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两百六十五章 皿方罍
热门推荐:
校花学姐是我军师,攻略对象是她自己
升级,升级,还是升级!
胜天半子,我祁同伟绝不屈服
各地介绍
勿cue勿遛勿按头,许小姐已化身事业批
手上呲了一泡尿,鱼炸窝了
糟糕,万人嫌公主被男主们包围了
和离改嫁旺新家,渣夫父子悔断肠
盛夜
“在后来湘省博物馆专家去茅山峪考察得到的村民口述,当时的艾清宴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有一回,他扛着粪耙前往外婆家请人抬棺材,路上不小心踩塌了一堆土,土堆里面赫然有一个大黑疙瘩,污泥中仍光泽闪烁。艾清宴喊家人把它挖了出来,自此成了村民中口口相传的古鼎怪器。”
“五年之后,益阳古董商石瑜璋慕名而来,一看此物,就愿意出四百大洋收走。当时正好是午餐时间,艾清宴的大哥回家听说怪器要被人买走了,就拿上盖子去漆家河的新民学校,找校长钟逢雨掌眼,想要问一下‘如此破铜,怎么值这么多钱?’”
“钟校长是当地有名的文化人,一看到盖子上‘父己尊彝’几个蝌蚪文,知道此物非同一般,他留下盖子,当即表示愿意出八百大洋购买全器。”王老爷子笑道:“艾清宴的大哥毕竟年轻气盛,听闻这话兴奋得不得了,还未到村里,就大喊‘发财了,发大财了!’”
“他在村子那头喊,这头石瑜璋闻声心知不妙,这笔生意要黄!慌忙丢下四百大洋,也不嫌弃东西太重,抱着近百斤的罍身就跑出了村子,逃之夭夭了。”
“诶?那这方罍的盖子和身子,不就分开了?”王主持人问道。
“对呀,器身和器盖从此就分开了。”王老爷子说道:“而且这一分啊,就分了近百年。”
“钟逢雨作为文化人,知道这件文物的重要性,牵挂着器身,就利用自身影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题为‘桃源发现商朝太庙古物,惜为他人私行购去’,斥责石瑜璋‘仅以洋银百元估买入手,希图媚外渔利’,是‘全国公敌’,并恳请当局沿途检查。”
“这一文物流失事件,引起了当时教育总长章士钊的注意,于是他要求湘省追查。”
“于是长沙内务司发出训令,要求石瑜璋所在的益阳县尽力侦办。”
“只可惜当时并没有严格的文物保护法令,让内外勾结倒卖古玩的商人占尽便宜。加上兵荒马乱,即便已经追查到器身就在长沙的杨克昌古玩店,但受当地势力保护,无法进行查扣,只要求石瑜璋五日内归案完事儿。”
“等到一九二六年,段祺瑞政府倒台,‘追缴’方罍的政令旋即成一纸空文。”
“这时军阀开始混战,湘军正从川、黔军阀手中收复湘西,地方政权就在驻军首领周磐手中。而奸商石瑜璋仍想得到盖子,遂向湘军首领周磐求助。”
“周磐当年也算是号人物,彭总平江起义前,周磐是彭总上司,两人曾有生死之交,后来因为志向不合方才分道扬镳。”
“周磐驻军于桃源县漆家河后。石瑜璋托人找到周磐,出价五万块银元,希望帮忙购回方罍之盖,并许诺事成之后再给三万块银元作为酬劳。周磐一听,感觉此事非同小可,但当面并未答应。”
“等石某一走,周磐立即赶去常德,向师长贺耀祖作了汇报,贺耀祖求财心切,迅速派兵到钟校长家里搜寻,但无功而返。”
“军方如此兴师动众,钟校长担心怀璧其罪,只好主动找到周磐,表示要将方罍之盖捐给国家,但求资助兴学。周磐当即支付给钟校长五千块银元与五千元期票,却将方罍盖据为己有。”
“这笔资金在当时的确也起到了大作用,钟逢雨用这笔钱兴办教育,新民学校成为当时四邻八县最好的学校。直到今天。”
“而占据了罍盖的周磐在北伐战争升任师长,后来逃亡大西南成了第14兵团副司令官,五零年在昆明被俘。这个罍盖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并在五二年由政府转交给湘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五六年文管会与湘省博物馆合并,罍盖便从此存放于湘省博物馆。”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那些年中国动荡不安,哪怕文物也是命运多舛啊。”王主持人感慨道。
“但是相比于罍身来说,罍盖的命运,简直可以说是幸运了。”王老爷子说着都开始摇头。
“对呀,这罍身被石瑜璋夺走后,到了杨克昌古玩店后,后来的下落呢?”
