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719 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强宣传
热门推荐:
叶飞宋茜
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
快穿:满级大佬反杀记
重生异世之天降夫郎
重生:谁说理综满分,不能是曲皇
捡到一岁小福宝,流放生活开挂了
攻略黑化反派?我选当他亲妈!
宗门洗剑三十年,出关天下无敌
苍雪巅峰
“爹,娘,自古忠义两难全,此次出战,儿子怕是不能给您尽孝了!”
“吾儿放心去吧,陛下有旨,府尊有令,当杀敌报国!”
“爹!娘!”
舞台上的三人紧紧相拥在一起,定格了足足数秒之后,才一同面对着舞台下方的观众席,连同从幕后涌出来的其他数人,深深鞠了一躬。
宁渝坐在台下的观众席上,率先鼓起了掌,而其他群臣也都纷纷效仿起来开始鼓掌,一时间整个剧院当中掌声一片,却是显得极为热烈。
“好啊,好啊,这样的戏剧才足以震撼到人心,才能让更多的人去接受!”
宁渝脸上带着笑意,望着身边坐着的内阁次辅崔万采,叮嘱道:“将来的北伐战场上,需要有更多的舞台剧才行,可以更好的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崔万采苦笑道:“陛下,自从国家大剧院落成以来,新出的舞台剧倒是不见少,只是略显直白了些,许多人都说还不如看看昆剧或者是二黄。”
眼下国家大剧院还没有真正开放,因此在士林当中的名声并不太好,几乎等同于勾栏瓦舍一般的存在,就跟当初的报纸一般,太简单易懂的东西,是不可能受到士林的喜爱的,甚至还被大大贬损。
宁渝微微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这种恩斯特从西方带过来的舞台剧,不会受到王公大臣们的喜欢,主要便是在于跟昆曲、二黄这种传统戏剧相比,实在是太过于不雅,甚至略显直白,可是宁渝依然选择了大力支持,并且还专门建立了一座大剧院,来专门扶持这种新生的舞台剧。
原因很简单,舞台剧根本就不是给王公大臣们看的高雅艺术,而是专门给军中士卒看的戏剧,只有通俗易懂,简单直白,才能更好满足士卒们的需求。
“若真的是昆曲、二黄一类,怕是也不会在军中流行......如果只是为少部分人服务的戏剧,朕还会对这件事这么用心吗?此事关系重大,并不是你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宁渝不由得低声叹口气,这帮子士绅官员们总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天下人的身上,以为自己的喜好便能涵盖一切,就是高雅的,至于其他人那都是低俗的,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几乎涵盖了绝大部分的士绅官员们。可事实就是,百姓们喜欢的东西,跟高雅从来都没有太多关系。
等到回了皇宫之后,宁渝也就将内阁诸臣、枢密院枢密使、枢密副使等人唤了来,望着济济一堂的众人,笑道:“看完了这出《定西南》,倒说说都有什么感想?”
内阁首辅宁忠景尽管忙于国事,可是依然抽空来看了这场戏,抚须轻声道:“若是仅仅以观赏来看,虽然不如徽剧、昆曲,可是也有几分特色,故事也挺不错的,就是略显直白了些......”
枢密副使宁忠义心里一动,笑道:“启禀陛下,臣看完以后倒觉得还不错,虽然这里面的故事略微夸大了些,比如那个薛忠敬确实在贵阳城下斩杀土司兵七人,可是并没有战死,更没有一个待娶的妻子等着他,不过整体来说,还是颇为不错的。”
教育部尚书宁忠权沉声道:“这倒没有什么,毕竟是一种表演,夸张一点倒也没什么.....只是臣以为,此法若是用来犒军,想来效果会相当不错。”
宁渝微微点了点头,轻声道:“马上便要迎来北伐之战,若是能够组织起这么一支歌舞团,想必对于士气也有很不错的效果.......至于国家大剧院,平日也可以对百姓开放,将咱们前线发生的一些英雄事迹给演绎出来,想必也能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平日里,报刊、戏剧、小说等等这些事物,看上去似乎不甚起眼,可是朝廷如果运用得当,那将会是治理政务的好工具,它们可以让朝廷的政令不再那么冷冰冰的,甚至能够更好的调动百姓的积极性。”
宣传,永远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场,宁渝通过报纸、舞台剧以及将来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新形势的宣传方式,目的自然不会只是单纯的为了给百姓找点乐子,总有自己的目的在。
就好比朝廷要打仗了,需要鼓舞士气,鼓励百姓参军,就可以利用这些宣传方式,来让更多的人主动走进军队里面去,不仅能够更好的保持战斗力,而且也少去了很多麻烦。
再比如,朝廷要推行工业1.0计划,那么为了减少百姓的反对力量,自然会通过这些方式,来宣传它们将来带来的好处,从而避免出现更大的摩擦和矛盾。
无论是画大饼也好,还是真正去践行也好,都需要讲出来,也需要传到百姓的耳朵里,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而这些文化方面的传播手段,便是极好的宣传方式。
说到了这里,众人自然都能明白宁渝的意思,可是宁忠景、崔万采等人却多多少少有些忧虑,他们所担心的地方不是其他,而是这背后所涉及到的理念上的冲突,即这种宣传方式本质上是在发动民众,尽管很好用,可是也是一把双刃剑。
因此无论是报纸、戏剧乃至于小说,本质上都是在开启民智的过程,只有百姓有了自己的想法,才会从这里面得到感动乃至于其他的情绪,问题是这种想法不一定是完全利于朝廷的,若是将来被有心人所利用该怎么办?
