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学霸的穿书团宠日常 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央情报局
热门推荐:
婚色诱瘾
繁花锦绣不如逍遥一生
少年白马:以诗入道,力挺李寒衣
穿越大明:懿文太子成皇之路
只能召唤哥布林?我选择无限进化
我都俯瞰战场了,你说我不懂指挥
生常
剑道第一魔
高手下山:从筑基期开始无敌
有了马匹,还要招聘马夫,山西境内没有那么多,想要搞一个属于自己的物流公司——车马行,还要培训新的马夫。
这么想着,宋清月的目光在这群女真商人里头扫了一眼,忽然发现队伍里有两个年岁不大的男娃娃,虽然也剃着金钱鼠尾的发型,看起来却比几个大人可爱多了,不知怎么的,她就突然很想把他们留下来。
想搞汉化,现在就可以开始搞嘛,等李昭那厮做甚!
于是她指着马背上坐着的一个小男孩对翻译道:“先生,你问问这位老板,那个骑在马背上的孩子会不会射箭。”
翻译脸上显现出疑惑的神色,不过还是按照宋清月的话翻译了。
对面的女真商人明显一愣,亦是满脸写着疑惑地点了点头,说了两句什么,还一脸骄傲的样子。
翻译马上对宋清月道:“这个,还有边上那个大些的,都是这位村长的儿子。他们的孩子不会走路就骑马射箭了。”
宋清月笑着冲那位女真村长点点头,又对翻译道:“帮我问问他,愿不愿意把这孩子留下教我儿子骑马射箭。”
翻译一愣,有些吃惊地望向宋清月。
宋清月笑道:“你跟他说,我包他儿子吃住,还给他儿子买丝绸衣裳穿,教他儿子念书,还给他儿子每月二两银子的零花钱。你就问他愿不愿意吧。”
翻译只好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转头叽里呱啦对那位被他们自己人称为“牛录额真”的大胡子男人说了一通。
那个大胡子先是瞪圆了眼睛看着宋清月,再是笑了笑,似乎是惊喜,而不是惊怒,又指了指另外一个年岁稍稍大些的孩子,对着翻译叽里呱啦说了几句。
翻译脸上也露出些笑来,对宋清月道:“村长说,他那个大些的儿子,齐射功夫更好些,您要是不嫌弃,不如将二人一齐留下?”
宋清月摆手赞道:“好啊好啊!这可求之不得!帮我多谢这位村长。欢迎他明年再来跟咱们做生意!”
这翻译又跟那女真人对话了几句,很不好意思地跟宋清月道:“村长问娘娘,可否把给他两个儿子的银子提前交给他。”
宋清月挑了挑眉毛,压抑住自己将要乱飞的五官,清清嗓子,朝两个孩子抬了抬下巴,道:“你问问那两个小子,愿意不愿意。他们同意的话,我就把银子交给他们爹爹。”
这翻译是住在辽东的汉人,自然是帮着自家王妃的,于是越过这这位“牛录额真”,直接冲那两个小孩叽叽呱呱地喊了一通,两个孩子听了之后很是吃惊,纷纷瞪圆了眼睛看着宋清月。
宋清月朝他们温温柔柔地一笑,两个半大的孩子居然红了脸,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又忍不住抬眼偷偷瞧她。
大些的那个孩子,看着有十二三岁的模样,目光更是在宋清月身后跟着的几个丫鬟身上转了一圈,露出一脸憨傻的笑来。
那大胡子不耐烦地朝两个嚷嚷了一通,两个孩子似乎很不高兴,这就冲着老爹嚷嚷回去,两边似乎吵了一阵,翻译对宋清月道:“孩子们同意您将一半的钱先给村长。”
“成!”宋清月爽快地答应了,让身后的秦吉福掏二十四两银子给这位村长先生,然后朝两个小男孩招招手,让他们过来,又对翻译道:“要不先生您也留下吧,教教两个孩子汉语。包吃包住,再给先生三两五钱一个月,如何?先生不必着急回答,这马匹给了咱们,半个月后才给尾款呢。且先安心在太原住下,我让人带着大家在太原府转一转。”
原本宋清月想说两个小少年马上好就要离开爹爹了,再好好跟爹爹在一起呆半个月吧,可那个年纪稍长的半大小子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跪下给宋清月磕了个头,这就笑嘻嘻地往宋清月的队伍里一站,很是自来熟的样子。
宋清月:……
好吧,其实这个年纪有点叛逆,一心想着脱离父母,脱离家庭,再正常不过了,那个小的明显就有点不情不愿的,不过还是跟着哥哥站了过来。
当日,宋清月就领着两个小男生去逛了逛布料店,说要给他们做衣裳,让他们自己挑喜欢的布料。
这俩小崽子也是不一样客气,冲着花花绿绿的锦缎就跑了过去,一人抱了好几匹,有些忐忑又有些期待地望着宋清月。
宋清月笑着摇摇头,伸出三根手指:“每人只有三匹!三!”语言不通,宋清月一通比划,两个孩子理解得很快,虽说有点小失望,不过三匹也很不错了!
