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第598章 吴8
热门推荐:
笑她和离?改嫁帝王后都给她跪下
谁说他修仙天赋差的?
现代亲妹?不熟,我妹妹晋阳公主
被嫡妹换亲后我在王府成团宠
都断绝关系了,谁还搭理你啊!
快穿,漂亮娇软女配的万人迷之路
山海,始于仙秦
逆天屈起
腹黑女帝的第一宠臣
庾信: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66]
麹梁明:孙伯符委事仲谋,终开有吴之业。[100]
宋元
何去非:孙策壮武,术略过于其父,又有周瑜、鲁肃之俦以辅其起。惜乎,坚之不善基也,使其不得奋于中原以竞天下。然策一举而遂收江东,为鼎足之资,使之不死,当为魏之大患。策之不得起于中原,非其智力之不逮,盖袁绍已据河北,曹公已收河南,独无隙以投之故也。以刘备之间关转战,至于白首,不获中州一块之壤以寓其足。而策乃能以敝兵千馀渡江转斗,不数岁而席卷江东,此其过备远矣。
晁补之:吴人轻而无谋,自古记之矣。孙坚、孙策皆无王霸器。坚轻骑从敌,策暂出遇仇,俱以轻败。虽赖周瑜、鲁肃辈辅权嗣立,亦权稍持重,故卒建吴国也。[67]
范仲熊:刘伯升、孙策虽天资英勇,然器轻无君人之体,所以无成。[103]
萧常:策以孤童子,奋一旅之众,不奄旬而据有江东,其智勇谟断,绝人远矣。不幸早世,惜哉!
谢采伯:孙策、周瑜拔皖城,纳二乔,皆国色,是以师婚也。英锐豪俊之气,固足办事。毕竟有所溺,则智昏,智昏则防虑疏。策为许贡客箭伤颊,创甚,年二十六卒。
王应麟:孙坚与策,皆以轻敌陨其身。权出合肥之围,亦幸而免。
刘克庄1《长沙王墓》:霸略谁堪敌伯符,每开史册想规模。一千扫众横江去,十七成功自古无。不分老瞒称猘子,便呼公瑾作姨夫。君看末命尤奇特,指顾张昭为托孤。[68] 2《杂咏一百首·孙策》:鱼服俄离网,龙泉忽缺鋩。却将江左业,分付紫髯郎。
郝经:讨逆以孤童子,岳岳杰立,高视阔步,仗马棰以下江东,收揽豪俊,辟地建侯,有吴之基兆定矣。[69]
明清
高启《过二乔宅》: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70]
罗贯中: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毛宗岗:有父创业以遗其子者矣,未有兄创业以遗其弟者也。策无年而权有年,策无嗣而权有嗣;策也竭蹶而取之,权也安坐而享之。所以然者,何也?良由策之为策,冲锋陷阵,克敌之勇有余;雅俗坐镇,君人之度未足耳。孙策死而以帝业让之孙权,亦犹刘演死而以帝业让之刘秀。
王懋竑:孙策创业江东,自借攻战之力,而于张昭,张纮,虞翻俱代以师友之礼,委而用之,所谓爪牙信布腹心良平,不专以武力也。[69]
何焯:伯符以勇锐摧破刘繇王朗,然能系属士民,修其政理,遂创霸业。
郑燮: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87]
易顺鼎:父兵诛卓起长沙,直取江东作帝家。小弟坐分三足鼎,大乔方称并头花。只留公瑾烧铜雀,不听虞翻谏白蛇。玉貌英雄千古少,笑他操备是蒹葭。
徐昂发:汉室曹瞒是獍枭,猘儿年少欲横挑。刀围玉帐觞公瑾,花簇珠屏舞大乔。水上神书才息焰,床头明镜旋生妖。蟠龙门外牛羊墓,荞麦粘天似雪飘。[71]
张佩纶:嗟乎!伯符与公瑾实创江东,其意亦欲取荆州袭许都。使天老其才,以与公瑾戮力中原,天下事未可知也。[72]
近代
卢弼:1孙策十七岁丧父,二十六卒,十余年间建立大业,少年英万,勇锐无前,真一时豪杰之士!2文台初起,乡里少年皆愿相从。伯符年未弱冠,已交结知名,转斗江东,士民乐为致死,太史子义一见解缚。孙氏父子兄弟皆善于招致英雄,据有江东,非偶然也。[
蔡东藩:1孙伯符以童稚之年,即能结交名士,奋志功名;其锐气之特达,原不在乃父下。及乞师进取,攻略江东,袁术非不加忌,卒之纵虎出柙,俾得横行。或谓术不先害策,酿成尾大不掉之弊,吾意以为策非负术,实术之不能用策,有以致之也。[98] 2暴虎冯河死亦宜,圣人垂戒不吾欺;猘儿逐鹿犹遭厄,才信躬行贵自持。
出生传说
据《搜神记》记载:吴夫人怀孙策时,梦见月亮飞入怀中,怀孙权时又梦见太阳入怀。孙坚听后,喜不自胜地断言“日月乃阴阳的精华,是极为富贵的象征”。[113]
江都谋划
孙策在举家迁到江都时,扬州名士张纮也正因为母亲去世守孝居住在江都。孙策几次拜见,和他研究天下大势。孙策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英雄豪杰,都拥兵自重,各图发展。没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济乱。先父曾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成,不幸被黄祖所害。我虽年轻识浅,但却有心要干一番事业。如今,我想到袁术那里去,请求他把先父当年的旧部交我统领,然后到丹阳(今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吴景,收集流散兵士,东据吴郡(今江苏吴县)、会稽(今浙江绍兴),报仇雪耻,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您以为如何?”张纮推托:“我识见简陋,况且又服丧在身,对您的事,实在难以帮忙。”[73]
