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命不该绝 第2章 枫城
马车行了一日,抵达了枫城门口。
原本是只需三个时辰的路程,但为了让方月玥得以舒适些,方老爷一行人硬是走了有五个时辰。
到达城门口时,方玥忍不住掀开帘子,古代出行是真的枯燥,虽说天然的风景很是优美,但连续几个小时都是相似的风景,也是会审美疲劳的。
透过车窗向外望去,那是一座高大巍峨的城池,城墙上的砖石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每一块都沉淀着深厚的历史。
阳光洒在城墙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影,使得这座城池看起来更加的庄严肃穆。
马车缓缓的驶向城门口,方玥注意到,入城的人们排起了长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着马,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的,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进城后方玥更是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古香古色的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他们或急匆匆的赶路,或悠闲的逛街,或驻足欣赏路边的风景。
街道两旁摊贩的小吃琳琅满目,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她能听到摊贩的吆喝声,顾客的谈笑声,这一切喧嚣声都让她感到无比的亲切,这是在现代化繁忙都市所感受不到的人间烟火气。
马车停在了一家古香古色的客栈门前。
向里望去,只见客栈里边坐满了穿着书生袍,头戴方巾的书生。这些书生有的在品茗,有的在高谈阔论,显得十分文雅。
方玥眼中闪烁着好奇,她小声的对方理说
“阿兄,这些书生他们都是来参加秋闱的吗?”
方理点头,解释道
“是的,玥儿,此时正是金秋八月,三年一度的秋闱恰在今年举行,这些穿着书生袍的书生们,大都是前来赶考的学生。”
方玥又问
“阿兄,那你不考吗?我记得去年,阿兄过了院试,爹爹高兴的在家中摆了三日流水席。”
方理笑了笑,答道
“乡试可不是这么好考的,考过可就是举人了,就了举官的资格。”
方理已在去年过了院试,取得了秀才的功名,12岁的秀才可不多见,当时在乡里引起了一阵轰动。
但他自觉学问还不够深厚,仍需不懈努力。他计划三年后的那一轮乡试,尝试下场,积累经验。
听到方理的回答,方玥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她意识到,自己对于乡试的想象过于简单了。
毕竟在前世的小说中,科举文里的男女主角们,总是能轻轻松松的一路考到殿试去,但现实总是比这残酷的。
此时方员外已经下了车向客栈走去,嬷嬷阿姚忙抱上小姐跟上。
进了客栈,方员外热情地同掌柜打招呼
“管大老板,生意兴隆啊!我先前和您预定了三间上房,两间下房。”
掌柜是一个方脸的中年人,他满脸堆笑的回应:
“方员外来了,您的房间早就给您备好了,这就让小二带您上楼。”
随后唤来了小二引路。
方家一行人跟着小二上了楼。方员外和方理一间房。嬷嬷阿姚带着小姐方玥一间房,大夫单独一间,剩下的两间下房小厮和护卫们分着住。
方员外又唤小二准备一些食物和水送到楼上,将马车赶到后院。
经过一整天的赶路,大家都有些饿了。马车上虽也备有食物,终是没有客栈来的方便。
次日,直至日上三竿,嬷嬷才将方玥唤醒。行李早已被细致地收拾好,整齐地摆放在了床边架子上。
“嬷嬷,我们是不是准备出行了?”
方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轻声的问道。
“还未到时候,小小姐,快过辰时了,您该吃些东西了”
姚嬷嬷一边回答,一边为方玥洗漱穿衣。
早饭是在房里吃的,是精心煮制的燕窝粥,这是嬷嬷特意去客栈小厨房熬煮的,饭后还有一碗新鲜的牛乳,大夫说牛乳养人,方玥这几年来每日都得喝上一碗,从未间断。
听嬷嬷说,方员外和大哥方理早早就出门了。方员外去寻相熟的兴隆镖局镖头,商议雇佣镖师护送的事宜。
兴隆镖局是枫城最好最大的镖局,方员外做生意时常和这家镖局打交道,也有几分交情。
大哥方理陪同着张大夫前往安民堂,取早已订好的药材。
张大夫考虑到方玥即将远行,便建议方员外多备用一些常用药材。
方员外自是同意,半月前便向安民堂预定了一批药材,约定今日取货。
方玥用完早餐后不久,方理和张大夫先回来了,药材顺利取得,张大夫再次替方玥把了脉,确定脉象和往常一样,张大夫便回房整理药材去了,只留下了大哥方理陪伴在旁。
“玥儿,昨日休息的可好?”方理关切地问到
“阿兄,我睡得很好”方玥乖巧的回答道
“爹爹还要同镖局商议前往都城的路线,还需要一些时间。玥儿,可想要去枫城逛逛?”
