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中医李憬 > 第72章 桂枝加附子汤(1)

中医李憬 第72章 桂枝加附子汤(1)

    横肉男一听不乐意了:“误会?

    我们今天早上亲耳听到,你对我们说的,我们才匆匆忙忙的去苏南医院索赔,你敢发誓,你没说过?”

    李憬冷冷的道:“怎么,高主任敢说不敢承认?”

    高建海见对方唑唑逼人,顿时勃然大怒:“姓李的,具体怎么样,你心中没点逼数吗?

    本来我不想说同行的不是,既然你逼我说,那我告诉你,我确实说过,那又怎么样?

    我自问无愧于心,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的健康。你知不知道,每年因为服用中药,导致多少人肾衰竭、肝硬化?

    病人一个简单的溢乳,你竟然给病人开桂枝加附子汤,你知不知道,附子的毒性有多大?你知不知道,这个方剂是治疗什么病的?

    真是瞎几把乱搞,还有脸上门兴师问罪,你的父母是怎么教你的,你的老师是怎么教你的?!”

    李憬气极而笑:“好,那请你告诉我,桂枝加附子汤是治疗什么的?”

    高建海鄙夷的看了一眼李憬:“我虽然不赞同新中医人,去学习所谓经典上面的那些糟粕,因为所谓的经典理论,根本就不能治病。

    不过,《伤寒论》这本所谓的经典,我在大二就能倒背如流。

    《伤寒论》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小子,这就是你们伪中医心目中的经典,就算你按照经典,你也完全用错了药。

    要不要我告诉你,错在哪里?”

    李憬面无表情:“好啊,洗耳恭听。”

    高建海想了想道:“此方中的药物,经过大量的药理研究,具有强心,升压,镇痛,强壮等作用。

    不过,我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升压、强心,没有一个有任何效果。

    此外,经典中的解释,就是用于很多汗水的,简单说,就是用来止汗的药。

    可我经过大量临床,用于止汗的效果,那是完全没有,不少人服药后加重,汗水越来越多,有一个因为服药后,导致止不住汗水,而差点挂掉。

    虽然说中医是慢郎中,一个月可以无效,但服药三个月依然无效,那只能说明,《伤寒论》的药方都是骗人的。

    而你,竟然用骗人的方子去治疗溢乳,最不应该的是,竟然还加了有毒的附子。真是贻笑大方、可笑至极!”

    小吴小声说:“我老师说,此方可以治疗很多病,如:中风后遗症\/破伤风、汗出不止、中耳炎、关节痛、坐骨神经痛.......”

    高建海怒道:“给我闭嘴,不懂就不要胡说八道,你是不是不想在这里做了?”

    李憬叹了口气道:“难现在中医式微,很多中医人骂老百姓眼瞎、耳聋,有病不去看中医,非要等到要死不活的重症,才去死马当作活马医,才去找中医碰碰运气。

    难怪很多人不相信中医,县中医科的中医,皆是比西医还西化的中医,百姓哪能感受到一丝中医的气息?

    中医人已经失去灵魂,连最后中医的气息,都快没了,又如何让百姓相信中医,为何要去找中医浪费钱买罪受?

    疗效,才是中医之王道,才是中医的硬道理,才能让百姓信服。

    中医重在辨证施治。

    中医可以诊治多样化,技术多样化,工具多样化,可以百病一方,也可以百方一病。

    古中医,用针,给我一个信息,就可以做到针入痛止;用药,必须四诊合参,甚至是杂合以治,当一剂知二剂已,三剂沉疴起!”

    高建海冷笑连连:“你不要浪费时间了,我就问一句,我刚才背的条文有没有错?”

    李憬点点头:“没错。”

    高建海讥笑道:“那就对了,你们的经典已经证明,桂枝加附子汤根本不能治疗溢乳。

    是药三分毒,可你们伪中医却否认,说如果能治病,就是良药,不能治病才是毒药。

    既然此方治不了病人的病,那就只能是毒药,这些不是我说的,是你们伪中医公开说的,你不会否认吧?”

    李憬点点头道:“不错,这句话我认同,不能治病的药,很多都可能是毒药。

    但,你真的理解了此方的要点了吗?

    不,你不用回答。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你的记性非常好,但你完全不了解《伤寒论》条文的意义,更不了解此方条文的深意。

    首先,这个遂漏不止的“遂”是什么意思?”

    小吴小声问:“那个,李主任,你可以解释下吗?”

    高建海瘪瘪嘴:“小吴,这个多简单,还需要他人解释?

    字典释义:1.完成;成功。2.顺;如意。3.副词。于是;就。”

    李憬叹了一口气:“高主任博闻强记,佩服之极,可惜啊,没有遇到一个好老师,否则,你只会体会到中医的伟大、自身的渺小,不会再如此不中不西。

    我简单解释下这文条文。

    这个遂字,是一个褒贬组词法,古人用字,净在字上琢磨,遂发汗遂,相当于漏不止,也可以理解为各种功能障碍,比如半身不遂。

    《金匮要略方论·中风历节》: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侠然......

    这个条文告诉我们,这个发汗是错误的。太阳病确实应该发汗,但桂枝证,却误用麻黄汤发汗,本质上就是错误的,发汗遂就而汗漏不止,甚至出现大汗亡阳等危症。

    其人恶风,这个恶风,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恶风寒,却不发热,说明出现阴证,表当然也没解,大汗淋漓,病必不除。由于津液丧失太多,出现小便难。

    体液大量亡失,小便少甚至没有,所以说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四肢微有些拘急,就是痉挛缺津液。

    屈伸费劲,难以屈伸,就是弯回来,伸出去,一曲一伸很难受,都是由于津液丧失太多,组织枯燥,肌肉就有拘挛这种情况。

    阴虚证表证,阴虚还是一种少阴,这个表证有两种:一种是太阳,表阳证;一种是少阴,表阴证。

    桂枝加附子,就是桂枝证而现于阴证,少阴病现桂枝汤证。此时光用桂枝汤是不行的,恶寒而不发热,怕风,出汗出的更凶了。

    有自汗,脉微细,但欲寐.......”

    小吴道:“这个我知道,脉微细,但欲寐,可以用麻附辛。

    《伤寒论》301条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