只是选哪三匹呢?
中原的布料都好好看!
两个小男生估计有点选择困难症,站在那布料店里纠结了好久。
宋清月也不催促他们,领着丫鬟们坐在一旁,慢悠悠扇着扇子跟布料店的掌柜唠嗑。
直到她带着两个小男生离开,秦吉福去付账的时候,那掌柜的才惊恐地发觉,这人居然是个阉人,也就是说,方才那位是王妃!
“难怪长得那样美!我活了这些年,也没见过比那位小娘子更漂亮的美人。”在布店里帮闲的掌柜儿子跟掌柜的嘀咕。
掌柜啪地一声合上折扇,一把敲儿子脑袋上:“你小子才活几年?甭个屁九到的年纪,没见过的多着呢!赶紧干活去!”
“诶哟!爹,能不能别动不动就敲我脑袋!我这脑袋可是要念书的!”
这位如今也在太原府内城西那个昭月小学识字念书,现如今那个小学里头已经有了将近六百多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二十多个班级,三十多位老师,规模仅次于京城的昭月小学。
京城的昭月小学现如今有三个校区,一千两百多个学生,四十多个班级,六十多位老师。
那掌柜听到儿子说念书就气不打一处来,举起手里的扇子作势又要打:“在最差的班里,你还好意思说念书的事!先生已经通知了,下次月考再不进步,你爹我就叫交学费了!我看你也不是那块料,趁早别念了,去晋王爷的煤矿上挖矿好了!”
“爹!别打,别打头啊!我就是被爹你打笨的!下次肯定能考好的!能考好的!”
……
三日后,钟家小公子和代家小公子上门来找李琨玩,李小琨给他们介绍了府里新来的小伙伴,阿敏,玩在了一处,主要是跟小的那个玩,几人语言不通,沟通基本靠比划,倒也能玩得挺开心。
大的那个跟李琨他们年纪差太多了,跟他们玩不到一块去,倒是云鹰见了这个顶着金钱鼠尾鞭子的小子突然感到一阵亲近,今天两人去郊外跑马去了。
用过午饭,李琨跑来找宋清月,说是要去代将军家的别墅玩,看看他那个四岁的小妹妹。
宋清月点头应了,让曾茂枝带几个人跟了去。
“天黑前回来啊!”
“诶!知道啦,娘!”
结果这小子一直到快晚上八点的时候,才抹着满嘴的油,端着他吃得滚圆的小肚皮溜溜达达地回到家,手里甚至还提着一只人家养的鹦鹉,把宋清月给气得,当晚罚他一个人在黑黢黢的院子里站到半夜,次日又被宋清月罚围着王府跑十圈,立刻外语课安排上!
放了假就是疯玩,简直不像话!
正好,那个辽东翻译过来说是想好了,愿意留在晋王府上给王妃效劳,宋清月这就把满语课跟蒙古语课都安排上了。
云鹰做蒙古语老师,那翻译一边教两个女真娃汉语,一边教李小琨满语。
另外几个跟李琨关系亲密的小屁孩来了也得一起上课!
孩子们都苦了脸,没想到啊,开学之前还要上课补习,人生为何如此不易!
