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快穿之一生平安 > 第17章 古代医女1

快穿之一生平安 第17章 古代医女1

    盼娣能被留下,是因为她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家里也需要有人干活,还要照顾未来的弟弟,才没被丢掉。

    后来村里养兔子挣了钱,盼娣在家就能多分钱,再加上她弟弟小要她照顾,就一直拖到二十多岁才给她找人家嫁人。

    幸运的是,她嫁的是位负伤退役的军人,有工作人品好,盼娣自己也拎得清,不愿被娘家吸血做扶弟魔,两人也和和美美的过了一辈子。

    看到身边亲近的人都过的好,许多多也无牵无挂的全心投入到科研之中,直到老年精力不济才退下来,回了老家,专心打理自己的空间。

    空间由于许多多一直以来都没空打理,便没有再养鸡鸭鹅和兔子,除了药材自己偶尔照顾一下,其余的全部任由它们自由生长。

    好歹没像前世一样荒废着,这么多年也慢慢扩大到了百亩大小,真是很神奇的事情。许多多真是无比安心。

    所以余下的时光,许多多便买了一辆房车,闲的无聊了就全国各地的去旅游,偷摸的填充自己的空间,各种动植物,好吃的好看的都来点。

    反正钱她不缺,空间里放一点金银够救急就行了,不够用了,随便拿点空间里东西换也就行了。就可劲花可劲造。

    下一世不知是什么情况,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才好,不过有空间在肯定是饿不死自己的。至于别的,随遇而安吧。

    最怕的是穿越到了古代,到时很多现代产品用不了,那就很不方便了,可是空间并没有那种时间静止的仓库也没办法。

    许多多决定再多搜集各种现代产品的制作工艺和原材料,自己尝试着在空间制作出来。

    这样的准备并没有白费,这一次许多多穿成了古代大家闺秀…的陪读。

    说是陪读,其实就是为了嫁人以后拉拢人心的,若是夫妻恩爱就用来配给外院的管事或者掌柜拉拢人心,若是丈夫的后院不安分,就提做姨娘用来拉拢丈夫打压小妾。

    许多多这一世属于家生子,祖父是外院管事,父亲则负责府上的庄子。母亲是主母的陪嫁,配给了父亲后就管着主母的小厨房。还有一个哥哥在给主家少爷做跑腿小厮。可以说一家子在府里很有一些脸面。

    大家闺秀是尚书府嫡长女,自幼便受到悉心教养。琴棋书画,针织女红,管家理事甚至宅斗。标准的当家主母教程。

    当然这些都是针对大家闺秀的课程安排,许多多只是随侍一旁的侍女,倒也不用伺候人,就是教养嬷嬷教授大家闺秀时旁听,能学多少看自己。

    许多多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女工和厨艺。蹭的大家闺秀的老师,技艺了得的大佬。都是为了以后让大家闺秀在婆家立足做准备。

    学习这些她是愿意的,总之对自己的帮助最大,许多多也学的认真,她的这种听话的表现也让当家主母很满意,对她又优待了两分。

    而许多多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养嬷嬷的药膳手艺,这可是能当传家宝的,要不是教养嬷嬷以后会跟着大家闺秀养老,她是不会轻易传授出来的,这都是她安家立命的本钱。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还没等许多多想办法脱离尚书府,郑尚书就被罢官遣送回原籍了。

    然后许多多一家就趁此机会赎身消掉了奴籍,打算离开京城前往东边的海曲城。

    据父亲说现在皇帝还正值壮年,但是皇子们已经开始一个个长成,以后的京城必定会成为一个绞杀场。

    郑尚书就是因为早早站队被发觉,对家拿出早已收集的罪证,被当今皇帝顺水推舟杀鸡儆猴了。

    祖父认为京城已经不安全了,自家也没了靠山,最好还是远离京城的好。

    因为南方世家盘踞,关系错综复杂,虽然富饶却不是他们平民百姓的好去处,而且祖父早年随老家主去过东边的海曲城,老家主在那做知府,为了方便办事,祖父便与当地的三教九流都打过交道,那里的人颇为豪爽,极讲义气。

    并且那里有山有水,离海不远不近,交通很是便利,所以祖父决定去那里定居。

    自家祖辈五代都是郑家家奴,先辈也不知是从哪里被卖去的金陵城,早已寻不到根了,金陵又是郑家的大本营,自家已经赎身,去了那里也落不到好。所以祖父才会另寻他处落脚。

    做了决定以后,一家人便风风火火的准备起来,祖父去找镖局打听顺风车,在这古代,出远门,跟着镖局才能安全些。

    父亲去车马行买来两辆骡车,母亲安排着一路上的吃用,哥哥就给母亲跑腿,去街上采买。

    最清闲的就是许多多了,什么也不用操心,多做些绣品补贴家用就行,绣品在京城还能卖的上高价,能多赚一点是一点,就怕去了北地忙着安家,一时没有时间挣银钱,家中就要吃紧了。

    毕竟付了一家子的赎身银子以后,家中就没多少存银了,去海曲城的一路上花销不小,到了之后还要安家落户,这些可是都离不开银子的。

    但是为了自由身,为了家中子孙能够出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许多多也很欣喜,能够顺利的摆脱奴才的身份,不用生死任由他人摆布,她很知足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连绣品都透出了一股活泼的意境,许多多看着手上绣的活灵活现的猫儿,笑的心满意足。

    二月三十,宜出行。

    一队长长的车马队伍缓缓驶离大启国的京城,向东而去。

    许多多此时做男儿装扮,跟着父亲坐在骡车车辕学赶车,看着这匹高大的骡子在父亲的指挥下直走,转弯,如臂使指,许多多艳羡不已。

    可却苦了车厢里的母亲周氏“你们可消停点吧,哎呦,我要让你们父女俩晃吐了,造孽呦,你们把我的乖女儿还我吧!”

    父女俩相视一笑,齐齐告饶,许多多也不学赶车了,反正现在自由了,以后机会有的是。

    钻进车厢里,对母亲讨好的笑,一通撒娇,总算让周氏消了气,母女俩一起畅享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