“要说这个,又不得不说到当时湘省博物馆馆长,青铜器专家高至喜了。”王老爷子说道:“由于五二年交接时并未说明缘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湘省文博专家并不清楚方罍盖的来历,只知有盖,不知有身。”
“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高至喜在档案中发现了周磐的‘补充坦白材料’,才知道方罍盖的身世。”
“因为这是一件重要的文物,高至喜开始多方打听器身下落,最终在一本海外的着作,一九二八年,法国学者的《中国艺术史》一书中,发现了皿方罍的照片。原来罍身早在那之前,就已从长沙流散到了海外!”
“高至喜继续查找这方罍器身的消息。最后发现在一九三六年出版的黄浚《尊古斋所见吉金图》和一九四零年印行的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之后,器身就再无音讯了。”
1“一九六四年,高至喜综合自己对皿方罍的研究,在主编《湘省文物图录》时,先行刊布了方罍盖的材料,并在其中详述了皿方罍的尺寸,因其为目前我国已知的方罍当中最大的一具,因此将之命名为‘方罍之王’。”
“一九八九年,高至喜又在《中国文物报》上撰文记述了皿方罍身首分离,曲折传奇的故事。引起了业界的一定关注。”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上前年的一天,时任湘省博物馆馆长的熊传薪接到了沪上博物馆馆长马承源的电话,马承源在电话里万分肯定地声称方罍的罍身找到了,就在岛国收藏家新田栋一手里!”
“也是凑巧,马承源本是应邀出席岛国的一次文博会议,会议结束,他没有跟着大家去欣赏樱花,而是去拜访了自己的老朋友新田栋一。”
“新田栋一,原名彭凯栋,出生在日占台岛,后来改名换姓赴日发展,一样能说一口地道的闽南话和不太标准的普通话。”
“在岛国,他的事业相当顺利,而收藏一直是他的私人爱好,也是他怀乡的一种方式。”
“五二年的一场大病之后,新田专收佛像,因此当老马过去看望他的时候,新田并没有将藏品青铜器摆在自己别墅中的醒目位置。”
“但老马的目光却一下就聚焦到一件威仪华美、似曾相识的青铜器上。并且立刻就判定出眼前这件青铜器与HUN省博馆藏的器盖应为一体。”
“这么厉害?”王主持人不禁讶异:“就看一眼?”
“五年之后,益阳古董商石瑜璋慕名而来,一看此物,就愿意出四百大洋收走。当时正好是午餐时间,艾清宴的大哥回家听说怪器要被人买走了,就拿上盖子去漆家河的新民学校,找校长钟逢雨掌眼,想要问一下‘如此破铜,怎么值这么多钱?’”
“钟校长是当地有名的文化人,一看到盖子上‘父己尊彝’几个蝌蚪文,知道此物非同一般,他留下盖子,当即表示愿意出八百大洋购买全器。”王老爷子笑道:“艾清宴的大哥毕竟年轻气盛,听闻这话兴奋得不得了,还未到村里,就大喊‘发财了,发大财了!’”