当宁渝听完了宁忠景等人所表达的忧虑之后,心里并没有太多的奇怪,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矛盾冲突点,没有之一。
严格来说,自从火枪问世以来,战争的形态就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等到了火枪技术逐渐成熟之后,传统的战争模式也就被彻底颠覆,从而也使得战争中的关键因素发生了变化。
在古典战争当中,大家通常都会践行精兵战略,真正一线作战军队的数量始终都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准,这个时候军队的质量大于数量,只需要一部分精英就足够引领一场大战的胜利,因此像关陇贵族集团、蒙古贵族集团以及八旗军事集团等等,都曾经成功取得了天下。
可是等到了火枪时代之后,战争变成了排队枪毙,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训练出一批能上战场的士兵,而那些纵使训练了十年二十年的武士,在火枪面前也只能变成一堆烂肉,数量的决定影响力得到了大大加强。
就好比宁渝之前所说,到了这个时候,战争已经变成了一道数学题,计算人数以及火力,从而便能得到战争的结果——这话当然有几分开玩笑的成分,可是也反映出了一点,火器时代的战争,从少数的精兵到大规模普通士兵的演变,是必然的事实。
至于复汉军之所以能屡屡以少胜多,完全是因为复汉军在用新式军队吊打清廷的旧式军队了,如果将敌人换成英军或者是俄军,那么就不会赢得那么简单,到时候数量就会成为很重要的决定因素。
因此,当人成为了战争的决定因素的时候,自然也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枪走向战场,以目前各大国的人口来说,拿枪的人在理论上是足够的,可是如何才能动员他们,才是真正的问题。
如果只是单纯的封官加爵,其实并不够,因为打仗是会死人的,光希望用军功来获取财富地位的人并不多,还需要将那些不愿意进军队的人,变成能够拿起武器的士兵,才能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的西方各国都已经开始思考,因为传统的方式都已经逐渐失去了作用,想要动员人民来打仗,就还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而这个东西被普鲁士人找到了,那就是教育,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国民拥有主人翁的意识,让他们会自愿拿枪战斗。
宁渝心里知道,眼下的宁楚还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教育,那么反过来利用报刊、戏剧、小说等等,也可以在悄无声息中去引导百姓,这也是宁渝一直以来的目的。
“朕过去曾良思甚多,深以为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清廷之衰落,自然也逃不过这个道理。”
听到宁渝这么说,众臣无不点头应是,毕竟清廷是以八旗入关而得天下,在任用汉人上始终都有几分保留,对汉人是既用且防,这在无形当中也就有很大的一块短板。
毕竟天下人可不是瞎子,过去只有你爱新觉罗一家官铺子,那为了当个官,委曲求全也就罢了,可是等到宁楚起事以来,天下人便多了一个选择,开始观望起来,等到宁楚一统南方之后,这清廷其他的汉臣可就开始嘀咕,人人都在考虑后路了。
官场如此,民间更是如此。
见到众人点头应是,宁渝随后便抛出了自己的想法,“于我宁楚而言,要拉拢的也不仅仅是这天下的士绅地主,还有无数老百姓,因此报刊得让百姓能看懂,戏剧也要百姓能看明白,他们才会心向朝廷。”
“这件事教育部一定要协调好,在战前好歹也要排出个七八个戏来,简单一点就行,主要内容就放在咱们之前打的那些仗,还有对北伐等,内容一定要审核好!”
“臣遵命。”
教育部尚书宁忠权沉声道,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着,这新的本子找谁来写呢?
.........