孙策进一步请求:“您的大名,名闻遐迩。四方之人,无不向往仰慕。我的这些打算,成与不成,由您一言而决。您一定要对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报,决不会忘记您的教诲之恩。”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神色间流露着忠义豪壮之气,深受感动,建议孙策南渡,并答应带好友支持他。孙策说:“我与你互不违背诺言,不背叛彼此,这样我就可以依言而行了,老母和幼弟就托付于你,这样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英雄忌人
孙策十四岁那年去寿阳拜见袁术。刚到不一会儿。豫州牧刘备就来了,孙策要走。袁术说:“刘豫州来了,这与你有什么关系?”孙策回答说:“不然,英雄忌人(孙策虽然不知,刘备是否忌自己,但却自知,自己忌刘备)。”说完就往外走。他从东面台阶刚下去,刘备就从西面台阶上来了,但转头看见孙策英雄一般的走路资势,便停驻下来不再往前走了。[75]
盛宪是个器量雅伟的人,后来弃官。孙策平定吴、会稽等地,诛杀当地的英豪,因为盛宪素有高名,所以孙策深忌盛宪。[
据《吴录》记载:建安五年(200年[77] ),当时有位叫做高岱的名士,隐居于余姚[77] 。孙策让会稽丞陆昭去请他,自己虚心等待。听说高岱精通《左传》,孙策也预先玩读,想跟高岱谈论一番[77] 。有人对孙策说:“高岱认为您英武有余,文采不足,您跟他讲《左传》,他如果回答说不懂,便是他瞧不起您了[77] !”又对高岱说:“孙策为人最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他如果问你《左传》的事,你就说不知道,这才合他的意。如果跟他讲论辩难,可就危险了![77] ”高岱深有同感,于是在与孙策讨论时,常回答不知道。孙策果然发怒,以为高岱轻视自己,于是就把高岱关了起来[77] 。在高岱被关押后,他的知交们和当时很多人都露天静坐,请孙策释放他[77] 。孙策登上高楼,看见数里地都坐满了请愿的人[77] 。孙策妒忌高岱能收众人之心[77] ,于是就杀了高岱。[
善于纳言
孙策善于采纳他人建议,进攻会稽太守王朗时,他采纳叔父孙静的建议,谎称兵士腹痛,摆出一副士气衰弱、无法抗战的柔弱病态,而孙策却趁王朗麻痹大意,夜袭王朗属地高迁屯,斩杀王朗大将周昕,并占领会稽。[78] [79]
当时的乌程有邹他、钱铜、王晟等人,聚众自守。孙策引兵扑讨,皆攻破之。在处决战败者时,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对孙策说:“王晟与你的父亲有升堂见妻之分,如今,他的诸子兄弟皆已被枭首。只留下这个老翁,又有什么可以忌惮的呢?”于是,王晟被赦免,其余的人都被族诛。[
孙策的功曹魏腾因为违背了孙策的主张,孙策想要杀了他。士大夫们忧虑惊恐,但想不到办法救魏腾。吴夫人知道后,靠在一口大井边,说孙策刚征服江南不久,还没有完全成功,应当对贤士以礼相优待,忘却他们的过失而凭他们的功劳加以录用;吴夫人又说,魏腾在公务方面完全符合法规,如果孙策杀了他,日后众人都会背叛;吴夫人最后说,如果孙策不听她的话,她就先投井自尽,以免看见日后众叛亲离的下场。孙策大惊,于是放了魏腾。[81]
死亡传闻
《吴历》载:孙策受伤后,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以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也不能动怒。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人说:“脸成了这个样子,还怎么能建功立业呢!”奋起虎威,推几怒吼,创口迸裂。当夜死去。[
《搜神记》载:孙策杀死了一个叫于吉的道士[] ,此后,每一独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恼火。这次调治箭伤刚有起色,引镜自照,又见于吉立在镜中,回头看,不见于吉,如是再三。孙策摔破镜子,奋力大吼,伤口崩裂而死。[
1] 《江表传》:坚为朱俊所表,为佐军,留家着寿春。
