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苍生拔剑 > 第103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苍生拔剑 第103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常年与草原部落厮杀的东国,毫无疑问的是冷酷无情的铁血之将。他在得知方城战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赶往战场,而是命令麾下部队停留在了二十余里之外。

    因为东国知道,己方这千余人在经历了大河血战后又转行数百里,无论士气还是体力同样也是强弩之末了,率军马上冲过去也许会解了方城之危,但也可能放走齐国的这支强军,让他们为祸四野,必将为未来的燕南之战徒加变数。

    为此东国还特意消耗精血使用了一张能遮蔽己方行踪的大符,选择了坐视方城那八百守军慷慨战死,甚至庆朱方和郭庚陷入阵中之后,东国仍然让麾下继续恢复体力。敢让中山老人的两位弟子当诱饵拖住敌人,一般人是绝对做不出来的。因为一旦二人有什么损伤,见死不救的东国就得拿自己的命来赔了。

    东国选择出击的时机相当精准,眼见庆、郭二人都受重创,大紫营中的修行者都跑去抢功,全营上下都完全失去了警惕性后,已经偷偷潜行到阵前数里外的燕军立刻上马,东国亲率修行者为尖刀,从背后直接杀入了毫无防备的大紫营军阵之中。

    突然出现的燕国精骑马蹄踏处,刀枪并举一时人头滚滚,不过片刻功夫就杀到了大紫营腹心之地,拿己方将士之命硬抗齐国修行者,东国自己更是拖住了数位实力超群的修士,生生将庆郭二人救了下来。

    有了己方军阵掩护的庆、郭二人,没了后顾之忧,甚至没有稍作喘息就鼓起余勇,一口气杀得齐国修行者一个个比着赛地逃之夭夭了。

    大紫营即便再善战,但阵势已然被狂飙突进的燕军骑兵打散,而互为依靠的修行者又都落荒而逃了,在人人如龙的燕军骑兵纵横捭阖之下,一口气泻掉就如一盘散沙的大紫营,全凭两条腿跑路,差一点就全军覆没在方城之下。

    “燕国这次骑兵依仗马力突袭,仅凭千余残军就能把大紫营撞个稀碎,”司马错极其羡慕地说,“一支强大的骑兵果真是侵略如火,来去如风。”

    嬴华点点头,“东国此人,这些年看似并无显赫之功,守在北边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名气,但仅此一役,就可见其指挥骑战之强。燕王哙手下还真是人才济济,难怪这些年燕国军力蒸蒸日上。”

    燕王太后终于有了点反应,冷哼了一声,“本宫早就说过,若让燕王哙上位,必成我大秦心腹大患。”

    嬴昭闻言脸色一沉,当即语气清冷地呵斥道,“燕国与我大秦数代友善。本来燕王哙这小子越强,对我大秦就越有利。可你身为燕国王太后,不但不能让双方关系更加紧密,还将局势搅得不堪如此,你还有什么脸妄言军国大事。”

    这个侄女实在是私心太重,以致害人害己,嬴华此刻对其也是冷眼相对。

    当初,正因为燕王太后的一意孤行,使得秦国上下几乎无人支持她的儿子公子嚗登上燕王位。

    公子嚗是秦王的外孙,天然打着秦国的烙印,可惜当时还是燕王后的这个侄女实在是目光短浅,竟然瞒着秦国重贿楚国重臣,让在楚国为质的公子嚗娶了楚王的亲姑姑为妻。

    秦楚两国虽然也是累世联姻,但一个意图东进,一个想要北出,所以一直是相互敌对打来打去的。比如母亲也是楚国公主的嬴华,他的军功大半都是从楚国人身上得来的。如果公子嚗是秦国公子倒也罢了,可他是燕国人啊。

    各国之间习惯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所以秦楚两国在打得热火朝天的同时都在争取燕国的助力。因为秦国得燕国相助就能借燕国牵制三晋,楚国得燕国就能借燕国牵制齐国,双方谁交好燕国就等于让自己腾出一只手来。

    而一直以来,可能是因为两国都是穷横穷横的,所以秦燕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这当然是楚国不愿意见到的。

    从楚国竟然派出楚王近卫申息之师护送公子嚗回国,就能看出楚国对于燕国也是势在必得。

    也基于此,秦国上下都认为和楚国更亲善的公子嚗,就算是成为燕王之后不会更亲近于秦国,所以并没有对燕王哙近乎篡位一事采取什么积极行动。

    也是因为这样,燕王太后一直对秦国只是象征性地威胁一下燕王哙而十分不满。

    现在的燕国,只看燕王哙紧紧掌握了绝大多数的军队,就说明燕国政局早就已经稳定了,而燕王太后却仍幻想着让她儿子登临王位。她自己能力有限,所以也只能从秦国寻求帮助。

    本来与道门有所密谋的秦国现在正在巴蜀发力,秦王驷对参与围杀燕王哙之事肯定是不热衷的,但是燕王太后却抛出了一个让秦王驷不得不上钩的诱饵。

    嬴华心下暗自叹息,王兄老了,越发想那些虚无缥缈之事。追求长生没什么错,但是为王者已有龙气在身,除非他愿意退位,不然长生之事就太过虚无了。

    嬴华对这个侄女越发厌恶起来,燕王哙身负一截龙脉才有如此气运就是从她这里传出去的,而且她还说什么燕王哙随身携带的石剑很可能是中山老人给他的上古神兵。所以,秦王驷毫不犹豫地派出了好不容易才攒出来的一万精骑前跨越万里草疆去绞杀燕王哙。

    秦国不缺战马,也不缺会骑马的士卒,但是一直东征南伐的秦国缺钱粮,要知道养一个骑兵等于养二三十个步卒,秦国舍不得。而且面对匈奴时,自然会征发义渠人、娄烦人等部落骑兵自带干粮参战,所以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秦国一直没有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军团。

    谁成想,本来是为了对付三晋才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组建的骑兵部队,却一点浪花都没翻起来就这么尽墨于万里之外的草原之上。秦国可是经不起这样的消耗的,再想打造这样一支骑军怕是得吃下巴蜀之后了。但是巴蜀,那可是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