四月下旬,宁渝带着内阁次辅宁忠景、枢密院副使宁祖毅,已经群臣数十人,在禁卫师的第一团的护卫下,沿着长江水路朝着武昌出发,这一次巡视将会是北伐之前的最后一次巡视,其目的自然便是位于武昌、汉阳等地的军工厂。
现如今的武昌、汉阳二城,已经彻底成为了宁楚所有军备的生产地,拥有枪炮厂、火药厂、手榴弹厂、火箭弹厂等等大小生产厂十余家,每日里都会有海量的资源流进这些厂房当中,并且还有大量的成品武器被运出分发至各部队,光是为了这些厂所服务的所有工人,都多达三万多人。
除此之外,作为帝乡的武昌、汉阳二府,其忠诚度也堪称最高,在目前的复汉军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军官以及士兵,都出自二府,因此宁渝此行巡视,也是为了进一步激励军心。
自从宁楚拿下了西南之后,长江水道便彻底实现了畅通——从理论上来说,宁渝完全可以坐着船一路穿过三峡,抵达重庆府,当然与此同时,长江也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水面上的货船也多了许多出来。
当然,这也只是从南京到武昌的一段水路才会显得如此繁华,毕竟这两个地方平日里的来往并不算少,不过由此可以推断的是,将来的宁楚通过长江水道,可以更好的实现上下游贯通,获取水运红利。
“崔卿,你可知咱们这一路前往武昌需要多久?”
宁渝站在了船头上,身上披着锦缎披风,极目远眺着江面上的一切。
崔万采亦是披着披风,却是低声道:“若是这一路没有什么别的问题,怕是十天就能到了。”
“是啊,从南京到武昌是逆水行舟,要走上十日的水路,而从武昌到南京则是顺江直下,需要走上三天........可是朕想说的是,若是以后有船只能送你从南京到武昌,只需要两天两夜,你信还是不信?”
宁渝嘿嘿一笑,望着崔万采带着几分打趣的意思。
“臣自然是信的,因为陛下说过的事情,无论在当时看来多么匪夷所思,可是事后却都一一应验,现在臣不信也得信了。”
“崔卿不愧是朕的老师,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让朕再学学了。”
宁渝苦笑道,他心里原本还带着几分显摆的想法,如今却是再也没有了,随即感慨道:“等到蒸汽机的技术再得到一定的进步,这种船也就可以实现了。真到了那个时候,现在的这一切都会大变样子......”
“蒸汽机?”
崔万采尽管心里已经猜测了许多次,可是依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再想了想前番的制币厂还有矿场,便不禁有些好奇,难不成这蒸汽机哪里都能用?
若果真如此,那还确确实实是造福万民了。
“吾儿放心去吧,陛下有旨,府尊有令,当杀敌报国!”
“爹!娘!”
舞台上的三人紧紧相拥在一起,定格了足足数秒之后,才一同面对着舞台下方的观众席,连同从幕后涌出来的其他数人,深深鞠了一躬。
宁渝坐在台下的观众席上,率先鼓起了掌,而其他群臣也都纷纷效仿起来开始鼓掌,一时间整个剧院当中掌声一片,却是显得极为热烈。
“好啊,好啊,这样的戏剧才足以震撼到人心,才能让更多的人去接受!”
宁渝脸上带着笑意,望着身边坐着的内阁次辅崔万采,叮嘱道:“将来的北伐战场上,需要有更多的舞台剧才行,可以更好的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崔万采苦笑道:“陛下,自从国家大剧院落成以来,新出的舞台剧倒是不见少,只是略显直白了些,许多人都说还不如看看昆剧或者是二黄。”
眼下国家大剧院还没有真正开放,因此在士林当中的名声并不太好,几乎等同于勾栏瓦舍一般的存在,就跟当初的报纸一般,太简单易懂的东西,是不可能受到士林的喜爱的,甚至还被大大贬损。
宁渝微微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这种恩斯特从西方带过来的舞台剧,不会受到王公大臣们的喜欢,主要便是在于跟昆曲、二黄这种传统戏剧相比,实在是太过于不雅,甚至略显直白,可是宁渝依然选择了大力支持,并且还专门建立了一座大剧院,来专门扶持这种新生的舞台剧。
原因很简单,舞台剧根本就不是给王公大臣们看的高雅艺术,而是专门给军中士卒看的戏剧,只有通俗易懂,简单直白,才能更好满足士卒们的需求。
“若真的是昆曲、二黄一类,怕是也不会在军中流行......如果只是为少部分人服务的戏剧,朕还会对这件事这么用心吗?此事关系重大,并不是你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宁渝不由得低声叹口气,这帮子士绅官员们总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天下人的身上,以为自己的喜好便能涵盖一切,就是高雅的,至于其他人那都是低俗的,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几乎涵盖了绝大部分的士绅官员们。可事实就是,百姓们喜欢的东西,跟高雅从来都没有太多关系。
等到回了皇宫之后,宁渝也就将内阁诸臣、枢密院枢密使、枢密副使等人唤了来,望着济济一堂的众人,笑道:“看完了这出《定西南》,倒说说都有什么感想?”