[] 《江表传》:策年十余岁,已交结知名,声誉发闻。有周瑜者,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闻,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劝策徙居舒,策从之。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坚薨,还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
[] 《江表传》:策径到寿春见袁术,涕泣而言曰:“亡父昔从长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会於南阳,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策感惟先人旧恩,欲自凭结,原明使君垂察其诚。”术甚贵异之,然未肯还其父兵。术谓策曰:“孤始用贵舅为丹杨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策遂诣丹杨依舅,得数百人,而为泾县大帅祖郎所袭,几至危殆。於是复往见术,术以坚馀兵千馀人还策。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徐州牧陶谦深忌策。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
[] 《三国志·卷五十·吴书五》:景常随坚征伐有功,拜骑都尉。袁术上景领丹杨太守,讨故太守周昕,遂据其郡。孙策与孙河、吕范依景,合众共讨泾县山贼祖郎,郎败走。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太傅马日磾杖节安集关东,在寿春以礼辟策,表拜怀义校尉,术大将乔蕤、张勋皆倾心敬焉。术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0]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隐於内厩。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
[1] 《后汉书·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术大怒,遣其将孙策攻康,围城数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受敌二年,城陷。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尝衔恨。术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策益失望。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已据之,繇乃渡江治曲阿。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杨都尉,繇至,皆迫逐之。景、贲退舍历阳。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繇遣樊能、于麋(陈)〔东〕(横屯江津)〔屯横江津〕,张英屯当利口,以距术。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更以景为督军中郎将,与贲共将兵击英等,连年不克。
[1] 《江表传》:策说术云:“家有旧恩在东,原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匡济汉室。”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故许之。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馀,骑数十匹,宾客原从者数百人。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策又徙母阜陵。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0] 《三国志·卷五十六·吴书十一》:治从钱唐欲进到吴,吴郡太守许贡拒之於由拳,治与战,大破之。贡南就山贼严白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
