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556章 真功夫
热门推荐:
白明微风轻尘
被养子害死后,她重生在临盆当日
穿越不慌,她有全能师姐互帮
东安小吏
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恭喜王爷,王妃一胎三宝后改嫁了
被逼做通房?我转身嫁渣男他爹
朝来惊春蛰
古今超市,饲养美强惨将军夜夜来
第556章 真功夫
“好啊!”老头见围观的人渐渐增多,神情有些得意:“那我就跟大伙儿说说这成化甜白蛋壳釉精妙之处。”
“成化甜白,是创烧在永乐窑时期的甜白釉的继承和发展。”
“小伙子,知道为什么叫甜白吗?”老头反而考较起周至来。
周至笑眯眯地一点不生气:“因为甜白釉极为莹润,能照见人影,比之前元代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美,所以又称‘葱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
“之所以叫甜白,是因为当时的蔗糖糖霜,色泽与之相似,故而得名甜白。是吧大爷?”
“呃……是这样的。”老头轻咳了一声,准备再次说话。
却不料周至继续说道:“甜白瓷是一种素色釉瓷,属于白瓷系。它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
“到了永乐,这种瓷器在釉色方面达到了巅峰,而到了成化时期,白釉瓷又抵达了一个高峰,不仅胎质细腻纯净,绝大部分胎体轻盈,修胎规整,其制作工艺也永乐宣德时期臻于成熟,使得白瓷达到了‘脱胎换骨’的境地。”
“所谓的脱胎,是一种特殊的制瓷工艺,即薄胎细白瓷。这种瓷器的胎体薄到几乎看不到,似乎已经脱去胎体,整个瓷器完全仅由釉层组成一般。”
“对呀!你看我这个碗不就是?!”老头说道:“看我这个碗,线条柔和圆浑,胎薄体轻,如同蛋壳,里外施白釉,釉面平整,外壁釉下暗刻龙凤呈祥纹,在阳光下透视,可见龙凤飞舞,并有祥云相辅,神态逼真生动。这样考究精致的制作工艺,可是建国后瓷器厂能够制作出来的?”
言语当中充满无比的自信,甚至带得周围吃瓜的群众都跟着点头,觉得老头说的的确有道理。
“说完了?”孙老问道。
“啊,说完了。”
“所以你的意见就是:这个碗胎体轻薄,内外白釉,还有暗刻花纹,工艺精美,因此就认定了它是成化甜白釉蛋壳瓷器?”
“对呀。有毛病吗?”
“毛病大了,你说的这些所谓的特点,是蛋壳瓷器从成化创烧以来,一路到晚明,清三代,晚清,民国,新中国,这么长时间内所有真品与仿品的共有特征,它们全都胎体轻薄,内外白釉,多数带有暗刻花纹,工艺精美。那么,具体到成化甜白釉蛋壳瓷的真品,又有什么不同于其余朝代仿品的基本特征呢?”
“啊这个……”老头一下子就懵了,突然想到一件事儿:“底款!碗底下有底款!”
孙老将瓷碗翻过来,果然,瓷碗底下又双圈六字的底款“大名成化年制”。
看到这儿孙老不禁笑了:“还有吗?”
“没……没了。”
孙老笑道:“肘子,伱给说说?”
说完抬头对着围观的众人说道:“我们先说好,对于仿品,鉴定老师一般不会给出什么意见,以免耽误大家的时间,不过今天这事儿稍微有些特殊,似乎大家对我们请来的鉴定老师的眼力不太信任。”
“我们知道有些人觉得我边上这位年轻人年纪太小,觉得他可能会不够资格,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他的鉴定能力非常高明,曾经发现鉴定了好几件非常重要的文物,甚至是可以改写我们国家某些工艺历史的那种,为国家博物馆,蜀都博物馆所收藏。”
“而他这次来蜀都,也是因为从地方史料的蛛丝马迹中,发现了一件遗失的重要文物的线索,并最终将其找到,特意来蜀都汇报的。”
“我们工美能够请到他担任我们的鉴定师,这是工美的荣幸,应该说,更是今天排到他那一列的各位待鉴定者的荣幸,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接下来我们就请他说一说对这件瓷器的鉴定过程,看看大家是否还会质疑其专业性。”
说完之后,孙老对周至点点头:“肘子,你说说吧。”
“行,那我来说说,这件瓷器为什么不是成化真品。”周至接过了话题。
“首先,我们应当知道各个时代的甜白釉所具有的特征。”