内阁首辅宁忠景尽管忙于国事,可是依然抽空来看了这场戏,抚须轻声道:“若是仅仅以观赏来看,虽然不如徽剧、昆曲,可是也有几分特色,故事也挺不错的,就是略显直白了些......”
枢密副使宁忠义心里一动,笑道:“启禀陛下,臣看完以后倒觉得还不错,虽然这里面的故事略微夸大了些,比如那个薛忠敬确实在贵阳城下斩杀土司兵七人,可是并没有战死,更没有一个待娶的妻子等着他,不过整体来说,还是颇为不错的。”
教育部尚书宁忠权沉声道:“这倒没有什么,毕竟是一种表演,夸张一点倒也没什么.....只是臣以为,此法若是用来犒军,想来效果会相当不错。”
宁渝微微点了点头,轻声道:“马上便要迎来北伐之战,若是能够组织起这么一支歌舞团,想必对于士气也有很不错的效果.......至于国家大剧院,平日也可以对百姓开放,将咱们前线发生的一些英雄事迹给演绎出来,想必也能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平日里,报刊、戏剧、小说等等这些事物,看上去似乎不甚起眼,可是朝廷如果运用得当,那将会是治理政务的好工具,它们可以让朝廷的政令不再那么冷冰冰的,甚至能够更好的调动百姓的积极性。”
宣传,永远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场,宁渝通过报纸、舞台剧以及将来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新形势的宣传方式,目的自然不会只是单纯的为了给百姓找点乐子,总有自己的目的在。
就好比朝廷要打仗了,需要鼓舞士气,鼓励百姓参军,就可以利用这些宣传方式,来让更多的人主动走进军队里面去,不仅能够更好的保持战斗力,而且也少去了很多麻烦。
再比如,朝廷要推行工业1.0计划,那么为了减少百姓的反对力量,自然会通过这些方式,来宣传它们将来带来的好处,从而避免出现更大的摩擦和矛盾。
无论是画大饼也好,还是真正去践行也好,都需要讲出来,也需要传到百姓的耳朵里,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而这些文化方面的传播手段,便是极好的宣传方式。
说到了这里,众人自然都能明白宁渝的意思,可是宁忠景、崔万采等人却多多少少有些忧虑,他们所担心的地方不是其他,而是这背后所涉及到的理念上的冲突,即这种宣传方式本质上是在发动民众,尽管很好用,可是也是一把双刃剑。
因此无论是报纸、戏剧乃至于小说,本质上都是在开启民智的过程,只有百姓有了自己的想法,才会从这里面得到感动乃至于其他的情绪,问题是这种想法不一定是完全利于朝廷的,若是将来被有心人所利用该怎么办?
当宁渝听完了宁忠景等人所表达的忧虑之后,心里并没有太多的奇怪,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矛盾冲突点,没有之一。
严格来说,自从火枪问世以来,战争的形态就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等到了火枪技术逐渐成熟之后,传统的战争模式也就被彻底颠覆,从而也使得战争中的关键因素发生了变化。
在古典战争当中,大家通常都会践行精兵战略,真正一线作战军队的数量始终都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准,这个时候军队的质量大于数量,只需要一部分精英就足够引领一场大战的胜利,因此像关陇贵族集团、蒙古贵族集团以及八旗军事集团等等,都曾经成功取得了天下。
可是等到了火枪时代之后,战争变成了排队枪毙,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训练出一批能上战场的士兵,而那些纵使训练了十年二十年的武士,在火枪面前也只能变成一堆烂肉,数量的决定影响力得到了大大加强。
就好比宁渝之前所说,到了这个时候,战争已经变成了一道数学题,计算人数以及火力,从而便能得到战争的结果——这话当然有几分开玩笑的成分,可是也反映出了一点,火器时代的战争,从少数的精兵到大规模普通士兵的演变,是必然的事实。
至于复汉军之所以能屡屡以少胜多,完全是因为复汉军在用新式军队吊打清廷的旧式军队了,如果将敌人换成英军或者是俄军,那么就不会赢得那么简单,到时候数量就会成为很重要的决定因素。
因此,当人成为了战争的决定因素的时候,自然也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枪走向战场,以目前各大国的人口来说,拿枪的人在理论上是足够的,可是如何才能动员他们,才是真正的问题。