经由这么一遭,宋清月忽然想到,以前怎么没想到在学校里安排外语课呢?外语人材得要有啊,大周朝还没有针对外国情报的中央情报局吧?
作为一个大国,怎么可以没有对外的中央情报局!
历史上真实的大明,对内情报做得比谁都勤快,对外情报却几乎没有,简直离谱姥姥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以至于明末的时候,辽东的将军们在干啥,朝廷居然完全是靠猜的,军情事实究竟如何,全靠将军们的塘报,什么两百人斩首四千人的离谱战报张口就来,出现了一堆把人气的头昏脑胀的荒唐事。
人家孙武大人早早就在千年前的兵书里头说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岁小儿都会背的句子,居然没人去践行。
根本不了解对方,打屁的仗!
大明朝那么多聪明人,念书都念到狗肚子里去了!
确实,想要在幅员辽阔的草原上搞情报确实有难度,可有难度但努力去做了,可完全没想到要去做是两码事。
这么想着,宋清月这就发了一封语气很冲的电报给李昭。
把翻译电报的小内监翻译出一脑门的汗来,因为王妃娘娘在信里头骂李昭是大笨蛋。
李昭看了电报但是没生气,瞄了一眼努力做到面无异色的小内监,咳嗽两声背着手离开了。
倒是没生气,只是有点没面子罢了。
宋清月骂得挺对,就目前来说,大周对于草原政治局势的情报完全来源于博尔吉吉部,可若是哪天博尔吉吉突然叛变,或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跟大周闹翻了,大周对草原的情况就两眼一抹黑,跟瞎子一样一无所知了。
对外的情报部门,确实应该考虑建立起来了。
草原上,皇帝老爹打得比想象得要辛苦些。
这些蒙古人也是有备而来的,为了克制大周的火铳,特约造了一种前头用几层牛皮缝制的盾车,将人和马匹藏在盾车上慢慢靠近大周军队,等到了一定距离再发起冲锋。
而大周的火炮也因为身材过于笨重的缘故,在作战过程中显出了机动性太差的弱点。
一开始皇帝还以为可以靠火器秒杀的蒙古部队却在一开始的对战中占了上风,大周这里的炮兵部队甚至一度被他们骑兵绕后偷袭,损失了一个炮兵小队,被劫去五门炮呢,当时若非博尔吉吉部的骑兵及时来援,损失只怕会更重。
好在,经此一战,皇帝本人以及所有大周军官们都摆正了态度,不敢再有丝毫轻敌的态度,后来完全是以不计成本地重火力疯狂输出,才把蒙古的盾车阵打穿、打残了的。
目前草原并没有一个像成吉思汗一样的天降猛男将各个部落凝聚在一起,部落和部落之间现在就是塑料兄弟。
好几个部落都被大周的强火力给轰炸得心惊胆战,好些马儿现在看到大周的军服就开始撂挑子要罢工,可见是被吓成啥样了。
这还怎么打?
本来日子就够难熬了,眼见盾车阵又被打残了,那还打什么呀!
赶紧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大半的部落都有了退兵的意思,皇帝那边还在考虑,要不要继续把国境线往北推进。
李昭的想法是不再往北推进了,再往北推,就算暂时把鞑子们打退了,后勤跟不上,就是守不住的,想要守住国境线,就要再次投巨额的钱财、人力去修筑道路、和碉堡。
而这些人力物力的投入是一笔非常不划算的买卖。
李昭的想法,是希望蒙古的一些小部落可以识相一点,跟博尔吉吉部学习,归顺大周。
别说,到了七月末的时候还真有小部落的首领带着自家女儿跑去向李炟表示愿意归顺的,说是愿意大周到自己的地盘上修路造碉堡,巴望着大周也能封自己个什么侯爷当一当,每年再给个几百两银子和几百石粮食的爵禄之类的。
可问题是,皇帝现在也有点不太想去修路了。
再往北太冷了,根本种不了地,就算要养马,就现在的地盘来说也挺够地方的。
那路再往北修实在没啥意思了。
但这些人来归顺大周,也不能对人家不理不睬,皇帝首先发了圣旨,像当初云雄鹰一样,给封了两个口头郡主,然后分别赐给了老五和老六做侧妃。
其它的,皇帝自己也没想好要怎么办,所以他准备将人带去京城之后再慢慢谈。
本章完
这么想着,宋清月的目光在这群女真商人里头扫了一眼,忽然发现队伍里有两个年岁不大的男娃娃,虽然也剃着金钱鼠尾的发型,看起来却比几个大人可爱多了,不知怎么的,她就突然很想把他们留下来。
想搞汉化,现在就可以开始搞嘛,等李昭那厮做甚!
