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逆骨三两 > 第069章 封禅祭坛

逆骨三两 第069章 封禅祭坛

    晨雾霭霭,远山如黛。

    村寨很老,很破,毫无一丝生机,安静蛰伏在这山峦背阳之地里,似是得有几百年不曾有活人居住了。

    陈三两小心护着苏若,两人缓缓地徐步前行。

    咔嚓……咔嚓……

    满地枯黄的落叶碾碎在脚下,清脆的声音响在这死一般的寂静中。

    苏若噘着小嘴,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若不是被陈三两拉扯着进来,她才不会踏入这座鬼蜮一般的古老村寨呢。

    “嘎——嘎——”

    一只老鸹忽的飞落在屋檐,叫着两声刺耳的鸟啼,好似在警告着二人的闯入。

    苏若小声怯道:“三两,咱回去吧。”

    陈三两轻拍她的手背,安抚道:“莫怕莫怕,凡世间鬼魅之地,必定有重宝隐藏,咱们先探查一遍再寻路回去。”

    苏若无奈,只得继续贴身相随。

    两人缓步穿过层层屋舍,沿着脚下的这条荒废老街,逐渐深入到了村寨的最后方,忽然,一片恢弘古朴的建筑群,宛如一张古老画卷般,赫然呈现在他们眼前。

    青砖铺地,玉石为壁,座座牌楼,墨碑林立。

    太极阵,八卦型,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座宝塔护阵眼,九尊古鼎镇中宫。

    一边是三牲残骸无数,另一边是五谷霉粮成山,阵后本应有旌旗十万万,奈何时光荏苒,如今只剩下了一座座空荡荡的旗台。

    可叹朽木都已腐烂成泥,卷卷锦帛风化为粉,真不知这片古朴建筑群,屹立在此已有多少个春秋岁月。

    苏若惊大了小嘴。

    陈三两也是满目的诧异。

    任谁能想到,在这人迹罕至的深渊谷底,竟还隐藏着如此恢弘的古老建筑群,若非是机缘巧合,怎可会展露在这人世间。

    “进去看一看?”

    “好。”

    两人默契对视一眼,皆被勾起了探索欲,携手踩着脚下青砖,慢步踏了进去。

    一路直行,沿途四望。

    座座牌楼数丈高,千尊墨碑刻忠名,扇扇玉璧雕龙篆凤。

    虽然沧海桑田的悠悠岁月,已经磨掉了它们精雕细琢的原本模样,但依然还能从斑驳的花纹中,感受到它们曾经的恢弘。

    陈三两突然开口,唤道:“苏若,这似是一座封禅祭坛!”兴许是情绪太过激动,声音中都带着几分颤抖。

    苏若顿吃一惊,问:“当真?”

    陈三两缓缓点头,道:“太极八卦,尊奉九鼎,三牲祭天,五谷祭地,九千忠魂祭兆民,此确为封禅大典之规格!”

    听他一言笃定,苏若不禁满目骇然。

    若问何为“封禅”?

    两字拆解,“封”为祭天,“禅”为祭地,乃是帝王祭祀天地日月、昭告天下臣民的最高礼仪之大典。

    古往今来只有千古一帝,才配享有筑坛封禅之资格!

    譬如:

    大夏国已历经二百余年国祚,曾历任有一十六位国主,其中不乏开疆拓土、国泰民安、政绩卓著者,却无一人能够有此资格。

    由此可见,能在此地筑坛封禅者,将是一个何等神武的帝王!

    苏若追问:“你可看出是哪位帝王?”

    陈三两也很想知道。

    他从年少博览群书,算得知识渊博,却从未看过史记中有帝王封禅之记载,而此地祭坛又历历在目,显然这里有一段从未被记录在册的历史。

    这时,苏若又指着一块硕大的青色玉璧,高声唤道:“三两,快看,那是不是传说中的九龙玉璧?”

    陈三两闻言,快步走去。

    玉璧硕大无比,高达三丈,宽约十丈,通体碧清如水,虽已历经悠悠风雨的侵蚀,但还清晰篆刻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龙纹。

    先不论雕工,单看这玉质种水,便知是一件无价之宝,而它若真为九龙玉璧,最弥足珍贵的,还是当数它所承载的那个传说。

    话说三千年前……

    诸国纷争,战乱不休,致使华夏大地生灵涂炭,百姓们苦不堪言。

    后来,一个布衣少年应运而生,练强兵,征诸国,伐天下,历经重重困难险阻,最终横扫六合,统一了整座华夏九州。

    从那以后,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

    世人为了感念少年之恩德,便用整块玉晶雕了九条巨龙,上昭日月,下敬后土,千年不朽。

    而这,便是九龙玉璧的由来!

    这个传说流传已久,虽然从未记载在任何一本青史之内,却在千余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口口传颂。

    陈三两自然也听过,不过相对于鉴别传说的真伪,他更折服于武帝在三千年前所创下的丰功伟绩。

    不错,那个布衣少年,就是缔造大乾帝国的皇帝——武帝姬商。

    哪怕时间再逝去千年万载,哪怕朝代再频频更迭,这个名字也休想湮灭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

    九州一统,天下凝一。

    纵观数千年以来,也唯有武帝一人做到。

    即使如今的大夏国有十郡之地,百姓有过千万之数,却也仅仅只占据了华夏九州中的一州而已,这也是为何君上被称作“国主”,而不被尊奉为“帝王”之原因。

    若真用九龙玉璧来彪炳千古,凭武帝姬商之丰功伟绩,当可谓是实至名归!

    陈三两不禁暗自深思:莫非这座封禅祭坛是当年的武帝所筑?那为何不见大乾青史中有任何记载呢?

    封禅之大典,看似带有一点神话色彩,但却最能彰显帝王之权威,更有助于王朝之稳固,若不用青史铭记,筑坛封禅又有何用?

    这让陈三两百思不得其解。

    苏若却没想这么多,自看到了传说中的九龙玉璧后,她就兴致勃勃的开始去搜寻祭坛内的其他遗迹,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的惊喜声。

    “三两,快来,这里有好多陶俑呢!”

    “三两,快来,这里有好多兵器呢!”

    “三两,快来,这里有好多乐器呢!”

    “……”

    她就像一只欢喜雀跃的百灵鸟,叽叽喳喳地向陈三两呼喊着她的新发现,陈三两只得紧随其后,陪她一起领略这些古老遗迹。

    最后,在众多乐器中,一套青铜编钟尤为醒目。

    苏若孩童心起,持锤敲击,钟鸣之音古朴大气,仿若能时空置换,让人好似一瞬又回到了千年之前,她也随之合着音律,朱唇轻启,唱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词调空灵,婉转动听。

    随着悦耳的歌声绵绵回荡,让这座肃穆萧索的古老祭坛,也仿佛多了一丝温润如玉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