“他在村子那头喊,这头石瑜璋闻声心知不妙,这笔生意要黄!慌忙丢下四百大洋,也不嫌弃东西太重,抱着近百斤的罍身就跑出了村子,逃之夭夭了。”
“诶?那这方罍的盖子和身子,不就分开了?”王主持人问道。
“对呀,器身和器盖从此就分开了。”王老爷子说道:“而且这一分啊,就分了近百年。”
“钟逢雨作为文化人,知道这件文物的重要性,牵挂着器身,就利用自身影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题为‘桃源发现商朝太庙古物,惜为他人私行购去’,斥责石瑜璋‘仅以洋银百元估买入手,希图媚外渔利’,是‘全国公敌’,并恳请当局沿途检查。”
“这一文物流失事件,引起了当时教育总长章士钊的注意,于是他要求湘省追查。”
“于是长沙内务司发出训令,要求石瑜璋所在的益阳县尽力侦办。”
“只可惜当时并没有严格的文物保护法令,让内外勾结倒卖古玩的商人占尽便宜。加上兵荒马乱,即便已经追查到器身就在长沙的杨克昌古玩店,但受当地势力保护,无法进行查扣,只要求石瑜璋五日内归案完事儿。”
“等到一九二六年,段祺瑞政府倒台,‘追缴’方罍的政令旋即成一纸空文。”
“这时军阀开始混战,湘军正从川、黔军阀手中收复湘西,地方政权就在驻军首领周磐手中。而奸商石瑜璋仍想得到盖子,遂向湘军首领周磐求助。”
“周磐当年也算是号人物,彭总平江起义前,周磐是彭总上司,两人曾有生死之交,后来因为志向不合方才分道扬镳。”
“周磐驻军于桃源县漆家河后。石瑜璋托人找到周磐,出价五万块银元,希望帮忙购回方罍之盖,并许诺事成之后再给三万块银元作为酬劳。周磐一听,感觉此事非同小可,但当面并未答应。”
“等石某一走,周磐立即赶去常德,向师长贺耀祖作了汇报,贺耀祖求财心切,迅速派兵到钟校长家里搜寻,但无功而返。”
“军方如此兴师动众,钟校长担心怀璧其罪,只好主动找到周磐,表示要将方罍之盖捐给国家,但求资助兴学。周磐当即支付给钟校长五千块银元与五千元期票,却将方罍盖据为己有。”
“这笔资金在当时的确也起到了大作用,钟逢雨用这笔钱兴办教育,新民学校成为当时四邻八县最好的学校。直到今天。”
“而占据了罍盖的周磐在北伐战争升任师长,后来逃亡大西南成了第14兵团副司令官,五零年在昆明被俘。这个罍盖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并在五二年由政府转交给湘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五六年文管会与湘省博物馆合并,罍盖便从此存放于湘省博物馆。”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那些年中国动荡不安,哪怕文物也是命运多舛啊。”王主持人感慨道。
“但是相比于罍身来说,罍盖的命运,简直可以说是幸运了。”王老爷子说着都开始摇头。
“对呀,这罍身被石瑜璋夺走后,到了杨克昌古玩店后,后来的下落呢?”
“要说这个,又不得不说到当时湘省博物馆馆长,青铜器专家高至喜了。”王老爷子说道:“由于五二年交接时并未说明缘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湘省文博专家并不清楚方罍盖的来历,只知有盖,不知有身。”
“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高至喜在档案中发现了周磐的‘补充坦白材料’,才知道方罍盖的身世。”
“因为这是一件重要的文物,高至喜开始多方打听器身下落,最终在一本海外的着作,一九二八年,法国学者的《中国艺术史》一书中,发现了皿方罍的照片。原来罍身早在那之前,就已从长沙流散到了海外!”
“高至喜继续查找这方罍器身的消息。最后发现在一九三六年出版的黄浚《尊古斋所见吉金图》和一九四零年印行的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之后,器身就再无音讯了。”
1“一九六四年,高至喜综合自己对皿方罍的研究,在主编《湘省文物图录》时,先行刊布了方罍盖的材料,并在其中详述了皿方罍的尺寸,因其为目前我国已知的方罍当中最大的一具,因此将之命名为‘方罍之王’。”
“一九八九年,高至喜又在《中国文物报》上撰文记述了皿方罍身首分离,曲折传奇的故事。引起了业界的一定关注。”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上前年的一天,时任湘省博物馆馆长的熊传薪接到了沪上博物馆馆长马承源的电话,马承源在电话里万分肯定地声称方罍的罍身找到了,就在岛国收藏家新田栋一手里!”
“也是凑巧,马承源本是应邀出席岛国的一次文博会议,会议结束,他没有跟着大家去欣赏樱花,而是去拜访了自己的老朋友新田栋一。”
“新田栋一,原名彭凯栋,出生在日占台岛,后来改名换姓赴日发展,一样能说一口地道的闽南话和不太标准的普通话。”
“在岛国,他的事业相当顺利,而收藏一直是他的私人爱好,也是他怀乡的一种方式。”
“五二年的一场大病之后,新田专收佛像,因此当老马过去看望他的时候,新田并没有将藏品青铜器摆在自己别墅中的醒目位置。”
“但老马的目光却一下就聚焦到一件威仪华美、似曾相识的青铜器上。并且立刻就判定出眼前这件青铜器与HUN省博馆藏的器盖应为一体。”
“这么厉害?”王主持人不禁讶异:“就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