[]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九》: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馀人,处处屯聚。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乃至会稽。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乃攻破虎等。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孙策渡江略地。朗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杨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
[] 《江表传》:策遣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奉章诣许,拜献方物。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
[] 《江表传》:建安二年夏,汉朝遣议郎王誧奉戊辰诏书。又诏敕曰:“使持节平东将军领徐州牧温侯布上术所造惑众妖妄,知术鸱枭之性,遂其无道,修治王宫,署置公卿,郊天祀地,残民害物,为祸深酷。布前后上策乃心本朝,欲还讨术,为国效节,乞加显异。夫县赏俟功,惟勤是与,故便宠授,承袭前邑,重以大郡,荣耀兼至,是策输力竭命之秋也。其亟与布及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戮力一心,同时赴讨。”策自以统领兵马,但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欲得将军号,(及)〔乃〕使人讽誧,誧便承制假策明汉将军。
[] 《江表传》:是时,陈瑀屯海西,策奉诏治严,当与布、瑀参同形势。行到钱塘,瑀阴图袭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余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伺策军发,欲攻取诸郡。策觉之,遣吕范、徐逸攻瑀於海西,大破瑀,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
《三国志》: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是时,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慈因进住泾县,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策即解缚,捉其手曰:“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慈曰:“未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一即署门下督,还吴授兵,拜折冲中郎将。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九》: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
《江表传》:策被诏敕,与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并力讨袁术、刘表。
《江表传》:歆郡素少谷,遣吏将偕就海昏上缭,使诸宗帅共出三万斛米以与偕。偕往历月,才得数千斛。偕乃报勋,具说形状,使勋来袭取之。勋得偕书,使潜军到海昏邑下。宗帅知之,空壁逃匿,勋了无所得。
《三国志·卷十四·刘晔传》:时勋兵强于江、淮之间。孙策恶之,遣使卑辞厚币。以书说勋曰:“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勋信之,又得策珠宝、葛越,喜悦。外内尽贺,而晔独否。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勋不从。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勋穷踧,遂奔太祖。
麹梁明:孙伯符委事仲谋,终开有吴之业。[100]
宋元
何去非:孙策壮武,术略过于其父,又有周瑜、鲁肃之俦以辅其起。惜乎,坚之不善基也,使其不得奋于中原以竞天下。然策一举而遂收江东,为鼎足之资,使之不死,当为魏之大患。策之不得起于中原,非其智力之不逮,盖袁绍已据河北,曹公已收河南,独无隙以投之故也。以刘备之间关转战,至于白首,不获中州一块之壤以寓其足。而策乃能以敝兵千馀渡江转斗,不数岁而席卷江东,此其过备远矣。
晁补之:吴人轻而无谋,自古记之矣。孙坚、孙策皆无王霸器。坚轻骑从敌,策暂出遇仇,俱以轻败。虽赖周瑜、鲁肃辈辅权嗣立,亦权稍持重,故卒建吴国也。[67]
范仲熊:刘伯升、孙策虽天资英勇,然器轻无君人之体,所以无成。[103]
萧常:策以孤童子,奋一旅之众,不奄旬而据有江东,其智勇谟断,绝人远矣。不幸早世,惜哉!