如果只是单纯的封官加爵,其实并不够,因为打仗是会死人的,光希望用军功来获取财富地位的人并不多,还需要将那些不愿意进军队的人,变成能够拿起武器的士兵,才能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的西方各国都已经开始思考,因为传统的方式都已经逐渐失去了作用,想要动员人民来打仗,就还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而这个东西被普鲁士人找到了,那就是教育,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国民拥有主人翁的意识,让他们会自愿拿枪战斗。
宁渝心里知道,眼下的宁楚还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教育,那么反过来利用报刊、戏剧、小说等等,也可以在悄无声息中去引导百姓,这也是宁渝一直以来的目的。
“朕过去曾良思甚多,深以为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清廷之衰落,自然也逃不过这个道理。”
听到宁渝这么说,众臣无不点头应是,毕竟清廷是以八旗入关而得天下,在任用汉人上始终都有几分保留,对汉人是既用且防,这在无形当中也就有很大的一块短板。
毕竟天下人可不是瞎子,过去只有你爱新觉罗一家官铺子,那为了当个官,委曲求全也就罢了,可是等到宁楚起事以来,天下人便多了一个选择,开始观望起来,等到宁楚一统南方之后,这清廷其他的汉臣可就开始嘀咕,人人都在考虑后路了。
官场如此,民间更是如此。
见到众人点头应是,宁渝随后便抛出了自己的想法,“于我宁楚而言,要拉拢的也不仅仅是这天下的士绅地主,还有无数老百姓,因此报刊得让百姓能看懂,戏剧也要百姓能看明白,他们才会心向朝廷。”
“这件事教育部一定要协调好,在战前好歹也要排出个七八个戏来,简单一点就行,主要内容就放在咱们之前打的那些仗,还有对北伐等,内容一定要审核好!”
“臣遵命。”
教育部尚书宁忠权沉声道,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着,这新的本子找谁来写呢?
.........
四月下旬,宁渝带着内阁次辅宁忠景、枢密院副使宁祖毅,已经群臣数十人,在禁卫师的第一团的护卫下,沿着长江水路朝着武昌出发,这一次巡视将会是北伐之前的最后一次巡视,其目的自然便是位于武昌、汉阳等地的军工厂。
现如今的武昌、汉阳二城,已经彻底成为了宁楚所有军备的生产地,拥有枪炮厂、火药厂、手榴弹厂、火箭弹厂等等大小生产厂十余家,每日里都会有海量的资源流进这些厂房当中,并且还有大量的成品武器被运出分发至各部队,光是为了这些厂所服务的所有工人,都多达三万多人。
除此之外,作为帝乡的武昌、汉阳二府,其忠诚度也堪称最高,在目前的复汉军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军官以及士兵,都出自二府,因此宁渝此行巡视,也是为了进一步激励军心。
自从宁楚拿下了西南之后,长江水道便彻底实现了畅通——从理论上来说,宁渝完全可以坐着船一路穿过三峡,抵达重庆府,当然与此同时,长江也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水面上的货船也多了许多出来。
当然,这也只是从南京到武昌的一段水路才会显得如此繁华,毕竟这两个地方平日里的来往并不算少,不过由此可以推断的是,将来的宁楚通过长江水道,可以更好的实现上下游贯通,获取水运红利。
“崔卿,你可知咱们这一路前往武昌需要多久?”
宁渝站在了船头上,身上披着锦缎披风,极目远眺着江面上的一切。
崔万采亦是披着披风,却是低声道:“若是这一路没有什么别的问题,怕是十天就能到了。”
“是啊,从南京到武昌是逆水行舟,要走上十日的水路,而从武昌到南京则是顺江直下,需要走上三天........可是朕想说的是,若是以后有船只能送你从南京到武昌,只需要两天两夜,你信还是不信?”
宁渝嘿嘿一笑,望着崔万采带着几分打趣的意思。
“臣自然是信的,因为陛下说过的事情,无论在当时看来多么匪夷所思,可是事后却都一一应验,现在臣不信也得信了。”
“崔卿不愧是朕的老师,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让朕再学学了。”
宁渝苦笑道,他心里原本还带着几分显摆的想法,如今却是再也没有了,随即感慨道:“等到蒸汽机的技术再得到一定的进步,这种船也就可以实现了。真到了那个时候,现在的这一切都会大变样子......”
“蒸汽机?”
崔万采尽管心里已经猜测了许多次,可是依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再想了想前番的制币厂还有矿场,便不禁有些好奇,难不成这蒸汽机哪里都能用?
若果真如此,那还确确实实是造福万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