“我们首先说胎。成化甜白釉瓷器在炼胎上,增加高岭土的比例,并经过多层过滤淘炼,去除杂质,使胎体韧性加强,拉坯更薄,更细白,同时增加铝的成分,这样在烧制温度升高后,多数甜白器能处于“半脱胎”状态。”
“甜白器釉层有薄、厚两种,薄釉常施于薄胎及脱胎圆器上,釉面平整晶莹,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显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有光素与刻、印纹样两种装饰。”
“厚釉则是釉质凝厚,薄胎器的釉面,釉水的厚度更是胜过了胎体厚度,更为肥腴,多施于琢器,光素器;”
“少数器皿上线条流畅的暗刻花纹,有时候需要仔细地审视或借光线透视,才能看出纹饰或款字来。”
“但是我们要记住一条,那就是无论当时匠人的工艺再怎么精湛,也要受到工具的限制,手转制陶盘的重心,精度,都无法和现代机械制陶盘相提并论,因此无论如何,在制胎,修胎等方面,难免会出现器型不工整,厚薄不均匀之类的瑕疵。”
“而对于手工精工的其余部分,例如刻花、印花、修饰这些部分,才是他们的长项,其工艺水准,往往是后世工匠难以企及的。”
“因此这位老先生说这个碗工艺精湛,在我看来只说对了一半,”周至笑道:“那一半呢?当然就是修胎的那一半。”
“至于说龙凤刻花的这一部分,痕迹过于模糊,大家看,打灯透光之后,龙凤图案并不十分清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这个碗的胎体不是手工雕刻的,而是用了一个带有花纹的模具,将瓷浆灌入其中,待到凝固成型之后取出,这个工艺只有现代才有,叫‘灌浆’。”
“真实的成化蛋壳釉有一个说法,因为胎体极薄,当你握着它的时候,甚至‘能隐见手指螺纹’,大部分并无纹饰,少数有暗花的,题材多为双龙双凤,及莲花、玫瑰、山茶、牡丹等。”
“但是这些纹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极为精细,且圆润流畅,肉眼难以看出,需借光透视方能见到”
“这件瓷器诚如这位老先生所言,器型工整精美,但是很明显能够看出,瓷胎虽然已经很薄,但是施釉更薄,依旧是釉附着于胎体的基本模式,没有成化甜白‘脱胎换骨’的这一神奇特征。”
“而刻花部分线条缺乏走刀的立体感,纤细而板滞,这就造成了花纹模糊,与真品差异太大了。”
周至的侃侃而谈,语气并不急迫,充满了柔和淡定,但是却让所有人都听得清楚明白,充满自信。
这些都是真功夫,也让别人也不得不信服。
“好啊!”老头见围观的人渐渐增多,神情有些得意:“那我就跟大伙儿说说这成化甜白蛋壳釉精妙之处。”
“成化甜白,是创烧在永乐窑时期的甜白釉的继承和发展。”
“小伙子,知道为什么叫甜白吗?”老头反而考较起周至来。
周至笑眯眯地一点不生气:“因为甜白釉极为莹润,能照见人影,比之前元代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美,所以又称‘葱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
“之所以叫甜白,是因为当时的蔗糖糖霜,色泽与之相似,故而得名甜白。是吧大爷?”
“呃……是这样的。”老头轻咳了一声,准备再次说话。
却不料周至继续说道:“甜白瓷是一种素色釉瓷,属于白瓷系。它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
“到了永乐,这种瓷器在釉色方面达到了巅峰,而到了成化时期,白釉瓷又抵达了一个高峰,不仅胎质细腻纯净,绝大部分胎体轻盈,修胎规整,其制作工艺也永乐宣德时期臻于成熟,使得白瓷达到了‘脱胎换骨’的境地。”
“所谓的脱胎,是一种特殊的制瓷工艺,即薄胎细白瓷。这种瓷器的胎体薄到几乎看不到,似乎已经脱去胎体,整个瓷器完全仅由釉层组成一般。”
“对呀!你看我这个碗不就是?!”老头说道:“看我这个碗,线条柔和圆浑,胎薄体轻,如同蛋壳,里外施白釉,釉面平整,外壁釉下暗刻龙凤呈祥纹,在阳光下透视,可见龙凤飞舞,并有祥云相辅,神态逼真生动。这样考究精致的制作工艺,可是建国后瓷器厂能够制作出来的?”
言语当中充满无比的自信,甚至带得周围吃瓜的群众都跟着点头,觉得老头说的的确有道理。
“说完了?”孙老问道。
“啊,说完了。”
“所以你的意见就是:这个碗胎体轻薄,内外白釉,还有暗刻花纹,工艺精美,因此就认定了它是成化甜白釉蛋壳瓷器?”
“对呀。有毛病吗?”