谢采伯:孙策、周瑜拔皖城,纳二乔,皆国色,是以师婚也。英锐豪俊之气,固足办事。毕竟有所溺,则智昏,智昏则防虑疏。策为许贡客箭伤颊,创甚,年二十六卒。
王应麟:孙坚与策,皆以轻敌陨其身。权出合肥之围,亦幸而免。
刘克庄1《长沙王墓》:霸略谁堪敌伯符,每开史册想规模。一千扫众横江去,十七成功自古无。不分老瞒称猘子,便呼公瑾作姨夫。君看末命尤奇特,指顾张昭为托孤。[68] 2《杂咏一百首·孙策》:鱼服俄离网,龙泉忽缺鋩。却将江左业,分付紫髯郎。
郝经:讨逆以孤童子,岳岳杰立,高视阔步,仗马棰以下江东,收揽豪俊,辟地建侯,有吴之基兆定矣。[69]
明清
高启《过二乔宅》: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70]
罗贯中: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毛宗岗:有父创业以遗其子者矣,未有兄创业以遗其弟者也。策无年而权有年,策无嗣而权有嗣;策也竭蹶而取之,权也安坐而享之。所以然者,何也?良由策之为策,冲锋陷阵,克敌之勇有余;雅俗坐镇,君人之度未足耳。孙策死而以帝业让之孙权,亦犹刘演死而以帝业让之刘秀。
王懋竑:孙策创业江东,自借攻战之力,而于张昭,张纮,虞翻俱代以师友之礼,委而用之,所谓爪牙信布腹心良平,不专以武力也。[69]
何焯:伯符以勇锐摧破刘繇王朗,然能系属士民,修其政理,遂创霸业。
郑燮: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87]
易顺鼎:父兵诛卓起长沙,直取江东作帝家。小弟坐分三足鼎,大乔方称并头花。只留公瑾烧铜雀,不听虞翻谏白蛇。玉貌英雄千古少,笑他操备是蒹葭。
徐昂发:汉室曹瞒是獍枭,猘儿年少欲横挑。刀围玉帐觞公瑾,花簇珠屏舞大乔。水上神书才息焰,床头明镜旋生妖。蟠龙门外牛羊墓,荞麦粘天似雪飘。[71]
张佩纶:嗟乎!伯符与公瑾实创江东,其意亦欲取荆州袭许都。使天老其才,以与公瑾戮力中原,天下事未可知也。[72]
近代
卢弼:1孙策十七岁丧父,二十六卒,十余年间建立大业,少年英万,勇锐无前,真一时豪杰之士!2文台初起,乡里少年皆愿相从。伯符年未弱冠,已交结知名,转斗江东,士民乐为致死,太史子义一见解缚。孙氏父子兄弟皆善于招致英雄,据有江东,非偶然也。[
蔡东藩:1孙伯符以童稚之年,即能结交名士,奋志功名;其锐气之特达,原不在乃父下。及乞师进取,攻略江东,袁术非不加忌,卒之纵虎出柙,俾得横行。或谓术不先害策,酿成尾大不掉之弊,吾意以为策非负术,实术之不能用策,有以致之也。[98] 2暴虎冯河死亦宜,圣人垂戒不吾欺;猘儿逐鹿犹遭厄,才信躬行贵自持。
出生传说
据《搜神记》记载:吴夫人怀孙策时,梦见月亮飞入怀中,怀孙权时又梦见太阳入怀。孙坚听后,喜不自胜地断言“日月乃阴阳的精华,是极为富贵的象征”。[113]
江都谋划
孙策在举家迁到江都时,扬州名士张纮也正因为母亲去世守孝居住在江都。孙策几次拜见,和他研究天下大势。孙策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英雄豪杰,都拥兵自重,各图发展。没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济乱。先父曾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成,不幸被黄祖所害。我虽年轻识浅,但却有心要干一番事业。如今,我想到袁术那里去,请求他把先父当年的旧部交我统领,然后到丹阳(今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吴景,收集流散兵士,东据吴郡(今江苏吴县)、会稽(今浙江绍兴),报仇雪耻,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您以为如何?”张纮推托:“我识见简陋,况且又服丧在身,对您的事,实在难以帮忙。”[73]
孙策进一步请求:“您的大名,名闻遐迩。四方之人,无不向往仰慕。我的这些打算,成与不成,由您一言而决。您一定要对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报,决不会忘记您的教诲之恩。”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神色间流露着忠义豪壮之气,深受感动,建议孙策南渡,并答应带好友支持他。孙策说:“我与你互不违背诺言,不背叛彼此,这样我就可以依言而行了,老母和幼弟就托付于你,这样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英雄忌人
孙策十四岁那年去寿阳拜见袁术。刚到不一会儿。豫州牧刘备就来了,孙策要走。袁术说:“刘豫州来了,这与你有什么关系?”孙策回答说:“不然,英雄忌人(孙策虽然不知,刘备是否忌自己,但却自知,自己忌刘备)。”说完就往外走。他从东面台阶刚下去,刘备就从西面台阶上来了,但转头看见孙策英雄一般的走路资势,便停驻下来不再往前走了。[75]
盛宪是个器量雅伟的人,后来弃官。孙策平定吴、会稽等地,诛杀当地的英豪,因为盛宪素有高名,所以孙策深忌盛宪。[
据《吴录》记载:建安五年(200年[77] ),当时有位叫做高岱的名士,隐居于余姚[77] 。孙策让会稽丞陆昭去请他,自己虚心等待。听说高岱精通《左传》,孙策也预先玩读,想跟高岱谈论一番[77] 。有人对孙策说:“高岱认为您英武有余,文采不足,您跟他讲《左传》,他如果回答说不懂,便是他瞧不起您了[77] !”又对高岱说:“孙策为人最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他如果问你《左传》的事,你就说不知道,这才合他的意。如果跟他讲论辩难,可就危险了![77] ”高岱深有同感,于是在与孙策讨论时,常回答不知道。孙策果然发怒,以为高岱轻视自己,于是就把高岱关了起来[77] 。在高岱被关押后,他的知交们和当时很多人都露天静坐,请孙策释放他[77] 。孙策登上高楼,看见数里地都坐满了请愿的人[77] 。孙策妒忌高岱能收众人之心[77] ,于是就杀了高岱。[
