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路人甲后我救了反派全家 > 第62章 远在千里的亲戚

穿成路人甲后我救了反派全家 第62章 远在千里的亲戚

    “大哥,你最近有写诗吗?”

    姜辞砚正在深思,蓦得听到姜若梨的话,他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写诗?

    他以前是挺爱写诗的,常常有同僚请他作诗。

    只不过这两年事务繁忙,他已经很久不写诗了。

    姜辞砚轻轻摇了摇头,温声开口,“大哥已经很久不作诗了,小妹为何这样问?”

    姜若梨挠挠头,她该怎么解释啊?

    啊,有了!

    “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大师说最近写诗不吉利,更不能给别人赠诗,特意嘱咐我告诉你。”

    姜若梨一板一眼的编瞎话。

    姜辞砚忍不住轻笑出声,“好,大哥听你的。”

    不管小妹有什么要求,出发点肯定是为了他好。

    嘎?

    这就相信了?

    姜若梨震惊。

    这么好忽悠?

    那......

    “那个大师还说,因为他进不到你的梦里,需要我为你传话,所以你得给我五十两银子作为酬劳。”

    姜若梨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姜辞砚。

    姜辞砚忍住嘴边的笑意,认真说道:“好,辛苦小妹了,一会我去房间里给你拿钱,你记得替我向大师道谢。”

    这下姜若梨真的怀疑大哥脑子有问题了。

    见姜若梨真信了姜辞砚的话,姜家人憋笑憋的满脸通红。

    但是想到这次科考的危机,一家人的心情又沉重起来。

    “对了,昨天你们外祖父来信了。”姜夫人突然想起来。

    姜夫人的母族常年在江南居住,两家经常互通书信。

    “外祖父这次说什么了?”姜辞砚问道。

    姜夫人笑了笑,“还是和以前差不多,都是一些日常的琐事。”

    姜辞砚点点头。

    姜若梨却觉得有些不对劲。

    【信?好熟悉的情节......】

    【这封信虽然都是日常琐事,但我记得里面有很关键的信息......是什么来着?】

    【啊!想不起来。】

    【要是能看一下那封信的话说不定就能发现什么。】

    姜辞砚看向姜夫人,姜夫人会意。

    “砚儿,这次圣上将科考一事交由你负责,你外祖父知道后特别关心,你也看一下信吧。”

    “徐嬷嬷,去把信取来。”

    不一会儿,徐嬷嬷将信拿来。

    姜辞砚接过信打开,从头至尾看了一遍。

    的确是一些日常琐事和互相关心的话,似乎没什么特别的。

    突然,姜辞砚视线落在其中的一句:

    “邻舍姨母之孙,每日于院中诵书,甚是扰人......”

    看起来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牢骚。

    姜辞砚眉头拧起。

    “娘,外祖家今年有参加科考的后辈吗?”

    姜夫人疑惑,仔细想了想。

    “你表舅家的孩子,之前听说过了乡试,难道他也参加这次科考......”

    说着,姜夫人面色一怔。

    姜家人都反应过来。

    【没错!就是这个人!】

    【原本大哥并没有注意到信上提及的这个亲戚,后来被同僚诬陷给这个亲戚家的孩子泄题,大哥这才被抓了。】

    大承律法有规定,当年有亲属参加科考的官员,一律不得参与科考的各项事务。

    若不是姜若梨提醒,姜家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个远在千里的亲戚。

    姜辞砚眼底漫上凝重。

    同僚。

    亲戚。

    名单。

    三殿下,你为了扳倒镇国公府,可真是煞费苦心。

    深夜。

    一道身影悄悄叩响了三皇子府的后门。

    “是谁?”门内的人问道。

    门外的人没有回话,发出三声狗叫。

    不一会,后门缓缓打开。

    这人迈步而入,匆匆向书房走去。

    进入书房,看到背对着门口的三皇子,跪拜行礼。

    “殿下。”

    听到声音,萧玉珩转身。

    看向下首跪拜的男子,露出温和一笑。

    “你来了。”

    ——

    这一日,姜辞砚下值正要回家。

    “姜大人,请留步。”一个声音喊住了他。

    姜辞砚看去,见是翰林院同僚。

    “王典籍。”姜辞砚拱手道。

    王典籍,名为王舟,任翰林院典籍一职。

    说是同僚,品阶却比姜辞砚低得多。

    王舟比姜辞砚大两岁,为人老实木讷,去年才成亲,上个月妻子刚生下了一个女儿,前几日办满月宴还邀请了姜辞砚。

    不过两人平日里来往不多,姜辞砚便没有参加,只让其他同僚帮忙捎了礼金过去。

    后来听同僚说那孩子似乎不太康健......

    “前几日事务繁忙,没能参加贵府千金的满月宴,还请王典籍见谅。”姜辞砚客气道。

    “姜大人客气了,您事务繁忙,下官不好叨扰您。只不过......”王舟犹犹豫豫,“姜大人,下官有个不情之请。”

    见王舟面有难色,姜辞砚笑道:“王典籍且说无妨,姜某能帮的一定会尽力帮忙。”

    听到姜辞砚的话,王舟面色一顿,鼓足勇气开口道:

    “实不相瞒,小女一出生,便面色青白,手脚发紫,找了好多大夫瞧,都查不出原因。后来岳母寻来一名道长,那道长说我女儿是带煞之子,需要文人墨客的书法,方能镇压煞气。”

    “下官斗胆,想求姜大人墨宝一幅。”

    说完,深深作揖。

    姜辞砚原本平静的眼底,骤然泛起了波澜。

    “子不语怪力乱神,没想到王典籍竟也相信这鬼神之说。”

    再开口,姜辞砚语气多了丝冷淡。

    王舟面露尴尬,“下官汗颜,只不过小女的病情实在严重,下官也只能病急乱投医了。”

    “为何要本官的书法?”姜辞砚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王舟连忙解释:“姜大人才学广博,书法更是朝中翘楚,用您的笔墨会更有震慑力。您不用多写,一首诗即可。”

    原来在这里等着他。

    姜辞砚嘴角勾起一抹笑。

    “好,本官回去写好,明日给你带来。”

    “大人,”王舟仓促开口,“那道士明日来府上做法,可否恳请大人......现在就写?”

    姜辞砚唇边笑意加深。

    “好。”

    说罢,转身回了殿中。

    不多时,姜辞砚拿着一张宣纸走了出来。

    王舟接过宣纸,看到上面未干的磨痕,悄悄松了口气。

    “下官谢姜大人的大恩大德,以后姜大人的吩咐,下官定在所不辞。”王舟深鞠一躬。

    姜辞砚将他扶起,慢条斯理的开口:

    “能帮到你就好。”

    姜辞砚看着王舟离去的背影,陷入沉思。

    三皇子,原来这一切一开始就是您自导自演。

    既然如此,就不要怪镇国公府反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