“毛病大了,你说的这些所谓的特点,是蛋壳瓷器从成化创烧以来,一路到晚明,清三代,晚清,民国,新中国,这么长时间内所有真品与仿品的共有特征,它们全都胎体轻薄,内外白釉,多数带有暗刻花纹,工艺精美。那么,具体到成化甜白釉蛋壳瓷的真品,又有什么不同于其余朝代仿品的基本特征呢?”
“啊这个……”老头一下子就懵了,突然想到一件事儿:“底款!碗底下有底款!”
孙老将瓷碗翻过来,果然,瓷碗底下又双圈六字的底款“大名成化年制”。
看到这儿孙老不禁笑了:“还有吗?”
“没……没了。”
孙老笑道:“肘子,伱给说说?”
说完抬头对着围观的众人说道:“我们先说好,对于仿品,鉴定老师一般不会给出什么意见,以免耽误大家的时间,不过今天这事儿稍微有些特殊,似乎大家对我们请来的鉴定老师的眼力不太信任。”
“我们知道有些人觉得我边上这位年轻人年纪太小,觉得他可能会不够资格,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他的鉴定能力非常高明,曾经发现鉴定了好几件非常重要的文物,甚至是可以改写我们国家某些工艺历史的那种,为国家博物馆,蜀都博物馆所收藏。”
“而他这次来蜀都,也是因为从地方史料的蛛丝马迹中,发现了一件遗失的重要文物的线索,并最终将其找到,特意来蜀都汇报的。”
“我们工美能够请到他担任我们的鉴定师,这是工美的荣幸,应该说,更是今天排到他那一列的各位待鉴定者的荣幸,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接下来我们就请他说一说对这件瓷器的鉴定过程,看看大家是否还会质疑其专业性。”
说完之后,孙老对周至点点头:“肘子,你说说吧。”
“行,那我来说说,这件瓷器为什么不是成化真品。”周至接过了话题。
“首先,我们应当知道各个时代的甜白釉所具有的特征。”
“我们首先说胎。成化甜白釉瓷器在炼胎上,增加高岭土的比例,并经过多层过滤淘炼,去除杂质,使胎体韧性加强,拉坯更薄,更细白,同时增加铝的成分,这样在烧制温度升高后,多数甜白器能处于“半脱胎”状态。”
“甜白器釉层有薄、厚两种,薄釉常施于薄胎及脱胎圆器上,釉面平整晶莹,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显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有光素与刻、印纹样两种装饰。”
“厚釉则是釉质凝厚,薄胎器的釉面,釉水的厚度更是胜过了胎体厚度,更为肥腴,多施于琢器,光素器;”
“少数器皿上线条流畅的暗刻花纹,有时候需要仔细地审视或借光线透视,才能看出纹饰或款字来。”
“但是我们要记住一条,那就是无论当时匠人的工艺再怎么精湛,也要受到工具的限制,手转制陶盘的重心,精度,都无法和现代机械制陶盘相提并论,因此无论如何,在制胎,修胎等方面,难免会出现器型不工整,厚薄不均匀之类的瑕疵。”
“而对于手工精工的其余部分,例如刻花、印花、修饰这些部分,才是他们的长项,其工艺水准,往往是后世工匠难以企及的。”
“因此这位老先生说这个碗工艺精湛,在我看来只说对了一半,”周至笑道:“那一半呢?当然就是修胎的那一半。”
“至于说龙凤刻花的这一部分,痕迹过于模糊,大家看,打灯透光之后,龙凤图案并不十分清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这个碗的胎体不是手工雕刻的,而是用了一个带有花纹的模具,将瓷浆灌入其中,待到凝固成型之后取出,这个工艺只有现代才有,叫‘灌浆’。”
“真实的成化蛋壳釉有一个说法,因为胎体极薄,当你握着它的时候,甚至‘能隐见手指螺纹’,大部分并无纹饰,少数有暗花的,题材多为双龙双凤,及莲花、玫瑰、山茶、牡丹等。”
“但是这些纹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极为精细,且圆润流畅,肉眼难以看出,需借光透视方能见到”
“这件瓷器诚如这位老先生所言,器型工整精美,但是很明显能够看出,瓷胎虽然已经很薄,但是施釉更薄,依旧是釉附着于胎体的基本模式,没有成化甜白‘脱胎换骨’的这一神奇特征。”
“而刻花部分线条缺乏走刀的立体感,纤细而板滞,这就造成了花纹模糊,与真品差异太大了。”
周至的侃侃而谈,语气并不急迫,充满了柔和淡定,但是却让所有人都听得清楚明白,充满自信。
这些都是真功夫,也让别人也不得不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