善于纳言
孙策善于采纳他人建议,进攻会稽太守王朗时,他采纳叔父孙静的建议,谎称兵士腹痛,摆出一副士气衰弱、无法抗战的柔弱病态,而孙策却趁王朗麻痹大意,夜袭王朗属地高迁屯,斩杀王朗大将周昕,并占领会稽。[78] [79]
当时的乌程有邹他、钱铜、王晟等人,聚众自守。孙策引兵扑讨,皆攻破之。在处决战败者时,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对孙策说:“王晟与你的父亲有升堂见妻之分,如今,他的诸子兄弟皆已被枭首。只留下这个老翁,又有什么可以忌惮的呢?”于是,王晟被赦免,其余的人都被族诛。[
孙策的功曹魏腾因为违背了孙策的主张,孙策想要杀了他。士大夫们忧虑惊恐,但想不到办法救魏腾。吴夫人知道后,靠在一口大井边,说孙策刚征服江南不久,还没有完全成功,应当对贤士以礼相优待,忘却他们的过失而凭他们的功劳加以录用;吴夫人又说,魏腾在公务方面完全符合法规,如果孙策杀了他,日后众人都会背叛;吴夫人最后说,如果孙策不听她的话,她就先投井自尽,以免看见日后众叛亲离的下场。孙策大惊,于是放了魏腾。[81]
死亡传闻
《吴历》载:孙策受伤后,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以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也不能动怒。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人说:“脸成了这个样子,还怎么能建功立业呢!”奋起虎威,推几怒吼,创口迸裂。当夜死去。[
《搜神记》载:孙策杀死了一个叫于吉的道士[] ,此后,每一独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恼火。这次调治箭伤刚有起色,引镜自照,又见于吉立在镜中,回头看,不见于吉,如是再三。孙策摔破镜子,奋力大吼,伤口崩裂而死。[
1] 《江表传》:坚为朱俊所表,为佐军,留家着寿春。
[] 《江表传》:策年十余岁,已交结知名,声誉发闻。有周瑜者,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闻,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劝策徙居舒,策从之。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坚薨,还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
[] 《江表传》:策径到寿春见袁术,涕泣而言曰:“亡父昔从长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会於南阳,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策感惟先人旧恩,欲自凭结,原明使君垂察其诚。”术甚贵异之,然未肯还其父兵。术谓策曰:“孤始用贵舅为丹杨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策遂诣丹杨依舅,得数百人,而为泾县大帅祖郎所袭,几至危殆。於是复往见术,术以坚馀兵千馀人还策。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徐州牧陶谦深忌策。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
[] 《三国志·卷五十·吴书五》:景常随坚征伐有功,拜骑都尉。袁术上景领丹杨太守,讨故太守周昕,遂据其郡。孙策与孙河、吕范依景,合众共讨泾县山贼祖郎,郎败走。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太傅马日磾杖节安集关东,在寿春以礼辟策,表拜怀义校尉,术大将乔蕤、张勋皆倾心敬焉。术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0]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隐於内厩。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
[1] 《后汉书·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术大怒,遣其将孙策攻康,围城数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受敌二年,城陷。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尝衔恨。术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策益失望。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已据之,繇乃渡江治曲阿。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杨都尉,繇至,皆迫逐之。景、贲退舍历阳。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繇遣樊能、于麋(陈)〔东〕(横屯江津)〔屯横江津〕,张英屯当利口,以距术。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更以景为督军中郎将,与贲共将兵击英等,连年不克。