于是她指着马背上坐着的一个小男孩对翻译道:“先生,你问问这位老板,那个骑在马背上的孩子会不会射箭。”
翻译脸上显现出疑惑的神色,不过还是按照宋清月的话翻译了。
对面的女真商人明显一愣,亦是满脸写着疑惑地点了点头,说了两句什么,还一脸骄傲的样子。
翻译马上对宋清月道:“这个,还有边上那个大些的,都是这位村长的儿子。他们的孩子不会走路就骑马射箭了。”
宋清月笑着冲那位女真村长点点头,又对翻译道:“帮我问问他,愿不愿意把这孩子留下教我儿子骑马射箭。”
翻译一愣,有些吃惊地望向宋清月。
宋清月笑道:“你跟他说,我包他儿子吃住,还给他儿子买丝绸衣裳穿,教他儿子念书,还给他儿子每月二两银子的零花钱。你就问他愿不愿意吧。”
翻译只好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转头叽里呱啦对那位被他们自己人称为“牛录额真”的大胡子男人说了一通。
那个大胡子先是瞪圆了眼睛看着宋清月,再是笑了笑,似乎是惊喜,而不是惊怒,又指了指另外一个年岁稍稍大些的孩子,对着翻译叽里呱啦说了几句。
翻译脸上也露出些笑来,对宋清月道:“村长说,他那个大些的儿子,齐射功夫更好些,您要是不嫌弃,不如将二人一齐留下?”
宋清月摆手赞道:“好啊好啊!这可求之不得!帮我多谢这位村长。欢迎他明年再来跟咱们做生意!”
这翻译又跟那女真人对话了几句,很不好意思地跟宋清月道:“村长问娘娘,可否把给他两个儿子的银子提前交给他。”
宋清月挑了挑眉毛,压抑住自己将要乱飞的五官,清清嗓子,朝两个孩子抬了抬下巴,道:“你问问那两个小子,愿意不愿意。他们同意的话,我就把银子交给他们爹爹。”
这翻译是住在辽东的汉人,自然是帮着自家王妃的,于是越过这这位“牛录额真”,直接冲那两个小孩叽叽呱呱地喊了一通,两个孩子听了之后很是吃惊,纷纷瞪圆了眼睛看着宋清月。
宋清月朝他们温温柔柔地一笑,两个半大的孩子居然红了脸,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又忍不住抬眼偷偷瞧她。
大些的那个孩子,看着有十二三岁的模样,目光更是在宋清月身后跟着的几个丫鬟身上转了一圈,露出一脸憨傻的笑来。
那大胡子不耐烦地朝两个嚷嚷了一通,两个孩子似乎很不高兴,这就冲着老爹嚷嚷回去,两边似乎吵了一阵,翻译对宋清月道:“孩子们同意您将一半的钱先给村长。”
“成!”宋清月爽快地答应了,让身后的秦吉福掏二十四两银子给这位村长先生,然后朝两个小男孩招招手,让他们过来,又对翻译道:“要不先生您也留下吧,教教两个孩子汉语。包吃包住,再给先生三两五钱一个月,如何?先生不必着急回答,这马匹给了咱们,半个月后才给尾款呢。且先安心在太原住下,我让人带着大家在太原府转一转。”
原本宋清月想说两个小少年马上好就要离开爹爹了,再好好跟爹爹在一起呆半个月吧,可那个年纪稍长的半大小子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跪下给宋清月磕了个头,这就笑嘻嘻地往宋清月的队伍里一站,很是自来熟的样子。
宋清月:……
好吧,其实这个年纪有点叛逆,一心想着脱离父母,脱离家庭,再正常不过了,那个小的明显就有点不情不愿的,不过还是跟着哥哥站了过来。
当日,宋清月就领着两个小男生去逛了逛布料店,说要给他们做衣裳,让他们自己挑喜欢的布料。
这俩小崽子也是不一样客气,冲着花花绿绿的锦缎就跑了过去,一人抱了好几匹,有些忐忑又有些期待地望着宋清月。
宋清月笑着摇摇头,伸出三根手指:“每人只有三匹!三!”语言不通,宋清月一通比划,两个孩子理解得很快,虽说有点小失望,不过三匹也很不错了!