方理看着妹妹刚睡醒方有一丝红晕的小脸,眼底露出一丝暖意,问道
“当然要的,阿兄”
方玥眸子骤然亮了亮,语气中透露出几丝兴奋。
昨日她仅是从马车窗口中,窥见了枫城的一角,便已被其深深吸引。如今有机会逛逛这座繁华的城市,她自然是满心期待的。
方理轻轻抚摸妹妹方玥的小脸,从嬷嬷手中接过斗篷,细心为方玥披上,随后才牵着方玥小手,缓缓的走下楼梯。
八月的天气怡人,方玥紧了紧身上的斗篷,她素来畏寒,因此总是早早的便裹上了斗篷。
客栈大堂内,依旧座无虚席。书生们或是品茗论道,或是高声阔论。
方理与方玥走出客栈,只见今日阳光明媚,是个好天气,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大街上同样热闹非凡。行人鳞次栉比,路边的摊贩们满脸笑容地招呼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卖木簪的摊子前,一位小娘子正精心挑选着心仪的木簪,不时地同身边的男子低语,男子的目光中流露出浓浓的爱意,显然是一对恩爱的新婚的小夫妻。
边上卖糖葫芦的阿婆正从稻草架子上取下来一根红彤彤的糖葫芦,递给边上流着口水的小娃娃,满脸都是慈爱。
卖包子的小贩掀开蒸笼,满满的热气一下子便蒸发开来,形成了一小片朦胧的烟雾。
整个街道上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原本是只需三个时辰的路程,但为了让方月玥得以舒适些,方老爷一行人硬是走了有五个时辰。
到达城门口时,方玥忍不住掀开帘子,古代出行是真的枯燥,虽说天然的风景很是优美,但连续几个小时都是相似的风景,也是会审美疲劳的。
透过车窗向外望去,那是一座高大巍峨的城池,城墙上的砖石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每一块都沉淀着深厚的历史。
阳光洒在城墙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影,使得这座城池看起来更加的庄严肃穆。
马车缓缓的驶向城门口,方玥注意到,入城的人们排起了长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着马,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的,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进城后方玥更是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古香古色的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他们或急匆匆的赶路,或悠闲的逛街,或驻足欣赏路边的风景。
街道两旁摊贩的小吃琳琅满目,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她能听到摊贩的吆喝声,顾客的谈笑声,这一切喧嚣声都让她感到无比的亲切,这是在现代化繁忙都市所感受不到的人间烟火气。
马车停在了一家古香古色的客栈门前。
向里望去,只见客栈里边坐满了穿着书生袍,头戴方巾的书生。这些书生有的在品茗,有的在高谈阔论,显得十分文雅。
方玥眼中闪烁着好奇,她小声的对方理说
“阿兄,这些书生他们都是来参加秋闱的吗?”