[1] 《江表传》:策说术云:“家有旧恩在东,原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匡济汉室。”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故许之。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馀,骑数十匹,宾客原从者数百人。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策又徙母阜陵。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0] 《三国志·卷五十六·吴书十一》:治从钱唐欲进到吴,吴郡太守许贡拒之於由拳,治与战,大破之。贡南就山贼严白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
[]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九》: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馀人,处处屯聚。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乃至会稽。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乃攻破虎等。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孙策渡江略地。朗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杨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
[] 《江表传》:策遣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奉章诣许,拜献方物。
[]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
[] 《江表传》:建安二年夏,汉朝遣议郎王誧奉戊辰诏书。又诏敕曰:“使持节平东将军领徐州牧温侯布上术所造惑众妖妄,知术鸱枭之性,遂其无道,修治王宫,署置公卿,郊天祀地,残民害物,为祸深酷。布前后上策乃心本朝,欲还讨术,为国效节,乞加显异。夫县赏俟功,惟勤是与,故便宠授,承袭前邑,重以大郡,荣耀兼至,是策输力竭命之秋也。其亟与布及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戮力一心,同时赴讨。”策自以统领兵马,但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欲得将军号,(及)〔乃〕使人讽誧,誧便承制假策明汉将军。
[] 《江表传》:是时,陈瑀屯海西,策奉诏治严,当与布、瑀参同形势。行到钱塘,瑀阴图袭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余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伺策军发,欲攻取诸郡。策觉之,遣吕范、徐逸攻瑀於海西,大破瑀,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
《三国志》: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是时,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慈因进住泾县,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策即解缚,捉其手曰:“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慈曰:“未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一即署门下督,还吴授兵,拜折冲中郎将。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九》: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
《江表传》:策被诏敕,与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并力讨袁术、刘表。
《江表传》:歆郡素少谷,遣吏将偕就海昏上缭,使诸宗帅共出三万斛米以与偕。偕往历月,才得数千斛。偕乃报勋,具说形状,使勋来袭取之。勋得偕书,使潜军到海昏邑下。宗帅知之,空壁逃匿,勋了无所得。
《三国志·卷十四·刘晔传》:时勋兵强于江、淮之间。孙策恶之,遣使卑辞厚币。以书说勋曰:“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勋信之,又得策珠宝、葛越,喜悦。外内尽贺,而晔独否。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勋不从。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勋穷踧,遂奔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