只是选哪三匹呢?
中原的布料都好好看!
两个小男生估计有点选择困难症,站在那布料店里纠结了好久。
宋清月也不催促他们,领着丫鬟们坐在一旁,慢悠悠扇着扇子跟布料店的掌柜唠嗑。
直到她带着两个小男生离开,秦吉福去付账的时候,那掌柜的才惊恐地发觉,这人居然是个阉人,也就是说,方才那位是王妃!
“难怪长得那样美!我活了这些年,也没见过比那位小娘子更漂亮的美人。”在布店里帮闲的掌柜儿子跟掌柜的嘀咕。
掌柜啪地一声合上折扇,一把敲儿子脑袋上:“你小子才活几年?甭个屁九到的年纪,没见过的多着呢!赶紧干活去!”
“诶哟!爹,能不能别动不动就敲我脑袋!我这脑袋可是要念书的!”
这位如今也在太原府内城西那个昭月小学识字念书,现如今那个小学里头已经有了将近六百多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二十多个班级,三十多位老师,规模仅次于京城的昭月小学。
京城的昭月小学现如今有三个校区,一千两百多个学生,四十多个班级,六十多位老师。
那掌柜听到儿子说念书就气不打一处来,举起手里的扇子作势又要打:“在最差的班里,你还好意思说念书的事!先生已经通知了,下次月考再不进步,你爹我就叫交学费了!我看你也不是那块料,趁早别念了,去晋王爷的煤矿上挖矿好了!”
“爹!别打,别打头啊!我就是被爹你打笨的!下次肯定能考好的!能考好的!”
……
三日后,钟家小公子和代家小公子上门来找李琨玩,李小琨给他们介绍了府里新来的小伙伴,阿敏,玩在了一处,主要是跟小的那个玩,几人语言不通,沟通基本靠比划,倒也能玩得挺开心。
大的那个跟李琨他们年纪差太多了,跟他们玩不到一块去,倒是云鹰见了这个顶着金钱鼠尾鞭子的小子突然感到一阵亲近,今天两人去郊外跑马去了。
用过午饭,李琨跑来找宋清月,说是要去代将军家的别墅玩,看看他那个四岁的小妹妹。
宋清月点头应了,让曾茂枝带几个人跟了去。
“天黑前回来啊!”
“诶!知道啦,娘!”
结果这小子一直到快晚上八点的时候,才抹着满嘴的油,端着他吃得滚圆的小肚皮溜溜达达地回到家,手里甚至还提着一只人家养的鹦鹉,把宋清月给气得,当晚罚他一个人在黑黢黢的院子里站到半夜,次日又被宋清月罚围着王府跑十圈,立刻外语课安排上!
放了假就是疯玩,简直不像话!
正好,那个辽东翻译过来说是想好了,愿意留在晋王府上给王妃效劳,宋清月这就把满语课跟蒙古语课都安排上了。
云鹰做蒙古语老师,那翻译一边教两个女真娃汉语,一边教李小琨满语。
另外几个跟李琨关系亲密的小屁孩来了也得一起上课!
孩子们都苦了脸,没想到啊,开学之前还要上课补习,人生为何如此不易!
经由这么一遭,宋清月忽然想到,以前怎么没想到在学校里安排外语课呢?外语人材得要有啊,大周朝还没有针对外国情报的中央情报局吧?
作为一个大国,怎么可以没有对外的中央情报局!
