呀”一声,慌忙羞涩地站起身来去张罗座位。

    林路山欲要起身迎接,陈三两赶紧过去搀住他,并介绍道:“舅舅,这位便是臧华山的吴真人了,当代神医!”

    吴真人自谦道:“县主谬赞了,贫道寥寥医术,不值一提。”

    林路山怎会相信这谦虚话,吴真人的神医尊号可早就传遍了十里八乡,就连县里的名医都自叹不如,赶忙催着林婉儿快敬坐奉茶。

    林婉儿搬来方凳,唐小芊背来了药箱,陈三两奉上了热茶,吴真人洗净双手,当即开始了一番望、闻、问、切的诊断。

    道家的针灸秘术闻名遐迩,吴真人诊断后开始施针治疗,根根银针细若毫芒,刺入肌理直抵穴位,针尾颤颤,银光闪耀,让人看着目眩神迷。

    陈三两不便打扰,于是留唐小芊在此侍候着,他则转步去了衙门大堂。

    此番派遣唐氏小队去上游府购粮,乃是为了解决江流县存粮不足的困窘,却不曾想竟半路遭遇红莲教徒的劫掠,不仅所购粮草全部洗劫一空,就连整个唐氏小队都被人家给包了饺子,若非陈三两执剑相救,只怕他们都甭想活着逃出梧桐县地界。

    事发突然,计划有变,陈三两得需要重新部署新的购粮事宜。

    公堂里,唐氏小队一十二人整齐地跪在堂下,如霜打的茄子一般垂头丧气,此次购粮失利,让他们个个羞愧难当,归来后便一直长跪请罪。

    陈三两坐在太师椅上,没有苛责,而是简单一句:“说说。”

    历程很简单:

    上游府据此三百余里,十二人骑快马两日便抵达,去程平安无事,又在十日时间内轻松购得数百车粮食,并雇了车夫和杂工等若干人,然后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归程。

    谁知当队伍行至梧桐县境内后,竟突遭上千名红莲教徒的拦截,十二人率众拼命反抗,奈何红莲教徒不讲武德,又是迷烟,又是陷阱,只僵持了半日便被尽数给俘虏了。

    至于那几百车粮食,当时并没发现在那座小村舍里,想来应是被拉去了梧桐县城,那里可是红莲教的大本营,再想抢夺回来已然是断无可能。

    陈三两听罢,不由得蹙紧了眉梢。

    几百车粮车被劫,无关要紧,至多再加急采购一次便是,只是红莲教一直卡在半路拦截,这让他颇为感到束手。

    粮道即商道,商道不通,则百业不兴。

    陈三两沉思片刻,问道:“来往上游府可有其它通道?”

    诸人皆为本地人氏,回道:“公子爷,咱江流县方圆百里都是群山密林,唯有梧桐县的一条官道可通粮车,若是雇佣猎户来肩扛手提,只怕得有一两个月的时间。”

    “一两月?”

    陈三两摇头否决。

    这时间太久,只怕还未等粮食运来,江流百姓就得饿死一大半,初有起色的民生也会重归混乱,实属不可取。

    这下问题又回归原点,如何才能贯通梧桐县官道?

    陈三两一时沉思无解。

    唐氏小队面面相睹,亦也是束手无策。

    大堂寂静,鸦雀无声,唯有堂外秋风吹着黄叶簌簌作响,偶有一只老鸹窜上屋檐,嘎嘎叫声惹得众人心烦气躁。

    老鸹食腐,视为不祥。

    陈三两手抚腰革,欲要出剑宰杀。

    也许是鸟儿天性敏锐,似是闻得了杀气,立时惶惶急飞而去,却留下了几根黑色残羽缓缓飘落。

    陈三两的双眸随羽而动,直至羽毛落地,他的目光也望向了县衙六房中的兵房,忽的眼眸一亮,道:“去,传兵房司吏。”

    兵房司吏姓刘,年轻时战场杀敌断了一条腿,人送外号“刘瘸子”,因他有军旅从戎经验,为人又老成持重,故而被陈三两简拔为吏。

    兵房主管着战备物资、训练新兵、剿匪、城防等要务,而红莲教徒拦路打劫,已成流寇匪患,正属于兵房的职责范畴之内。

    不多时,刘瘸子急匆匆从教场赶来,两个兵丁随侍左右英姿勃勃。

    陈三两开门见山,问道:“新兵训练如何?”

    刘瘸子躬身回道:“新兵招募有一千人整,俱是青壮才俊,已训练一月有余,弓矛娴熟,粗通战阵,可堪一用。”

    陈三两欣慰点头。

    看来刘瘸子也听闻了运粮失利之事,已然暗暗做好了率兵攻伐的准备。

    不过,陈三两却未起杀心。

    他虽也尊崇“以杀止杀”,但对平民百姓却是宽厚仁心,那些拦路劫掠的红莲教徒,虽顶着个“红莲教”的名号,其实都是些身受邪教愚昧的劳苦大众,诛贼当诛首恶,而非这些愚民百姓。

    为此,陈三两叮嘱六字:“只运粮,少杀人,能否?”

    刘瘸子沉吟片刻,回道:“能。”

    此事就这般定下了,新的购粮将由刘瘸子来率兵护送,虽然他仅有一千新兵,但只要训练有素,足可以抗衡周边的一切牛鬼蛇神。

    唐氏小队不甘失利,纷纷跪下请愿:“公子爷,我等愿再赴上游府购粮,将功补过,一雪前耻!”

    知耻而后勇,知弱方图强。

    陈三两一直对唐氏小队寄予厚望,不断磨砺才能助其进步成长,便点头同意道:“那就连夜启程吧。”

    “喏!”

    一十二人当即出发,身骑快马,腰藏巨资,长剑斜背在后,耳听着烈马长啸嘶鸣,风驰电掣般直奔上游府而去。

    有了唐氏小队采购粮食,刘瘸子也便无需着急动身,马程加购粮至少七日,且江流县和上游府地界皆都安全,他仅需在梧桐县边境做好接应护送便可。

    一切商量妥善,陈三两心弦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