方理点头,解释道
“是的,玥儿,此时正是金秋八月,三年一度的秋闱恰在今年举行,这些穿着书生袍的书生们,大都是前来赶考的学生。”
方玥又问
“阿兄,那你不考吗?我记得去年,阿兄过了院试,爹爹高兴的在家中摆了三日流水席。”
方理笑了笑,答道
“乡试可不是这么好考的,考过可就是举人了,就了举官的资格。”
方理已在去年过了院试,取得了秀才的功名,12岁的秀才可不多见,当时在乡里引起了一阵轰动。
但他自觉学问还不够深厚,仍需不懈努力。他计划三年后的那一轮乡试,尝试下场,积累经验。
听到方理的回答,方玥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她意识到,自己对于乡试的想象过于简单了。
毕竟在前世的小说中,科举文里的男女主角们,总是能轻轻松松的一路考到殿试去,但现实总是比这残酷的。
此时方员外已经下了车向客栈走去,嬷嬷阿姚忙抱上小姐跟上。
进了客栈,方员外热情地同掌柜打招呼
“管大老板,生意兴隆啊!我先前和您预定了三间上房,两间下房。”
掌柜是一个方脸的中年人,他满脸堆笑的回应:
“方员外来了,您的房间早就给您备好了,这就让小二带您上楼。”
随后唤来了小二引路。
方家一行人跟着小二上了楼。方员外和方理一间房。嬷嬷阿姚带着小姐方玥一间房,大夫单独一间,剩下的两间下房小厮和护卫们分着住。
方员外又唤小二准备一些食物和水送到楼上,将马车赶到后院。
经过一整天的赶路,大家都有些饿了。马车上虽也备有食物,终是没有客栈来的方便。
次日,直至日上三竿,嬷嬷才将方玥唤醒。行李早已被细致地收拾好,整齐地摆放在了床边架子上。
“嬷嬷,我们是不是准备出行了?”
方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轻声的问道。
“还未到时候,小小姐,快过辰时了,您该吃些东西了”
姚嬷嬷一边回答,一边为方玥洗漱穿衣。
早饭是在房里吃的,是精心煮制的燕窝粥,这是嬷嬷特意去客栈小厨房熬煮的,饭后还有一碗新鲜的牛乳,大夫说牛乳养人,方玥这几年来每日都得喝上一碗,从未间断。
听嬷嬷说,方员外和大哥方理早早就出门了。方员外去寻相熟的兴隆镖局镖头,商议雇佣镖师护送的事宜。
兴隆镖局是枫城最好最大的镖局,方员外做生意时常和这家镖局打交道,也有几分交情。
大哥方理陪同着张大夫前往安民堂,取早已订好的药材。
张大夫考虑到方玥即将远行,便建议方员外多备用一些常用药材。
方员外自是同意,半月前便向安民堂预定了一批药材,约定今日取货。
方玥用完早餐后不久,方理和张大夫先回来了,药材顺利取得,张大夫再次替方玥把了脉,确定脉象和往常一样,张大夫便回房整理药材去了,只留下了大哥方理陪伴在旁。
“玥儿,昨日休息的可好?”方理关切地问到
“阿兄,我睡得很好”方玥乖巧的回答道
“爹爹还要同镖局商议前往都城的路线,还需要一些时间。玥儿,可想要去枫城逛逛?”
方理看着妹妹刚睡醒方有一丝红晕的小脸,眼底露出一丝暖意,问道
“当然要的,阿兄”
方玥眸子骤然亮了亮,语气中透露出几丝兴奋。
昨日她仅是从马车窗口中,窥见了枫城的一角,便已被其深深吸引。如今有机会逛逛这座繁华的城市,她自然是满心期待的。
方理轻轻抚摸妹妹方玥的小脸,从嬷嬷手中接过斗篷,细心为方玥披上,随后才牵着方玥小手,缓缓的走下楼梯。
八月的天气怡人,方玥紧了紧身上的斗篷,她素来畏寒,因此总是早早的便裹上了斗篷。
客栈大堂内,依旧座无虚席。书生们或是品茗论道,或是高声阔论。
方理与方玥走出客栈,只见今日阳光明媚,是个好天气,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大街上同样热闹非凡。行人鳞次栉比,路边的摊贩们满脸笑容地招呼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卖木簪的摊子前,一位小娘子正精心挑选着心仪的木簪,不时地同身边的男子低语,男子的目光中流露出浓浓的爱意,显然是一对恩爱的新婚的小夫妻。
边上卖糖葫芦的阿婆正从稻草架子上取下来一根红彤彤的糖葫芦,递给边上流着口水的小娃娃,满脸都是慈爱。
卖包子的小贩掀开蒸笼,满满的热气一下子便蒸发开来,形成了一小片朦胧的烟雾。
整个街道上充满了生活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