历史上真实的大明,对内情报做得比谁都勤快,对外情报却几乎没有,简直离谱姥姥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以至于明末的时候,辽东的将军们在干啥,朝廷居然完全是靠猜的,军情事实究竟如何,全靠将军们的塘报,什么两百人斩首四千人的离谱战报张口就来,出现了一堆把人气的头昏脑胀的荒唐事。
人家孙武大人早早就在千年前的兵书里头说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岁小儿都会背的句子,居然没人去践行。
根本不了解对方,打屁的仗!
大明朝那么多聪明人,念书都念到狗肚子里去了!
确实,想要在幅员辽阔的草原上搞情报确实有难度,可有难度但努力去做了,可完全没想到要去做是两码事。
这么想着,宋清月这就发了一封语气很冲的电报给李昭。
把翻译电报的小内监翻译出一脑门的汗来,因为王妃娘娘在信里头骂李昭是大笨蛋。
李昭看了电报但是没生气,瞄了一眼努力做到面无异色的小内监,咳嗽两声背着手离开了。
倒是没生气,只是有点没面子罢了。
宋清月骂得挺对,就目前来说,大周对于草原政治局势的情报完全来源于博尔吉吉部,可若是哪天博尔吉吉突然叛变,或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跟大周闹翻了,大周对草原的情况就两眼一抹黑,跟瞎子一样一无所知了。
对外的情报部门,确实应该考虑建立起来了。
草原上,皇帝老爹打得比想象得要辛苦些。
这些蒙古人也是有备而来的,为了克制大周的火铳,特约造了一种前头用几层牛皮缝制的盾车,将人和马匹藏在盾车上慢慢靠近大周军队,等到了一定距离再发起冲锋。
而大周的火炮也因为身材过于笨重的缘故,在作战过程中显出了机动性太差的弱点。
一开始皇帝还以为可以靠火器秒杀的蒙古部队却在一开始的对战中占了上风,大周这里的炮兵部队甚至一度被他们骑兵绕后偷袭,损失了一个炮兵小队,被劫去五门炮呢,当时若非博尔吉吉部的骑兵及时来援,损失只怕会更重。
好在,经此一战,皇帝本人以及所有大周军官们都摆正了态度,不敢再有丝毫轻敌的态度,后来完全是以不计成本地重火力疯狂输出,才把蒙古的盾车阵打穿、打残了的。
目前草原并没有一个像成吉思汗一样的天降猛男将各个部落凝聚在一起,部落和部落之间现在就是塑料兄弟。
好几个部落都被大周的强火力给轰炸得心惊胆战,好些马儿现在看到大周的军服就开始撂挑子要罢工,可见是被吓成啥样了。
这还怎么打?
本来日子就够难熬了,眼见盾车阵又被打残了,那还打什么呀!
赶紧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大半的部落都有了退兵的意思,皇帝那边还在考虑,要不要继续把国境线往北推进。
李昭的想法是不再往北推进了,再往北推,就算暂时把鞑子们打退了,后勤跟不上,就是守不住的,想要守住国境线,就要再次投巨额的钱财、人力去修筑道路、和碉堡。
而这些人力物力的投入是一笔非常不划算的买卖。
李昭的想法,是希望蒙古的一些小部落可以识相一点,跟博尔吉吉部学习,归顺大周。
别说,到了七月末的时候还真有小部落的首领带着自家女儿跑去向李炟表示愿意归顺的,说是愿意大周到自己的地盘上修路造碉堡,巴望着大周也能封自己个什么侯爷当一当,每年再给个几百两银子和几百石粮食的爵禄之类的。
可问题是,皇帝现在也有点不太想去修路了。
再往北太冷了,根本种不了地,就算要养马,就现在的地盘来说也挺够地方的。
那路再往北修实在没啥意思了。
但这些人来归顺大周,也不能对人家不理不睬,皇帝首先发了圣旨,像当初云雄鹰一样,给封了两个口头郡主,然后分别赐给了老五和老六做侧妃。
其它的,皇帝自己也没想好要怎么办,所以他准备将人带去京城之后再慢慢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